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专家视点

李钢:质量型人口红利将支撑中国十到二十年经济增长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王一   发布时间:2013-05-22

    中国经济网北京5月20日讯 (记者 王一) 5月20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主办的2013年《产业蓝皮书》发布暨中国产业竞争力研讨会今天上午在北京召开。《中国经济学人》主编李钢预测,中国今后十年经济增长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非常乐观的,他认为人口素质的不断提高所带来的人口红利将进一步支撑中国十年到二十年经济的增长,将能够实现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快速增长同步。 

 

《中国经济学人》主编李钢 


  据了解,目前有很多人对贸易顺差有非常多的指责,认为贸易顺差是带来中国一系列问题的非常重要的原因,甚至有国外学者认为中国的贸易顺差是导致世界经济不平衡的重要的原因,似乎贸易顺差成了中国非常多经济问题的根源。 


  对此,李钢认为,如果将其放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尺度上来看,贸易顺差不是什么问题,最多来说贸易顺差就是有点类似于高血脂、糖尿病等城市富贵病。看起来是个问题,但这是从贫穷阶段的主要问题发展到营养过剩、营养均衡的必然发展阶段。比如我们对很多问题的争论,包括对于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争论,包括对于中国产业升级问题的争论都要放到这个国家所处在特定的历史阶段来看,而不是简单看现在带来什么问题。 


  据了解,上世纪90年代前实现了第一次产业升级,如果以出口来看,主要是出口原材料制成品,比如农产品、矿产品到转变为出口制成品。中国的第一次产业升级是从主要出口原材料换汇变成主要出口制成品。这一次产业升级判断为使资源禀赋不再成为民族崛起的障碍。同时,国内的产业结构和出口的产业结构同时实现了巨大的产业结构升级。这是第一次产业升级所实现的巨大进步。 

 

  在上世纪90年代实现第一次产业升级之后,中国又实现第二次产业升级,主要是中国制成品技术含量的不断提升。中国的一些高端技术产业, 比如金属业、电信设备等比例处于上升阶段,而服装等传统上认为技术含量较低行业的比例在不断下降。李钢认为,如果按照中国一些主要行业的劳动力平均学历来判断技术含量的高低,则可以得出中国的出口产品和进口产品的技术含量确实一直处于不断上升的局面。 


  同时,通过测算表明,中国从1980年到现在,中国出口产品所包含的高端学历的人员比例明显快于文盲和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并且越来越多地解决了高端技术的就业问题。如果说第一次的产业结构升级是实现了从资源禀赋、资源换物质财富,过度到靠劳动来换财富的话。那90年代之后的第二次升级就是从传统的劳动力变成质量型劳动力换中国的物质财富的过程。李钢预测,到2020年中国劳动力素质会不断升级,并且质量型的人口红利将进一步优化中国的产业结构的升级。虽然传统的人口红利在减弱,但是这种质量型的人口红利,人口素质的不断提高所带来的人口红利将进一步支撑中国十年到二十年经济的增长,将能够实现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快速增长同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