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皮书观点

民众对粮食安全的认知与评价
来源:皮书数据库  作者:   发布时间:2024-03-18

  保障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课题,任何时候这根弦都不能松。粮食安全问题不能只从经济上看,保障粮食安全是实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近年来,受百年变局、世纪疫情、俄乌冲突和自然灾害等叠加影响,粮食安全问题备受老百姓关注,解决好吃饭问题,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新时代新征程上,要把牢粮食安全主动权的历史使命,当今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在众多风险挑战中,粮食安全问题是底线中的底线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只有把牢粮食安全主动权,才能把稳强国复兴主动权”,并对保障粮食稳定安全供给、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等作出战略部署。当前,贯彻粮食安全战略,就是要对标对表习近平总书记的安排部署,从战略上,把粮食安全作为“国之大者”、头等大事和永恒主题,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牢牢把握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的政治责任,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重点任务。

  (一)要从思想上正本清源、居安思危

  农业保的是生命安全、生存安全,是极端重要的国家安全。只有农业强起来,粮食安全有完全保障,我们稳大局、应变局、开新局才有充足底气和战略主动。当前必须充分认识到,虽然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但粮食安全基础仍不稳固,赶不上需求的快速增长和结构的不断变化,粮食增产面临的水土资源、生态环境压力越来越大。在粮食产量处于1.3万亿斤的高平台上,越往前走难度越大。供需处于一个紧平衡状态,而且紧平衡可能是我国粮食安全的长期态势,粮食安全形势依然严峻,绝不能轻言过关、高枕无忧。如果粮食安全出问题,发展和安全就会失去基础。为此,要突出底线思维、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

  立足国内基本解决我国人民吃饭问题,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也是我们一以贯之的大政方针。一个国家只有立足粮食基本自给,才能掌握粮食主动权,进而才能掌控经济社会发展这个大局。靠别人解决吃饭是靠不住的。我们必须对此有清醒认识,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人多地少的发展中大国来说,在粮食问题上绝不能心存侥幸,不能主要依靠国际市场来解决吃饭问题。为此,要坚持以我为主,始终立足自身抓好农业生产,以国内稳定保供确定性,有效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

  (二)要同时打响耕地保卫战、种子安全战和科技攻坚战

  “民非谷不食,谷非地不生。”保障粮食安全的根本在耕地,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基。然而,由于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耕地资源的占用和破坏日益严重。因此,保障粮食安全的重头戏是要打一场耕地保卫战。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采取更有力的措施,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加强用途管制,规范占补平衡,强化土地流转用途监管,推进撂荒地利用,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政府要加大对耕地资源的保护力度,严禁非法占用耕地的行为,建立健全耕地保护“长牙齿”硬措施工作机制,以“零容忍”态度严肃查处各类违法占用耕地行为。扎实推进耕地占补平衡专项整治,着力纠治占而不补、补而不实、弄虚作假等突出问题,规范耕地占补平衡管理秩序。需要加强土地整治和提高利用效率,通过土地整合、农田水利建设等措施,优化土地资源的利用方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益。还需要加强土地监管和评估制度建设,确保补充的耕地质量与原有耕地相当。当然,在解决存量问题上,不能急于求成,采取“一刀切”的做法,否则会引发社会不满和抵制。因此,需要综合考虑耕地恢复的潜力、农民的意愿等因素,有计划、有目标、有节奏地将耕地恢复,不应强制执行,更不能不顾实际情况施压基层开展工作。特别是要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不得采取强制手段,严禁在果树结果、林木成林、鱼塘丰收等时期采取过于激烈的行动。

  只有攥紧中国种子,才能端稳中国饭碗。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我国种业自主创新水平与发达国家还有差距,特别是核心技术创新不足,亟须加大育种核心技术,确保种源安全。甘肃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非常适宜玉米制种产业的发展,具有建成高水平现代玉米制种基地的科技支撑、自然资源和产业基础。目前,甘肃省张掖、酒泉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玉米制种基地,每年玉米制种面积达129.6万亩,产种5.46亿公斤,分别占全国总面积和总产量的55.6%和59.7%,保障了全国50%以上的大田玉米用种。定西市是全国最大的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基地,每年种薯面积达到100万亩,马铃薯脱毒苗年生产能力7亿株以上,原原种生产能力达12亿粒,约占全国一半,原原种还出口至埃及、沙特阿拉伯、土耳其、缅甸等国家。国家在推进种业振兴行动上,要加大对甘肃制种业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的倾斜扶持力度,支持甘肃由制种大省真正成为制种强省,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挥更大作用。

  稳粮增产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受环境资源的双重约束,粮食增产难度越来越大,科技进步能够有效破解环境资源约束。2022年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2.4%,核心种源和新品种培育、底盘技术、丘陵农机等领域都取得了阶段性突破。在诸多农业科技中,良种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超过45%。未来要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的抗逆能力,通过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培育抗病虫害品种等手段,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要强化科技和农业装备支撑,加快种业、农机等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加强农作物病虫害科学防控,创新农技推广服务方式,推动互联网、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5G等新兴信息技术与农业深度融合,为粮食增产插上科技的翅膀,让更多种粮者挑上“金扁担”。

  (三)要创新经营体制,完善政策体系

  创新经营体制,提高粮食生产组织化程度。积极扶持新型粮食经营主体,发展现代规模型效益型农业。促进土地流转,实现规模化产业化经营。培育扶持粮食生产经营合作社,积极形成家庭农场、龙头企业等新兴市场主体,整合资源,不断提高合作组织的信用程度。加快推进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建立务实、精干、高效的基层涉农机构,强化公益性农技推广,完善信息化服务体系,大力培育和推广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粮食专业化生产水平。

  加强和完善政策支持体系,提高粮食生产积极性。在完善国家对农业专项补贴制度、整合财政支农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基础上,结合全省实际,重点开展对粮食价格形成机制和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的研究和试点,建立粮食保护价格与粮食生产成本同步调整的定价机制;开展按提供产品总量实行奖励的政策试点,提高粮食生产的经济收入;完善和规范农业生产经营保险制度,稳定农民收入水平;加强对农业生产资料的监管,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省级涉农部门,应设立专项,从项目资金、技术等方面,对土地流转流入方专门从事粮食生产的经营主体给予重点扶持。

  (四)要把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的政治责任落到实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严格实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继续落实“菜篮子”“米袋子”责任制。保障粮食安全,责任重于泰山。要牢牢守住耕地红线,压实责任,出现问题要及时追责、终身问责,确保粮食安全兹事体大,是国之大者。必须深刻认识到,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是政治责任,不能有丝毫懈怠。为此,中央出台了《地方党委和政府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粮食安全责任制规定》,在实际工作中,要严格按照规定要求,制定考核办法,健全考核工作协调机制,优化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考核体系,强化责任、传导压力、党政同考、一体推进;要制定出粮食安全年度责任制工作要点,制订一揽子计划安排,明确责任领导、责任单位、完成时限和相关内容。定期对责任制落实及考核工作进行督导、评估,建立信息报送机制,督促各市州和省直涉考部门落实责任,强化考核,传导压力,确保粮食安全责任有效落实。总之,只要思想认识明确,措施得当有力,我们就一定能守好陇原粮仓,端牢甘肃饭碗,为粮食安全现代化治理提供甘肃实践,让“陇原饭碗”装得更满、端得更放心。

  全文参见《甘肃舆情分析与预测(2024)》,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4年1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