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皮书观点

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竞争力指数评价
来源:皮书数据库  作者:梅运彬 卢凯 刘天枝 汪润 张倩 YunbinMei   发布时间:2021-07-01

  总结与讨论

  (一)新能源乘用车整体竞争力显著提升,客车整体竞争力相对下滑

  虽然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但我国新能源汽车企业表现出较强的发展韧性。新能源乘用车企业和客车企业领域出现分化,新能源乘用车企业的整体竞争力显著提升,新能源客车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却有所下滑。

  从新能源乘用车和客车企业的综合指数来看,头部企业的综合指数较2019年有所恢复。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和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持续退坡并没有对头部企业造成较大影响,此外,在国家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持续引导、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理念的认同、动力电池技术与性能的提升等多重因素下,两极分化趋势明显,既是市场选择的结果,也是企业不同应对所致。

  (二)研发投入持续增长,专利质量逐步提升

  2020年,新能源汽车研发投入延续了2019年的持续增长态势,研发热度不减。从技术创新的角度来看,技术发展仍聚焦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据统计,全行业新能源汽车专利公开量同比增长16%,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同比增长18%。整体上看,吉利汽车的表现较为亮眼,成为申请专利数量最多的企业。同时,2020年央企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工作,东风汽车、一汽集团的专利数量增长明显。新势力造车企业申请的专利数量平均涨幅有所提升,但2020年的明星造车新势力如蔚来汽车、理想汽车在技术研发上的表现却并不亮眼。

  (三)产业市场发生调整,竞争格局日益激烈

  2020年新能源乘用车企业的综合指数和个体指数表明,乘用车市场竞争程度进一步加剧,新能源客车企业的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由于特斯拉、新势力造车企业的入局,我国新能源乘用车企业竞争力格局发生根本性变化,从近年来形成的“四强”并立格局(比亚迪、北汽集团、上汽集团、吉利汽车)逐步演变为2020年的“三强”鼎立(上汽集团、特斯拉、比亚迪),而新势力造车企业如蔚来汽车、理想汽车的竞争力也显著提升。新能源客车市场在新冠肺炎疫情和整体市场持续放缓的双重压力影响下,企业竞争力依然维持郑州宇通的“一超”格局,显示新能源客车竞争格局的固化现象较难被打破。新能源乘用车企业2020年“三强”鼎立格局如图14所示,上汽集团、特斯拉、比亚迪形成了新能源乘用车企业竞争力新的头部格局。

  (四)传统车企加速发展,造车新势力潜力强劲

  2020年,传统车企加速推进新车型,全力布局新能源汽车领域。2020年东风、上汽、长安、北汽等纷纷推出独立的新能源汽车品牌,加速布局新能源乘用车领域。传统车企巨头加快实施新能源汽车战略布局,车型密集投放,戴姆勒依托EVA平台打造GenerationEQ4款车型,吉利依托SEA浩瀚架构打造的领克ZEROconcept车型将于2021年投产。传统车企加速新能源汽车布局,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选择,将影响新一轮竞争格局。

  与2019年相比,2020年新能源造车新势力企业竞争力综合指数表现突出,各项评价指标的竞争力评价得分均有所突破,指数排名从十名开外到挤进前十并占据三个席位,显示出新能源造车新势力的巨大潜力。2020年,部分新势力造车企业不仅实现量产,而且在市场地位上获得认可,如蔚来汽车、理想汽车等,在产销两旺和企业市值大幅提升的同时,也大大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

  综上所述,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企业经历了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考验,承受了补贴政策持续退坡的压力,发展韧性进一步提升,但在国际视野、战略规划、研发能力、品牌认可度、产品竞争力等方面还需要继续对标国外先进企业,才能在21世纪20年代更为激烈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摘自《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报告(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