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最新资讯

更多>>皮书作者

谢伏瞻
    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 详情>>

更多>>皮书机构

媒体聚焦

【2018版《日本经济蓝皮书》】中国社会科学网:《日本经济蓝皮书2018》: 中日经贸关系大幅回温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本网转载   发布时间:2018-05-31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郑成宏 实习记者黄亚楠)5月29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和全国日本经济学会共同主办的《日本经济蓝皮书:日本经济与中日经贸关系研究报告(2018)》(以下简称《蓝皮书》)发布会在京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刘玉宏、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总编辑杨群、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副局长张国春出席发布会并致辞,发布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长、《日本经济蓝皮书》主编张季风主持。

  中日贸易规模再创历史纪录

  《蓝皮书》数据显示,2017年中日贸易规模出现快速回升势头。日本财务省的贸易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对日本出口全年已经达到18.44万亿日元,自日进口也上升至14.89万亿日元,中日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33.34万亿日元,创下了以日元计算的历史最高纪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中日货物贸易规模再度冲高。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中日货物贸易规模出现了新的冲高过程,贸易总额从2009年的21.7万亿日元增加至2017年的33.3万亿日元,九年间增量为11.7万亿日元,增幅将近54%;二是中国继续为日本最大贸易伙伴国且遥遥领先。2017年,日本对外货物贸易总规模为153.6万亿日元(进口75.3万亿日元,出口78.3万亿日元),其中,中日之间货物贸易规模占比已经达到21.7%。迄今为止,中国作为日本最大货物贸易伙伴国已经持续11年之久,而且与日本第二大贸易伙伴国美国的差距在不断加大;三是日本对华货物出口创历史纪录。2017年,日本对华货物出口规模创历史最高纪录,达到14.89万亿日元,相较于2005年增长了6万亿日元,增幅将近69%。日本货物出口最大目的国仍是美国,出口规模已经攀升至15.1万亿日元,不过在日本货物出口中,中美之间的差距已经缩小到0.2万亿日元,对中美两国的货物出口占日本货物出口总量的将近四成(38.3%)。

  “一带一路”倡议开启中日经贸合作新篇章

  《蓝皮书》强调,“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响应。日本经济、政治和学术等各界对“一带一路”开始显示出积极意愿。2017年5月,日本自民党干事长二阶俊博率团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受到习近平主席的亲自接见。7月,习近平主席与安倍晋三首相在G20峰会期间举行会谈,共同确认将继续推进中日关系朝着正确方向改善与发展,并就探讨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开展合作达成一致。11月,日本经济界又派出250人的大型代表团访华,受到李克强总理的接见。经团联神原正昭会长表示,包括“一带一路”在内的全球产业链合作不仅会给两国,而且会给世界带来繁荣,显示出日本企业对参与“一带一路”合作重要性的共识和积极态度。11月30日,“一带一路”日本研究中心在东京成立,中日两国学者就“一带一路”框架下的中日合作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两国围绕“一带一路”开展合作对接的氛围逐渐升温。

  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将保持增长势头

  《蓝皮书》认为,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未来日本对华直接投资仍然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2016年,日本对华直接投资额为86.3亿美元,仅占日本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5.1%.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现状与日本企业的意愿以及中日贸易在日本对外贸易中的重要地位极不相称,日本对华直接投资仍然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首先,中国是日本重要的销售市场,中国市场对于日本而言越发重要,日本对华直接投资仍有增加的空间。从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变化历程来看,日资企业对华直接投资已经从利用中国的低成本劳动力转变为扩大在中国的销售市场。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与中国消费市场的升级转型,中国市场对日本经济的重要性将进一步提升。

  其次,中日两国在产业合作方面存在广阔的空间,比如在运输机械制造、电子机械制造、专用设备制造、通用设备制造等制造业方面存在合作空间。日资企业需要利用中国完善的基础设施及完整的产业链,实现其生产与销售目标,中国企业则需要学习和引进日资企业的生产技术、管理方式,以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

  最后,中日两国在技术合作方面具有巨大的需求,中国需要引进日本的技术,提升中国的技术水平。2014年,中国与日本签订技术引进合同1980份,占中国技术引进合同金额的17%,日本是中国第三大技术引进来源地。日本在运输机械制造业、通信设备制造业、电子设备制造业等产业领域具有较多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方式,中国需要通过引进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方式引进日本的先进技术,促进中国技术水平提高。

  中日金融合作将不断深化

  《蓝皮书》指出,随着中日两国经贸关系的不断深化,两国在全球及区域多边和双边框架下的金融合作前景广阔,在共同推动区域金融合作的同时,两国间直接合作也将得到继续深化。一是中日继续推进多边金融合作,有效发挥亚洲金融安全网功能。“10+3”框架下的CMIM是中日金融合作的主要平台,也是中日共同推进区域金融合作的重要成果。经过多次增资及机制扩展,CMIM成为亚洲金融合作中最重要的制度安排,是保证亚洲地区金融稳定唯一的、机制化的、多边性的金融救助机制,也是全球金融安全网的重要一环;二是强化中日金融合作机制,寻求共同利益最大化。中日之间的金融合作应从两国发展的根本利益出发,寻求并不断扩大共同利益契合点,实现互利共赢。要改变中日金融合作滞后的现实,首先应从战略机制着手,对接两国的经济发展目标,在宏观层面推动共同合作意愿的实现。

  三是加强务实合作,拓宽中日金融合作模式。中日两国在金融领域的合作框架已基本构建完成,但其合作进程却停滞不前。在新时代背景下,中日金融合作应在务实的基础上形成多层次、全方位合作。

  中日经贸合作水平提升须强化六大领域

  《蓝皮书》强调,中日两国政府都在为改善投资环境做出努力,中国的改革开放进程将继续为两国深化在经贸、基础设施、装备制造、高科技、新能源、金融服务等领域的合作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双方应抓住新时期难得的契机,发挥各自优势,推动以下领域的合作向前发展。

  第一,继续推进节能环保和新能源等务实合作。中国正在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绿色发展,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日本在节能环保、绿色循环经济和高科技等领域有着世界先进的技术和经验。中日在节能环保领域互补性强,未来合作前景广阔;第二,拓展现代服务业领域的合作。2017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迈上80万亿元人民币的新台阶,各项民生事业加快发展,未来中国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五大幸福产业将快速发展。这为包括日本企业在内的外国企业带来了很多商机;第三,携手推进新兴产业合作和地方间的交流。加强在应对结构调整、智慧城市和新产业发展方面的合作。未来10-20年,中国的城镇化率将达到70%,每年将有超过1000万人进入城市。日本在智慧城市规划建设方面拥有卓越的经验,在高端制造、清洁能源、创意产业等领域优势明显;第四,推进智慧农业和现代物流合作。中日两国在农业投资、贸易、动植物检疫等领域的合作有广阔的空间,双方企业可探讨多种形式的合作,包括跨国经营、生物育种及农机装备、农产品加工等;第五,鼓励企业双向投资,携手开拓第三方市场。未来五年,中国将吸收6000亿美元的外来投资,对外投资总额将达到7500亿美元。中国将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和完善投资环境,欢迎日本企业扩大对华投资合作,同时也鼓励有能力的中国企业对日进行投资;第六,加强地区和多边经济领域的合作。中日分别作为世界第二和第三大经济体,对地区和全球经济增长具有重要影响。双方应加强在区域和多边经贸问题上的沟通与交流,共同推动二十国集团(G20)峰会经贸成果的落实,推动中日韩FTA和RCEP谈判尽早达成协议。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