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专家视点

祝尔娟:区域一体化不能只搞房地产
来源:  作者:本网编辑   发布时间:2012-03-25
2012年3月15日,首部京津冀蓝皮书《京津冀区域一体化发展报告》由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北京联合发布。该蓝皮书探讨了京津冀三地区域一体化发展的热点事件,展望了2012年京津冀三地空间结构、人口、资源等发展趋势,并提出京津冀区域一体化已迈入实质性操作阶段。
该蓝皮书中的观点与数据颇受媒体关注,中国商报记者郑立华专访了该蓝皮书主编之一、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首都经济研究所所长、城市学院教授祝尔娟,对京津冀一体化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进行梳理。以下文字摘编自2012年3月23日《中国商报》刊发的该报记者郑立华撰写的关于《京津冀蓝皮书》皮书主编祝尔娟的专访文章。
一定要注意规划先行,避免让房地产先把地占满了。在城市化进入到郊区化阶段(即产业和人口向郊区及周边扩散)时,政府在周边建设新城时,一定要根据该新城在区域中的功能定位进行规划。因为我们的城市空间是有限的。
郑立华:推进区域一体化,反应最迅速的恐怕是房地产,先于其他产业,京津地区已经掀起一波又一波的开发热潮。
祝尔娟:当地方政府一出台某个发展规划,往往房地产行业最敏感,总是抢占先机,因为它们是完全市场化的,它们对一个地区的发展确实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是我觉得,一定要注意规划先行,避免让房地产先把地占满了。在城市化进入到郊区化阶段(即产业和人口向郊区及周边扩散)时,政府在周边建设新城时,一定要根据该新城在区域中的功能定位进行规划。因为我们的城市空间是有限的,如果没有科学的城市规划,只搞房地产,那就会变成卧城、睡城、空城、鬼城,以为发展房地产就是建设城市,这是不对的
只顾发展房地产,也很难起到疏解中心城市人口的作用。为什么在大城市周边建新城?很大程度上是为了疏解中心城市的人口压力。现在的情形是,产业没有转移,光把人口转移了,晚上到城外睡觉,白天还得回城里上班,于是就造成了潮汐状的交通拥堵,给城市造成了新的更大的问题。城市是一个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空间载体,应当既能宜居,又能宜业。人口转移、产业扩散和新城建设应当同步。一个城市,如果没有产业的支撑,就不能聚集一定规模的人口,为生产、生活服务的第三产业也就难以发展,综合功能的城市就难以建成。只有重视产业发展,地方政府才能有源源不断的税收来源。
另外,城市规划还应预留一定的发展空间。英国伦敦旁边有一个米尔顿·凯恩斯新城,从上世纪40年代开始兴建,光制定规划就做了3年,非常严谨。到现在还在建设,70多年不管市长换了多少届,都始终按照规划来建设。当时的规划就强调,为适应时代的变化,规划要体现灵活性,为日后发展预留空间。几十年过去了,这座新城仍然有建设空间,仍在建设和完善。地方政府一定要重视这个问题。咱们的现行制度,一届政府就几年,轮换频繁,很容易只看眼前利益,把地都卖了,以后怎么发展就不管了。
 
详细报道请参阅中国商报网:
京津冀区域一体化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