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更多>>皮书作者

谢伏瞻
    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 详情>>

更多>>皮书机构

专家视点

李培林: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三十年有感
来源:布鲁布客  作者:布鲁布客   发布时间:2022-12-29

李培林

李培林

  博士,研究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学部委员,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主要研究领域:发展社会学、组织社会学、工业社会学。

  主要研究成果:《村落的终结》 (专著)、《社会结构转型——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社会学分析》(专著)、《和谐社会十讲》(专著)、《另一只看不见的手——社会结构转型》(专著)、《转型中的中国企业:国有企业组织创新论》(合著)、《新社会结构的生长点》 (合著)、《社会冲突与阶级意识——当代中国社会矛盾问题研究》(合著)、 《国有企业社会成本分析》(合著)、《中国社会发展报告》(主编)、《中国新时期阶级阶层报告》(主编)等。

 

  作为这项研究的参与者和主持者,亲身经历和跟踪研究了1992~2022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黄金三十年,感慨颇多。

  ——李培林

 

  2022 年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代表大会召开,制定了中国未来几十年发展的宏伟蓝图,中国式现代化进入新阶段。2022 年也是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持续研究和社会蓝皮书年度发布三十年,作为这项研究的参与者和主持者,亲身经历和跟踪研究了 1992~2022 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黄金三十年,感慨颇多。

  在分析 1992 年社会形势的第一本蓝皮书中,我写过这样一段话:“以邓小平南方视察讲话和党的十四大召开为标志,中国经济改革和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其特征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正在逐步成为经济生活中占主导地位的运行机制,对外开放从沿海推进到沿江、沿边并向内陆发展,消费领域里持续了近 40 年的短缺消费品票证供给制度已接近终结,生活追求在多数地区已开始从温饱走向小康,体制改革的重点从突破原有计划体制框架和消除双轨体制的摩擦转向迅速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秩序,改革已从经济领域扩展到社会领域。”

1992 年对社会形势预测的最重要一点,就是提出经济将进入新一轮高速增长阶段,但也面临一系列重要隐患:“一些地区显现不顾市场和资源条件,片面攀比产值速度,盲目扩大规模、争上项目;浮夸、说空话大话的现象又有所发生;盲目圈地造成农用耕地大量减少;生活费用价格指数上升超过两位数(10.9%),接近警戒线;对农民乱集资、乱摊派和‘打白条’现象比较突出,导致部分地区基层干群关系紧张;经济生活中的权钱交易、贪污受贿、假合资、偷税漏税、变相侵吞国家资产等现象变得更加突出,引起人民群众强烈不满。”

  此后三十年,课题组对社会形势的分析与预测,之所以没有出现大的误判,就是始终坚持准确把握发展大势和辩证的视角,既看到发展的成就,也看到发展的问题。

  在这三十年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中,从金融风暴到特大自然灾害和目前已持续数年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国克服各种艰难险阻,取得跨越式发展的巨大成就,人均 GDP 从 1992 年的不足 400 美元跃升到 2022 年的 1.2 万多美元。总结这三十年的发展经验,有两条是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一个是宏观战略的稳定性和实施政策的阶段性动态调整,就是一方面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不折腾、不懈怠,另一方面根据发展阶段的变化适时调整政策,与时俱进;另一个是民众始终保持积极向上、奋斗拼搏的心态和对未来发展的良好预期。民众的社会心态,影响因素复杂,有时也难以准确把握其变化规律,但它对社会行为取向往往具有非常重要的决定意义。人们的欲望、需求、预期、价值取向等,都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产生重大影响。

2022 年中国式现代化进入发展的新阶段,一方面我们在一系列发展领域取得新的突破,发生历史性变化,特别是反腐败、反贫困、反污染的重大成就举世瞩目;另一方面,发展的战略机遇和发展的动力发生深刻变化,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态势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在这种情况下,更要保持发展的信心和定力,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民生工作,特别是做好就业、居民收入、教育、医疗健康、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社会治理等方面的保障工作,保证社会的安定和活力。

  本文为《2023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序言

  策划:陈雪

  编辑:韩祎然

  审核:张媛

 

扫描或长按识别下图二维码

即可前往京东旗舰店购买本书

微信图片_2022122914012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