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专家视点

李培林:要高度关注我国社会形势的新特点、新问题
来源:布鲁布客  作者:李培林   发布时间:2018-12-26

17-2018-12-25-15-57-55

  本文为全国人大常委、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社会政法学部主任,"社会蓝皮书"主编李培林为《社会蓝皮书:2019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所作序言。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年。40年来,我国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就业、教育、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健康、减少贫困、社会治理等重点民生领域取得积极进展。与此同时,国际经济政治格局发生深刻变化,我国经济稳中有进也稳中有变,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增大。这种压力也必然传导到社会领域,我们必须高度关注社会形势出现的一些新特点、新问题。

  2018年面临的情况,与10年前的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产生的影响完全不同,但似乎也有一种“风雨欲来”的架势,对人们明后两年的预期产生影响。中央提出“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的要求,是很有针对性和前瞻性的。

  从社会形势来看,根据改革开放几十年的经验,在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加大的时候,最容易对社会形势产生负面影响的因素,就是就业和物价。这在1988年价格闯关之际、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时期都有反映。

  这次的情况完全不同,虽然江、浙、粤、鲁等重要经济体出现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的情况,特别是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经营更加困难,但在产业转型升级中新产业、新业态、新动能增长较快,经济表现出罕见的韧性。尤其是此种背景下就业和物价都呈现超乎寻常的稳定,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奠定基础。

  就社会形势的新特点、新问题来说,我觉得在关键时期要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平衡。

  1 稳就业和稳增长的平衡

  中央的“六稳”要求中,把稳就业放在首位,说明大家在就业稳则社会稳这个问题上是有共识的。本来就业和经济增长是正相关的,经济增长是拉动就业的主要力量。但我们现在要求的是高质量发展,是加快产业结构升级,要防范重大风险,所以去杠杆、去产能、去污染成为对经济增长的硬约束。而对“三去”的严格要求,不可能不对经济的近期增长产生影响,所以当前社会上也有一些关于放松“三去”管制的呼声。这就需要很好的再平衡,既要防止经济增速的过分滑落,也要防止粗放扩张的回潮造成前功尽弃。

  从就业本身看,目前城镇调查失业率和登记失业率都处于历史的低位,结构性失业和“招工难”同时并存。一方面,我国劳动力供求关系发生深刻变化,劳动年龄人口总量从2012年开始下降,每年减少几百万人,2017年减少了600多万人,2018年估计仍减少几百万人,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变化造成即便在经济增长下行时期人工成本也持续上升的情况;另一方面,我国吸纳劳动力较多的劳动密集型民营中小企业,特别是外向型的中小企业,由于国际国内经济景气和约束条件的变化面临更多的困难,从而对就业的稳定产生一定影响。他们对诸如人工成本上升、社会保险费由税务部门统一征收、月加班不超过36小时的法律规定、缺乏对工人频繁跳槽的限制等,也有一些抱怨。实事求是地说,我国劳动权益保护的进步,对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与减少企业劳动关系群体性事件,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新的形势下,针对劳动保护和促进企业发展的再平衡,仍然需要抓住主要矛盾,平衡好多方面的价值要求。

  2 稳物价和促消费的平衡

  在我国,目前消费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实际上世界大国的经济增长,都主要依靠本国消费增长的驱动。2018年前三季度,我国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8.0%,出现贡献率的超常规增长,但这种增长主要还是由于投资和出口增长的放缓造成的相对贡献率的提高。2018年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3%,并未出现超常规增长,我国的最终消费率和居民消费率在国际比较中也仍然是较低的,消费增长仍有很大潜力和空间。这些年来的消费增长,很多情况下得益于农民收入的快速增长,2018年前三季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9%,仍快于人均GDP和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这对缩小收入差别、促进中等收入群体的成长和形成大众消费的潮流,都有积极的影响。从物价来看,前三季度CPI累计同比上涨2.1%,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价格总水平有望继续保持平稳运行,农业生产稳定,粮食、生猪、蔬菜、油料市场供给充裕,工业生产平稳,工业消费品市场总体供大于求,服务业供给数量和质量不断提升。当然,也要高度关注季节性食品价格的稳定和特定群体生活成本的上升,如北方农村煤改气后的燃料成本上升对生活的影响。我国农产品价格多数已经高于国际市场,上升空间有限,农民增收从长远来看主要还靠农业生产率的提高和非农收入的增加。要防止出现谷贱伤农,挫伤农民农业生产积极性,从而造成农产品波动性短缺和食品价格大幅度上涨,这是最容易产生社会不满情绪的方面。此外,住房消费本是促进消费的重要方面,但目前以房贷为主体的家庭债务快速增长,其总额已相当于全国城乡居民境内存款余额的近60%,对大众日常消费产生挤压。我们必须认真分析和研判这些新特征及其影响,做好不同要求之间的再平衡工作。

  3 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和人民生活预期大幅度提高的平衡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条件的改善,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增长,生活预期也大幅度提高。比如,我国城乡居民生活消费的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已经下降到30%以下,但现在人们不仅要“吃饱”“吃好”,还要“吃得有机”“吃得天然”,保证食品安全成为社会共识。

  再比如,对生态环境特别是空气质量的重视达到新的高度,全国大范围出现的重度和严重空气污染,引起全民的深刻反思,“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成为新的社会共识。还比如,长期以来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评价都主要基于物质生活条件和相关福利指标,而现在人们对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满意度前所未有的重视。但是,我国仍处于并且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我国仍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基本国情没有变,要防止人为地抬高标准、吊高胃口、提高预期,特别是要防止民粹福利主义的倾向,保持平和理性的社会心态。

  总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时期,一定要做好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的平衡工作,在错综复杂的经济社会形势变化中保持定力、坚定信心,努力完成既定发展目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