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登录  注册

专家关注

粤港澳大湾区打造高质量发展动力源的主要问题

来源:皮书数据库 作者:广东亚太创新经济研究院课题组 发布时间:2024-09-28

(一)大湾区内部发展不平衡

大湾区内部发展主要存在三个“不平衡”。一是珠三角核心城市与边缘地市之间发展不平衡。从经济总量看,广州、深圳两地地区生产总值占比近六成,其余7市仅占四成多。二是珠江口东西两岸发展不平衡。深莞惠三市的经济总量与珠中江三市多年来的经济总量差距没有缩小的趋势。三是核心城区与边远县域之间发展不平衡。这些问题如果解决不好,粤港澳大湾区的多重优势就难以充分发挥,影响未来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二)经济社会发展质量效益有待提升

经济社会发展质量效益主要存在三个“有待提升”。一是产业质量效益有待提升。大湾区产业体系健全完善,但仍存在“大而不强、大而不优”等问题,生物医药、智能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终端产品多、中间产品少,易受上游原材料成本和消费端的双重挤压,抵御经济风险能力偏弱。现代服务业发展仍不充分,部分传统制造业链条短,控制力、带动力较弱,导致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没有被有效激发。二是企业发展质量效益有待提升。近年来,大湾区世界500强企业数量呈现逐年上升态势,但其发展质量效益与旧金山湾区的头部企业相比,还有较大的追赶空间。三是城镇化质量有待提升。比如,广州、惠州、肇庆等城市优质的教育资源、医疗资源、重点文化服务设施等大都集中在中心城区,外围城区及县域公共服务能力存在短板,山区的水质、水源稳定保障还存在不少困难。

(三)资源环境要素制约日益趋紧

资源环境要素主要存在三个“制约”。一是产业空间制约趋紧。多年的经济快速扩张和空间无序开发,导致大湾区不少城市土地资源消耗过快,产业发展面临日趋紧张的空间约束,可开发用地与企业新增土地需求矛盾日益明显,不少园区存在“碎片化、无序化、低效化”问题,支撑先进制造业和新兴产业发展的连片空间载体不足。二是综合成本上升制约企业生存发展空间。土地空间趋紧导致用地成本持续上升,资源短缺和环保政策致使原材料成本上涨。三是环境保护压力较大。大湾区经济发展和城市开发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带来了优势空间被不断挤占、陆域水体面积持续减少、自然岸线及沿海滩涂等重要滨海湿地大幅缩减、自然生态系统退化加剧等问题。

——摘自《广东发展报告(2024)

n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