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
广州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实践及优化对策
广州应急管理面临的风险挑战
(一)存量风险和增量风险叠加
全市有1个化工园区,危化企业约2900家,危险货物运量为1239万吨/年,油气长输管道、燃气管网、危险化学品管道等各类管道约3.6万公里。城市轨道交通共16条线路(含2条有轨电车)、总里程553公里;公路通车总里程为1.3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915公里。在建工地约3000个,全市机动车保有量逾308万辆,大型商业综合体155个,超过100米的超高层建筑358栋。各类市场主体270万户,个体工商户110万户。市域航运通航总里程近4000公里,渔船1400多艘,化工、交通、建筑等行业领域安全风险居高不下。伴随着新发展格局的构建,新兴产业发展、原材料需求上升、畅通国内大循环关键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城市更新改造等,使广州面临巨大的安全生产风险,向应急管理工作提出了挑战。
(二)应急管理短板弱项
一是应急管理体制机制不够完善,一些交叉领域、非许可事项的安全监管责任还不够明晰,自然灾害各涉灾部门之间“防”“减”“抗”“救”的工作分工有待进一步优化和明确。二是应急管理科技信息化建设基础还比较薄弱,在统筹运用融合指挥、应急通信、全域感知、短临预警和数据智能等手段解决应急难题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三是部分行业领域的预案体系建设不够完善,未细化制定相应的现场处置预案和操作手册,尤其是区、镇街基层单位的预案修编不及时、针对性不强、可操作性有待提高,部分行业部门间的预案衔接性不强。四是应急救援队伍还不够强,应急救援能力还不能适应防大灾、抗大灾、救大灾的需要。五是协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还不够强。市民参与应急管理的社会化组织程度较低,第三方服务机构参与度和作用有待进一步加强,社会协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摘自《广州社会发展报告(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