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专题子库

粤港澳大湾区
暂无简介

更多>> 热点聚焦

更多>>皮书作者

谢伏瞻
  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主... 详情>>
图文直播
《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8)发布会文字实录
来源:皮书数据库  作者:江山   发布时间:2018-06-27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主办的《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8)发布会暨新媒体发展研讨会于2018年6月26日(星期二)下午14:00在北京•广西大厦四层第一会议厅举行。

    以下为发布会文字实录:

赵天晓:

  欢迎大家莅临本次会议。首先,我代表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也代表社科文献出版社,对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媒体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我是新闻所赵天晓,今天会前一部分还是由我来为大家主持。走进这个会场,我有一个感觉,可以用一句古诗词来形容,“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我给改成“年年岁岁书相似,岁岁年年词不同”。今天中午,我简单总结了一下智能互联近几年发布会主题,2014年6月25日发布会的主题是:安全、融合、创新。2015年6月24日发布会的主题是:新战略,媒体新机遇。2016年6月21日主题是:新契机、新挑战、新实践。去年的今天,主题是:共享、智能与创新。今天,我们如约举行新媒体发展报告2018的发布会研讨会,今年的主题是:“智能互联·数字中国”。

  2018-06-26 14:00:57

赵天晓:

  在正式开始之前,看到今天各位专家、各位媒体朋友集聚一堂,大家都如约来到了会场,我代表新闻所对明年的会再次提前预约。现在预邀请,明年还是6月下旬,大约在24-27号之间,希望大家把这段时间留出来。

  2018-06-26 14:02:10

赵天晓:

  下面,我简单介绍出席今天会议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他们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院党组成员李培林;中央网信办移动网络管理局微传播处处长张琳;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出版社,也是出版社的社长谢寿光;新媒体发展报告的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所所长唐绪军;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纪委书记、副所长季为民;新媒体发展报告的副主编、新闻所新闻研究室主任黄楚新;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熊澄宇教授、崔保国教授;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副主任单学刚;清博大数据轮值总裁兼副总裁黄丽媛;央广网副总裁伍刚;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匡文波;中国传媒大学媒介与公共事务研究院研究员侯锷;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媒体学院副院长,漆亚林教授无;美国密苏里大学新传学院副教授Ryan;社科文献出版社皮书分设社长邓泳红;新闻与协作杂志主编李蕾;新闻与写作杂志编辑章淑贞;传媒教育研究编辑部主任林安芹;传媒杂志编辑部主任左志新;北京电视台高级编辑于烜;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副教授陶赋雯;天津市国资委信息化工作处调研员肖玉强。

  2018-06-26 14:09:22

赵天晓:

  莅临发布和研讨会的媒体朋友们包括: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新社、中国青年报、中国日报、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导报、深圳特区报、21世纪经济报道、中国教育报、北京日报、北京晚报、中国社会科学报、法治晚报、新京报、北京青年报、北京晨报、中国新闻出版报、经济参考报、第一财经日报、南方日报、解放日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北京电视台、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网、中广网、中国青年网、社科网,以及《新闻与写作》、《传媒和传媒教育研究》以及新闻所的各位研究人员。大家一起鼓掌,向我们会议的顺利召开表示祝贺。

  首先,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院党组成员李培林致辞。

  2018-06-26 14:12:06

李培林:

  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朋友,今天,《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第九卷正式发布。新媒体蓝皮书在九年的时间里不断成长,连续五年获得优秀皮书一等奖,这在社科院皮书成长发展中是非常罕见的,已经成为我院具有广泛影响的品牌蓝皮书,社科院有蓝皮书几百种,最长的有二三十年的历史,这本书虽然短短九年,能达到现在这样一个评价水准,应该说还是很不容易的。所以,在此我谨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向主创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协编单位、数据支持单位、出版单位、诸位作者、以及关注这本皮书的专家、学者、媒体朋友们表示诚挚的感谢。

  新媒体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显著标志,过去我们理解的传统媒体无非就是报纸、广播、电视,但是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广泛的应用,承担信息传播职能的新闻媒体层出不穷,无处不在,渗透进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说,新媒体已经成为我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文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是网络与信息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习近平总书记前不久在全国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发挥好企业、科研院校、智库的作用,汇聚全社会力量,齐心协力推动网信工作。新媒体蓝皮书就是这样的智库成果,在研究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每年发布的新媒体蓝皮书力图在把握好新媒体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准确预测其发展趋势,为我国网信事业的发展建言献策。

  2018-06-26 14:13:19

李培林:

  在过去的一年里,中国对互联网与新媒体发展有了新一轮的规划、重点和布局考量,不仅限于媒体融合,更侧重于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将网络发展与国家整体发展紧密相连。大力推进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建设,互联网被视为我国经济、文化、军事、社会等发展的强力助推器,网络传播手段和技术自主创新被提升至新的战略高度。通过体系化布局与产业化建设,切实发挥好新媒体技术的创新力和驱动力。在过去一年里,以互联网产业、电信产业、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为基础的信息通讯业,与传统行业融合带来的经济规模不断扩大。2017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了27.2万亿元,位居全球第二,同比增长20.3%,占GDP的比重达到了32.9%。同时,数字技术与医疗、教育、养老、治安、交通等行业的融合加速了数字生态共同体的构建,中国智慧国家的建设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2018-06-26 14:15:32

李培林:

  数字丝绸之路、中国传统文化IP数字化、数字城市服务共享等多领域数字化发展能力成为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生产力。在过去一年里,以语音与图像识别、云计算、机器人为内容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在全球取得重要进展。2017年,我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达到了216.9亿元,比2015年增长了52.8%,我国提出的智能化标准提案也成为全球首个面向智能制造服务平台的国际标准。人工智能技术已经成为推动移动互联时代向智能互联时代转变的重要驱动力量,人工智能将产业应用也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人工智能与传统产业融合,促使机器人、智能生活助理、自动驾驶、新闻分发、智能家居等多领域实现了新的突破。

  国家科技创新力和网络竞争力是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加快数字经济建设,聚焦社交媒体发展,大力发展人工智能已经成为全球共识。进行网络技术创新发展,是中国和全世界新媒体发展的重要课题。面对新传播技术的快速更新迭代,世界各国纷纷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升级,我国也不例外。新技术同时也成为我国提升国际传播力、影响力和综合国力的新契机,在互联网加速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国际环境下,所有国家的新媒体发展都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创新成为唯一的出路。

  2018-06-26 14:16:57

李培林: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指出,要推进网上宣传理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等创新,把握好时度效,构建网上网下同心圆,更好凝聚社会共识,巩固全国全党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在2014年媒体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经过四年发展,传统媒体与互联网业界对于媒体融合的概念经过多方实践,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互联发展是媒体融合进行系统性创新的关键,一方面媒体间通过互联推动资源整合与协调,另一方面不同行业与媒体界互联形成了新理念与新技术的优势,加速了媒体业的转型发展。

  在过去一年里,传统媒体在融合发展实践中找到了发挥优势的突破口,即以重大主题报道为契机,提升传播力与影响力,正能量宣传效果显著,舆论反响积极热烈,广大网民通过新媒体平台热议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砥砺奋进五年,党的十九大、沙场阅兵等都掀起了全网传播的热潮。中央和地方媒体,各级政务新媒体矩阵成为新闻宣传和网络正能量传播的主力军。如今,全球互联网用户数已超过34亿,互联网全球渗透率达到了46%,新媒体深刻影响全球媒体的生态格局,推动着全球传播新秩序的构建。随着中国日益走进世界舞台的中央,全球互联网治理的中国方案彰显出世界情怀与实践意义。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我相信,在国家发展战略的指引下,中国信息化建设将不断取得重大成果,我也相信新媒体蓝皮书可以在其中贡献一份独特的力量。借这个机会,对新媒体蓝皮书提几点建议:

  2018-06-26 14:21:26

李培林:

  一,新媒体的研究分析和预测中,希望能够积极的引入大数据的分析方法。哲学社会科学院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成功的利用大数据的分析方法发现我们传统的数量分析方法所不能发现的新的东西。新媒体在这方面,大数据分析是一个优势,所以希望新闻和传媒研究所能够关注这个问题,也以及引进人才,采取多方合作,在这方面取得突破。所谓大数据,还不仅仅是数据很大,就是简单的思品分析,这方面要加强研究,如果方法上突破,也会对整个蓝皮书质量的提高,以及学界对蓝皮书学术价值的评价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希望能够积极的和企业合作。因为新媒体发展日新月异,真正的创新还是在企业界,也希望企业能够向学界开放后台数据。当然,我们在保证个人隐私的前提下,网络分析往往是分析表达了什么看法、什么意见、消费倾向,但是我们不知道表达的是谁,如果不开放后台数据的话,研究界没有办法来做更深入的、有价值的分析,所以这方面希望能够加强和相关企业的合作。

  三,进一步集中优势力量,写好总报告,使总报告成为业界、学术界每年翘首以盼的一个报告,大家希望通过这个报告能够知道飞速发展的新媒体传播未来的趋势、特点、新的问题、面临的挑战等等,如果总报告成为业界向社会很好的宣告,整个蓝皮书就会更加成功。

  2018-06-26 14:23:20

李培林:

  最后,预祝新媒体蓝皮书越办越好,祝此次发布会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2018-06-26 14:25:52

赵天晓:

  谢谢李培林院长。李院长对我们这本书的内容进行了高度概括,同时对明后年蓝皮书努力方向也提出了三点具体的意见。希望在明年的发布会上,能对李院长的指示有一个回应。谢谢。

  下面,请我们的合作者也是我们报告的出版者,社科文献出版社谢寿光社长致辞。

  2018-06-26 14:26:08

谢寿光:

  尊敬的李培林院长、各位领导,各位传媒界的大咖、专家和传媒业的朋友们,大家下午好。今天,在这儿发布新媒体2018年的蓝皮书是第九本。正如刚才主持人对自己这本包含着的厚爱,对每一年皮书的发布会以及皮书的总结那样,也像刚才培林院长对这部蓝皮书给予的充分肯定那样,我首先代表这部蓝皮书的出版方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以及以唐绪军主编的蓝皮书研发团队和所有的作者表示衷心的祝贺,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这部蓝皮书研创的,包括中国社会科学的领导和有关部门,以及媒体界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刚才说到,一部新研发的皮书,最长的经济蓝皮书已经走过了28年的历程,到2020年就30年了,新媒体蓝皮书研创的时间9年,开创了在皮书研创的先例,有一些还没有最后公布,现在是4年都是一等奖,成为皮书整个分类里,在我那里出版的皮书7年超过420种,几大类别。在文化传播这个大类里,它始终排在第一的位置,像培林院长主持的社会蓝皮书,永远排在社会政法类皮书的第一。资格最老的皮书——经济蓝皮书,市场表现也是最好的,但是它的质量不是永远第一的,我们有一套评价系统,完全是用客观指标的,已经排在19位之后了,所以非常值得总结。从研发的体制上,我们可以进行探讨,但是很多经验,我们也在每年的皮书年会上都让其他的课题组进行分享。

  ·  2018-06-26 14:28:30

谢寿光:

  我在这儿要公布一个数字。皮书本身就是中国的一个传媒现象,我曾经说过,如果后人看待中国这段的发展历史,自从皮书诞生以来到今天的历史,如果离开这个产品形态,肯定是不可能完善的。皮书本身这种现象,当然我们也希望传播研究所和我们共同合作,它是一个新的形态,承载的功能已经很值得去总结。到今天为止,新媒体蓝皮书已经成为中国新媒体发展的一个风向标,是新媒体研究的一个大平台,是推动这个产业乃至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智库力量。特别到明年就十年了,十年是一个重要的结点,明年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培林院长提出的要求,要把总报告编好,我有一个建议,你们是不是可以考虑把十年的总报告本身做一个数据分析,我这里单独给你出一个纪念版。我们皮书专业化20年的时候,正好社会蓝皮书25周年,培林院长把这25年的总报告结合出来,包括大数。它实际是中国25年社会变迁一部最真实、最生动的历史,你们是不是可以做。明年的发布会,你也不能年年都这个形式,我提一个建议,因为是新媒体,我们社有很强的视频能力和力量,把你这十年走过来的历程,我们有短视频,我们未来共同合作把这个做出来,这样是完全可行的。我看了一下,这里面的每一篇报告分量都很重,都很值得其他媒体去转化。

  最后一点意见,对这个蓝皮书的期望,就是要和企业合作,要做大数据分析,这不仅是对你们的要求,是对整个皮书,都应该认真去落实、领会。现在社会学界和腾讯网已经有很密切的合作,有些数据已经开始在用,成果也是在我这个平台上发布。这次到上海去,包括企业里面的大数据怎么用,还是有可能的。大家一起参加十年调研,到安亭的新能源汽车建了一个中心,排全球第二,这批数据我和上海大学赵海轮教授讨论,说这些数据能不能开放过来?他说做脱敏处理没有问题,这个时候我们就在想,怎么真正利用起各种有效的大数据做深入分析,对我们推动智库研究,乃至整个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将会发生极大的作用。我们希望一方面把新媒体蓝皮书研创机制进一步完善,把你们好的经验,跟其他的科室更好的分享。同时,也希望你们这部蓝皮书从深度和广度上可以进一步延伸,可以延伸其他的子系列出来。作为出版机构,我们会一如既往的密切和主编团队、研发团队合作,把这部蓝皮书服务于这个伟大的时代。谢谢大家。

  2018-06-26 14:32:46

赵天晓:

  谢社长作为新时代一个出色的学问家,同时也是出版家,他的目光确实比较敏锐,对问题看的比较深,也比较远。他刚才提出的希望,我们也希望明年能够有所回应。

  下面,请新媒体发展报告主编,也是我们新闻所的所长唐绪军介绍2018蓝皮书的主要内容。

  ·  2018-06-26 14:36:45

唐绪军:

  尊敬的李培林院长,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一年一度蓝皮书又发布了,刚才培林院长给了我们很高的赞誉,每年这本蓝皮书出来的时候我们也都是胆战心惊的,怕没有把一年的新媒体发展状况给总结好。但是不管怎么样,我们每年都如期的交出了一份答卷,这份答卷好不好由社会公众来评判。当然,因为蓝皮书是阅读面比较窄的,对于研究者、对于新媒体的从业者可能更有用。

  下面,我报告一下新媒体蓝皮书今年的情况。主要讲五方面的内容:第一,特色与亮点。第二,去年以来新媒体总的概况与发展趋势。第三,新媒体去年一年的热门和焦点。第四,去年一年新媒体传播的分析以及影响的解读。第五,我们的展望与政策建议。内容很多,我提纲携领的介绍,具体内容大家可以看皮书。

  这本蓝皮书是第一部全面关注新媒体发展状况的年度报告,自2010年到现在,连续第9次发布,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主创,但并不是我们一家,还有协办单位,最主要的协办单位是上海社科院创新研究基地的吴信训工作室,吴信训老师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帮助了我们,使得我们九年能够连续。同时,我们团结了全国一批观察新媒体、研究新媒体、实践新媒体的专家学者。前八本蓝皮书我们每年都如期出版,我们还出版了英文版,在谢寿光社长的支持下,我们出版了两本英文版的蓝皮书。

  2018-06-26 14:39:06

唐绪军:

  刚才说了,我们连续四年荣获了优秀皮书一等奖,能够取得这个成绩,我们坚持了我们的原则、定位,可以概括为五句话:时代性、开放性、全面性、前沿性和专业性。去年发布以后,有一个记者问我,原来以为你们只是谈新闻媒体的,看了新媒体蓝皮书的报告,发现你们什么都谈,到底什么是新媒体。我给大家做一个介绍:

  时代性,新媒体最大的特点就在于新,新技术驱动下的新媒体不断推陈出新。新媒体也就是一个历时的概念,今天是新的,明天就有可能是旧的了。因此,新媒体蓝皮书就要立足于时代,关注各种最新出现的媒体形态。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时代性,要跟上时代的步伐。

  开放性,如果我们坚持时代性,也就决定我们所说的新媒体采用是广义概念,我们给自己下了一个定义,叫做依托于互联网、移动通讯、数字技术等新的电子信息传播技术而兴起的媒介形式及其应用。这里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媒介形式,我们所说的媒介是物,媒体是物和人的结合,是它的具体应用。新媒体最具开放性,是一个不断发展的传媒介质与人结合的形态。我们的新媒体蓝皮书就是要有全球视野,在全球背景下全方位的关注中国新媒体的发展。

  全面性,指的是我们这本蓝皮书与行业性的、专门性的传媒系列蓝皮书不同,它是全面关注新出现的各种媒介形态及其应用。现在在谢寿光社长的皮书系列中,文化传媒是一个类,这一类当中有39种皮书,39种皮书中真正是传媒类的有13种,包括国际传播、新媒体的投资等。我们这部蓝皮书不是专注于一个方面,是全面性的,既包括基于互联网络的各种媒介形态,也包括传统媒体应用新技术,以及和新技术融合而产生和发展出来的新的媒介应用形式,可以说应有尽有,广泛涉及。

  前沿性,新媒体的应用对于社会发展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很多人都用“颠覆”这个词来说互联网,来形容基于互联网的新媒体,每年都会出现大量的热点问题。同时,新媒体自身在发展的过程中也会遇到新的难点问题,我们的新媒体蓝皮书就要立足前沿,准确解读新媒体发展的态势,深度分析由其引发的热点问题和难点问题。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前沿性,要关注热点,关注难点。

  专业性,我们是国家级的新闻学与传播学研究机构,对新媒体的研究也就必须站在国家的立场上,研究也是有立场的、有价值观的。站在国家立场上,依据我们自己获得的第一手资料,得出我们基于新闻学和传播学理论独到的见解和观点,为促进中国新媒体的健康有序发展,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操作性强的对策建议,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专业性。

  ·  2018-06-26 14:42:43

唐绪军:

  秉持这五个方面,我们的研究重点也主要在这五个方面:一是关注新媒体发展的现状;二是分析新媒体热点焦点;三是探悉新媒体传播的影响;四是展望新媒体未来的趋势;五是提出新媒体发展的建议。这就是我们的定位和我们想做的事儿。

  对于蓝皮书来说,是有它基本的特点的,我也和谢社长说过几次,我非常赞同谢社长的观点,就是蓝皮书是一个典型的智库产品,每年把一个行业、一个领域发生的情况给总结起来,无非是关注两个字:一个是“态”,另一个是“势”。所谓“态”就是现状,一个行业或者领域发展的基本状况;所谓“势”,是一个判断趋向,是这个行业和领域未来向什么方向发展。“态”是使然,“势”是应然。对“势”的研判建立在对“态”的准确把握基础之上,而对“态”的准确把握则需要广泛搜集一个行业或者领域的基础数据,并且对这些基础数据进行科学的梳理和分析。刚才培林院长提出来要应用大数据分析,我们现在深刻感到,我们传统的研究方式越来越不适应互联网飞速发展的现状。所以,这些年来我们和很多机构进行了联系,比如和腾讯、今日头条,我们马上要和今日头条签订合作协议,他们给我们提供数据,我们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这也使我们意识到了培林院长给我们指出的方向,我们明年会有所回应。准确把握“态”不容易,科学预测“势”更难。

  九年来,我们每年都有一个主题,今年我们的主题叫“智能互联与数字中国”。本年度新媒体蓝皮书仍然是分成五大板块,一个总报告,四个分报告的板块,分为热点篇、调查篇、传播篇和产业篇。热点篇8篇分报告,调查篇8篇份报告,传播篇6篇分报告,产业篇5篇份报告,总共为27个分报告。1个总报告加27个分报告,数量比去年略少,但是作者队伍增加了,产学研相结合,汇聚了国内50余位新媒体前沿观察者和研究者,他们贡献了自己在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研究的成果。主要内容包括中外媒体融合、共享经济、智能媒体发展、网络二次元文化、互联网国际舆论、互联网治理、知识付费、网络广告、短视频、新媒体版权、新闻推荐算法等等。

  2018-06-26 14:45:44

唐绪军:

  从2017年上一本蓝皮书发布到现在,总的趋势和发展态势是什么样的,我们总结了“五大进展”和“十个展望”。五大进展:一是国家新战略,我国新媒体发展面临新的要求与新变化,关键词就是新变化。二是信息化建设成果持续惠民,关键词是惠民。三是数字建设步入快车道,关键词是数字中国。四是互联网治理多举措,严管严控与平台自主整改并举,关键词是治理。五是中国加快迈入智能互联新时代,关键词是智能互联。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把今年的主题概括为“智能互联·数字中国”的原因,在这五大原因有新的进展。

  2018-06-26 14:53:26

唐绪军:

  由于互联网的加速发展,各个国家在去年一年都提出了有关于互联网和数字经济发展的战略规划。比如,英国有网络发展的规划,俄罗斯、德国、美国都作出了自己互联网数字经济的发展规划,在这个背景下,我们国家也对互联网和数字经济有了新一轮的重点规划。十九大报告中多次提到了互联网,我们分析了其中的表述,既有对互联网建设管理运用所取得成绩的肯定,又有对所存在问题的直面,同时也从战略层面为下一步中国新媒体发展指明了方向,深刻影响中国新媒体的发展态势和格局。

  我们都知道,每五年一次的党的代表大会,会规划未来一段时间中国的发展路径和发展方向,党的十九大对于互联网,对于网信事业有一些新的规划。一方面需要明确在新媒体领域如何准确理解和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的变化,因为十九大重新界定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以新的思路应对与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新媒体使用体验需求,与新媒体内容、传播方式和手段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状之间的问题。另一方面,在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上,如何进行网络与新媒体的建设,发挥新媒体的牵引作用,至关重要。

  去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组建就是适应新要求的一个新变化,有利于新媒体传播资源的统筹和整合,发挥广播电台和电视台的传统优势与合力,统一把握新媒体传播内容,提升中央主流媒体对内对外的传播力度。这是一个缩影,反映的是我们国家对新媒体、对网信事业发展的新的布局、新的战略。信息化建设成果持续惠民,据工信部的数据,2017年全国净增移动通信基站59.3万个,总数达619万个,是2012年的3倍。2017年,新建的光缆线路长度705万公里,全国光缆线路总长度达到3747万公里,比上年增长了23.2%。由于有了这些基础设施的增加,使得我们“互联网+”可以尽快的推行。互联网+医疗,使优质的医疗资源下沉,互联网+扶贫,增加了贫困地区群众的收入来源;互联网+产业,则通过互联网发展造就了新兴就业形态,提升了就业水平;互联网+社会治理,通过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加速了社会治理数字化和精准化。我国信息化发展的成果具有国际竞争力与影响力,这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开始服务于世界。

  2018-06-26 14:56:22

唐绪军:

  当然,我们在核心技术方面还有待于突破。今年4月份,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工作会议上一再强调,要抓核心技术。数字中国建设步入快车道,发展数字经济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增强综合国力,提升国际地位的共同选择,在“互联网+”、人工智能、数字经济发展的同时,数字中国建设展开了中国社会总体数字化发展的一个新蓝图。2017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27.2万亿元,同比增长20.3%,占GDP比重达到32.9%,中国数字经济的规模已经位居世界第二。数字中国建设推进了智慧社会的到来,数字技术与医疗、教育、养老、治安、交通等行业的融合加速了数字生态共同体的构建,中国智慧国家的建设逐步在加快。

  互联网治理,去年国家管理主管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比如,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互联网新闻信息与服务许可管理实施细则等等,各个部门的各种管理法规加起来有几十个。这些法规体现了我们依法治国、依法治网,为互联网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比如在2017年建网2017专项行动中,共检查网站6.3万个,关闭侵权盗版网站2554个等等。

  中国加快迈入智能互联的新时代。2017年,中国人工智能领域创新发展成果丰硕,据统计,人工智能市场规模达到216.9亿元,比2016年增长52.8%,截止到2017年6月,全球人工智能企业总数达到2542家,中国人工智能企业数量位居全球第二。一系列的语音图像识别、云计算、机器人等等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取得了重要进展。2017年最重要的人工智能产品就是智能音箱,这成为人工智能用于日常生活的一个很重要的产品。

  ·  2018-06-26 14:59:03

唐绪军:

  2017年中国新媒体有哪些热门和焦点问题,我们概括了五大热点:

  第一,政务新媒体开启资源共享与服务升级的新阶段。第二,网络直播与短视频行业新形态频出。刚才谢社长提出了短视频,这是去年最火的一个新媒体形态。第三,媒体融合步入了系统性创新时期。第四,内容付费和知识服务掀起新内容变革。第五,传统媒体机构调整,人才、职业流动加剧。

  政务新媒体发展非常迅速,在互联网+政务的过程中提供的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走路实施的新工作方式。截止到2017年底,通过微博平台认证的政务微博达到173569个,各级机构都在主管部门的要求下开通了自己的政务微博或者微信公众号。一年以来,中央和地方出台了一系列有关提升政务新媒体统筹协调发展的文件,通过精准施政,引导政务新媒体提升电子政务服务。这里最重要的是政务微博,政务微博应该把它看成是互联网新媒体领域一个有机性的媒介政权组织概念,而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依据主体区别划分的新媒体业态。侯锷高级研究员在我们的蓝皮书专门有一个分报告,论述了几年来政务新媒体发展的状况。线下的党委政府主导着线上的政务微博运营,而线上的政务微博表现又反映出现实党委政府的媒介执政能力和社会治理水平。2015-2018年,“互联网+”、互联网+政务服务连续四年被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网络信息技术对促进政府行政效率提升效果非常明显。广为网民称道的问政银川、成都服务、湖南公安等政务微博并非是用宣传来赢得民心的,而是以发布为基础,以互动为核心,以服务为根本,时刻与人民群众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2018-06-26 15:00:27

唐绪军:

  第二个热点是网络直播与短视频行业。这是去年一年最火的两种新媒体形态。网络直播与短视频发展2017年进入下半场,新的产品形态层出不穷,更换的很快,比如虎牙直播、熊猫直播、斗鱼直播等主打网络游戏直播产品,通过热门网络游戏巩固内容影响力,映客直播、花椒直播、一直播等泛娱乐平台是过引入明星、大咖、美女、帅哥等,在美妆、电商等生活方式领域布局,以六间房、丫丫等为代表的秀场直播作为支柱,侧重发挥网红主播的号召力进行社交直播。2017年短视频市场迎来了群雄逐鹿的新阶段,快手和抖音作为行业内两大头部平台,发展速度非常快,随着垂直化短视频平台的兴起,短视频行业的产品类型与服务更加多元,玩法更加多样,发展的前景更加广阔。

  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在直播行业中,语音直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热点,以音频公司荔枝为例,荔枝语音直播上线三个月的收入就超过千万元。2018年1月的数据显示,荔枝获得了5千万美元第一轮融资,其语音直播月收入已经接近1个亿的规模,并已实现了规模化的营利。也就是快钱,来的非常快。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在线语音用户规模达到3.48亿,预计2019年用户规模将达到4.86亿,语音直播具有伴随性和多移动场景使用的优势,夜间睡觉前的时间是语音直播的流量集中的时间段。短视频呈现出了草根化的发展,随着智能手机的广泛应用以及编辑软件的普及,人人都可以成为短视频的制作者。比如,去年发展很快的快手、抖音这些大众类的短视频社交平台,上面聚集的人群就非常多。平台内容和生产主体的草根化促使短视频内容生产的门槛降低,内容具有易模仿化和社交属性,普通用户参与的信息高,难度小,易于上手,所以发展的就非常快。

  针对这种现状,主流媒体及时跟进。比如,今年3月份,人民网、腾讯和歌华有限视频达成了战略合作,三家宣布成立视频合作公司,共同发力直播和短视频领域。也就是总书记说的,网民都上了网,网民在什么地方,我们的服务就要在什么地方。另一个值得注意的是,国内二次元IP正在崛起,二次元可能年纪大的人不知道说的是什么,年轻人都在玩,二次元这个概念是来自于日本,主要讲的是动漫,是平面的、二维的,我们现实的人是三维的,但是二次元这种形式在年轻人中非常有影响力,推动了互动传播模式和网络语言系统的新的发展。二次元游戏的市场销售收入,2017年达到了159.8亿元,同比增长45%,远超整个中国游戏市场的同比增长速度。当然,游戏各种意见都有,尤其是手机游戏,有赞的,也有反对的。

  2018-06-26 15:03:47

唐绪军:

  第三个热点是媒体融合步入系统性创新时期。传统媒体新闻网站覆盖人群急剧下降,蓝皮书里有数据统计,这促使媒体融合发展步伐加快。当前媒体融合通过深度相融和提速升级进入了系统性的创新新阶段。传统媒体在融合发展实践中也找到了一些突破口,找到了一些办法,比如以重大主题报道为契机提升传播的影响力。去年最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人民日报客户端在建军90周年时提出的军装照,这个非常火爆,统计数据说有10亿人在朋友圈里晒了自己的军装照。传统媒体在主题报道的新闻报道量和被转载量都是遥遥领先的,成为报道的主力军。数据统计,15家中央主要媒体网站和82家省级新闻网站以十九大为关键词的发稿被转载总量达到了11861篇次,占1.3万个网站总量的14.7%。2017年12月,新华社发布了中国首个媒体人工智能平台——“媒体大脑”,推进了信息生产平台的进化。另外一方面,媒体探索跨界合作,搭建服务平台,比如人民日报牵头组建了全国党媒公共平台,比如中央电视台先后跟宁夏、青海、云南签订了合作协议,推出了广告精准扶贫的项目,这些都是传统媒体结合新媒体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大众的例证。

  2018-06-26 15:05:55

唐绪军:

  第四个热点,内容付费和知识服务付费。去年也是一个风口,随着新媒体的广泛应用,知识付费和媒体收费成为制约媒体发展的两个关键。对于新媒体来说,知识付费是2017年的一个风口,对于传统媒体来说,2017年媒体收费是一个试验的阶段。根据数据统计,2017年中国知识付费产业的规模大约是49亿元,2020年将达到235亿元,当前知识付费产品形态主要包括以分答为代表的在线问答,以知乎、简书为代表的图文分享,以喜马拉雅FM、得到为代表的音频和视频分享,以在行为代表的一对一的咨询等,在媒体付费领域,财新网通过新闻付费墙直接将新闻内容变现,以文章收费和分时收费进行简要分类,这是代表了一个新的趋向。在内容付费方面,2017年延续了上一年度快速发展的势头,用户规模持续扩大,年底达到了1.88亿人,较2016年有9300万人的增长,增长幅度达到102.2%,知识付费的收入显著增长,显示了我国知识付费市场高速增长态势,知识付费的风口仍在持续。

  对于知识付费的用户我们有一个专门的研究,它的基本特征:一是在收入上月收入在5000-8000元的人群。说明知识付费的用户群体主要集中于中等收入人群。从地域分布来看,主要集中于一二线城市,因为一二线城市这样的收入人群比较多。从年龄分布来看,主要是在21—40岁,就是80后、90后的人群。这批人群属于职场新人或者企业的中层,正在发展的过程中间,他们需要知识的储备,或者实用技能的需求,他们愿意付出时间,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来吸取新的知识,掌握新的技能。

  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知识付费用户群体更倾向于音频类的产品,调查显示,在使用知识付费产品的用户中,有41.6%的人正在使用音频类的知识产品,并且有45.4%的用户表示,未来倾向于使用音频类的知识付费产品。前面我们说了,音频和视频是去年火爆的两个点,在知识付费愿意付费的形态中,音频更能够得到中产阶级的青睐,能够获得他们的付费。在2017年付费内容购买指数前十位中,70%为音频类产品,有六类最受欢迎的产品来自综合型的音频分享平台,喜马拉雅FM,该平台因此成为2017年知识付费市场的一匹黑马。

  2018-06-26 15:07:19

唐绪军:

  第五个热点是传统媒体机构调整与人才职业流动加速。大家都知道,在新媒体的冲击下,这几年传统媒体的日子不太好过,但是穷则思变,去年一年传统媒体通过组织机构的重组合并等进行资源的整合,一部分媒体退出了市场,有一部分关停并转,合并出版,我们的分报告里都有。与此同时,也有一些新创办的纸质媒体,比如《审计观察》,这是一个杂志;《拉萨日报》,这是一个党委机关报;《科普时报》,同时出版了纸质版和在线版;《领客LINK》,纸质版杂志。新媒体大发展的时候,仍然有人在做纸质的出版,这值得我们持续关注。因为媒体机构的调整带来了从业人员的变动,去年可能是传统媒体流失骨干最多的一年,我们有统计,但是不完整,一批资深传媒人离开了传统媒体,服务于新媒体。

  2018-06-26 15:14:00

唐绪军:

  2017年中国新媒体传播的影响解读有三个方面:第一,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助力全球传播秩序的变革。第二,互联网企业加速海外布局彰显中国网络发展理念与成就。第三,以新媒体外交与国际合作传播提升“一带一路”等中国智慧的对外传播水平。

  构建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来的,因为随着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信息化过程中的速度不一样,开始有了信息的鸿沟。2017年9月,联合国发布了2017年宽带状况,着重强调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互联网普及率上日益扩大的差距,中国倡导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是应对国际网络发展的不平衡、构建良好网络空间秩序的现实方案。因此,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被多次写进联合国的决议。

  中国的倡议是提倡“均衡和普惠发展”的价值理念,去年召开的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主题是“发展数字经济,促进开放共享,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这彰显了中国参与全球互联网治理的理念,以及促进国际合作和成果共享,实现全球互联网开放普惠平等的决心。因为新媒体都是基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产生的新的应用,如果对互联网的治理没有解决好,那么新媒体的发展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今年广受大家关注的是特朗普废除了网络中立法,这有可能会带来互联网治理的新问题,也是我们今年要关注的一个重点,明年的新媒体蓝皮书我们可能会对此有所研究。构建网络命运共同体作为一种提倡均衡和普惠发展的价值观,主张更多国家拥有文化和信息传播的自主权,它为消解全球传播中固有差别和垄断提供了可供选择的规则和方案。

  2018-06-26 15:16:57

唐绪军:

  互联网企业加速海外布局,彰显中国网络发展的理念与成就。“一带一路”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等等,使得中国互联网企业通过海外布局加速了全球化的发展,在海外建设中展现中国互联网先进的技术、管理和发展理念,丰富的产品形态,在实践中讲述中国互联网发展的故事,中国科技发展的故事和中国崛起的故事,提升国际社会中的中国作用和影响。中国互联网企业加速在海外投资布局和发展,体现了我国与世界分享互联网发展的成果,中国网络成果造福于世界。

  举几个例子:比如,2016年11月,百度地图正式完成了全球209个国家和地区的覆盖,并加强与国家旅游局的合作,现在我们出国的人,自己的手机上有百度地图,可以在上述209个国家和地区使用手机上的百度地图;2017年4月,百度宣布了阿波罗计划,通过开源共享,加速全球自动驾驶技术向前推进;2018年1月,阿里云与马来西亚合作,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解决交通治理;2018年4月,腾讯云泰国数据中心正式对外开放服务,面向泰国本地以及周边地区提供云计算的服务等等,这也是中国互联网企业加速走出去,提供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具体例证。

  以新媒体外交与国际合作传播提升“一带一路”等中国智慧的对外传播水平。新媒体外交是媒体外交在新传播技术条件下的新形式,通过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大数据手段等,在政府外交和公共外交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新媒体外交倡导发挥多元主体的作用,特别是智库新媒体平台和社交媒体,这方面主流媒体加速对外传播的布局,比如去年人民日报英文客户端上线,中国国际电台新媒体在全球最大的视频网站YouTube运营的主帐号点击率突破3亿次,新华社的英文客户端也正是发布,提供了进行国际传播的新渠道,因为社交媒体上普通人都可以参与,所以为民间外交、公共外交提供了一个新的渠道。

  2018-06-26 15:18:00

唐绪军:

  对于未来的发展,我们在以往的研究基础上有十大展望和八点建议。十大展望:

  一,数字经济引领数字中国,走上新的征程。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信息通信技术发展指数分值为5.6,高于全球平均水平,成为全球进步最快的十个国家之一。数字经济促进中国经济增长,成为引领数字中国的重要力量。中国应以数字建设为统筹平台,加快网络强国建设步伐,围绕“中国制造2025”推动互联网和数字技术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

  二,人工智能企业迅速崛起,智能互联与万物融合加速到来。5G已经进入国际标准研制的关键阶段,根据工信部的消息,我国具备示范应用能力的5G终端最早有可能在2019年下半年推出,预计2019年下半年可以生产出第一批5G手机,以智能硬件为突破口,万物互联会加速到来。随着人工智能算法、智能语音与计算机视觉、智能驾驶等领域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企业将加速崛起。这是一个发展的趋势。

  三,媒体融合系统性创新发展效果评估会不断规范。媒体融合战略发展将进入第五年,系统性创新成为重点,传统媒体在技术的冲击下,将会面临更多的挑战,纸媒的停办、重组、区域整合还将继续,传统媒体在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应该坚持互联网思维,坚持移动和智能优先,坚持发挥优质内容优先。在融合发展的实践中,新媒体和媒体融合的发展评估指标和体系现在有了很多,我们需要能够在这个基础上得出更科学、更有普适性的评估指标,更客观的评估指标。

  四,“一带一路”倡议等中国智慧持续推进我国国际传播能力的提升。2018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五周年,应利用我国主场外交活动重要时间结点等进行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我国对外传播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进展和成绩,但是对照国际社会的认知需求,国家对外传播工作的实际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我们应该利用微传播、微外交等新的途径、新的方式,提升我国的软实力。

  五,双微发展依然强势,今日头条异军突起。2018年春节,微信的全球月活跃用户数首次突破10亿大关,截止2017年12月,新浪微博活跃用户增至3.92亿,相比2016年年底增加了7900万。2017年,微博实现总营收77.13亿元,76%的增速创上市以来的新高,其中广告收入为66.82亿元,同比增加57%,今日头条则凭借新闻客户端、短视频、知识付费产品等组成组合产品链,发展势头强劲。

  2018-06-26 15:22:45

唐绪军:

  六,以加强网络舆论引导为主进行互联网内容建设,防范网络思潮的风险。2017年,主流话语体系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阵地意识不断强化,但同时也存在着网络思潮对主流意识形态解构的风险,互联网内容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全面提升舆论引导的能力。我们预期,在去年密集出台各种规定的基础上,今年以至今后几年管理会落到实处。

  七,内容价值持续回归,内容付费成为新媒体营利增长的新热点。在后真相时代呈现客观事实、深度信息的报道,显得格外珍贵。不仅是在新媒体领域,在任何新媒体产品领域,内容的价值都是不容忽视的。随着内容付费舆论不论拓展,知识IP和知识领袖不断涌现,短视频和音频将成为内容付费行业的主要产品形式。然而如何确保知识付费产品的高打开率,将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内容付费也成为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输出的一个新的方式。我们预期,今年以及今后几年,在知识付费的领域会有一些新的形式出现。

  八,政务新媒体不断自我整合,服务功能逐步实化和具化。在国家倡导互联网+政务服务、政务资源互通共享后,可以预见到,全国政务新媒体的功能将会更加完善,不同部门间的信息壁垒将会被逐渐打通,人们网上办事将会更加便利,在平台建设初步完成后,政务服务的效率与质量提升迫在眉睫。

  九,用户个体商业价值被激活,以“社交电商”为代表的社交化产品成为新势力。根据艾媒咨询数据,2017年中国社交零售用户规模达到2.23亿人,较2016年增长46.7%,预计2020年用户规模会增至5.73亿人,拼多多、小红书、有赞、云集等社交电商模式,有效解决了传统电商获取流量难的问题,通过充分挖掘用户个体和社群价值,以信任和人脉为核心,有效进行商品和平台推广,社交电商催生了新的零售,充分发挥了社交化这一新媒体产品的核心功能,借助小程序等社交媒体平台,以社交电商为代表的社交化产品将不断地发展。

  十,互联网治理趋势依然是严管严控,网络安全至关重要。2018年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发布的《2017年我国互联网网络安全态势报告》称,2017年,通过对1000余家互联网金融网站进行安全评估检测,发现网站有高危漏洞400余个,存在严重的用户隐私数据泄露的风险,对与互联网金融相关的移动APP进行抽查检测,发现安全漏洞1000余个,严重威胁到互联网金融的数据安全,传送安全等。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的安全,要切实保障国家数据安全,加强新媒体用户个人信息的保护,促进互联网全球治理合作,推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我们预判,这也是最近一两年我们应该做的事情。

  2018-06-26 15:24:26

唐绪军:

  八点建议:

  一,发挥新媒体优势,深入宣传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大精神,以新媒体创新改革开放40年以来建设成就宣传,将数字经济视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能,坚持自主创新,推进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的建设。

  二,强抓“一带一路”,提出五周年契机,提升对外传播水平,着力提升新媒体重要议题设置的能力,推动构建融通中外的新媒体话语体系,加深国际新媒体合作传播,着力发挥元首外交在国际传播中的战略引领作用。

  三,大力发展人工智能技术研发与应用,运用大数据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完善网络知识产权保护和数据产权保护制度,加速推动信息领域核心技术的突破,利用新的传播技术助力脱贫攻坚和加快改善生态环境。

  四,加快传统媒体组织机构的内部重组与跨界互联,完善媒体融合发展相关配套机制,媒体融合工作效果评估规范化、科学化,重视实现新媒体信息产品的社交化、专业化、智能化,持续规范短视频、音频直播行业的发展。

  2018-06-26 15:26:59

唐绪军:

  五,提高网络综合治理能力,发挥国际网络空间治理的多主体作用,严惩新型网络犯罪,就全球互联网络治疗相关议题持续提出中国的方案,坚持推进构建网络命运共同体,促使中国信息化和互联网建设成果与世界分享。

  六,探索新型新闻信息分发与传播机制,着力避免新媒体信息减防问题和回音式效应,注重新媒体来源的重要性,梯级提高媒体领域人才待遇,注意资本集团对中国网络新媒体的影响。

  七,加大网络综艺视频节目对中华文化的传承与普及作用,通过新媒体思维重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理念与实践,推动数字阅读,增添网络版权保护新武器。

  八,加强新媒体舆论话语权和引导权建设,凭借新媒体外交创新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方式方法,提升中国新媒体智库的品牌力与影响力,讲好中国网络发展的故事。

  2018-06-26 15:30:32

唐绪军:

  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强调,信息化为中华民族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我们必须敏锐抓住信息化发展的历史机遇,加强网上正面宣传,维护网络安全,推动信息领域核心技术的突破,发挥信息化对信息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加强网信领域军民融合,主动参与网络空间国际治理进程,创新推进网络强国建设,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这也是在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网信事业、网络与新媒体发展提出的新的要求。

  随着中国日益走进世界舞台的中央,中国在全球传播新秩序的建构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发挥着大国的责任。新时代,面对新的挑战,我国应该继续发挥顶层设计的引导力和推动力,把握时代和技术发展的机遇,提升我国新媒体的国际竞争力与影响力,提升中国国家形象,提升我们国家的综合国力。新媒体促进智能互联,数字化打造现代中国。如果要了解进一步的信息,请阅读《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8)。谢谢大家。

  2018-06-26 15:32:21

赵天晓:

  用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把2017年整个新媒体的发展做一个概述,确实非常不容易。唐所长代表皮书编委会对2018年的报告做了一个非常全面的介绍。谢谢培林院长,谢谢寿光社长,也谢谢唐所长。

  下面,进入第二个环节,请与会的各位专家、学者对这本皮书进行讨论。下面的研讨,由皮书副主编黄楚新研究员主持。

  2018-06-26 15:33:46

黄楚新:

  各位媒体朋友、各位专家,各位大咖们,非常荣幸、非常高兴邀请大家参加2018新媒体蓝皮书发布会。刚才听了领导们做出的致辞,听了蓝皮书主编也是新闻所所长唐所长做的2018年蓝皮书总报告的主要内容,非常精彩。

  现在精彩继续。今天,非常有幸请了学界、业界的很多大咖们,其中就有最早研究新媒体的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教授熊澄宇教授,请他给我们谈一谈对新媒体尤其是近年来新媒体发展当中的新问题、新现象,哪些方面值得我们关注,也可以给新媒体蓝皮书提出宝贵的建议。

  2018-06-26 15:35:45

熊澄宇:

  我觉得新媒体的会议应该有点新媒体的特征。我们现在把它切的很清楚,领导是领导,学者是学者,领导和学者分成了两个板块,本来我很多话是想和领导对话的。

  2018-06-26 15:44:32

黄楚新:

  新闻媒体蓝皮书本身也是社科院的智慧报告,除了新媒体蓝皮书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方式,像有关决策部门提供咨政的报告。虽然领导走了,但是我们专业的团队对每位专家精彩的发言都会一字不漏地记下来,通过我们的渠道汇报上去。也许领导在的时候我们还有一些顾忌,领导不在可以放开说,所以熊教授可以畅所欲言。

  2018-06-26 15:45:49

熊澄宇:

  我们说新媒体讲究世界是平的,这是一个基本概念。既然已经是这种格局,我们就在这种格局下讲点想法。刚才黄主编说了,说谈谈新媒体,谈谈这本书。因为我刚进会场时拿到这本书,要对这本书发表评价,叫做考教授,刚刚拿到卷子就答题。听了唐所长刚才的阐述,我可以就唐所长的阐述来说点我的体会。我讲三个意思:第一,表示一下祝贺和感谢。我主要想说给社长听,蓝皮书现在有400多种,我认为400多种太滥了,数量太多了,数量太多就容易滥,灌水,所以蓝皮书是不是可以不要出400多种,哪怕砍掉9/10,留1/10,这样的话蓝皮书的价值会更高。因为现在400多种,我估计领导看不过来,专家也看不过来,一天看一本,一年也看不完。所以,怎么能够把蓝皮书真正能够发挥作用,特别是社科出版社这样一个国家权威的出版社,拿新媒体或者传媒来说,新媒体文化传统类大概有40种,这40种还是多了。

  2018-06-26 15:50:33

熊澄宇:

  刚才社长说,你们这个书拿了四年的一等奖,我想,把40本传媒文化类蓝皮书好好的仔细读一遍确实很累,是不是可以从中筛选一下,然后拎出几本,把传媒类覆盖一下。关于新媒体,和数字新媒体有关的这里面就有9本,是不是可以把这9本变成1本,因为中国新媒体实际上就全面覆盖了,为什么在中国新媒体的同时还有这么多本?所以,我第一个想表达的意见是表达祝贺,这个事情是有难度的。刚刚我说了,400多种蓝皮书,39-40种文化传媒类蓝皮书,在这种情况下要脱颖而出,要保持高位非常难。盛名之下,门槛更高,升级有难度,保级更有难度,你们把事情做到了这个程度,表示祝贺。祝贺四点:

  一,在概念和范围上找了一个很好的圈定。刚才唐所长说到,他关于新媒体概念的厘定,我做新媒体比较久,我是1996年在清华建立新媒体传播研究中心,我那时候当主任,在我引进的新媒体百科全书里面,我在最后写了一段话,我说给新媒体做定义,用三句话:一是相对的概念。二是时间的概念。三是发展的概念。所谓相对的概念,就是唐所长说的新相对于旧。所谓时间的概念,就是在一定时间段之内,它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内涵,就是唐所长今天讲的这个事情。三是发展的概念,新媒体不可能停留在任何一个现存的媒体形态上,包括数字媒体,它一定会超越。数字媒体今天是新媒体,将来就不是新媒体。比如,未来可能会出现生物媒体,你们做的比较好的一个厘定,就是自己把新媒体圈定在自己画的圈里面。刚才唐所长说到计算机和移动通信这样一个平台上,在目前这个时间段之内相对稳定,我觉得挺好。就是圈定了范围,我们叫做设定有限目标,有限目标比无限目标好,有限目标是可以完成的,无限目标是完不成的,所以我第一个祝贺的就是你们把新媒体做了很好的厘定,在现在的时间做了可以完成的事,要不然变成不可完成的事儿。

  2018-06-26 15:57:17

熊澄宇:

  二,今年的主题挺好,是智能互联与数字中国,这个主题正好反映了年度新媒体报告的特征。所谓年度新媒体报告,就是把年度主要的特征趋势拎出来,智能互联从去年到今年,大家谈的最多的是人工智能,如果在媒体里面谈的是融合,智能和媒体融合,变成了你这里的智能互联。福建开了一个数字中国的大会,数字中国的大会很多人说这是数字中国元年,我认为你的主题定的很好,把媒体和社会连在一起,媒体不仅仅是媒体,而是媒体和经济社会融为一体。

  三,做的比较成功的是在结构上。这样一个蓝皮书的结构实际是比较难的,因为太纷杂了。要突出它的位置,把什么拎出来,你们现有的结构,我觉得一个主报告,一个热点,一个调查,一个传播,一个对策,一个产业,这五个部分,不管细节怎么变化,大的结构基本保持了新媒体结构的稳定性,或者是平衡型,从这个结构来说,我表示祝贺。

  四,数据,年度新媒体我们期待的是你的数据,目前你这个数据拿出来,基本上是2017年底的数据,有一些还到了2018年,这个从新媒体今年的年度报告来说,我觉得这四点你们都做的比较好,对你们表示祝贺。

  2018-06-26 16:00:59

熊澄宇:

  我还想讲讲学习体会,听了唐所长对总报告的阐述,我想讲几点体会。我认为,他刚才谈的五个“性”,谈到他自己的期待,我归纳一下,我认为你们做的比较好的,可能在这几个方面可以拿出来作为亮点,作为我们的学习体会。

  第一,国家队的权威性在这里表现的比较突出。所谓国家队的权威性,因为你做的是全行业梳理,不是哪一个方面,而且拟定文章的篇名都是中国什么行业,这和社科院这样一种国家队的定位有直接关系。在这里面,你们的立场,所站的位置,你的视野、判断都体现了国家队。因为不管是社科院新闻传播研究所,还是唐绪军、黄楚新你们两位主编,在我们这个行业中都是一个符号,所谓符号就是国家队的符号,国家队符号出蓝皮书就要有国家队的权威性。

  第二,学术性,它的专业表现比较突出。所谓学术性这样一个专业特点,刚才唐所长的报告,我认为里面的观点都是自己原创的。他谈了五条态势,五条热门的热点,三条传播的分析,十大展望,八大建议,这些东西拎出来都是干货,而且这些干货都是属于原创的,有一些还是从政策报告中出来的,比如有一些定性建议,但是多数都是原创的,学术性、专业性比较强。

  第三,从我自己听唐所长的报告,时代性、及时性表现突出。一个是数据,再一个是对新媒体的很多现象你们加以了关注。以前谈新媒体,特别是国家队,一谈新媒体都是谈中央媒体、主流媒体,这种说法比较多,但是在你这里,谈到了很多我们认为应该关注的、正在形成影响力的新媒体,比如快手、抖音,虽然它们不是主流媒体,但仍然是有影响力的新媒体,而你们对这样一些现象给予了合适的关注,我认为时代性、及时性表现突出。

  第四,从唐所长的报告看到,你们智库的对策特点。所谓智库的对策特点,十大展望、八大建议就是智库的特点,因为十大展望是谈“势”,唐所长刚才解读了两个字,“态”、“势”,“态”是现象,“势”是趋势。现象的梳理我觉得可以从数据案例当中出来,势的梳理就需要动脑筋,可能要提炼,智库性的展望和建议都说的很好。

  2018-06-26 16:02:56

熊澄宇:

  我再谈谈第三个方面:建议,下一年的报告当中可以适当的关注,给予借鉴。

  第一,作为一个智库的研究报告,和其他报告不一样的地方,因为各种媒体的报告有39种,这个报告我建议把智库的特点更加突出,即原创性、差异性和不可替代性。就是使你的文章原创性部分更加突出,使你的受众差异性更加明显,把你的观点提出来。

  第二,这个报告很好,但是我感觉里面缺一部分内容。关于新媒体发展报告中的新媒体理论研究的年度梳理这里面没有。因为学界比较关注,看看这一年新媒体除了现象以外,在理论研究上发展到了什么程度,这个问题可以在你这里适当增加一点份量。比如第三个部分是按传播分析和影响力,但是这个部分比较多的篇幅是讨论对外传播问题,新媒体的对外传播问题。而我们说的传播实际上不仅仅是对外传播,我们整个新媒体推动到关于传播理论的整体思考,传统的传播学理论已经不能够覆盖今天的新媒体现象,我们以前谈的媒介传播、大众传播,后来发展到组织传播、分众传播,后来又叫交互传播,今天叫沉浸传播,像这样一些传播理论的突破,在新媒体这样一种现象实践的推动下,比如我们现在谈新媒体理论的节点理论,以前总说发布者、接收者,现在这样一种转换是不是可以适当关注,不展开谈,只是建议在这方面适当关注。

  第三,是不是在新媒体蓝皮书报告的写作和发布,以及它持续发展的过程中,把新媒体的形式适当加以引进。刚才几位领导说过这个观点,关于利用大数据来做研究的问题,我倒觉得,完全可以不仅仅是利用大数据来做研究,还可以以社科院为基础建构一个新媒体的大数据。因为现在国家信息中心按照国家的布局在构建国家大数据中心,成立了一个数字中国研究院,我现在担任数字中国研究院的副理事长,主要思考关于内容这一块。新媒体发展报告蓝皮书已经做了9年了,9年的资料是不是可以积累起来,慢慢拓展成一个自身的数据库。

  第四,建议对策部分,我仔细看了一下,刚才听唐所长讲的时候有8条建议,我觉得定性的比较多,对政策的回应比较多。但是,从年度的针对性和操作层面,可能还可以做一点工作。作为对策建议,根据今年的特征,提出一些可操作的建议,而不是建议五年都可以用,可能更有针对性、更具体。因为我做新媒体决策做了很多年,现在我已经不在学校里任新媒体中心主任,我大概做了十几、二十年的新媒体中心主任,现在在国家层面做专家,我担任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家委的专家,担任中宣部媒体融合专家委的专家,所以对你这部在国家层面上的蓝皮书,我们确实很关注,也很期待。所以,我希望能够把我相关的观点给领导转述一下,只把观点转达一下就可以。谢谢。

  2018-06-26 16:05:16

黄楚新:

  非常感谢熊教授,听完熊教授关于对新媒体蓝皮书的四点印象、四点体会,还有三点建议,我有一个深刻的感受:姜还是老的辣。因为现在联合国的数据也不算老,但是熊老师是研究新媒体在我们国家资历非常深的,他从96年就开始关注研究,我们国家新媒体的发展应该是从98、99年门户网站兴起时大力发展起来的,所以熊教授早期从美国读完博士回来以后很早就涉入了新媒体发展,刚才他提出的体会,尤其是建议,我认为的确是真知灼见,我们提前向您预约,明年希望您还能够留出时间参加我们的新闻发布会,看看您提出的建议我们有没有改进。感谢熊教授。从他的发言可以看出,他对我们新媒体蓝皮书内容的了解,对唐所长做的主题报告内容的了解,非常深刻,而且都没有看稿,记忆力很好,非常感谢。

  下面,有请来自业界的,来自人民网的单总给我们谈谈对新媒体,或者是新媒体蓝皮书的一些看法。

  2018-06-26 16:08:28

单学刚:

  刚才熊老师讲的很好,96年熊老师开始研究新媒体,我们还在上大学,高山仰止。谈不上什么看法,因为我们是连续多年给新媒体蓝皮书撰稿,我们这个书写了9年,我们的团队参与过5年,已经形成一定的合作机制,包括唐所长提到,今年整个人民网、腾讯网联合新媒体中心,社科院联合搞了很多科研项目,成立了很多调查研究机构,今天参加这个活动特别激动,首先表示祝贺,代表人民网舆情监测中心对新媒体蓝皮书第九本的出版表示祝贺。除了同事撰写的舆情报告之外,其他我也没看过,学习了一下,体会很深。这九年的报告我都有,是资深读者,每年都会认真学习,今年读起来有几个感受是很深的。

  第一个感受,有很多前沿性的问题抓的很准,移动互联网时代,一些最新的现象和问题,比如移动直播,短视频的发展,VR,还有知识付费,特别是二次元,这样一些话题可能在传统的新闻传播领域研究还不太多,特别是很多专家,学届还不是投入研究的话题,在这本书上都可以看到相关的专题报告。报告的作者也都是常年从事这方面研究的资深专家,或者是在行业内相关机构代表。

  第二个感受,今年的蓝皮书融合性比较强,既有来自于学界的资深专家、知名人士,也有很多来自业界,我们也算业界,因为背靠党报党网,还有前同事吴颖春,现在在海外网做海外政要的社交媒体分析。同时还有很多来自媒体行业,比如内蒙古日报、河北廊坊日报、封面新闻的领导,这可能是一个突破,以前蓝皮书主要是以学界和研究领域为主,现在很多媒体的总编、老总、总监加入到这个队伍中。实际上新媒体发展一定程度上给新媒体带来了挑战,但同时也是一个机遇,传统媒体利用这个机遇奋起直追,弯道超车,通过新媒体的融合发展,确实有很多好的经验,今天的报道中也有好几篇文章讲了探索和经历。

  第三个感受,国际化的视野非常强。蓝皮书中至少有好几篇和国际化有关的,虽然叫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但其实新媒体是没有国界的,大家是互通的。很多境外的经验做法对大家来说是有参考借鉴意义的,包括漆亚林老师主笔的《西方媒体融合发展报告》,还有海外社交媒体,从咱们国家来讲,主要领导开社交媒体还不太可能,但是西方的政客们可能对社交媒体融入方面有很多好的经验,其实对我们来说,未来讲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形象,并没有参考借鉴意义,甚至不排除以后有些领导会从社交媒体方面做一些探索,有一定的国际视野,有一定的参考借鉴意义。

  2018-06-26 16:21:00

单学刚:

  刚才唐所长讲的几点前瞻预测,我觉得非常有现实意义。结合我们的工作经历,因为我们主要从事舆情、互联网传播方面的研究,这两年感受比较明显。咱们都知道传播内容的多元化,传播体系的融合之外,这几年新媒体的研究角度还是值得大家关注。

  提一个小小的建议,比如新媒体使用人群的变化。最近我们和腾讯合作,准备做一个老年人上网的调查报告,要在后天发布。过去网民基本都是以中青年人为主,这几年中间人群的比重在一年一年下降,而两头人群的比重在不断上升,尽管20-29岁的人仍然占绝对多数,但是它的比重在不断下降的,现在的老年人,我母亲都快70多岁了,天天离不开互联网,网游、简单的通讯工具都可以用,他们上网之后对新媒体带来什么影响,包括老年人上网容易出现什么问题,他们的行为方式、思考方式,人群的变化,我们现在的研究主要是基于载体的变化、传播方式的变化,包括上网人群,包括小孩,大家都在批网游,当然网游不是一无是处,年轻人上网多了之后是不是一些互联网新的行为会随之出现。关于新媒体使用人群和使用对象方面的研究,是不是可以独立或者体现一下,如果十年的报告可以成一个体系,每年都梳理一下人群的变化,十年的变化一定很大,一定是一个非常好的历史资料。

  2018-06-26 16:23:43

单学刚:

  新媒体其实给我们提供了一种表达方式、沟通方式之余,在社会组织动员参与方面的作用是越来越明显的。现在年轻人通过泛社交化进行交流的机会越来越多,比如滴滴的事件出现后,滴滴以前就是约车,约车的关系就是我约车,你开车,付完费就完事了,但是现在他也在做很多泛社交化。比如顺风车,当然顺风车出问题也不是偶然的,它也在有意识的搞一些社交,滴滴专车,既顺风又顺眼,有意识的在诱导大家搞社交,其实利用新媒体平台,大家的社交渠道越来越多,包括最近乘坐交通工具出现的问题,我们在选座位的时候是不是也可以看颜值,我周边坐的什么人?这种泛社交化很明显,一方面它给我们提供了应用便利,另一方面也提供了社会交往动员,特别是情感交融方面的作用。新媒体从内核来讲,根本上讲,大家对他的兴趣还是在于社交应用,这可能是未来真正发展的价值。尽管咱们有一篇调查报告,关于青年政治参与的,这是一个相对小的切口,关于互联网时代,大家沟通交流方式、情感动员方式,这些方面可以有更多研究,我觉得对内容丰富是有一点意义的。

  刚才院长提到了大数据,我们去年改叫舆情数据中心,沾了大数据的边,希望把大数据的概念体现出来。大数据一方面是大家对既有数据的分析研究,但同时我觉得在未来大数据更大的应用场景是在分析预测上,基于大数据对整个社会运行状态和人们生活状态的影响,是不是能够做一些类似社会形态的分析预测,通过新媒体大数据折射出我们社会变迁前瞻性的东西,包括我们做舆情,不是事后怎么解决问题,而是事前怎么防范问题。如果大数据结合到社会运行,新媒体运行,前瞻性的话题,可能对读者而言,毕竟书出来之后要到年中,大家更多是作为资料数据看,对2018年全年的发展工作是不是有一些预测指导。

  结合我们的体会,有这么几个想法。总体来说,我觉得咱们这个书越来越好看了,每年拿来我们都会花比较长的时间认真读,回去我再认真读一读,有什么问题多和各位老师、各位作者多多请教。谢谢大家。

  2018-06-26 16:25:10

黄楚新:

  非常感谢单总多年以来对新媒体蓝皮书的支持,包括单总在内的人民网的好几个作者都是新媒体蓝皮书重要报告的作者,这些报告都有详细的数据。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和人民网也有深度合作。刚才单总提出的三条宝贵建议,每一条都非常实用,希望在未来新媒体蓝皮书当中,无论是研究视角还是研究的手段方法,可以更加与时俱进。

  接下来,有请来自中国传媒大学的侯锷教授。侯锷教授本身是网络大V,不仅是网络新媒体的实践者,还是网络新媒体非常资深的研究者,出了相关的专著,包括问政银川,今年写了很多相关的报告。唐所长提到的关于网络问政的报告,数据很扎实,观点也非常鲜明。现在,有请侯教授带来对新媒体发展的新看法。

  2018-06-26 16:33:07

侯锷:

  谢谢唐所长和黄老师。首先非常感谢社科院新闻所今年对这个报告的认可,我交报告是很忐忑的,我参与的是第五篇了,每年都想把最新的思考、不确定的观察,试金石一样,只要唐老师、黄老师通过了,就和我共鸣了,每年都是诚惶诚恐的感觉,尤其是今年,这种感觉就更突出一些。像刚才熊老师说的,很共鸣。可能我们研究的视角有很多种,我觉得新媒体既是媒体的一个业态,但根本来说是人在用,是个人媒体,从我的观察体验和研究来说,我把握它的第一属性,就是社会属性,是人在里面活跃,发表自己的思想,在进行关系的构建,所思所想其实是对现实社会的观察,生活的体验,或喜或忧,在线上的流露,所以我是从这边切入的。

  从这块切入下来又比较窄,所以研究领域非常窄。当老百姓上网之后,我研究的主要是和政府之间的互动关系。总书记讲得非常系统,也非常专业,老百姓上网,影响的是整个社会治理模式的转型。所以,对我们的研究和观察来说,我从五个维度来进行:一是总书记高度重视。二是而且非常系统和前瞻性地进行了具体的业务指导,特别是2016年的重要讲话,讲话中专业程度最高的是在这块,意见落地过程中,我们坚持对三办规范性文件的研究,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中央网信办,三办的文件怎么落地,在这块加大了研究力度。三是媒介每个版本的机理,一些媒介机制的变化。后面两个是主体。四是老百姓上网,大的政治参与诉求、心态动机有哪些,我们在这块更多感知一下。五是走下来七八年了,特别是从微博开始,更加关注的是从党委政府上网之后我们自身的表现,我们是否把国家的意志、规范性的文件,包括对媒介素养是否满足到位了。所以,我们选择了几个行业,我一直叫试验田,我提到银川比较多,提到湖南公安比较多,盯着他们,他们每次的突发事件也好,创新传播也好,或者是老百姓提出的相关诉求,甚至于带有维权性质的,或者站在官方角度放到所谓的负面舆情,甚至于要用维稳形态面对时,我看他们是通过网上网下进行对待的,所以我坚持“五位一体”的研究。

  2018-06-26 16:36:33

侯锷:

  随着观察的深入,这几年我蛮焦灼的,我是带着焦灼感在研究。一是从中央的立法,我经常在课堂上讲,从地方政府的表现来说,特别是今年,我们看到小黄鸡神回复,真的是一塌糊涂。今年5月份我盯了一份文件,深入调查了一次,总书记4.19讲话之后的61号文件,我认为那个文件把当下新媒体的特征、特质,如何运用到治国理政当中,是非常具有含金量的一份文件。结果在5月份,某省转办这次文件引发了我的兴趣,2016年的文件怎么2018年才开始转办,难道进一步强调这个省份特别重视吗?我就系统调研发现,两年后文件才到达了某一个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我进一步把31个内陆省份翻了一遍,用了三天时间,用各种方式,线上线下,人际关系,找这份文件当时的转办,最后发现只有16个省份,截止5月份61号文件只落地一半国土,剩下的对这么重要的讲话配套政策根本就没有任何动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政策不出中南海”。所以我焦灼了一点,刚才只是举了一个小例子,中央和地方的表现。

  2018-06-26 16:41:18

侯锷:

  另外就是政府和网民之间,这种基于新媒体公共关系的不和谐。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借助于日益发达的新媒体,不断表达,政府是否在网上有新媒体的帐号,政务新闻的帐号就是我们在网上开的网店,不能只吆喝走过路过不要错过,你得卖东西,卖服务。现在看到的是绝大多数政务性媒体只是带着宣传的功能上了线,而服务的功能、线上线下融合配套的功能没有上线。由此,带来的是我焦灼的另一个方面。现在网民对宣传部门、网信部门的社会名誉评价比较差。回头我们发现,又有多少突发性的事件或者是网络舆情直接由宣传部和网信办带来的,是线下的政府作为不到位,作为慢了,或者说作为品质不高,当然有一些还是胡作非为。您说的问题上线之后形成相关的舆情和舆论,但是政府部门在内部顶层设计这一块我认为存在很大的问题,有的是只干不说,有问题让网信办、宣传部去灭火,这个问题又形成死结。我们试图破解和理顺相关的关系,报告中我也写到了这一点,到头来网络舆论全部交给网信和宣传部门,用强权的干预去处理,这本身一是老百姓不接受,二是这不公平,不科学合理,带着各种焦灼和对社会的观察,也是聚焦在微博。对我个人来说,包括2013年出现的移动电台,包括移动直播,像今年的抖音等,我们都在全面关注和研究,下载之后,通过每一个切入口能够洞察在这个空间里中国的现实社会生态,还是这个维度,我多年以微博作为核心观察切入口的策略考虑。

  对于今年的报告来说,网络强国战略总书记提的位置越来越高。社会研究,特别是社会治理的视角,真正把总书记强调的,如何把社会动员功能,把老百姓上网之后互动体验分享特质能够发挥得更好。因为这是一个互动的平台,现在看来是网民积极,社会积极,但是政府在这块很多问题没有理顺,这是对报告的情况说明。确实是窄了又窄,还是要加强学习。

  希望大家对这个报告多批评,黄老师通过了这个报告,而且放到热点篇,很感谢。很多是比较尖锐的问题观察,包括不确定的东西,我都是大胆的写。我对这个平台非常珍惜,再次感谢唐所长和黄老师,也感谢熊老师,久仰大名,如雷贯耳,向大家学习。谢谢。

  2018-06-26 16:44:58

黄楚新:

  非常感谢侯锷教授,分享了网络助政方面我们国家一些成功的案例,尤其有些不成功的案例,有问政银川、湖南公安都是我们国家在微博问政当中做的非常好的微博公号。当然也有一些地方做得离国务院所说的“让信息多跑路,百姓少跑腿”有很大差距。我自己在编辑侯教授的报告中,他一再叮嘱,他写的报告大概18000字,特意给我和唐所长发了微信说请求不要删去,的确是因为蓝皮书篇幅有限,最后还是删了一些,我们尽可能保留了精华的部分,我认为这个报告侯教授是用腿走出来的报告,深入走访了很多地方政府的政务微博,不是关起门做研究,刚才侯锷教授很谦虚的说做的太窄了,我们在某个窄的方面深入挖掘下去可能就有深度、就有高度,所以这也是值得我本人学习的。再次感谢侯教授。上一周发布了中国传媒蓝皮书,这也是我们新媒体蓝皮书学习的老大哥,在传媒类别当中是最早的。

  下面,请崔教授为我们分享新媒体蓝皮书未来应该怎么做比较好,提一些宝贵的建议。崔教授过去关注传媒产业更多一些,现在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他的研究方向也在与时俱进,对新媒体,尤其对新媒体产业的关注,也发表了很多论文,撰写了不少著作。有请崔教授分享。

  2018-06-26 16:48:23

崔保国:

  听了大家精彩的评论和思想,首先祝贺新媒体蓝皮书又一次隆重发布。蓝皮书我也做了很多年了,在座的也有很多团队,我们一开始做传媒蓝皮书的时候就是唐老师、熊老师支持我们做的,新媒体蓝皮书做了以后,唐老师很快就比我们的蓝皮书做的要好,这几年我都在学习。我觉得比较下来看,我也在总结,这本书抓的视角和点特别好,大家更关注新媒体。我们的特点是“全”,咱们这本书是“新”。

  另外,刚才熊老师评论到,咱们这本书作为国家级智库,我觉得更主流,很多国家级的,国家关心的视野,有一些点抓的更好。我们的传媒蓝皮书可能更专业,更多是侧重于对产业的研究,经济的分析,相对更专业一些,咱们这个重要的方面都抓到了,而且还抓了很新的前沿方面。

  我觉得这本书的视角很丰富,研究新媒体到底从哪些角度来研究,我们从五篇结构来看,从方方面面的结构看,这是一个很丰富的视角,来关照和研究今天的新媒体。我们也在研究新媒体,这两年传媒蓝皮书更大的篇幅都是新媒体产业,因为我们重点是在产业研究。我现在的判断,新媒体大概占到整个传媒产业的70-80%左右,传统媒体只剩下20%—30%的份额,整个传媒研究都应该向新媒体倾斜。

  2018-06-26 16:55:20

崔保国:

  下面我谈两点体会:向新媒体倾斜。我们过去定义的新媒体实际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到底什么叫新媒体?新媒体的边界和结构是怎么样的?这方面我谈一点体会。今天媒体的边界最模糊,我上次在传媒蓝皮书发布会时说了几句,传媒业正处在体系重构、动力变革、研究范式转换的大转型期,无论是整个传媒业还是新媒体业,都处在这样一个变革和转型时期。我们今天怎么把握和界定新媒体,只能是一个探索。传媒的边界到底在哪里,在我们的蓝皮书里面画了一个生态图,实际是我们对传媒业把握的方法。我觉得用板块来把握今天的传媒比较好,从纵向来讲是三个层次。所谓的传媒,在现在的媒体体系中主要处在内容生产业和内容制造业,这是主板块。另外是内容传输和信息服务,这一块是传输业,还有一块是为内容制造服务,或者是为传输服务,上面有广告,还有各种供应商,这些是和内容产业一起的。传输业底下有受众、市场、信息基础设施的体系,大概是这么三个层次来看。横向来看,内容产业里面主板块都是新媒体的内容为主,可以分为三大块,主体的都是新媒体,还有一部分是传统媒体,或者是传统主流媒体,报业也好、电视也好,但是只占一小部分。还有自媒体,和咱们说的新媒体、网络主流媒体不一样,性质比较特殊,过去说的传统网络媒体和传统主流媒体,再加上自媒体构成了整个内容业大的板块。传输,它们是各自不同的渠道,各自不同的信息基础设施,吸纳了不同的供应商,吸纳了不同的人群,形成了市场的重组和结构,而且是一个动态过程中。

  关于新媒体研究,我们的范式会是怎么样的改变?就是我们整个传播学算是一种范式,今天来看传播学理论的范式是定格于大众传播学的,是大众媒体为基础的传播学范式。大众媒体到80年代的时候有一段变革,就是信息社会和信息产业出现的时候,我们在范式上曾经向信息科学和信息社会研究做过一些突破和变革,研究传播学用信息科学的方法来研究,这是一个范式的转化。后来信息社会这一段时间很短,互联网出现了,网络出现以后,我们把握媒体和把握传播的新方法就是新媒体,最早举起旗帜的熊老师是搞新媒体的,这样一种范式也做了十几年、二十年了。

  2018-06-26 16:56:33

崔保国:

  今天一个更好的范式,这两年我接触比较多的就是网络空间这个词。网络空间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还有他们的研究,我觉得网络空间作为一种新的研究网络、研究媒体、研究传播问题的范式,我写了一篇文章,网络空间不仅仅是一个新的概念,而且是把它作为新的研究传播、研究传媒的范式提出来的,也值得思考,和大家共同探讨。这本书还触及了很多很前沿、很新的问题,比如互联网治理问题,在网络空间中可以把内容生产问题、传输问题、治理问题、主体结构的各种关系问题,都可以在网络空间中形成一个体系来探讨。与过去传播学或者新媒体体系来说,之间的逻辑关系很难说,我只是提出问题,大家共同探讨。再次祝贺新媒体蓝皮书的发布。谢谢。

  2018-06-26 16:59:03

黄楚新:

  非常感谢崔教授给我们新媒体蓝皮书传经送宝,传媒蓝皮书很多方面都做的很专业,传媒的产业,尤其是关注新媒体的产业等等各个方面,每篇报告也都非常专业,而且涉及的视角也是非常新颖的。在这个过程中,也是我们很好的学习榜样。刚才崔教授也说到,在新媒体时代,我们对于新媒体研究的视角如何更加放大一些,比如网络空间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我们如何把中国的互联网治理纳入到国际互联网治理大的框架下,我们的视野可能会更好一些。

  刚才好几位专家也提到了新媒体蓝皮书把我们的视角放眼到国际中,今天很高兴有请到了为新媒体蓝皮书今年提供西方传统媒体融合报告的作者漆亚林教授,是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媒体学院的副院长、教授。他今年的报告也是写得非常好,媒体融合近几年在国际上很热,当然中国也是如此,传统媒体如何新新型媒体进行转型、进行融合,我觉得从我自己的观察,的确没有照搬照抄很成功的模式,西方国家在媒体融合过程中做的怎么样,这个报告给了我们很好的参考作用。

  下面,有请漆亚林教授谈谈对媒体融合、对新媒体的的看法。

  2018-06-26 16:59:25

漆亚林:

  首先,祝贺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成功举办发布会,也非常感谢新闻传播研究所对我的邀请来撰写这份报告提供了机会和平台,同时感谢主编对这份报告的指导和指正。首先,我谈谈对新媒体蓝皮书的总体印象,我觉得有五个“点”:

  一是热点。从报告当中也可以看出,目录中就可以看出,对2017年新媒体,包括自媒体融合,包括整个媒体发展过程中的热点,都有比较好的呈现。通过刚才唐所长讲的,开宗明义讲了五大热点,政务新媒体、网络直播、媒体融合系统化、知识付费、传统媒体人才的变化等等,热点纷呈。

  二是重点。对于2017年的新媒体发展,其实内容非常丰富,而且非常庞杂,刚才熊老师也提到了,报告当中在几大板块中梳理的非常清晰,把每一个板块中的重点内容都提炼出来,这也是我感受比较明显的。

  三是亮点。我们也看了不少报告,怎么样对前一年的媒体发展过程中的亮点进行提炼,我看这个报告中有不少亮点,包括刚才熊老师提到,学术性和对策性兼具,有一些报告偏重于对策性,有些报告可能偏重于学术性,但是这个报告在学术性和对策性方面都有比较好的体现。抓的是最新的数据,还有原创性,尤其是总报告,对当年的媒体发展提纲挈领,而且把当年媒体发展的整个态势做了非常整体性又具有重点的描述。

  四是痛点。我看报告中有几个都对当年新媒体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做了非常好的梳理,因为我自己在做西方媒体,西方媒体融合报告中我也有意识的,当然也得到了新媒体蓝皮书主编的指导。怎么样抓一些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比如后真相时代出现的问题,包括信息减防、新闻伦理、回音壁等等。没有来得及细看,我看其他报告中也有一些新媒体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当然这些问题和社会发展的互动性,这也是这个报告的一大特色。

  五是高点。报告本身站的位置很高,站在整个中国的层面,所以报告发布的信息,权威性非常足,这是我感受特别深的。我作为一个作者,我觉得在这个报告中呈现自己的想法,还是能够相当的呈现自己。这是一个感受。

  2018-06-26 17:00:43

漆亚林:

  我也给各位专家汇报一下我在写这个报告当中的一些体会,包括对2017年西方国家的媒体融合做一个延伸,包括2017年之前,包括2017年之后我个人对主流媒体的调研,把它融合在一起,呈现一些个人的思考。我在写这个报告的时候,有一个主要的思想是去考察西方媒体,尤其是西方主流媒体融合发展的路线,唐所长提到态、势,我主要从四个关键词来做“态”的分析,一是内容生产,二是技术融合,三是平台融合,四是商业模式、价值模式。对于内容融合,其实我们可以看的到,由于在新媒体、新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内容的迭代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推出了新生代的融媒体产品范式。我希望找到一个可以借鉴,国内媒体看了之后可以去借鉴的产品。大体上我觉得有这么几个特点:

  一是以故事为核心打造视频加内容生产模式。为什么有这样一种想法,其实这也跟我在最近参加一些省评新闻奖的过程有关,尤其是纸媒,他们做视频、新媒体的时候,确实还有比较大的提升空间。我试图通过国外的一些主流媒体,尤其是纸媒集团,他们在做新媒体、视频、相关的新生代产品,融合产品的模式时有什么样新的东西。我发现以故事为核心打造视频+内容生态模式算是一个特点。我们都知道,故事的新闻性、情感性、体验性和视听艺术表达方式的有效结合,能催生出比较好的传播效果,尤其是95后、00后,他们是在视觉文化的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以讲故事的方式,用视频+的方式来呈现,应该是当下比较重要的传播形态。尤其是通过视频加不同的生产要素,还有不同的叙事方式,不同的节目类型,还有不同的传播形态,以及不同的渠道,形成了视频+内容这样的生态,这是一个特点。和国外的媒体相比,国内的一些传统媒体,尤其是纸媒在做视频、H5的时候还有比较大的提升空间,比如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他们做的视频和很多视觉化的产品相当成熟,而且有一些还获得了大的国际奖项。

  二是以基因重组为方向,打造多模态生态报道。我们国内的传统媒体有相当一段时间放弃了生态报道,大家在向中国青年报、北京青年报,还有一些媒体有一段时间甚至把生态报道部门都撤销了。后来我在调研过程中发现,有些媒体深度报道又重新回来了,比如北京青年报,我带学生去做过调研,他们又重新组建了深度报道,而且我们都知道新京报的深度报道,内容提供商现在已经形成了非常好的模式。西方的一些主流媒体,他们借用互联网思维,用新媒体的思维来打造深度报道,在这方面,我觉得还是有值得借鉴的地方。

  三是以叙事逻辑为主线,来打造超文本融媒体产品。我们看到很多媒体形态,虽然有很多是超文本,很多是有链接包括背景,但是它跟内容本身内在的逻辑关系并不是特别强。现在有很多媒体,尤其是西方主流媒体,在这块做的相当不错。比如,纽约时报、未报等等,他们在文章当中嵌入了很多纪录片、地图、交互图表等文本形态,而且是内在的,有非常强的内在逻辑。

  2018-06-26 17:01:37

漆亚林:

  从技术层面来讲,移动优先,主导全流程再造和沉浸式阅读模式,在研究的过程中,形成西方媒体在融合发展过程中比较强势的特点。主要体现在:聚焦移动优先,拥抱移动终端。这是在信源,包括流程再造,打造中文厨房等等,还有现在的流程再造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比如像华盛顿邮报、卫报等等,他们的信息传输跟以前有很大的变化,以前优先通过纸媒,大家现在移动优先是先通过他们的客户端,通过他们的自有客户端,通过在Facebook或者在社交媒体上的客户端先发布信息,然后才是纸媒、网站。我在调研过程中发现,我们国内其实也开始按照这样的流程再造,比如北京青年报,比如楚天都市报、温州都市报等等,有一些市场化比较明显的媒体在这块走在前面。

  虚拟现实升级和提升沉浸体验,这是西方媒体融合过程中去年体现比较充分的,包括泰晤士报,华盛顿邮报等等,他们也在利用这个算法和个性化推荐来分发信息,将原创新闻和内容聚合平台融在一起,其实国内也有不少,包括封面新闻、浙江24小时、澎湃新闻等等,也都是基于内容原创和内容聚合升级。

  还有区块链技术重塑媒体形态,区块链是一个热点,西方媒体用的比较多的是版权保护、版权追踪,将来在我们国内的媒体,尤其是作为个内容提供商的媒体当中大有作为。因为可以追踪到文章被引用,或者到哪个地方,它可以追踪到。还有商业模式,在内容提供当中,对单篇的收费,这是现在我们很难做到的。

  2018-06-26 17:04:25

漆亚林:

  另外,是关于平台聚合。在西方主流媒体当中出现这样一种趋势,就是传统媒体的平台化和社交媒体的媒体化在交叉进行。比如传统的一些媒体开始在平台化,在打造自己的新闻聚合平台。西方的一些新型主流媒体开始逐渐媒体化,由此让我想到了国内的一些新型主流媒体,比如像今日头条这样的媒体,他们实际上也在逐渐媒体化,这和我们国家的媒体生态发生变化有很大关系。前几年今日头条不承认自己是个媒体,他认为自己是个科技公司,就是一个平台,不愿意承担媒体的责任,因为我们知道媒体有媒体的责任。在互联网治理过程中,今日头条和很多传统媒体都在合作,而且加大了对他内容的审查,就是要承担媒体的责任。这是关于传统媒体和新型媒体之间的变化。

  最后,是重塑商业模式。在我看,更重要的是在于重塑价值模式。不谈商业模式的融合,在媒体融合中,不能只讲商业模式,但是不讲商业模式,我觉得也是耍流氓。因为在媒体融合过程中,如果没有很好的商业模式,我们其实已经看到了很多媒体的变化,甚至生命的消亡,这和媒体在发展过程中的惯性思维有关,但是只讲商业模式,也是耍流氓。所以更重要的是在于重构价值模式,比如政治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怎样在媒体融合过程中取得最佳的效果,我觉得这应该是我们媒体,尤其是媒体在未来发展过程中有比较大的提升空间,而且有非常好的机会。我非常粗浅的谈到这儿,谢谢各位专家。

  2018-06-26 17:06:26

黄楚新:

  非常感谢漆亚林教授分享了他对蓝皮书的感受,还有他在写作西方主流媒体融合报告中一些重要的观点。西方国家的主流媒体跟中国有些不一样,但是中国的传统媒体与新型媒体的融合,这种紧迫感现在也是非常强的。所以,我们今天也请来了业界的几位老总。

  下面,有请来自央广网的副总裁伍刚先生为我们分享,实操当中、央广网发展过程中,传统媒体和新型媒体或者是新型媒体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新挑战和机遇。

  2018-06-26 17:07:47

伍刚:

  非常感谢唐所长邀请我们参加两届的新闻发布会。刚才唐所长讲到了传统媒体的变革,我们是78年的电台媒介,现在我自己在新媒体这块也有一个18年的历程,我是央广网的第一个编辑,央广网作为国家的15家重点新闻网站之一,现在排名排在第5-6的位置,这是网信办的数据。

  今天看到谢伏瞻院长讲到宪法自信,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这个新时代,我们这个报告的确是一个首次进入新时代的新媒体的蓝皮书。我们作为业界特别关注从边缘到中心的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国家电台面向新媒体蜕变的个路径依赖的重新选择,还有神经中枢。过去讲,电台在任何一个时候是最新发布消息的无线电波,现在星辰大海万物互联、物物相连、万物皆媒、万物皆数、万物皆质的环境下,我们如何寻找自己的“压舱石”,如何在惊涛骇浪中,继续发挥瞭望者的角色,发挥先知的角色。我作为一个媒介的从业者,转型的过程中,我觉得今天唐所长提出的态与势,就是我们得活着,生存与死亡,在颠覆性的创新技术不断改写传媒版图,改写我们的生态,改写我们的传播法则,或者传统的传播规律都在失灵,我们传统的媒介如何继续有效发声,而不失去动能,不失去前进的力量和方向,这是我们最关注的。

  2018-06-26 17:08:56

伍刚:

  今天主要是来听专家们或者蓝皮书里给我们的解决方案,现在是技术井喷的时代,这里面讲了数字中国,在福建的中国数字峰会我当时也参与了开幕式,还和梅宏院士做了一番对话,他讲过去单机的PC互联网和互联网人机相连的时代,带来的数字中国、网络强国、智慧社会、新型媒介,整个生态给我们带来了变革。还有就是要关注到技术驱动相伴相生的资本投入和产出,另外是我们面对那么多的全球传媒巨头都已经进入了中国的大中华区市场,比如苹果,就把I Cloud安置到全球云计算中心,放到了贵阳;亚马逊放到了西部,类似这样的,已经做好了整个的布局。我们说是比任何时候都接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世界所有传播的巨头也比任何时候更进入了我们的心脏,进入了我们的骨髓里面。我们微信的每一条数据都在苹果的APP、IOS或者安卓系统里面彻夜不息的流动,按照总书记所说的,实际上信息流的多寡决定了一个国家软实力的对比和不对称。我们传统的媒介,现有的媒介蜕变成新媒介,用了新动能以后,面向全球市场,比如说国有的和民营的,现有的BAT,还有一些新兴的独角兽产业,如何在全球发声,如何在全球发力,包括“一带一路”,我们有哪些机遇,我们现在如何构建自己的生态,构建自己的动能系统,构建自己的中枢应急反映机制,在整个生态链中构建我们前进的新路径、新赛道,这是我们关注的。我们也期待明年的蓝皮书,给我们的困惑提供答案。谢谢。

  2018-06-26 17:12:05

黄楚新:

  非常感谢伍总,多年支持我们蓝皮书的发展,也曾经给蓝皮书提供给非常优秀的报告,希望未来继续给我们提供优质的报告。新媒体的发展离不开数据对我们的支撑,刚才培林院长,包括唐所长,几位专家都已经提到了,今天有幸请来了来自清博数据的黄丽媛副总裁,谈谈大数据时代大数据如何和媒体结合在一起。

  2018-06-26 17:12:28

黄丽媛:

  作为一个新闻传播学院学生来说,默默买了七八年的《新媒体发展报告》,今年有幸听到唐所长的亲自解读,也是荣幸之至。我作为新闻传播学院的学生而言,以清博的身份来和大家分享。各位老师都讲了很多高屋建瓴的理论,或者是新媒体运用,收获颇丰,我们是作为一家大数据的公司,我从数的层面来谈一点我们的想法。

  刚才读到开篇的总报告提到了互联网企业在全球范围里的发展,说互联网企业是我国网络发展的一个抓手其实我们团队在去年下半年到今年上半年一直在关注传媒的全球化发展情况,我们把它简单归为1.0和2.0。1.0阶段,我们觉得它的主要规律是海外媒体的走进来,比如推特、Facebook和按YouTube这样的媒体。国内传媒在进行全球化布局的时候往往是以帐号开通这样的形式参与进去的,比如我们看到2009年中国日报和央视在推特上开通的帐号,2011年人民日报和新华社也在推特上开通了帐号,发展到去年的数据,新华社已经达到了千万级体量,人民日报也达到了几百万。所以在1.0的阶段,虽然是以帐号开通方式来完成的,效果其实还是比较显著的。从2015年,尤其到今年以来,为什么中国传媒的全球化进入了2.0时代,是因为我们觉得业界有一个词叫“Born to be global media”,从出生就是一个全球化的媒体,比如字节跳动的Tiktok、Musical.ly这样一些新的应用。Tiktok在泰国、日本、印度、印尼这样一些国家,下载量往往排到第一,已经覆盖到了150多个国家,覆盖了70多个语种,这可能是中国传媒全球化布局新的现象,是自己成为了全球化媒体,而不是在搭载别人,如果未来在下一年度观察中,可以尝试把这个放进去一点。

  2018-06-26 17:12:53

黄丽媛:

  因为我们服务的除了政务单位以外还有企业,我们也会关注企业新媒体的发展。刚才唐所长介绍时提到新媒体的应用也是我们这样一本书要关注的对象,我认真翻了我们这本书的几个部分还有几位老师的大作,还没有看到关于企业新媒体的观察,尤其是他们的应用。举一个例子,比如像海尔这样一个30多年的白电企业,他的新媒体发展的风升水起,它在去年9月20号的蓝V嘉年华,受到了国资委新闻中心的关注,带了40多个央企去跟这个企业学习。苏宁作为家电企业,有一个苏格拉宁这样的新媒体小萌宠,在捉妖记的时候,它把苏格拉宁和捉妖记的胡巴进行了跨物种的结合,尤其是企业业界,得到了非常好的效果。未来建议在我们来年的新媒体发展报告中可以考虑加一部分企业的应用进来。

  李院长、唐所长、各位老师一再提高大数据和我们的研究,和新媒体的发展结合,作为一家数据公司,我们一直秉承这样一个思维来进行业界或者相关理论的研究。目前清博每天的数据量是5千万条,数据保有量是10亿条左右,大家所关注的传媒全网都在我们每天的采集范围内。刚才李院长提到一个数据开放的问题,就在今年端午节左右,我们发起了清博高校的数据联盟,我们无偿给每一位对大数据感兴趣的老师提供一个免费帐号,这个帐号是可以采集十万条数据量的。蓝皮书报告中,大部分是高校的教授们,鲜见有企业。在这里跟唐所长汇报一下,清博在过去一周完成了报告大概300多份,大型的研究性、专题性的报告也有5份左右,未来如果有机会的话,清博也希望有机会参与到蓝皮书部分写作当中来。以上是今天的分享,谢谢。

  2018-06-26 17:13:20

黄楚新:

  非常感谢黄总。刚才听了各位专家、各位大咖的真知灼见,我的确感受颇深,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各位专家的鼎力支持、宝贵建议,是我们做好新媒体蓝皮书的重要保障。刚才很多专家都对新媒体蓝皮书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但是很多方面又提出了宝贵的建议。我们也深深知道,新媒体蓝皮书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尽管从2013年唐绪军所长当主编以后一直被评为社科院新媒体蓝皮书的优秀蓝皮书一等奖,刚才说到连续四年,应该是连续五年,因为2017年的还没有正式的官方公布,但是内部已经评审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得到了今天在座的,比如新媒体写作杂志、传媒教育杂志,等等很多朋友的支持,比如新媒体蓝皮书总报告每年都在新闻写作杂志办当中发表,发表以后获得了比较好的社会效果,两次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像培林院长所说,新媒体蓝皮书最重要的部分,总报告当中如何得到社会的认可,在新闻写作这种高水平的杂志发表,能够全文被新华文摘进行转载,体现出我们在总报告当中的努力,另外也体现出新闻写作杂志平台的专业和权威。没有在座的各位领导,各位作者,包括社科文献出版社的鼎力支持,我想新媒体蓝皮书不可能取得今天的成绩,所以非常感谢大家。第二,新媒体的研究需要学界、业界甚至是政界多方互动,才能够产生重要的成果,就像今天所看到的,今天在座的嘉宾有些来自于学界,有些来自于业界,从各位嘉宾的发言中我深刻感受到,每个人从不同的角度谈对新媒体发展的认识,都有自己的特点,都有自己独特的特征,所以新媒体发展过程中具备的复杂性、复合性,需要不同学科去理解它、研究它,所以学界、业界经常互动,可以碰出很好的火花。今天下午因为时间关系,我们不能很深入的去研究,希望未来有更好的机会,坐下来深入研究,探讨新媒体各方面的发展动因,新媒体发展的趋势。

  最后,感谢各位嘉宾、各位媒体光临2018年新媒体蓝皮书发布会,我们也期待2019年的时候新媒体蓝皮书十周年时能够再一次聚会,我们再一次探讨新媒体的发展。谢谢大家。中国新媒体发布会(2018)到此结束。

  2018-06-26 17:14:01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