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皮书观点

2021~2022年甘肃公共安全形势分析与预测
来源:皮书数据库  作者:   发布时间:2022-05-17

  针对甘肃公共安全领域具有多种风险叠加、管控难度大、安全产品供需矛盾较突出和网络安全问题凸显等风险特征,本报告认为甘肃应构建公共安全新格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原则,紧扣安全发展理念谋划顶层设计,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创新公共安全体系建设

  1.完善公共安全领域法律法规框架

  互联网普及使“新基建”在公共安全领域广泛运用,加快与“新基建”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和修订步伐刻不容缓,通过强化甘肃应急管理体系法制化、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构建与我国治理现代化相匹配的公共安全治理体系,从而提升甘肃公共安全领域执法能力水平,为在全省公共安全领域营造良好的“依法办事、遵法守法”法制环境提供法律保障。

  2.构建无缝隙公共安全管理机制

  公共安全涉及领域广、部门多,尽管甘肃为此建立了联席工作制度,但部门间管理实施条块分割,遇到突发事件难以做到“上下联动”。为此,一是需要整合部门职能和资源,以应急处置救援专项和救援体制机制联动集成为主线,以应急力量队伍、预案体系、指挥系统、物资装备、运输通信、避难场所六大单元为核心,逐项稳步提高其专业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二是打破条块分割管理制约,建立“统一协调、上下联动”的公共安全管理机制,强化各重点部门间的组织协调和应急联动,健全重点领域应急救援信息共享、多部门协同预警发布和应急响应处置机制,实现无缝隙衔接整体联动,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效能。

  3.构建立体化公共安全治理模式

  甘肃构建以政府为主导,非政府组织、企业、社会组织和民众多层次、多维度合作的立体化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必须坚持“多元共治”的公共安全治理理念,坚持以民众公共安全需求为中心,为民众提供多元优质的公共安全服务。一是加快创新体制机制建设步伐,营造和拓展多元社会力量有序参与公共安全治理的政策环境和活动空间:二是持续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激发全民参与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营造重视公共安全建设的社会氛围。因此,构建公共安全风险管控主体多元化、技术精细化、安全教育普及化以及社会民众广泛有序有效参与的“共建共治共享”的公共安全治理格局,是提升甘肃公共安全态势和治理绩效的有效途径。

  4.完善资源配置共享机制

  为从根本上解决甘肃公共安全资源配置信息共享非对称性、供需矛盾以及非均等性等问题,亟须依托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技术,进一步完善公共安全资源配置共享机制,从而打破公共安全资源配置时空限制,推进公共安全资源配置建设由过去的封闭隔离向流动共享转变,全面提升甘肃公共安全产品资源配置优化率,消除资源配置的差异,全面提升甘肃公共安全治理效能。

  (二)筑牢网络安全防护屏障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5G等“新基建”在公共安全领域的广泛应用,甘肃坚持以预防与控制为主、以信息技术为方法、以组织为保障、以管理为主线,强化甘肃网络安全战略规划、增强数据安全保障、加强政府部门之间协作为原则,依托大数据平台构建公共安全领域的立体式网络安全体系。

  1.完善公共信息安全网络防控体系

  建设甘肃“共建共治共享”的公共安全治理体系,实行线上和线下双管建设,线上在技术层面着重完善监管与侦破、监测和预警、应急与善后支持体系建设,重点研究把常规化安全防控网络嵌入日常社会运行过程中,运用大数据资源系统分析全省网络安全防控体系构建的方向、目标、路径、方法、步骤、标准等要素:线下着重完善运用层面建设,在完善社会多元主体协调互动公共治理机制基础上,加大在公共信息安全领域融入大数据应用的力度,实现全省公共安全网络全覆盖并有效运行,构建甘肃公共安全领域网络安全防控体系,通过关联数据分析预测全省公共安全领域的潜在风险及其成因,为制定公共安全领域网络防控治理政策措施提供可靠数据支撑。

  2.强化公众沟通系统,提升舆情引导能力

  当前,新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在给甘肃公共安全领域运用信息和网络资源提供便捷的同时,也增加了公共危机事件与舆情引导难度。从公共安全管控风险角度分析,亟须提升对大数据平台网络动态化监管力度。一是提升对实时收集、掌握的各种信息数据的研究分析能力:二是增强政府各级部门信息发布、媒体沟通、舆情引导能力,确立各级政府在公共危机事件中信息发布的权威性、公开性与及时性:三是借助新媒体优势及时准确地公开信息,正确引导网络舆情,化解舆情危机,凝聚社会共识,避免在网络公共危机事件中出现“舆论坍塌”现象,营造良好的公共安全舆论氛围。

  全文参见《甘肃社会发展分析与预测(2022)》,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2年1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