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皮书观点
我国面临的生物安全形势异常严峻
(一)生物攻击可能成为敌遏制我国发展新手段
从历史上看,使用生物手段打击对手的例子并不鲜见。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在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中均使用过生物武器,给对方造成严重伤害。近年来,生物战剂逐步向多样化、小型化、高技术化、隐蔽化方向发展,已远远超出《禁止生物武器公约》的限制范畴。生物攻击有可能利用高科技将其伪装成自然灾害,使受害国难以追踪攻击源头。从全球范围看,近年来口蹄疫、禽流感、中东呼吸综合征、埃博拉出血热、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寨卡病毒、非洲猪瘟以及最新的新型冠状病毒层出不穷、不断肆虐,对全球人畜健康、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严重冲击。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大国之间存在激烈的经济、外交、军事博弈,生物安全领域的攻防战可能成为新的角力点。我国正处于重要的发展战略机遇期,因维护我国领土主权、经济利益而引发对抗和冲突的可能性在急剧增加,不能排除国外敌对势力恶意播撒病原体并将其伪装成自然灾害的可能。
(二)我国遭生物攻击风险较大,全球生物威胁来源日趋多样化
在全球范围内,利用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研制生物战剂,并暗中投放或公开攻击的风险并未消除。大规模疫病所特有的突发性、不确定性和影响的广泛性将会给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带来巨大破坏。疫病流行期间产生的大量临床样本信息存在流失风险,很可能会促进生物武器的开发。此外,人类遗传资源窃取和恶意使用、实验室管理不当等也成为新的生物威胁来源。
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全球人员交流、经济往来密切,对生物威胁的暴露度明显增加。同2003年SARS暴发时期相比,我国经济总量增长6倍多,城镇化水平和人口集聚程度提高,人员流动规模也是那时的6倍,对生物威胁的暴露程度快速增大,生物事件造成的潜在损失将更加显著。
(三)我国生物安全防御体系尚不完备
从国际上看,主要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生物安全防御体系建设。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和俄罗斯等国已陆续制定了防御生物威胁的战略规划或政策措施。特别是美国于2018年9月发布了《国家生物防御战略》,为全面解决各种生物威胁制定了系统性方案。相比之下,我国经济社会对生物威胁的韧性较差,生物安全防御体系较为薄弱,表现为生物安全立法相对滞后、生物安全防御协调机制不健全、生物安全监测体系不完善、生物安全防御能力不强、生物安全防御意识落后。生物安全防御体系已成为国家安全体系建设中的短板。
全文参见《中国智库经济观察(2020)》,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年7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