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皮书观点

儿童消费安全和权益保护的现状、挑战及展望
来源:皮书数据库  作者:   发布时间:2023-08-17

  儿童消费是家庭消费的重要构成,儿童安全是消费安全中敏感性最强、优先级最高的议题之一。保护儿童消费安全,对于儿童群体健康成长、家庭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长远来看也有助于稳定家庭消费预期和扩大内需。

  党的二十大报告旗帜鲜明地指出,“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保障基本民生和发展社会事业,保障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合法权益。因此,要深刻理解和把握儿童消费安全所蕴含的政治属性、民生属性、道德属性及经济属性,坚持儿童为本,突出安全底色,注重陪伴引导,推动精准施策、共育共治。

  (一)明晓法制规范,坚持儿童为本

  一是坚持儿童为本,倡导儿童优先,强化法制规范建设。要持续完善促进儿童优先发展的制度体系,大力推动儿童友好型社会建设,共建安全、舒适、有益的可持续消费环境;在儿童友好城市和儿童友好社区创建中,适度增加儿童友好型消费环境创建评价指标。主动听取儿童群体意见,鼓励和支持儿童参与家庭、社会和文化生活,鼓励自主表达和决策,使其拥有更多参与感和话语权。

  二是坚持适度强化特殊弱势消费群体的权益保护,更大范围地促进消费实质公平。在推进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保障供给时应充分考虑儿童群体的特殊性,特别是要重点关注残疾儿童、农村留守儿童、流动打工子弟等群体的公平参与权、自主选择权,共促温暖消费。

  (二)强化消费监管,突出安全底色

  一是持续构建更加完善、有效的消费安全保障体系,净化儿童消费环境。重点查处相关虚假宣传、“套路”营销违法案件,重点整治预付费式消费违约跑路和侵害儿童身心安全的问题,重点打击各类涉嫌诱导、误导儿童消费者的不良营商手法。

  二是聚焦儿童商品和服务消费安全,进一步强化法制监管、信用监管、智慧监管,推动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在保护儿童安全议题上守底线、拉高线,降低安全风险和损伤;切实保障儿童消费售后权益,针对儿童消费侵权多发的问题和重点领域,探索公益诉讼代理制度和惩罚性赔偿制度。

  三是加强广告监测和网信舆情监测,规范与儿童消费相关的广告和商业性活动,建设风清气正的营销环境和网络环境;完善涉儿、涉幼消费舆情监测处置机制,及时妥善调处各类维权投诉。

  (三)家长以身示范,注重陪伴引导

  最好的教育在家庭,最好的老师是父母。家庭是儿童消费安全的第一道关,家长的陪伴和正向引导对于塑造未成年人的亲密感、安全感、成就感至关重要。

  首先,要持续优化家庭教养,为儿童健康发育、快乐学习和自由思考提供必要条件和有力保障,兼顾物质上的需要和情感上的支持,引导其探索、理解、厘清自身真实想法和消费诉求。其次,要发挥父母榜样和示范作用,在家庭生活和亲子互动中平等沟通、鼓励表达、让爱流动,培育形成良好的休闲方式和消费趣味,丰富儿童现实生活,让儿童在家庭的关爱滋养中茁壮成长。最后,要培养儿童群体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消费观,提升安全消费意识和自护能力,理性参与各类付费、充值消费活动,切勿擅自行动。

  (四)加强消费教育,推动共育共治

  一方面,鼓励“家校联动”,强化家内外、校内外陪伴引导,不断培育锻炼儿童群体树立安全意识、责任意识和是非观念,养成良好的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遇到纠纷问题依法维权、理性维权;大力推动消费教育进法条、进课本、进社区、进家庭,通过案例式、场景式、体验式互动提升其消费素养,引领儿童消费观念不断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转变。

  另一方面,共育共治的关键在于家庭和课堂之外的善治善为,发挥社会组织和大众媒介作用,从社会倡导、社会监督、技术应用等层面做好支撑和风险筛除,传递积极正向价值,缓解公众焦虑情绪;不断推动社会各界共同关心、关爱儿童健康成长,净化网络空间和消费环境,完善儿童保护和支持体系,更好地满足其成长所需。

  全文参见《中国儿童发展报告(2023)》,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3年6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