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更多>>皮书作者

谢伏瞻
    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 详情>>

更多>>皮书机构

专家视点

陈光金:大力推进智能社会研究
来源: CASS社会学研究所  作者:陈光金   发布时间:2024-01-04

大力推进智能社会研究

陈光金

《中国社会科学报》2024年1月3日 第2807期

 

  20世纪50年代中期,人工智能概念首次正式提出,随即引发了全球性的探索热潮。在过去70多年里,人工智能科技不断创新和突破,日趋发达和成熟。随着信息化、工业化不断融合,新一代人工智能正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兴起和深度应用,人类社会正在加速走向人机物高度融合、互相嵌入的智能社会时代。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这为我国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掌握新一轮全球科技竞争的战略主动权提供了思想指导和行动指南。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人工智能将在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创新和加强社会治理等领域发挥巨大的潜能与优势。

人工智能发展对经济社会产生深远影响

  当前,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方兴未艾,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AI等技术加速创新,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引发了广泛关注,人工智能正在从专用智能迈向通用智能。通用人工智能的发展必然会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将对2050年前的全球产业结构、生产工具、劳动者素质等生产力要素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从而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全球治理等方面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随着数字经济的发生发展,数字社会的发展也一定会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数字社会的发展意味着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想观念都将发生新的革命性变化。所有这些重大的经济社会变化,已经在全世界几乎每一个地方发生。

  为应对这样一场并非突如其来但影响远超以往任何一次科技革命的新科技革命,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党的二十大报告还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在新型工业化战略中,发展工业控制系统被认为是重中之重,是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用于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领域,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支撑,事关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有专家指出,工业控制系统的发展方向是综合自动化与智能化系统,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复杂工业过程深度融合与协同开辟了研发工业智能系统的新途径,可通过实现知识工作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来推动第四次工业革命。

  实际上,数字化、智能化在我国经济发展领域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根据2023年4月发布的《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2年)》,2022年大陆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占GDP的比重提升至41.5%。这些数据充分证明,数字经济正在成为经济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当然,数字中国的发展不仅事关数字经济建设,而且带动着数字社会的发展。2022年,大陆网民规模达10.67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5.6%。在就业领域,据中华全国总工会的调查,货车司机、网约车司机、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等基于数字平台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群体不断涌现,到2022年,总就业规模已经达到8400万人。在文化领域,到2022年,数字阅读用户达5.3亿,重点网络文学企业作品超3000万部,网文出海吸引约1.5亿个用户。最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数字经济和数字社会的发展,一个横跨就业、文化、社会生活、思想观念等诸多领域的数字社会现象横空出世,这就是网络直播即网红现象。据2023年5月发布的《中国网络表演(直播与短视频)行业发展报告(2022—2023)》,截至2022年底,已有超1.5亿个网络直播账号、超10亿个内容创作者账号,市场营收近2000亿元。大数据显示,粉丝数量在10万人以上的网络直播账号有100多万个。抖音平台上粉丝数量在10万人以上的直播账号有51万多个,其中,粉丝数量破亿的账号就有3个。此外,在社会服务领域,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正式开通,建成世界第一大教育教学资源库;地市级、县级远程医疗服务实现全覆盖,2022年全年共开展远程医疗服务超过2670万人次;各类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线上服务渠道提供服务近141亿人次。

  更加重要的是,数字化、智能化的快速推进,将为人类认识世界引入新范式,增强科学发现能力;为人类改造世界形成新业态,增强产业发展能力;为人类管理自身构建新模式,提高社会治理能力。不仅如此,数字化、智能化还打破了原有的社会系统和发展模式,与全球化的新趋势等一起,推动我国社会发展再次面临具有结构性意义的重大转型,并且可能酝酿着新型社会风险。例如,历史表明,任何一次新的科技革命都会对一个社会的劳动就业产生双重影响,一个影响是创造出新的就业岗位,另一个影响是技术替代劳动。数字化、智能化同样具有这样两种效应,现在的问题或者风险是,这两种效应哪一个更大。这需要广泛的观察和研究。

智能社会研究议题广泛多样

  针对网络技术、人工智能尤其是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及其对经济社会的深远影响,社会学学科要不断加强相关研究。由于人工智能的影响是全方位的,社会学相关研究可以设置的研究议题广泛多样。当前,正值我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新阶段,智能社会的发展应当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之义,从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需要出发,对智能社会的发展开展具有系统性、前瞻性研究,是当前以及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社会学智能社会研究的突出任务和使命。首先,网络和人工智能作为新的科技革命的核心内涵,在推动新一轮技术进步的同时,必然催生大量新的基于新科技的新职业,从而对社会结构尤其是社会阶层变迁产生重大影响,为社会中产阶层或中等收入群体的成长注入新的力量,中国社会学必需高度重视和加快研究这一新的社会结构发展趋势。其次,以网络和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新技术革命蕴含着新的利益关系调整,包括与技术相关的资本和财富、收入和财富分配等,都将受到难以预期的影响,算法正义问题是关乎社会公平公正的重大问题。这也是当今中国社会学需要重视和研究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再次,以网络和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新技术革命对劳动就业等民生问题的影响已经初露端倪,深入系统研究新技术革命的劳动就业岗位创造与替代或挤出效应,研究在网络和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更好地应对和解决就业问题,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这一重大任务的必需。最后,以网络和人工智能为基础的智能社会的发展,必然为我国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新的动力,提出新的要求。当然,从不同的研究视角和领域出发,可以想象,还有许多其他学术理论问题和实践应用问题,需要中国社会学去挖掘、凝练。

  纵观历史可以看到,人类社会总是能够在控制好风险的基础上创造和使用新技术,从中获得巨大收益。相信我们可以驾驭这次技术进步和革命,使人工智能技术为人类服务。为此,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界同仁,尤其是社会学界同仁,要在探寻智能社会发展的新方向和新路径中勇立潮头、开拓进取,用我们的智慧和力量,为建设更具有温度的智能社会,不断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贡献。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4年1月3日 第2807期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