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专题子库

粤港澳大湾区
暂无简介

更多>> 热点聚焦

更多>>皮书作者

谢伏瞻
  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主... 详情>>
皮书观点
黄河流域水资源约束下的粮食安全发展策略研究
来源:皮书数据库  作者:彭俊杰   发布时间:2020-10-15

  水资源约束下保障黄河流域粮食安全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科学调整主要农区生产管理方式,提高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

  气候变化背景下黄河流域升温明显,区域性降水下降趋势也十分明显,区域呈暖干化趋势十分显著,极端气候事件明显增多。因此,水资源缺乏是黄河流域粮食作物生长的关键性限制因子,并且气候变暖又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黄河流域水资源紧张的局势。基于此,保障黄河流域粮食安全的首要措施是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一方面,要设定农业用水红线,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当前黄河流域农业用水效率不高,灌溉用水效率更低。因此,要加强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总量和强度双控制,根据上面分析,推荐817亿立方米作为黄河流域农业用水红线,积极推广和普及现代农业节水技术,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不断完善灌排体系,大力发展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喷灌、微灌等先进高效节水灌溉和智慧灌溉技术,推广膜下滴灌和膜上微灌等田间节水灌溉技术,加强高效节水技术的综合集成与示范,提高农业有效灌溉利用系数。另一方面,要积极推广和普及应用现代保水技术。黄河流域多半位于季风气候区,主要表现在季节性降水变化大,暴雨多发生在夏季,雨量充沛,如果大量的雨水没有得到很好利用的话就会白白流走,这样会造成极大的浪费。为防止地表水资源蒸发,拟采取保水措施,推广播前深松或深耕、耕后耙耱和播后镇压、冬季耱耢和镇压、春季划锄中耕等耕作保墒技术。

  (二)科学应对气候变暖影响,选育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作物新品种

  未来气候变暖可能会加剧干旱、洪涝、冻害、火灾及病虫害等多种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和破坏程度。气温升高将使小麦、水稻、玉米等常见品种农作物的生长周期缩短、叶片光合作用受阻以及体内呼吸消耗增大,进而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影响农作物产量和质量;而气候变化加剧作物病虫害发生,将更不利于作物产量与质量的提高。因此,为了有效减少黄河流域气候变化对小麦、水稻、玉米等农作物的消极影响,选育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作物品种是适应气候变化的根本对策之一。在当前生物技术快速发展与农业技术不断融合的重要时期,用于品种改良的生物技术途径很多,如DNA重组技术、原生质融合技术、体细胞胚胎移植与组成技术、体细胞无性繁殖与变异技术等,这些都能有针对性地培育出高产、优质、高效、抗逆性强、耐性强的农作物新品种。同时,也要根据气候变化的区域差异因地制宜调整育种目标。在高寒地区培育比传统品种生育期更长、增产潜力更大的品种,气候暖干化地区培育耐旱耐热品种,气候暖湿化地区培育耐湿耐热品种。黄淮海小麦育种可适度降低对冬性要求,但必须保持或增强对春霜冻抗性。针对不同区域主要病虫害发生趋势变化,调整抗病虫育种的主抗与兼抗目标。

  (三)调整作物复种指数,提高耕地资源利用效率

  复种指数是指一定时期内(一般为1年)耕地上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与耕地面积之比。复种指数是农业耕作制度的重要参数,是衡量耕地资源集约化程度和评价耕地资源利用状况的主要指标。耕地复种行为要受到诸如气候、土壤、环境、育种技术和农业基础设施等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气候变化导致的农业热量资源增加有利于提高作物复种指数和粮食总产,虽然降水的不确定性对耕地复种指数的提高有一定的影响,但如果措施适当,可充分发挥农业气候资源较为丰富的优势,趋利避害,充分挖掘农业光温生产潜力,发展多熟种植,提高耕地复种指数,间接增加耕地利用面积,增强粮食自给能力,确保粮食安全。对于黄河流域来说,暖干化趋势明显,耕地资源丰富,但农业水资源短缺,作物种植以一年两熟为主。气候变化将丰富该区农业热量资源,有利于增加复种指数或中晚熟品种种植面积的扩大,但降水的不确定性可能加重该区的水资源短缺,兴建农业用水基础设施和提高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将是影响作物复种指数提高的关键因子。黄河流域地区可通过积极调整作物种植结构,优化种植制度组合,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从而提高耕地复种指数。

  全文参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报告(2020)》,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年9月出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