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
  • 全文
  • 标题
  • 作者
  • 摘要
  • 关键词
  • 中图分类

专家观点

运用大数据方法进一步发挥突发自然灾害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来源:皮书数据库作者:曹勇发布时间:2019-04-08
    大数据开启了信息时代的重大变革,促进了人们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的转变。各学科领域的学者都在探寻大数据所带来的变革和深远影响,探索新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所谓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是指将大数据的思维、技术和方法等运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和研究的全过程,推动大数据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有机结合,最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信息化、科学化和快捷化。
1.运用大数据提高灾害预警的效率
    大数据灾害预警通过对巨量数据快速搜集、有效挖掘与及时研判,以最有效、最快速及最便捷的方式向管理部门和民众提供预警信息。英国皇家联合军种国防研究所研究发现,大数据有利于提高个人与群体灾害风险中行为预测的预见性与准确度。为了构建无缝对接的大数据预警平台,阳江市力图打破“部门藩篱”,大力整合不同部门预警资源。阳江预警信息发布中心已初步与其他部门实现不同类型灾害的数据整合,同时借助多种传播渠道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建立了多灾种信息实时搜集、多部门共享、多渠道发布的预警信息平台。
    预警发布信息化和现代化的最终目标是为全体民众提供及时与准确的服务,大数据灾害预警需要实现预警信息社会民众全覆盖,使得民众至少可以通过一种方式获取预警信息。信息中心进一步加快向县、镇、村延伸,着重加强面向偏远地区的预警信息发布能力建设,阳江市预警已完成了929个预警信息接收设备的安装,现在的预警信息发布更广、更快、更安全,5分钟之内能完成所有内部操作流程,同时,研发了一键发布技术,这进一步促进了大数据灾害预警、危险应对与科学治理常态化。
    大数据背景下风险灾害危机管理的重大变化在于以数据、信息为基础融合而成的知识成为最基本、最重要的资源,它能极大地拓展原有风险灾害危机管理信息的边界,提升管理主体的决策能力,增强对突发事件不确定性的管控。这就需要依据大数据背景下风险灾害危机管理全过程中的主体行为特征、任务特征、环境特征、组织特征,构建“数据-信息-知识”关键资源链的动态演化规律、属性描述方法与模型。基于靶向思维的应急响应方案序列设计,运用循证学的方法,通过在已有的具体突发事件应对实践中提取关于应急响应方案设计的最佳证据,在明晰突发事件的特征向量与循证案例匹配程度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应急响应方案。
2.运用大数据提高救灾社会响应协同的效率
    运用大数据进行社会动员能够将政府动员和由社会力量自身进行的动员机制结合起来。基于大数据技术,可以实现对各类主流媒体和自媒体的网络舆情及时监管。信息的搜集和处理全过程最快可以在几分钟内完成。发现有效信息的速度可达分钟级,在30分钟内可完成全网扫描。设计环境敏感信息和特定用户信息发布系统,建立起灾害状态中公私网络间关键信息交换系统,灾害时第一时间播报准确信息,为受灾民众正确自救、互救提供基础。对监控信息进行大数据分析,录入大数据库,通过官方的数据平台进行同步更新和发布,能够使政府、社会组织和团体了解灾害发展情况,及时做出动员决策,高效快速的信息发布可以指导多元参与,提高工作的积极性和效率。
3.建立大数据信息共享平台,助推防灾救灾资源合理配置
    建立一个基于大数据的防灾救灾信息共享平台在社会动员协调中十分必要。将交通、天气、医疗、人口、救灾物资、地下管网等方面的信息纳入该核心数据库,在每个地区建立起来的数据平台承载着符合当地情况的基本数据信息,志愿者可借助大数据信息共享平台,充分了解哪些灾区需要哪些人员、哪些灾区需要哪种物资,将各个基金会收集到的物资聚集在一起,达到资源共享,志愿者及时地到达指定的区域,达到信息共享,人力物力及时落实到位。运用大数据进行灾情评估,以达到物资发放的公平,让各种救灾力量形成合力。
4.建立大数据加强危机善后恢复的协同
    基于大数据的分析,将不同组织的特性和灾后需要重建的工作特性进行大数据分析,根据灾区需要,结合不同组织的特点,充分且有针对性地调动社会各组织的参与。将需要重建的信息及时向社会发布,并且突出不同社会组织参与重建的优势。大数据技术还可以通过分析大量个体的言论和行为,从而了解各类人群的需求和他们在风险中的行为偏好,对不同的需求进行不同的灾后人员动员,更符合灾民在恢复期的需要。将不同社会组织的特性进行大数据分析并与灾后需要重建的工作特性进行匹配,选择最佳的重建单位,以此来实现资源的最佳利用,也能避免各组织争抢建设的无序局面。根据经验和数据研判灾后重建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分别为每一类问题制定有针对性的应急预案,在出现问题时也能保障灾后重建工作的流畅性。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