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专家视点

刘尚希:“六稳”中稳预期是前提条件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作者:张钟尹   发布时间:2019-07-30

  7月26日,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发布《财政蓝皮书:中国财政政策报告(2019)》(以下简称“蓝皮书”),指出财政政策的落脚点是稳预期,如果预期难以稳定,有效需求是很难释放的,供给、需求之间的脱节也可能会加剧。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表示,中央提出“六稳”,最重要的是稳预期,稳预期的重要性要从行为经济学的角度理解,我们的经济运行状况取决于行为主体预期的状况。行为主体的预期趋稳,我们的经济就会趋稳,如果行为主体的预期没有改善,显然我们的经济运行要趋稳几乎是不可能的。

  刘尚希强调,稳预期成为其他方面实现稳的前提条件,它是个基础。市场主体包括企业、个人和消费者、投资者、经营者等等,这些市场主体的预期,决定了他们的行为。投资不投资取决于预期,消费不消费也取决于预期。从这点来讲,我们在当前不确定性的环境下怎么稳定预期,怎么样给大家吃颗“定心丸”,这是最重要的。

  刘尚希认为,当前来看,怎么样更好的稳预期,这是头等大事,也是当前宏观政策面临的首位任务。稳预期既可以用政策措施,也应当采取改革的手段,这两者需要结合起来,既要有政策,解决短期的一些问题,同时也要通过改革完善制度,创新体制机制去解决一些长远性的问题。。

  在各项稳定预期的宏观调控政策中,财政政策应当发挥什么作用?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宏观经济中心主任石英华指出,财政政策作为整个宏观政策的风向标之一,它既要注重及时地根据情况微调,同时也要发挥稳定器的作用。政策的实施要释放积极明确的信号,减少经济社会运行的不确定性,引导预期,稳定预期。

  石英华介绍,我们全面梳理了2018年出台和实施的一些财政政策, 这一年也是大规模减税降费年,创新驱动和结构调整,新出台的减税降费政策15项,创新驱动相关的财政政策共13项,促进制造业优化升级、支持新动能成长壮大的政策分别为5项和3项。

  石英华表示,财政政策的首要目标是要改善就业状态,2019年我们觉得稳就业的政策目标更为重要。就业状态改善了,扩大内需才有基础,改善供给质量才具备条件。当前以改善就业状态作为首要目标,事实上也是把公共风险的主要源头抓住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