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皮书观点

青少年游学研学安全风险治理和安全发展
来源:皮书数据库  作者:   发布时间:2024-09-19

  报告结合“管理主体—管理对象—管理情景”的一般性分析框架和风险识别“瑞士奶酪模型”,构建青少年游学研学的风险特征分析框架。青少年游学研学领域的风险特征主要反映在环境风险、管理风险和人的风险三大方面。

  (一)环境风险具有复杂性和交融性特征

  青少年游学研学的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活动环境和住宿环境四类,不同环境的风险类型、风险来源均存在差异,从而呈现复杂性特征。此外,不同环境之间的风险在特定场景中可能相互影响,导致风险的连锁反应,因此环境风险还具有交融性特征。

1. 青少年游学研学的自然环境:目的地与沿途的自然灾害风险

  青少年游学研学的目的地和沿途线路的客观地理环境特征会对游学研学队伍的安全产生影响,高温、严寒、暴雨、海浪、地震、台风、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是常见的自然灾害类型。例如,对于具有夏季多暴雨、多山地的游学研学目的地,其气候和地形特征影响着涉水游学活动和水陆交通活动,可能使船艇交通事故、山区车祸与沙滩溺亡事故高发。

2. 青少年游学研学的社会环境:文化差异或治安不佳引发的风险

  青少年游学研学的社会环境风险一方面是因为文化差异引发的风险,主要体现在民族地区游学研学项目或境外游学研学项目。基于不同文化环境或面临文化差异和交流问题,青少年可能因语言障碍、宗教观念矛盾、行为理解偏差等与当地群众产生冲突。另一方面是由于当地治安水平不佳,青少年易遭遇偷盗、抢劫、诱拐、诈骗等引发的生命财产损失风险。

3. 青少年游学研学的活动环境:人员密集或高危活动引发的风险

  青少年游学研学的活动环境风险一方面是人员密集场所的安全风险,交通枢纽、博物馆、美食街等人群密度高的场所存在踩踏等事故隐患;另一方面是部分活动本身具有较高的危险性,如水上摩托、海底浮潜、森林徒步、洞穴探险、悬崖栈道等活动,具有刺激性强、消耗体能高或需熟练掌握相关技能的特征,一旦发生意外,伤害的严重程度较高。

4. 青少年游学研学的住宿环境:卫生安全方面的风险

  青少年游学研学的住宿环境风险主要表现为卫生安全方面的风险,包括且不限于:居住旅店的卫生不达标、食物中毒或食物过敏、接触流行疾病等风险。

  (二)管理风险具有累积性和传递性特征

  青少年游学研学的管理风险主要指由于活动主办机构(学校或学校委托的第三方组织)制度不规范、准备不充分,以及教管团队(随行教师、导游、安全员等)能力不专业、态度不严谨所导致的风险。管理风险既具有客观因素,又具有主观因素,某个管理环节发生问题,该环节的安全风险可能会累积、传递至下一个管理环节,产生风险的集聚效应,最后演变为事故。因此,管理风险呈现累积性和传递性的特征。

1. 青少年游学研学主办机构制度不规范风险

  青少年游学研学主办机构的制度不规范风险包括且不限于:规章制度缺失,未针对游学研学活动制定详细、完善的管理规章制度,规章制度缺乏可执行性的风险;主办机构与家长没有签订有关安全责任的书面协议;应急预案缺失或缺乏针对性与可操作性、没有定期更新等。

2. 青少年游学研学主办机构准备不充分风险

  青少年游学研学主办机构准备不充分的风险包括且不限于:未在活动开始前对游学研学目的地进行实地考察或背景调查;未对游学研学活动的风险开展识别或分析工作;未与当地做好对接工作;未向青少年监护人履行风险告知、风险沟通义务;未随行携带急救药物等。

3. 青少年游学研学教管团队能力不专业风险

  教管团队能力不专业的风险包括且不限于:未持有导游证、教师证、外语证、驾驶证等资格证上岗,无法胜任岗位要求;不具备游学研学目的地或活动项目所要求的专业能力;未掌握心肺复苏、海姆立克急救法、危机心理干预等特殊应急技能等。

4. 青少年游学研学教管团队态度不严谨风险

  教管团队态度不严谨的风险包括且不限于:风险意识淡薄、松懈、麻痹大意,忽略或轻视潜在的安全风险;在采取安全措施的过程中处置随意;不重视青少年提出的安全诉求等。

  (三)人的风险具有个体差异性特征

  人的风险指青少年群体在游学研学过程中潜在的风险,主要有身体脆弱性风险、队员异质性风险、不安全行为风险和风险认知偏差风险四种风险。青少年的风险承受力相对比较低,同时在游学研学过程中情绪处于兴奋、激动的状态,可能对风险认知产生偏差,做出不正确的判断和不安全的行为。由于不同青少年的身体状况、性格、认知能力等各有不同,每个青少年面对的风险存在一定差异,呈现个体差异性特征。

1. 青少年身体脆弱性风险

  青少年身体发育未成熟,风险承受力较低,具有身体脆弱性的风险;对于青少年数量较多、低龄少年数量较多或占据较高比例的游学研学团队,身体脆弱性风险的特征比较突出。

2. 游学研学队员异质性风险

  对于部分“拼团”的游学研学团队,青少年彼此熟悉程度偏低,或青少年来自不同的民族或国籍,队员间可能在磨合过程中有争吵和冲突等现象,存在若干安全隐患。

3. 青少年不安全行为风险

  青少年的不安全行为包括体育和户外活动中的意外事故,如因嬉戏打闹引发的磕碰、跌倒、扭伤等机械外伤;因触火、触电等导致的烧烫伤;在登山、爬坡过程中的不安全行为等。

4. 青少年风险认知偏差风险

  游学研学场地中存在“惯常非足迹环境”,指人具备一定认知但尚未涉足的环境。对于这类环境,人们往往会低估它的安全风险,形成安全隐患。同时,由于青少年风险认知能力未成熟,他们可能忽略或低估了特定风险,引发事故。

  全文参见《中国安全风险治理和安全发展报告(2024)》,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4年6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