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专题子库

粤港澳大湾区
暂无简介

更多>> 热点聚焦

更多>>皮书作者

谢伏瞻
  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主... 详情>>
皮书观点
精准提升四川开放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来源:皮书数据库  作者:四川省开放竞争力评价课题组   发布时间:2018-03-14

    全球性的产业结构调整,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倡议和长江经济带建设战略为四川进一步扩大开放和加快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四川必须十分珍惜并充分利用这一千载难逢的大好时机,分层次推进跨省域合作,优化省内区域布局,提升外资利用水平和外贸竞争优势,进而提高全省的开放竞争力水平,把四川真正打造成为向西向南开放发展的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

(一)依托“四川自贸区”建设,探索内陆特色的开放道路

    四川各地应抓住自贸区试验区建设的契机,走具有内陆特色的开放道路,全面提升各市州开放经济的水平和质量。具体设想是:(1)侧重推进以航空和国际铁路枢纽为重点的通道建设。正如一些专家所提议的那样:“打通交通瓶颈,构建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加强各种运输方式的有效衔接,形成区域物流集聚效应,打造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向西,以成兰铁路和兰渝铁路为主,打通连接中亚和巴基斯坦的通道;向北,打通连接欧亚大陆桥的运输大通道,对接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向南,对接孟中印缅经济走廊运输通道和西南出海大通道,积极融入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和中巴、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向东,全面推进长江黄金水道建设,推动港口码头的互联互通”。(2)推进向南向西开放战略。搭建向南开放的产业平台,依托长江黄金水道、蓉欧快铁、南丝绸之路走廊,重新聚集要素,重点打造高新技术产业和高端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提升产业水平。搭建向西向南开放的园区平台。“依托现有园区平台,推进制度创新和环境优化,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建设创新要素交易市场,构建创新创业生态圈,培育壮大创业投资和资本市场,完善和创新人才引进机制与管理制度”,提升四川融入“一带一路”的竞争力。(3)以服务贸易为重点,发挥后发优势。依托自贸区,促进四川特色优势产业与世界有关国家之间的对接,积极运用外汇管理的改革创新政策,务实推进四川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国际合作产业园区建设,推进跨境电商、融资租赁、大型商品交易等新业态的大发展。(4)以体制机制建设为重点,探索具有四川特色的开放经济发展路径。依托四川自贸试验区建设,以开放推进改革,实现重大制度创新。近期开放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包括:“推进军民深度融合、促进成德绵协同创新、改革对外科技合作模式,促进四川省高校和科研机构与国际其他科研机构的合作,培育建设一批科技创新示范”。

(二)聚焦战略定位,优化省内区域开放空间布局

    成都平原经济区:聚焦于建设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高端产业集聚区、国家内陆开放合作和区域协同发展的示范区。以成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为目标,推进“全域”开放,推动产业、企业、科技、人才、资本与国际市场的深度融合;依托“天府新区在对外开放、自主创新、先进制造、高端服务等方面的引领作用”,打造宜业宜商宜居的国家级国际化现代新区。依托“天府国际机场,推进临空经济高端集约生态发展,重点培育临空制造业、航空服务业和高端示范农业,打造国际临空经济区”;依托成内渝、成安渝及成渝客专等综合运输要道,积极推进成渝发展带;依托成绵、成乐高速公路和成绵乐城际铁路、宝成-成昆铁路,加快发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航空航天、科技服务、商贸物流等优势产业。

    川南经济区:聚焦于建设多中心城市群一体化创新发展试验区;提升酒类食品、机械制造、能源化工优势特色产业,发展页岩气、节能环保、电子信息、航空与燃机、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高端成长型产业,建设国家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促进川南城市群发展临港经济和通道经济,打造川滇黔对外经贸合作平台,建成四川沿江和南向开放重要门户。

    川东北经济区:聚焦建设川渝陕甘结合部的区域经济中心、生态旅游文化区、国家清洁能源化工基地和特色农产品基地。以南充和达州为双核,推进建设成南达、广巴达、南巴汉、达广渝、渠江发展带等六大经济发展带以及环秦巴发展区。

    攀西经济区:聚焦建设国家级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和全国知名阳光康养旅游度假胜地。以攀枝花和西昌为双核,推动攀西发展带和沿金沙江发展带两大经济带发展,推进国家级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川滇森林及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和大小凉山水土保持和生态多样性生态功能区建设。

    川西北经济区:聚焦建设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国际知名生态和文化旅游目的地、国家重要的可再生清洁能源基地。优化生态、农牧业和城镇发展空间格局,建设北部高原生态畜牧业发展区,推进沿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岷江四大流域发展带。

(三)做强主体,创新业态,提升外贸竞争力优势

    促进外贸主体培育。优化商务环境“增”实力,即以点对点、面对面等形式进行针对性服务,设法降低企业营商成本,使其在开放合作中赢得更多主动;通过市场竞争“活”筋骨,以“万企出国门”为契机,激发更多企业的国际竞争意识,提升市场拓展能力;做强品牌“亮”风采,实施“自主品牌出口增长计划”,重点选取机械、电子、化工、纺织等比较优势产业开展“一域一品牌”活动。

    创新外贸发展业态。大力发展跨境电子商务,推进成都国家级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支持绵阳、资阳、泸州、遂宁等地培育跨境电子商务基地。加快建设省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跨境商务平台,为企业开展跨境电商提供一站式服务,打造完整产业链和生态圈。积极支持跨境企业“海外仓”建设。

    提升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依托各类开发区、海关特殊监管区域,重点发展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汽车汽配、电子化工等产业,推动外向型经济集群发展。利用中欧班列、中亚班列等国际通道扩大进出口,鼓励企业使用本土跨越国际物流通道。拓展成都高新保税区功能,推进绵阳出口加工区整改,加快成都空港、泸州港、宜宾港和成都铁路物流中心(B型)建设。

——摘自《2018年四川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