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专题子库

粤港澳大湾区
暂无简介

更多>> 热点聚焦

更多>>皮书作者

谢伏瞻
  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主... 详情>>
皮书观点
构筑人工智能生物识别大数据助推首都安全和智慧城市建设
来源:皮书数据库  作者:   发布时间:2021-09-16

  2020年9月,北京市发布了《北京推进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专项规划》,确定了“一核、两轴、多板块”的空间布局。北京将持续推进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实现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未来,在服务保障国家外交外事活动、增强主场外交活动影响力、增强基础设施承载能力、优化国际化服务环境等方面,人工智能技术都将成为建设亮点,也将对首都安全和智慧城市建设发挥重要助力。

  (一)提升重大外交外事活动和国际交往中心基础设施的安全系数,筑牢首都安全体系

  首都安全直接关乎国家安全。推动人工智能生物识别大数据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可为国家安全工作提供更精准可靠的信息保障,强化安全风险管理,进而提升首都的公共安全水平。

  目前,受疫情影响,国际形势更加复杂,北京作为首都,是境外反华势力从事破坏活动的首选之地,首都安全形势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在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中大力推动多模态生物识别大数据融合技术应用,可有效防范和打击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分裂、颠覆等活动,进而完善立体化、信息化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基于生物识别技术,可建设和完善首都社会治安防控网、加快建设首都公共安全大数据服务平台等,以提升首都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提升网络安全保障能力和北京周边跨区域治安协同防控能力,对建设城市安全发展体系、提升首都城市安全文明程度等,都有积极意义。

  (二)打造“科技冬奥会”,提升大型赛事国际影响力

  人工智能生物识别大数据,可助力科技场馆建设,进一步健全大型赛事场馆运行机制。基于“科技冬奥会”建设需要,加快人工智能技术体验和应用场景布局;基于生物识别大数据技术,升级场馆安全防护系统和“智慧化”管理能力,推动在大型赛事中场馆热度分析、异常监测分析等技术运用;加强人工智能在智能反恐与安防、智能活动调度与服务等应用场景布局。融合体育场馆内外环境信息和个人信息等因素,将多模态生物识别纳入智能决策和态势分析中,如重点人员画像、残疾选手便利化通行、重要安全区域门禁、场馆票务安防、游客行为分析、不文明行为惩戒等领域。

  以冬奥会、篮球世界杯、北京马拉松、田径世锦赛等国际赛事为契机,推动科技场馆国际品牌建设和示范项目落地,优化场馆科技功能布局,对接国际最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和运用惯例,打造国际一流的硬件环境和服务环境,建设高水平、高品质的竞技体育训练基地等;聚焦智能技术关联性运用和长远发展蓝图,围绕赛前、赛中、赛后等重点环节,加强多模态生物识别智能技术运用,挖掘其在国际赛事相关产业中的增长点,带动北京三大智慧示范园区生物识别技术产业化发展。

  (三)以科学技术赋能智慧城市建设,引领全球科技创新和交流合作

  “十四五”时期,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参与国际化大城市建设,并且成为国际城市竞争力的一种表现。《北京市“十四五”时期智慧城市发展行动纲要(征集意见稿)》中提出,到2025年,将北京建设成为全球新型智慧城市的标杆,要强化数据治理能力、提高城市感知能力、加速城市科技创新,带动人工智能产业聚集和产学研用协同,推进产城融合,引导重点企业参与智慧城市规划建设等。

  人工智能生物识别大数据技术,将有助于健全城市信息系统,助推多渠道、便捷化、集成化信息惠民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大数据平台分析、预测等能力,对实现城市人口精准管理、城市运行感知、网络信息空间安全策略管控、网络监测预警、立体化城市治安防控体系、市内关键基础设施安全防护、公共安全风险防范预警等都有重大意义。

  (四)利用人工智能生物识别大数据技术优化涉外服务

  人工智能生物识别大数据技术在诸多涉外服务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场景。比如:在颁发签证或出入境边防检查过程中采集和存储外国公民生物特征信息数据,可进行有效对比并准确鉴别其真实身份,便于快速通关;在外事活动场所中,多模态生物识别大数据系统能够更加高效地服务于社会公共安全,让暴恐分子、失信人员寸步难行,为守法人员提供更加便捷的生活和工作环境等。

  全文参见《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发展报告(2020~2021)》,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年8月出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