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前景光明”系列专家观点
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化,突出表现在产业链、供应链完整齐全,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产业结构不断升级,数字经济、绿色产业、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迅速发展,新经济增长动能不断增强。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空间大,中央财政债务率低,有较大的扩张余地,货币政策仍处于常态化之中,扩张潜力充足。2024年9月以来,中央已经出台了一系列力度较大的财政税收、货币金融、投资、房地产等政策。若2025年没有进一步政策刺激措施,美国不加征关税,我国经济增长预计在4.5%左右。如果美国在2025年加征关税,2025年我国经济增速可能会更低一些。如果继续采取必要的经济扩张措施、加快改革开放政策落地,2025年我国经济增长可达到4.7%左右。
(一)内需有所回升
2024年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快于经济增速有利于稳定2025年的消费,存量住房贷款利率下降、股市财富效应等对消费也有一定的拉动作用。如果2025年进一步出台增加社会保障、鼓励生育、延续消费品以旧换新等拉动消费的政策,预计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将增长5%左右,服务消费零售额增长5.5%左右。投资包括基建、制造业、房地产、服务业等。国家将继续发行超长期建设国债用于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并保持一定规模的地方政府专项债用于基建投资,拟一次性增加较大规模债务限额置换地方政府存量隐性债务,加大力度支持地方化解债务风险,这些措施对基础设施投资有推动作用,但难以弥补地方政府财力不足和债务约束对基建投资的拖累,基建投资增速基本稳定。大规模设备更新会继续推动制造业投资增长,但受产能利用率低、产销率低、利润率低、应收账款高等制约,企业投资能力和意愿不足,制造业投资增速会有所减缓。按照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的要求,国家采取了“四个取消”(取消限购、取消限售、取消限价、取消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标准)、“四个降低”(降低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降低住房贷款首付比例、降低存量贷款利率、降低“卖旧买新”换购住房税费负担)、“两个增加”(新增实施100万套城中村改造和危旧房改造、2024年底前将“白名单”项目的信贷规模增加到4万亿元)等举措,从供需两端发力稳定房地产市场,房地产市场未来几年会呈现价格率先止跌、销量随后稳定、投资降幅收窄的态势,预计2025年房地产投资降幅会收窄到5%左右。随着我国经济结构逐步转向服务消费和服务业生产,服务业投资占比和增长速度会不断提升。预计2025年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左右。
(二)出口增速减缓,净出口对经济拉动作用减小
世界经济保持稳定增长有利于我国出口增长。世界经济在通胀逐步下降的过程中呈现非凡的韧性,全球通胀率在2022年三季度达到9.4%的峰值后,2024年三季度回落至4.6%左右,预计到2025年回落至3.5%。通胀下降并未引发经济衰退,2023年世界经济增长3.3%,2024~2025年的增长率将稳定在3.2%左右。国际贸易壁垒增加,全球贸易增速难以超过全球经济增速,2024~2025年世界贸易量增长3%左右。与此同时,美国继续对我国进行遏制围堵,联合一些国家限制对我国芯片和相关生产设备出口,推动产业链转出中国,迟滞我国产业链提升和科技创新步伐。美国大选后是否加征关税及相应的关税税率成为影响我国出口的最大不确定因素。我国部分企业产能向海外转移,跨国公司调整企业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分布,美加墨、日韩、东盟等区域已对我国部分产业形成替代,对我国出口构成一定的压力。如果美国不提高关税税率,预计2025年我国出口增长4%左右;如果提高关税并在2025年初执行,全年我国出口可能呈负增长。我国进口会随着经济增长而相应有所增加,但由于内需不足,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基本稳定,进口增速不会太快。服务进出口增速基本稳定。综合考虑服务和商品进出口情况,2025年净出口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会有所下降。
(三)物价继续低位运行
全球通胀率走低,我国的输入性通胀压力不大。需求不足仍是当前中国经济运行最主要的矛盾,2020~2024年,我国经济平均增长4.8%左右,和潜在经济增速5.5%左右相比,存在较大的供求缺口,到2024年底,累计供求缺口达到3.9个百分点左右,物价没有上涨的需求基础。我国货币政策基本处于常态化水平,物价上涨没有货币基础。各国货币政策的实践证明,货币政策对抑制通胀有明显作用,但对治理通缩作用很小。同时,货币政策对物价涨跌发挥作用,一般有半年到9个月的滞后期。即使2025年我国采取更加宽松的货币政策,短期内物价也很难摆脱低位运行态势。此外,2024年消费品价格翘尾对2025年的影响在0.5个百分点左右,工业品翘尾对2025年的影响为-0.7个百分点左右,预计2025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左右,工业品出厂价格仍然难以回正。
(四)2025年经济目标建议
建议2025年经济增长目标设定在5%左右。实现这一目标有可能性。国内经济研究机构普遍认为,2025年,我国经济的潜在水平在5%左右。过去四年,我国实际经济和潜在经济之间出现了较大的缺口,通过宏观政策调整和社会预期引导,把过剩的储蓄转化为消费和投资,可以提升实际经济增长速度。我国物价压力很小,财政和货币政策空间较大,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可以提高经济增长速度。近几年来,我国经济增速每增长1个百分点,城镇新增就业可增加约250万人。2025年,我国高校毕业生将近1200万人,城镇需要就业的劳动力规模达到2000万人左右,考虑到退休人员数量并维持5%左右的失业率,至少需要新增城镇就业1200万人以上,经济增长5%左右。设定5%左右的经济增长目标,也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提振市场信心,为2020~2035年的年均经济增速达到4.7%的目标奠定基础。同时,建议将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增长2%~3%明确为刚性政策目标。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阶段,基础设施投资相对超前、房地产处于调整阶段、出口难以扩张,经济出现“易冷难热”的态势,应高度重视温和物价运行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本文节选自祝宝良:《2025年中国经济展望和政策建议》,载王昌林主编,《经济蓝皮书:2025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4,第58-71页。
祝宝良,国家信息中心原首席经济师,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数量经济、宏观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