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专家视点

陈文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助力“三高四新”战略
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作者:陈文胜   发布时间:2021-11-17

  乡村振兴蓝皮书《湖南乡村振兴报告(2021)》发布词

9-21111415051R56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学者、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乡村振兴战略,是关系中国长远发展的重大战略。我们一直致力于湖南“三农”研究,以对县域的调研为基础,持续多年跟踪观察全省乡村发展状况,在2018年以前每年出版发布《湖南城乡一体化发展报告》蓝皮书,自2018年开始出版发布《湖南乡村振兴报告》蓝皮书。今年出版的蓝皮书《湖南乡村振兴报告(2021)》,由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三农”工作专家组负责组织,湖南师范大学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作为支撑机构,共同合作研究完成。蓝皮书立足对省内典型县域的调查研究,总结分析了2021年以来湖南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取得的主要进展、当前湖南乡村振兴面临的困难与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推进湖南乡村振兴的对策建议。

  一、 七大成效呈现湖南“三农”工作新局面

  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蓝皮书指出,湖南作为传统农业大省,以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乡村发展不充分的矛盾为主线,以“三高四新”战略为引领,以县域城乡融合发展为动力,以精细农业为特色,着力构建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农业农村现代化新格局,助力“三高四新”战略。

  1. 以县域城乡融合发展为动力,着力农业农村改革新突破。湖南不断强化统筹谋划和顶层设计,以县域内城乡规划统一引导乡村振兴有序发展,在深化农村重点改革上下功夫,加快打通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的制度性通道,全面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方针,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宅基地“三权分置”、供销社、国有林场等改革稳步推进,农业农村发展活力不断增强,农村改革不断取得新突破。

  2. 以精细农业发展为突破,扛稳国家粮食安全首要任务。湖南是全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和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始终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藏粮于地”,通过保护、利用好耕地资源,夯实粮食生产根基,保护耕地守底线;坚持“藏粮于民”,把粮食和重要农副产品生产供给作为重要任务抓实抓好,同时不断升级农业优势特色产业,持续推进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坚持“藏粮于技”,通过打造种业创新高地、智慧智能农机产业链发展高地以及冷链物流业建设高地,持续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

  3. 以“六个全覆盖”乡村建设为关键,补齐农村全面小康短板。湖南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从农民最迫切的需求入手,加快补齐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短板,持续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构建农村基本社会保障“全覆盖”网络,注重加强普惠性、兜底性、基础性民生建设,在乡村建设中实现农村通组道路、农村饮水安全、农村危房改造、农村义务教育、农村社会保障、农村“一门式”基层公共服务等“六个全覆盖”。

  4. 以绿色乡村为目标,逐步进入宜居宜业新发展阶段。湖南着力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攻坚战,扎实推进重点水域禁捕退捕,加强农村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的治理,持续加快美丽乡村建设,不断提高农业农村绿色发展水平,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

  5. 以乡村文化兴盛为方向,赋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内在动力。湖南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把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摆在重要位置来谋划推进,注重深入挖掘湖湘乡土文化资源,以文明创建和文明实践为载体深化乡风文明阵地建设,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在移风易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文化与旅游融合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乡村文化建设呈现新生面。

  6. 以“三治融合”乡村善治为要求,探索农村高效能治理长效机制。湖南坚持把夯实基层基础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固本之策,以自治增活力、以法治强保障、以德治扬正气,探索构建“三治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促进村民自治更加规范有序、充满活力。各地在实践中把治理与服务、治理与建设结合起来,因地制宜进行创新和探索,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若干措施,健全完善乡村有效治理长效机制,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7. 以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为原则,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精准扶贫的首倡地,湖南不仅如期高质量完成了脱贫攻坚目标任务,而且探索的十八洞村精准扶贫经验成为了全国脱贫攻坚的样板。随着脱贫攻坚的圆满收官,湖南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巩固脱贫成果,努力克服疫情灾情不利影响;以“四个不摘”为底线建立健全防止返贫长效机制,保持投入力度总体稳定,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二、 五大现实难题挑战湖南乡村振兴全面推进

  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蓝皮书立足对全省的调研认为,全面乡村振兴刚刚起步,进程中还存在各种问题与挑战,需要认真分析,找准症结,在“三高四新”战略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需要破解五大现实难题。

  1. 农业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农民增收形势依然严峻。农业结构性矛盾依然是湖南农业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也是影响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瓶颈。蓝皮书认为,湖南大宗农产品供大于求、特色优质农产品供不应求的结构至今没有改变;各地农业产业的重心仍然在第一产业,农产品加工和服务业发展缓慢;一些产业在全省无序推广,造成了区域主导产业结构同质化问题。而农业结构性矛盾严重影响农业的效益,最终影响了农民收入的增加。

  2. 要素支撑明显不足,政府与市场关系明显不顺。乡村振兴的关键要素是“人、地、钱”。蓝皮书指出,从“人”的要素看,农业效益比较低,导致很多农民外出打工赚取劳务收入。从“地”的要素看,现在建设用地存量少,新增建设用地难度较大。从“钱”的要素看,农业产业投资大、周期长、收益低、风险大,金融机构投入积极性不高,工商资本观望居多,农民自身资金不足;而政府在财政减收的情况下稳定三农投入也是最现实的难题。另外由于政府大包大揽地干预农民具体的经营行为和生产行为,导致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出现脱节,影响了市场机制的作用发挥,造成政府越位与市场缺位的问题非常突出。

  3. 绿色乡村发展理念不强,环境治理机制不全。保护生态环境,建设宜居乡村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目标任务之一。蓝皮书认为,一些地方在乡村振兴中片面理解乡村振兴的任务,生态的长远价值不十分重视,绿色乡村发展的理念还没有深入人心,还没有真正从生态发展振兴理念去深入认识乡村振兴。乡村环境基础设施还比较薄弱,特别是偏远山区的污染防治缺乏相应的投入保障机制,导致环境治理流于形式。

  4. 文化建设农民主体性不够,因地制宜传承提升乡土文化不力。乡村文化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只有农民广泛参与并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文化建设才能真正落地。蓝皮书指出,一些地方的文化设施建设没有结合农民需求,而是按照城市项目设计思路,修建的文化设施要么选址不合理,村民使用不方便;要么文化设施与农民需求脱节,导致文化设施闲置,甚至沦为一种摆设。对文化活动引导不够,对地方的传统文化挖掘不深,改造不合理,成为地方传统文化的简单翻版,或地方传统文化的强制现代化,导致文化建设的民众基础薄弱,民众对文化的认同度不高。

  5. 农民首创精神发挥不够,基层治理自主性不高。乡村基层治理不仅仅是构建秩序,更重要的是要激发农民的首创精神,使之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动能。蓝皮书认为,一些地方没有处理好坚持党的领导和尊重农民首创精神的关系,只强调长官意志的顶层设计,缺乏群众路线的问计于民,导致农民处于服从与被支配的地位,逐渐丧失了自主能力和首创精神,也影响了乡村社会的民主秩序。

  三、 六大对策建议助力湖南农业农村现代化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如何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当前农业农村发展工作的重点。结合湖南发展实际,蓝皮书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从优化产业结构、激活要素动能、健全体制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并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

  1. 建立区域农产品“正负面清单”,优化产业结构与布局。农业作为生物产业,每种农产品对种植区域的气候和土壤有着独特的要求,同一品种在不同区域种植会形成不同品质。蓝皮书认为,要立足各区域特色,建立“正面清单”“负面清单”的约束机制,进一步明确“环洞庭湖”“大湘西”“长株潭”“大湘南”四大农业区域板块的区域分工;加快调整产业结构,使产业结构从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向适应优质化、多样化的消费需求转变,适应个性化消费时代市场需求;坚持优势与特色导向优化农业区域布局,立足于不同区域的农业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市场需求,调整农业区域结构,形成区域化、专业化的农业生产力布局,避免区域农业同质化恶性竞争。

  2. 构建“三驾马车”新机制,汇聚多元要素合力。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就要建立“党委政府主导、农民集体主体、社会力量主力"的“三驾马车"改革赋能新机制。蓝皮书指出,要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找准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黄金结合点,充分尊重农民主体地位,把保障农民利益、农民福祉作为一切工作的落脚点,搭建平台,畅通渠道,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乡村振兴,以改变乡村振兴“干部在干、农民在看”的局面,实现“党的引领力、政府的推动力、市场的原动力、农民的创造力、社会的协同力”相融合的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发展格局。

  3. 构建减污治污长效机制,推进乡村“两型”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型”发展是打造现代版湖湘“富春山居图”的美丽乡村建设的必然要求。蓝皮书建议,要进一步推进乡村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从源头上减少乡村垃圾;要进一步打好农村污水处理组合拳,拓宽资金筹集渠道,引进新技术;要进一步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建立部门之间协同作战机制,转变末端治理的思维方式;要进一步推进乡村绿化美化,因地制宜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让农村成为宜居宜业的美丽家园。

  4. 全面推进文明乡村创建活动,引导形成乡风文明新风尚。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蓝皮书认为,要以文明创建作为乡风文明建设的“助推器”,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探索制定乡风文明建设评价体系;不断完善农村公共文化体系,注重发挥信息技术对改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的支撑功能;因地制宜制定切实可行的奖励激励机制,让作出表率的文明家庭和文明村民受到应有的激励,激励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参与各类文明创建,让好风气蔚然成风。

  5. 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核心引领作用,建立农民广泛参与的治理机制。保障和支持农民在乡村社会当家作主,不仅是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本质和核心,也是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蓝皮书建议,要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农民广泛参与的乡村治理机制,建立以党组织为核心的乡村基层组织合力机制,构建党领导下村民自治的保障和实现机制,在法律法规的框架内,结合群众的意愿形成约束和规范全体村民行为的新机制。

  6. 全面健全乡村振兴的工作体制机制,形成上下贯通一抓到底的工作队伍。随着战略重点由解决绝对贫困问题为主的“攻坚体制”逐步向实现乡村振兴为主的“长效机制”转变,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行动。蓝皮书认为,要建立各级乡村振兴工作的协调机制,理顺各级各部门乡村振兴的工作职责,健全各级乡村振兴局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乡村振兴工作的考核机制,以完善有效的责任体系、政策体系、投入体系、动员体系、监督体系、考核体系,压紧压实各方责任,确保乡村振兴各项政策举措落到实处。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湖南正处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机遇与挑战并存,作为地方智库工作者,研究湖南是我们的职责和使命,我们将继续深入推进对湖南乡村振兴的研究,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实践和理论创新贡献自己的力量。

  需要特别感谢的是,蓝皮书的研究与出版得到了省农办、省乡村振兴局的关心、指导与支持;得到了岳阳市、常德市、益阳市、湘阴县、澧县、南县等地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大力帮助;得到了省政协有关部门的有力支持;得到了社科文献出版社领导和编辑的倾心指导与大力支持,在此,我代表研究团队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也诚挚地希望我们能继续得到各方面的关心与支持!

  谢谢大家!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