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专题子库

粤港澳大湾区
暂无简介

更多>> 热点聚焦

更多>>皮书作者

谢伏瞻
  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主... 详情>>
皮书观点
中国与拉美能源合作面临八大主要障碍
来源:皮书数据库  作者:wubo   发布时间:2015-04-20
基于拉美在政治、经济、外交、文化等方面的独特性,中拉能源合作的经济风险与政治风险并存,涉及东道国的国内政治、对外关系等诸多非经济因素。
 
1.潜在的政治危机或冲突不容忽视
 
中拉能源合作项目主要集中在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秘鲁等安第斯国家,该地区潜在的政治或经济危机可能会对合作带来冲击。其一,委内瑞拉、厄瓜多尔以及玻利维亚等左派政府推行的改革虽取得了社会底层的支持,却导致国内政治对立加大,社会稳定面临考验,国内潜伏的政治危机值得密切关注。其二,拉美国内政治力量的更替,尤其反华势力上台后,其对外能源合作可能转向,给中国的能源合作制造纠纷,甚至出现逼退中国能源企业的可能。其三,“反美”左派与“亲美”右派关系不可不察。中拉能源合作的风险因素还应置于地区或次地区关系中加以考察。2008~2009年,哥伦比亚、秘鲁两个“亲美”国家与厄瓜多尔、委内瑞拉、玻利维亚等“反美”国家的关系一直较为紧张,美国则是影响安第斯国家间关系的幕后因素,涉及哥伦比亚军队进入厄瓜多尔境内打击反政府武装、哥伦比亚与美国签署的新军事合作协议。
 
2.对外合作政策调整存在不确定性
 
尽管保持能源产业开放是拉美的政策主流,但主要油气生产国不断调整油气对外合作政策,调整方向存在不确定性。墨西哥继2008年通过新的油气改革法案后,开始采用新的激励性服务合同,但开放程度有限;2012年7月大选后,新政府将会继续推进能源改革。2010年,厄瓜多尔以强硬态度与跨国石油公司重新谈判,推行油气服务合同,以取代原有产品分成合同。2009~2011年,就盐下层油田开发合同模式和矿区使用费分配等立法问题,巴西联邦、地州、各党派、国家石油公司等不同利益集团一直争论不休。2012年年初,阿根廷限制雷普索尔-YPF等跨国石油公司的利润分红和汇出,要求对油气勘探、开发进行再投资。2012年3~4月,阿根廷收回了雷普索尔-YPF的12个石油开发许可合同;5月,阿根廷议会通过对雷普索尔-YPF公司“国有化”的法令,并由克里斯蒂娜总统签署实施。阿根廷自2002年实施至今的油气价格的冻结,使得阿根廷油气投资环境恶化,跨国石油公司陷入经营困境,开始调整经营策略或撤离。
 
3.欧美跨国公司在拉美的调整期仍未结束
 
尽管委内瑞拉、玻利维亚、厄瓜多尔对油气政策实施了大调整,但绝大多数欧美公司并未撤离,仍积极参与战略性项目,视在巴西、委内瑞拉的项目为战略重点。对早先进入拉美的跨国公司而言,继2005~2007年投资策略调整之后,2009~2011年又进行了新一轮的资产结构和国别策略调整,调整态势可概括为“留守委内瑞拉,静观厄瓜多尔,试撤阿根廷,进军巴西”。因阿根廷油气政策变化,雷普索尔等跨国公司不断调整在阿业务或出售资产。此外,在拉美地区的中小石油公司为数众多,且投资活跃。大多数中小公司出现融资困难,拉美持续出现公司并购、联合高潮,而资本实力雄厚的跨国公司将赢得更多市场机会,实现资产结构的重组、优化。
 
4.社会风险难以控制
 
拉美的社会问题突出,已成为能源合作的一大障碍。尤其群体性事件具有突发性、不可预测性,当地政府也难以控制。厄瓜多尔、秘鲁和玻利维亚等国的印第安人组织反对外国石油投资的呼声不断,经常干扰油田作业,占领油气田和机场、封锁道路、破坏公共设施等,给油气生产和运输造成严重影响。2006~2007年,中国在厄瓜多尔位于亚马孙地区的石油项目遭到多次冲击。2009年,秘鲁北部亚马孙油气产区局势紧张,暴力活动加剧,秘鲁政府一度宣布对该地区实行紧急状态。因反对政府让更多外国能源及矿业公司进入亚马孙热带雨林区,印第安人土著居民示威者经常与警方产生冲突。
 
5.环保标准严格
 
拉美资源国环保条款的透明性、监管到位程度、纠纷解决机制等,都是中国对拉美能源、矿业投资不可忽略的关键因素。尤其印第安人生活领地边界的模糊性,是造成环境纠纷的潜在根源之一。宝钢在巴西的投资计划之所以受挫,是因为巴方曾以环保评估为“说辞”。中铝公司2007年收购了秘鲁一铜矿,因当地的环境和社会影响评估问题,项目进展缓慢。厄瓜多尔政府在石油合同重新谈判中,对环保提出了更为严格的标准,并要求外国石油公司对以前造成的环境破坏做出赔偿。厄瓜多尔一直在指控谢夫隆的子公司德士古公司1964~1990年在其境内因石油勘探开发给亚马孙地区造成的严重污染,要求该公司赔偿近150多亿美元。2006~2009年,秘鲁印第安人和环保组织一直在起诉外国石油公司,认为外国石油公司破坏了土著人的生活环境,强烈要求外国石油公司做出赔偿,且要求其在控制污染后,才能继续油气勘探的开发活动。
 
墨西哥湾石油泄漏事件发生后,巴西国内对开发深海油田可能对环境带来的影响甚为担心。巴西在1984年、1988年和2001年发生过三次严重的海上油气勘探事故,此后巴西加强了海上油气勘探开发的环境保护立法,并建立了应急机制。2011年11月,雪佛龙公司在巴西的钻井发生石油泄漏事故,巴西要求该公司中止作业,以“破坏环境罪”对其处罚,并让其支付赔偿金。巴西要求在海上油田作业的石油公司必须雇用独立的环境监测机构,对石油勘探、开采和生产过程实时监控。
 
6.劳工权益诉求多变
 
拉美重视维护劳工权益。一些劳工组织势力强大,借助油气价格上涨,不断要求提高福利待遇,并对外国投资者提出协议之外的利益要求。拉美劳工组织反对跨国公司的“外包”行为,要求政府随着石油、矿产品价格的上涨提高工资水平。拉美不时发生名目繁多的罢工示威,如中国首钢公司秘鲁公司,因工人大罢工,公司蒙受了不少经济损失。2006年3月,厄瓜多尔国家石油公司举行罢工,要求直接与国家石油公司订立雇佣关系,同时,罢工工人强烈要求外国石油公司要为当地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并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由于厄瓜多尔石油产业纠纷不断,2005~2007年,有三家外国公司撤出在厄瓜多尔的石油行业。2011年8月,阿根廷石油工人罢工,中国石油公司的生产经营受到了冲击。
 
7.美国因素的潜在影响
 
中拉能源合作还应考虑到美国的反应和潜在的影响。鉴于拉美对美国的能源安全保障、美拉之间石油贸易的相互依赖以及美国石油公司在拉美的商业利益,美国长期主导着西半球能源秩序变化。美国异常关注中国在委内瑞拉、厄瓜多尔、巴西以及玻利维亚等国能源领域的投资,担心中拉能源合作会危及美国能源安全,并降低拉美对美国资本、能源市场的依赖。2005~2010年美国国会和美中经济与安全委员会就中拉关系举行多次听证会,重点评估中拉能源合作及其对美国的影响。美国学者对中拉能源合作深感忧虑,认为中拉能源合作有可能危及美国的能源安全[30]。中拉能源合作应充分评估美国在拉美的能源商业竞争、地区国际关系、军事存在等诸多方面的可能影响。
 
8.油气市场竞争激烈
 
拉美本地的国家石油公司掌控绝大部分油气储量和优质区块,居于垄断地位,并利用地缘、文化等优势,加强区域内的油气上、中、下游合作。新兴市场国家的油气公司开始活跃于拉美市场,但仍处于市场融入阶段,而欧美的跨国石油公司在拉美仍占有优势。俄罗斯、印度、日本、伊朗、印度尼西亚、越南等国积极加强与拉美的油气合作,而俄罗斯和伊朗与拉美的能源合作主要受政治利益驱动。从能源安全保障来看,扩大原油进口是亚洲国家石油公司参与拉美市场的重要战略性目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