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
  • 全文
  • 标题
  • 作者
  • 摘要
  • 关键词
  • 中图分类

专家观点

重大公共安全事件中社会组织参与应急管理分析报告——北京经验

来源:皮书数据库作者:车广杰发布时间:2020-10-01

  提高社会组织参与重大公共安全事件应急管理水平的对策建议

  (一) 健全法律法规建设,加强顶层规划设计,引导社会组织有序参与

  1. 统筹推进公共安全基本法建设,明确社会组织法律地位

  2. 重点整合构建法律支撑体系,夯实社会组织发展根基

  (二) 完善制度机制保障,规范服务市场秩序,促进社会组织健康运行

  1. 打造高效的合作平台

  建立完善政府与社会组织的沟通合作机制, 对于推进公共安全治理有序高效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创建科学的合作模式

  在突发事件应对中, 通过搭建共享共治平台, 定期开展联合行动演练, 形成科学有效的安全应急救援体系, 在区域范围内努力构建起安全治理联动新格局, 在区域范围外积极支持鼓励各社会组织参加各类突发事件救援, 提升社会组织的专业水平和社会影响力。

  3. 实现严格的监督管理

  目前, 政府主要通过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与社会组织进行合作, 但是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 项目招标极易导致内部化行为, 项目实施缺乏相应的评估反馈机制, 造成购买社会服务的形式化。 要健全监督检查机制, 实行监督主体多元化, 建立完善多部门、 多主体参与的联合监管机制, 对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准入、 过程和评审实行全过程监管。

  (三) 加强治理资源储备,提升服务质量水平,增强社会组织能力素质

  1. 拓展资金来源渠道

  社会组织的资金来源主要通过理事捐助、 募捐、 企业赞助、 财政补助或政府项目等途径来筹集, 筹款环节是社会组织管理的重要环节, 对社会组织的生存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2. 开发人才智力资源

  影响和制约社会组织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人的因素。 人才是社会组织自身建设的核心, 是促进社会组织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3. 强化物资资源保障

  物质资源是主要用于应对公共安全突发事件及扶困救贫的必要物资储备,通过设立校园旧衣收集、 定点超市募捐、 旧衣回收箱、 社区旧衣募捐等形式开展生活必需品、 衣物、 棉被等物资的筹集储备, 加强专业救援设备设施、 救援物资的储备, 逐渐提升物质资源的储备能力。

  (四) 强化舆论宣传引导,改善外部成长环境,激活社会组织发展动力

  1. 大力培养公众参与意识

  公众参与公共安全意识的培养, 需要政府和社会组织共同协作做好舆论宣传、 项目推进、 环境塑造等工作, 积极引导培育社会公众的志愿服务精神, 形成社会公众广泛参与公共安全事件治理的良好氛围。

  2. 着力构建安全文化氛围

  社会公众公共安全意识淡薄, 是发展初期的阶段性问题, 也是社会整体文明素质的具体体现。 提高社会公众安全意识是一个系统工程, 需要以一系列活动为载体, 通过政府部门、 新闻媒体、 社会组织共同开展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教育, 努力形成政府主导下的社会多元主体参与公共安全治理的良好局面。

  3. 努力巩固社区基层基础

  社区是社会组成的最基本单元, 也是开展社会公共安全治理的主阵地和主要场所, 要高度重视社区防灾减灾教育和应急救援技能培训, 推进社区安全文化体系建设。 政府应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组织和居民开展社区公共安全知识宣传教育, 努力解决社会公众参与度不高、 对社会组织缺乏认可的问题, 切实推进公共安全教育活动的持续开展。

  (五) 扩展合作交流空间,构建资源共享模式,补齐社会组织自身短板

  1. 强化社会组织内部合作交流

  重大公共安全事件破坏力大、 影响力强, 牵扯的点多面广, 单个社会组织难以应对和解决, 因此必须加强相关领域社会组织内部交流合作。

  2. 改进社会组织交流合作机制

  构建北京市、 京津冀区域, 甚至更大范围内应急管理社会组织合作交流常态化机制, 解决合作机制缺失、 合作领域狭窄等实际问题。

  3. 助力社会组织创新合作发展

  应急管理工作长期分散于各行业职能部门, 导致相关领域内的社会组织发展严重滞后于社会整体发展需要, 以北京市为例, 应急管理领域社会组织数量仅占全市总量的不到百分之一, 且自身能力偏低, 与当前公共安全环境形势需要还不相适应。

 

——摘自《重大公共安全事件中社会组织参与应急管理分析报告——北京经验》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