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
  • 全文
  • 标题
  • 作者
  • 摘要
  • 关键词
  • 中图分类

专家观点

强化应急管理对居民安全感的提升策略

来源:皮书数据库作者:岳磊、芦春燕发布时间:2024-04-09

从2003年SARS事件为起点,我国的应急管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在风险社会特征越来越明显、复合型灾害危机增多的背景下,我国的应急管理体系也需在危机应对中不断完善,建立“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制,推动形成“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

(一)做好灾后恢复与重建工作,满足公众安全需求

根据上文的数据分析结果,在应急管理的各维度中,应急恢复对居民安全感的提升作用最为强烈,其次为应急预防和应急预警,影响力相对最小的是应急处置。表明在突发事件中,相对于危机应对,强调恢复与重建的事后追踪对居民安全感具有更高的提升效应。首先应转换以往在应急管理中存在的“重应对、轻管理”的理念误区,有效的应急管理不应把眼光仅仅集中于事发之后的紧急应对上,同时要给予紧急应对处置之后应急恢复与重建更多的关注,以防连锁反应和衍生灾害的发生使得应急管理的社会效益大打折扣。其次要注重关键基础设施恢复,作为社会功能正常运转的“硬件”,关键基础设施是社会经济生存与发展的命脉,也是城市灾害危机脆弱性的重要标志,关键基础设施的恢复状况关乎社会成员生活回归正轨的时间,对社会心态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最后要强化应急管理评估与服务供给机制,做好灾后服务工作。政府、市场和社会是灾后社会服务的三大供给主体,应以公共利益为目标,提供就业支持、个人心理服务、教育等灾后社会服务,不断创新服务内容以回应社会需求。

(二)完善应急预警和应急响应联动机制,稳定社会心态

有助于风险排查的事前预防以及危机事件发生初始的危机预警是提升应急管理能力的重要一环,以精确预警助力高效应急响应,确保应急管理各环节系统联动。一方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以及信息资源管理技术提高对突发事件的监控、预警能力,建立统一高效的灾害预警发布机制,从而提醒公众及时采取措施有效规避风险。通过风险识别技术在预防与准备、预警与监测阶段强调对危险源的识别、确认以及分析,同时加强对突变中社会行为的预测与分析、对应灾能力的评估等,为应急响应提供分析基础和决策来源。另一方面,强化预警机制和响应机制的系统联动,以系统治理为标力争实现科学高效响应、分层分级处置、有力有序应对,推动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通过构建应急管理信息系统互通与共享机制,突破部门、条块分割所造成的信息系统分离状况,切实推进应急反应机制一体化。预警信息发布后依据预案和制度启动响应、落实措施,并及时向指挥部反馈行动进展,确保关键时刻管用顶用。

(三)提振社会信心,增强公众安全预期

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突发事件下的社会信心不仅对居民安全感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同时在应急管理提升居民安全感的过程中也发挥部分中介效应。社会信心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个体自我实现的程度与社会为人提供的福祉。[8]前者强调的是社会信心主要来源于个体长期的生活经历与现实体验,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后者则注重的是社会福利与公共服务对社会信心的影响,主要来源于外部保障。突发事件打破了人们惯常的心态,原有的社会信心难免在短时间内有所下降,此时灾后基础设施的恢复工作、资源的及时供给与社会福利的提供等是保障公众安全、提振社会信心的关键。此外,应注重风险沟通在危机事件中对社会信心的影响。不论是预防与准备、预警与监测、处置与救援还是善后与恢复等应急管理的不同阶段,风险沟通都具有满足公众信息需求、提振社会信心的重要作用,因此应通过及时有效的信息发布和舆论回应增加公众对当前危机应对成效的了解,尤其是通过正面案例的宣传提升公众社会信心,从而形成更加积极的安全预期,自身安全感也会更高。

(四)加强信息沟通,提升公众确定性感知

在危机事件发生时,面对事件发展态势的未知,处于信息弱势地位的公众具有强烈的信息渴求,不仅想要知道危机事件本身的特点、发生原因与发展态势,也希望了解政府举措和应对成效,从而能够在整体把握突发事件发展状况的基础上提升对所处环境的确定性感知。如今越来越多的公众倾向于在新媒体平台获取信息、交流意见,互联网对公众价值观的形塑作用越来越凸显,应给予大数据时代的信息治理更多的关注,加强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信息沟通,通过及时有效的信息发布让公众了解相关事件进展和政府政策制定、制度执行的过程与结果,以高透明度展示政府的坦诚与负责,平息公众的焦虑与不安。不管是在危机事件潜伏期的事前预警阶段、危机爆发期的事中应对阶段,还是事件发生后的恢复重建阶段,都应主动拓宽信息沟通与传播渠道,充分利用好政务新媒体平台,具体可以通过探索建立重大危机事件新闻发布制度、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等完善信息公开制度,敦促媒体真正履行好提供信息、引导舆论导向和稳定社会的职责,保障公民的知情权,最终构建全面、协调、可持续的信息传播网络,降低公众信息获取的成本,以良好的信息沟通增强战胜危机的信心。

——摘自《河南社会治理发展报告(2022)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