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专家视点

邓洲:我国短期内适应第三次工业革命还比较困难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王一   发布时间:2013-05-22

    中国经济网北京5月20日讯(记者 王一) 5月20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主办的2013年《产业蓝皮书》发布暨中国产业竞争力研讨会今天上午在北京召开。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博士邓洲在会上表示,全球正在经历第三次工业革命,这将对全球分工格局以及产业间竞争力源头产生影响和改变。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博士邓洲

 

  国家与国家间产业竞争力源头或发生改变 


  邓洲认为,我们现在正经历着第三次工业革命。这包括技术和生产方式的变化,能源使用方式和新材料和主要交通工具、通讯手段甚至是主导产业的变迁,核心竞争力的变革,贸易形式的改变以及发展方式的变化,所有这些变化都共同构成了第三次工业革命。 


  对此,邓洲认为,在第三次工业革命当中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产业竞争力源头也会发生一些改变。第一,响应速度将替代成本成为新的竞争焦点,在三次工业革命当中有一些产品和生命周期的变化。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周期在缩短,可能就不到2年的时间。这不是重复低成本的模式,而是快速发现新市场的变化,以及针对这种变化进行调整的过程。第二是知识型人才成为最重要的竞争资源。第一次工业革命当中,人从基本的体力劳动当中解放出来,核心竞争力可以操作机器,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出现研发人员和管理人员,第三次工业革命真正的核心 人才是富有创造力的人才。第三是设计制造一体化和生产的分散化。设计制造一体化是指设计和制造在信息上和空间上都有一个聚集的过程,越靠前沿的生产越表现得突出。在美国硅谷附近很多微型工厂以加州大学为基础,日本的母工厂也是靠近自己的研发中心。制造业生产出现分散化的过程,比如3D打印机的出现,可能会将集中在工厂里实现的生产过程分散到很多地方,出现社会放大并产生和出现社区工厂的概念。 

 

  第三次工业革命将对全球分工格局产生影响 

 

  此外,第三次工业革命将对全球分工格局产生影响。首先是低价产品市场空间的不断压缩,竞争压力增大。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愿意支付更高的价格获得高质量和个性化的产品,这种低价低质产品市场本身受到压缩,这种情况不仅仅在发达国家,在发展中国家也有这样的趋势。二是数字化、智能化和新型装备将大量替代普通劳动力,可以让发达国家突破劳动力成本过高的瓶颈,可以重构制造业领先地位。具体反映为在技术研发上会巩固和延伸传统的通用技术的优势,在产业分工上以中国或者其他发展中国家为中心的制造业版图之外找到先进制造要素聚集区。在产业结构上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导和引领作用。在全球研发分工上成为科技基础设施大本营。这主要是借助非常强大的大学和研究机构的资源。

 

  在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下,发达国家不仅能够重获传统产业竞争优势,更面临新兴产业发展的巨大机遇,全球产业分工,特别是制造业的分工重心会向发达国家有所转移。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正在通过不断积累的技术创新能力向制造业强国迈进。第三次工业革命给我们带来冲击,同时也带来机遇。我们国家现在作为一个后起国家,工业化的进程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巨大。 

 

  我国产业自身要素很难在短期内适应第三次工业革命 

 

  邓洲表示,我们国家产业和企业自身要素和要素条件在短期内适应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要求还比较困难。一是核心技术能力薄弱造成知识、技术转化为经济利益的能力比较差。二是现代制造技术创新主体和产业主体有缺失的情况,我们大企业大而不强,无法整合整个产业链,而我们的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并没有发挥像日本这样的国家 创新的作用。三是技能型和知识型工人供给不足。我们国家现在人才结构,像金字塔型的,基层的普通劳动者非常多,但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技能型工人是非常缺乏的,而且这些工人在培养上,不仅在教育的培养上还是在工商的培养上的机制还是非常不健全的。四是传统的产业政策与先进制造技术和产业发展需求不匹配。我们现在的产业政策主要是以减免补贴为主,在产业政策重点是相当于救火队的形式,哪里需要发展就补哪里,缺乏长期稳定的政策,这种朝阳产业的发展更需要稳定的政策导向。 

 

  邓洲认为,第三次工业革命首先有利于缓解制造业日益趋紧的要素约束。二是有利于加快传统制造业的转型与升级。新兴产业的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的使用,普遍在传统产业当中应用,对传统产业改造是有一定帮助,本身来说传统产业自身与一些新兴技术的融合可以实现自身的升级。三是有利于形成的产业群体和经济增长点,这是第三次工业革命带来新的技术,这些会形成一些新的产业增长亮点,这对于我们保增长也是起到一定的作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