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皮书观点

重庆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形势分析及建议
来源:皮书数据库  作者:   发布时间:2025-02-10

  重庆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要对标中央要求、突出战略定位,从“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辅之以利”“辅之以义”“践行大食物观”5个方面发力,切实筑牢重庆粮食安全底线。 (一)“藏粮于地”:加强耕地保护利用一要压实耕地保护责任。采取“长牙齿”的硬核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健全耕地数量和质量监测监管机制,全面落实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制度。严守耕地红线,严格控制耕地转为林地、园地、草地等其他农用地,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加大行政执法和监督力度,严格把控各地农业结构调整。二要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中低产田改造,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逐步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等级,完善高标准农田建设后的长效管护机制,加快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着力提升耕地产能。三要切实加强耕地质量保护。探索以耕地土地生产力为准则,严格落实“占优补优”的耕地占补平衡政策,以“小田变大田”破解土地细碎化问题,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耕地质量提升、耕地治理修复等工程。有效加强撂荒地治理,加大耕地多年撂荒、全年撂荒、季节性撂荒、隐性撂荒的治理力度。

  (二)“藏粮于技”:大力推进粮食科技创新

  一要持续打好种业翻身仗。强化市内涉农高校、农业科研机构的农业基础研究,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大力推进种业创新攻关。选育并推广适宜气候条件的抗病虫优良粮食品种。二要加快补齐山地丘陵农业机械化短板。研发适应小农生产、山地丘陵小型适用农机装备,探索小型特色农机新产品购置补贴方式。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构建技术创新服务数据库,提高技术创新与粮食生产的匹配程度。推进人工智能与粮食生产深度融合发展,提高粮食生产智慧化水平。三要加大农技推广力度。充分调动农技推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增强农技推广服务能力,支持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承担农技推广项目,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科技服务,创新农技推广服务方式,示范推广先进适用粮食生产技术。

  (三)“辅之以利”:强化种粮农民支持和收益保障

  一要稳定种粮要素投入价格。做好农资保供稳价工作,扩大农资服务网络覆盖范围,切实保障各类农资流通渠道畅通,有效解决农资企业在原料供应、农资运输、产销对接等方面的困难,提高农资企业稳定农资价格的能力。二要延伸粮食产业链条。提升农民种粮综合经济效益,积极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带动作用,建立“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激发各类主体参与打造从田间地头到餐桌的粮食全产业链,依托“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升级打造五千亿级食品及农产品加工支柱产业集群的要求,加快提高粮食深加工能力,让种粮农民在产业链和价值链延伸上分享更多增值红利。三要壮大社会化服务组织。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质量和对接效率,鼓励和引导种粮农民将耕、种、防、收等环节部分或全部托管给社会化服务组织,切实解决粮食生产“谁来种、谁来管、谁来收”等难题,让农民种粮更省心、省钱、省力。

  (四)“辅之以义”:压实地方粮食安全主体责任

  一要强化区县粮食安全考核。压实地方粮食安全主体责任,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办法的通知》的要求,结合全市粮食生产重点区县资源禀赋特征,明确各区县在粮食安全中承担的责任,制定与其责任相匹配的考核指标。二要充分发挥考核指标的风向标、助推器、指挥棒作用。引导各区县粮食安全工作方向,提高各地保障粮食安全工作的激励精准度和针对性。三要落实粮食安全考核的奖惩制度。对稳定粮食生产、维护粮食安全贡献突出区县的党委、政府、单位和个人可以适时给予奖励,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的资金、项目等方面给予一定的倾斜。对考核结果不合格、不符合国家要求的地区,进行通报批评,并限期整改,对整改不到位的地区,对其约谈。对履职不力、造成国家粮食安全重大损失的要追究责任。

  (五)“践行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

  一要践行大食物观以满足全市居民食物消费结构变化。围绕变化的食物需求结构,构建具有山地丘陵特色的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践行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的意见》为依据,结合全市农业生产现状和资源禀赋,抓紧出台全市“践行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总领性规划。将国家大食物观的战略部署、发展思路和规划理念转化为具体的行动方案,明确中长期目标任务和各项制度安排,有效引导各区县践行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二要加快实施设施农业现代化提升行动。聚焦粮食、蔬菜、猪禽、水产等重点品种,育秧、烘干、冷藏、物流等重点环节,研发适合多样化食物生产的设施设备,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引入设施农业,提升食物规模化、标准化的生产水平。三要切实拓展食物来源。除耕地以外,向森林、江河要食物,大力开展林药、林菜、林禽、林畜等林下经济,发展高山冷水鱼、养殖水库生态鱼等。依托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西部大开发等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围绕粮食和重要农产品,加强与邻省交流合作,共同申请国家支持和重大项目落地,壮大优势农业产业,保障全市“油瓶子”“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稳定。

  全文参见《重庆经济社会发展报告(2025)》,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4年12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