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登录  注册

专家关注

广州市推进贸易数字化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来源:皮书数据库 作者:刘晗 发布时间:2024-09-28

(一)推动贸易数字化的机制有待完善

跨部门、跨领域建设项目统分协作机制有待健全,业务协同创新合力仍未完全激发。多方参与的数字政府建设运营服务体系还不够健全,各职能部门在系统建设、运营、管理过程中积极性不高,数字化改革创新意识有待加强。数据共享责任清单尚未明确,数据共享标准、数据共享交换相关管理办法仍未健全,各类数据库的建设和管理仍需加强。数据治理体系相关标准规范仍未统一,数据集成整合度不高,存在数据分类与归集难、同类数据重复归集或数据不一致的现象。政务大数据中心的数据服务能力和数据工具支撑能力不足,难以全面满足跨部门、跨层级协同业务场景的数据需求。数据开放与社会化应用仍处于初期阶段,公共数据要素的利用潜能有待挖掘。

(二)服务贸易数字化的平台型企业不足

创新型、平台型头部企业不足。一是企业规模偏小,缺乏具有孵化功能的头部企业。缺乏像腾讯、阿里、美团、京东、百度这样的行业巨头,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能力仍需提高。二是开拓国际市场的能力有待提高。广州企业出口主要市场在港澳,开拓国际市场的力度不大,主要原因是缺乏品牌效应、对海外市场需求及规则不够了解。三是服务出海企业的平台型企业不足。数字平台作为国际贸易新的组织方式,可以降低企业的出海成本,目前广州市的数字企业业务主要集中在软件、数字游戏与数字动漫、数字平台、大数据、云计算与人工智能以及数字出版、数字广告、数字影视、数字音乐等数字内容行业,大型数字平台企业偏少。

(三)综合服务体系与贸易数字化生态圈尚未构建

一是缺乏一流的贸易数字化配套基础设施,包括为贸易企业服务的一流国际交流平台、数量居国际前列的通用顶级域(TLD)与国家顶级域(ccTLDs)、完备的金融支付体系、高效的物流体系与强大的跨境交易物流包裹监管体系。二是缺乏良好的贸易数字化生态。物联网、5G、区块链、人工智能等产业共性技术平台基础和上下游产业生态圈尚待完善。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底层技术上面临“卡脖子”问题,在数字技术的基础理论、核心算法、关键设备等方面与发达国家存在一定差距。三是贸易数字化发展尚未形成聚焦效应。广州市数字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在信息化、数字化技术的利用上存在显著不平衡的问题,限制了发展能力。企业之间的数字信息交流和共享程度较低,线下产业链与线上产业链没有实现同频共振,没有形成国内外贸易数字化企业的集聚效应,无法有效配置全球优质贸易资源。

——摘自《广州国际商贸中心发展报告(2024)

n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