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皮书观点
环境竞争力是一个包括生态环境、资源环境、环境管理、环境影响和环境协调的综合体系, 加之环境的无界性和不可割裂性,提升环境竞争力是一项整体的、系统的工程。同时环境竞争力又会受到个体指标的影响,这些指标的作用机制会层层向上传导,形成一个由点带面的作用过程。故要沿着点—线—面—网的思路层层推进,探寻提升中国环境竞争力的正确路径和方法, 形成提升中国环境竞争力的强大合力, 实现中国环境竞争力个体指标优化与整体实力推进的协调。
点层面:精选指标,精心培育。由于资源的有限性,不可能同时对全部指标进行同等的培育,可以从指标点层面着力精选强势指标、优势指标和上升指标进行重点培育,形成核心竞争优势,再通过这些指标辐射带动其他指标的发展,形成有序推进的局面。
线层面:纵横交错,环环相扣。中国环境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在纵向上包含四个层级, 分别对应着系统层、模块层、要素层、基础层,指标的影响是沿着自下而上的线路层层递进的。由于环境竞争力指标体系影响的纵向传递性,各个层级指标紧密联系在一起。从横向来看,处于同一层级的各个指标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影响的。因此,提升环境竞争力的某项措施必须充分考虑对其他相关方面的影响。要从指标体系的纵向和横向进行综合考虑,全面把握某省域劣势表现主要是受哪一环节的影响,哪些指标是主要影响因素,影响范围有多大,从而找到最基础、最本质、最核心的原因,只有把每个环节都考虑到,才能从根本上进行治理。
面层面:取长补短,良性循环。环境竞争力指标体系中,有强势指标和优势指标,也有中势指标和劣势指标,强势指标和优势指标对省域环境竞争力具有积极的正向作用,而劣势指标却会带来负面影响,环境竞争力的最终表现正是正向作用和负面影响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每个地区的环境竞争力既有自己的特长和优势,也有需要不断完善的短板和软肋,应通过取长补短,将好的做法和经验运用于不足之处,逐步改善劣势指标的不利影响,共同推动环境竞争力的整体提升。
网层面:强化合作,协调互动。全国环境竞争力提升是全部省域共同的责任和义务, 由于环境的影响是不受区域限制的,环境破坏和污染的蔓延性和不可控制性,某个省域发生的环境污染事件或影响环境安全事件,往往会危及周边省域,因此,环境问题的解决需要各个省域之间通力合作,共同应对,特别是一些全国性的环境问题,更需要各个省域之间的协调与合作, 形成应对环境问题的合力。如果不对环境竞争力表现较弱的地区进行积极干预,大气污染、海洋污染、水污染等污染源的扩散,会对环境竞争力表现较好的地区形成强烈的冲击和侵蚀。因此,要从全国统一的环境网络利益出发,相互合作、相互支持,立足于环境管理和环境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打破省域行政的限制,致力于环境的共同改善,加强省域之间的合作,促进环境要素的合理流动。在省域的协调互动中,共同推动全国环境竞争力的整体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