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最新资讯

更多>>皮书作者

谢伏瞻
    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 详情>>

更多>>皮书机构

媒体聚焦

【2018版《中国省域竞争力蓝皮书》】中国网:中国社科院举行2018年《中国省域竞争力蓝皮书》发布会 
来源:中国网  作者:本网转载   发布时间:2018-07-12

  中国社会科学院于3月29日(星期四)9:30在北京国际饭店二层彩虹厅召开第12部《中国省域竞争力蓝皮书》发布暨十九大后中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研讨会。

17-2018-03-29-13-27-12

 

发布会现场(中国网 宗超 摄)

  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总编辑杨群: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学者,媒体的朋友,2018年第12部《中国省域竞争力蓝皮书》暨十九大后中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研讨会现在开始。首先,介绍出席今天发布会及研讨会的领导和专家。

  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十二届全国人大内部司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李慎明研究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中国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研究会会长卢中原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原所长、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会长金碚研究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原所长裴长洪研究员,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副主任赵新力研究员,中国经济时报社党委书记、副社长王忠宏研究员,中国经济导报社社长胡跃龙,世界经济研究室副主任陈建奇教授,国家认监委直属机关机委书记王秋平博士,中智科学技术评价研究中心理事长、福建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原党组书记、福建师范大学兼职教授、《蓝皮书》主编之一李闽榕教授,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院长、《蓝皮书》执行主编黄茂兴教授,以及协办单位中智科学技术评价研究中心的副主任绍丽青、姜虹等多位负责人和研究专家,和我们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的诸位老师。

  参加今天发布会的还有新华社、中新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经济导报等50多家新闻媒体的朋友们,欢迎大家的到来!

  下面进入今天研讨会和发布会的第一项议程,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十二届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李慎明先生致辞,大家欢迎。

  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十二届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李慎明:

  各位专家、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我曾几次参加过这样的发布会,很高兴参加今天第12部《中国省域竞争力蓝皮书》发布暨十九大后中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此,我谨对这部新书的发展表示热烈的祝贺。

  区域发展战略一直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是中国最大的行政区划,省域经济是中国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着中国经济发展的国际竞争能力,因此加强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十多年来,福建师范大学竞争力课题组坚持致力于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的问题研究,已连续出版了12部《中国省域竞争力蓝皮书》,持续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反响,已成为我国竞争研究领域的重要影响力的智库。这项研究已为我国科技政府区域战略决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考和决策依据。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积极推动区域战略创新发展,改善需求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成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四个方向,也是推进省域经济提高战略性调整的重点。

  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作为贯彻发展新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强调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机制,增强区域竞争力。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要扎实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塑造区域发展新格局,把各地比较优势和潜力充分发挥出来。这些论述充分表明,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战略位置越来越突出。进一步完善我国区域发展的新格局,将更好的培育和释放我国区域发展的新动能。

  今天发布的这个《蓝皮书》,是第12部研究发展报告。2018年报告的创新点,主要聚集在十九大后中国区域发展的重点领域与战略方向上,分别从十九大后中国区域发展的新格局与新动能,十九大后中国历史发展的重点领域与战略方向,十九大后中国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与战略方向,绿色发展的重点领域发展方向,十九大后中国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方向,十九大后中国企业发展的这些不同方向、不同维度,对十九大后中国区域发展的重点领域与战略方向进行了较为深入和全面的剖析。相信这项研究成果对各级政府和学术界都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为此,我向课题组表示热烈的祝贺,我个人认为,要发展竞争力就必须首先学习新的发展理念。习近平同志提出了五大发展理念,他说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先导,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东西,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重要体现,发展理念搞对了,目标任务就定好了,政策举措就跟的好。五大发展理念,既是对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发展经验的新总结,又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新认识,还是“十三五”规划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思路、方向,发展着力点的新指针。所以我在这里对五大发展理念简要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在创新发展方面,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首先是经济利于和科技方面的创新。在这方面,我们除了坚持改革开放以后的一系列新经验、新举措以外,还必须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党的十九大报告特别强调建设党的基本路线,而党的基本路线的完整表述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在这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之后,还有重要的表述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我们常常把党的一个中心简化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这一提法的好处是简洁、明快和好记,但人们往往忽略了其中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精神。特别是不少同志和领导干部根本不知道党的基本路线的完整表述,不知道党的基本路线中还有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这一重要思想,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出现了不少重大偏差,如往往只是想的GDP,并把以经济建设的中心放到了跑要项目和招商引资上,忘掉了十分重要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要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强国,当然需要外援,并尽当可能的利用世界各国方方面面的资源,但是这个立足点只能放到我们自己的长时段的自力更生和艰苦创业上,企图用金钱买回或者用资源换回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确实是比较幼稚。

  2014年5月22日,习近平同志在上海参观商飞的研发中心指出,中国是最大的飞机市场,过去有人说“造不如买,买不如租”这个逻辑要倒过来,要花更多资金来研发制造自己的大飞机。习近平总书记在这里旗帜鲜明的、带头的倡导了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中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40余年的改革开放已经证明,真正关键的核心技术是买不进来的,是用资源和市场换不来的,从一定意义上讲,没有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精神,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就可能是一句空话。创新还有制度和体制机制创新、文化创新、理论创新等等。

  在协调发展方面,经济重视的协调发展首先重视各种所有制和分配方面的一些发展。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的协调发展,以及党的建设与五位一体建设,国际与国内两个大局之间的统筹,都是协调发展中十分重要的课题,亟待我们统筹和发展,这也是协调发展的内容之一。

  在绿色发展方面,最为重要的是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造福子孙后代观。既要坚持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态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又要坚决纠正以GDP为中心的思想,下大力气纠正杀鸡取卵,涸泽而渔的短期行为,推动形成可持续的绿色发展和生活发展方式。十三届全国人大修改宪法,取消国家主席任期,这就为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从最高层次打下了组织保证。

  在开放发展方面,必须坚持对外开放毫不动摇。我国已经进入全球化,我们只有不断丰富对外开放新内容,提高对外开放新水平,形成对外开放新体制,充分运用人类社会和各国创造的先进技术和有益管理经验,不断探索实践,才能不断的提高把握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自觉性和能力,提高对外开放的能力和水平。这是必须毫不动摇的、更大的战略。

  对外开放也有一个方向问题,我们必须坚持对外开放毫不动摇,同时也必须坚持对外开放的正确方向,我们是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而不是融入经济全球化。

  在共享发展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会议里明确指出,我国经济发展的蛋糕不断做大,但分配不公问题比较突出,收入差距、城乡区域公共服务水平差距较大。在沟通改革发展成果上,无论是实际情况还是制度,实际都还有不完善的地方。为此,我们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做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绝不能出现富者累巨万,而奚落贫者含食糟糠的现象。总书记这一讲话,已经讲的十分清楚和明白了,我们必须认识如此深刻的道理。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开放成果,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党建设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的重要体现。这方面问题解决好了,全国人民推动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充分发展起来,国家发展才能具有最深厚的伟力。

  在共享发展中,我们也应该十分注重做好扶贫攻坚工作,我们在座很多媒体记者都是年轻的朋友,如果这个房价无限制的作为资本推高,我想可能是非常困难,这样的发展可持续吗?五大发展理念并不是并列关系,其中创新是引领,协调是状态,绿色是质量,开放是条件,而只有共享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本质与目的要求。

  各位专家同志们,党的十九大报告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出了具体的要求,省域经济作为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切实抓好区域发展战略,优化区域,调整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不断增强区域经济发展协同性、联动性、整体性,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有效的提升区域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研究紧密结合中国区域发展的新阶段、新特征,跟踪研究中国区域发展的新格局、新动能,深度剖析中国区域发展的重点领域与战略方向,有利于更好的贯彻发展新理念,建设现代化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必将对新形势下促进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创新发展、协调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最后,预祝今天的发布会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各位!

  杨群:

  谢谢李院长。下面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中国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研究会会长卢中原先生致辞,大家欢迎!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中国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研究会会长卢中原:

  很高兴参加福建师大和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举办的发布会。他们已经搞了12年的研究,发布12次,我有幸参加过很多次。原来是因为工作关系,那个时候可以代表国务院发展中心表示祝贺。现在我已经不在其位,所以我也不能代表了。在此,我以个人身份,以一个研究人员的身份,祝贺研究的持续和深入。

  下面,我从自己的一些思考谈几点体会。

  研究省域竞争力发展、测度,应该有一些新的起点和立足点,或者思考的角度。大的方面就是从十九大提出了我们整个国家新的发展方向、发展理念。对于区域经济来说,也强调了是新的着力点。在我看来,区域发展本身有它的某一个时期的新的侧重点,同时有一个长期以来我们没有解决的难题的持续下功夫的难点,这个我觉得两者要结合起来,因为区域发展本身有许多历史因素、文化因素、社会因素,基本上都是一些很难通过短期经济上的政策把它改变的。因此我们说,研究区域发展,我们现在分为省域之间的竞争力比较研究,省与省之间的差距,有许许多多是自然、地理环境、历史环境、人文环境导致的,因此持续的眼光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在研究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当中,我想我们应该在十九大报告更高的立意和更远的视野指导下研究。我们要把以往科学经过实践检验是正确的、同时我们又完成的并不太好的这样一些理念,联合起来综合思考。

  从这样一个思考角度出发,我想第一个需要我们继续关注的,就是区域协调发展和省域竞争力的比较。还是要坚持一个很重要的就是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未来开发的潜力,现有开发的深度,这样的一个立足点,这就是主体功能区的思考问题的角度。

  在“十三五”规划当中,中国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志,就是主体功能区的布局要基本形成。省域竞争力之间有很多差距,主体功能区的划分就会导致各个省域之间的经济要素的流动受到一定的影响。比如说,禁止开发区市场化的要素。投资、设厂、民营经济的发展,一些产业高能耗、高污染、高消耗的产业就不能进入,直接导致了禁止开发区的GDP的衡量,财政收入的衡量,以及民营经济发展和就业的衡量,在这种情况下,省域竞争力是不是说这个省的禁止开发区域多,竞争力就下降了呢?而这并不是一天两天我们就不考虑了,以后我们都不考虑了,这到2020年是一个很重要的标志。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主体功能区形成了没有?

  主体功能区还有限制开发区、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当然现在有不同的表述,比如粮食主产区、农业重点开发区。但其中很重要的自然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的开发深度、未来的发展潜力,还是需要我们认真的加以分析和考虑的。如果脱离了这些,你在省域比较当中,或者省域和其他区域层次的协调发展当中,我们就失去了一些能够持之以恒的东西,比如说各地都去攀比GDP,财政收入还有民营经济的发展和就业量,那么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区域多的,尤其是在中西部欠发达地区,老少边穷地区怎么办?这就是精准扶贫所要解决的问题。成片、连片脱贫,重点要关注的地区,这是战略要解决的问题。此外,相关国家的生态补偿机制,财政转移支付机制,要跟进,所以它才能持久,才能真正形成全国各地的协调发展。这是第一个立足点,我们还是要坚持,如果不坚持,可能我们以后就会发现我们失去了一些很重要的立足点,有些东西可能很难持续。

  第二,我们的区域发展战略这些年是有新的提法、新的认知、新的布局,比如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还有雄安新区,以及最近两年特别是2017年明确提出来的粤港澳大湾区,这么多新的区域布局的新的理念和新的规划,对省域经济的形成发展和比较带来什么样的影响甚至是冲击,我们在我们的研究当中如何客观、准确的加以反映。

  前不久,我们做了一个大湾区的一些比较,运用了一些区域经济学、工程经济方面的方法,比如引力模型之类的,专家就提出建议说,你们现在用引力模型测算大湾区之间不同城市的竞争力和吸引力,这个不是很准确,现在这还是一种行政区划,将来大湾区经济是要打破行政区划的,并不仅仅限于广东省内的多少个城市,而且它又是一个大的改革开放新的战略布局,所以有可能不仅仅局限于广东省、香港、澳门,不只是粤港澳,可能辐射到福建、广西、云贵、四川等等。

  中国新一轮沿海经济带的辐射,都会带来巨大的影响。这种情况也是我们需要考虑的,在新的区域发展思路、规划和战略布局提出来以后,对我们的省域竞争力将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我们的研究比较如何准确的反映这些影响要素,特别是我们这里还构建了许多指标和数量模型,在这个方面我们要认真的加以筛选,找到一些更具有代表性的指标和更加科学的测算方法,来反映中国在新一轮区域发展规划布局下带来的新变化,这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区域经济发展本身还有一个重大的四大板块,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还有东部率先实现现代化。这四大板块仍然是要坚持的,也不是说以后就不再管这些事了。主体功能区四大板块,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雄安新区,这么多新的理念和规划布局出来以后,我们怎么样把它贯穿起来,找到一条主线,这也是需要我们考虑的。我认为考虑这些的时候,要有一个比较清晰的主线。

  比如说,要素流动的市场化,对内对外全面开放的新一轮大开发格局。比如说我们党中央已经明确提出来了,中国未来的改革开放力度还会更大,门绝不会关起来,反而会越开越大,这表现在什么方面?粤港澳大湾区就是一个方面。还有,十九大报告也明确提出来,要建立自由港,我们现在已经有了自由贸易区,和自由港是什么关系?自由港对于我们原有的自贸区的试验会带来什么样的冲击和引领?对于我们对外开放体制改革的所有方面,会带来什么样的更高层次、更广、更深、领域更加开阔的局面,这样的新要求、新机遇、新挑战,就是我们在考虑区域协调发展当中的第三个视角。怎么样在这么多区域发展理念、布局规划当中找到几条主线?我想一个是要素配置市场化,还有就是新一轮更高层次对外开放格局下来考虑区域布局的要素重新配置、流动以及体制的跟进、体制改革的突破。

  光强调这个行不行呢?我觉得当然是不够。比如,一开始的主体功能区、禁止开发区和老少边穷连片的贫困山区,光靠市场化就不行。在区域协调发展当中,一个很重要的理念就是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这个是不能靠市场来配置的,只能靠公共权力来配置。公共权力配置这种非市场化要素的时候,我们是不是也应该考虑是在一种新的开放格局下,就是公共服务的提供是不是也可以借助市场机制来激活,来调动更多的供给者。比如,我们现在搞PPP,民营资本参与、社会基础设施的提供,这都是需要考虑的。但是,这应该有几条主脉,就是在区域发展当中,一定要考虑到要素配置的市场化、自由流动,一定要考虑到新一轮对外开放更高层次、更深程度带来的新要求,还有就是我们要考虑的非市场因素才能解决的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发展。

  还有一条主线是科技创新。因为科技创新会带来原有区域要素配置的新的冲击、调整,本来你这个地方是新的要素聚集点,但是新的战略布局出台之后,原有的会打破新的增长极,形成政策洼地,原有的就会被冲击,而且中国在新一轮的开放下很可能形成几个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区域性的、国际性的、金融中心和科创中心。在这种情况下对我们省域竞争力的变化、发展会带来什么影响?以及区域要素的流动和分工等带来什么影响?这都是需要我们考虑的。这是我最后想要讲的立足点。

  我们原有那么多区域发展的规划、布局、思路,我们用一个什么东西把它们串起来,这些东西当然都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出来的,它针对的是不同时期的重点、着力点,但是有些东西短期内能见效,有些不能见效,还要长期的延续下去,所以侧重点是不同的,所以这四条重点的脉络要把握。一个是要素配置的市场化带来的新要求,一个是科技创新带来的要素重新配置和分工,区域分工重新变化的,最后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所带来的非市场化配置的要求。这四条脉络要考虑清楚。

  以上是作为一位研究人员跟大家共同探讨的,希望我们的《竞争力蓝皮书》越办越好,每年能够向社会、向学界、向政界、向企业界提供越来越丰富、越来越有参考价值的信息。谢谢大家!

  杨群:

  谢谢卢主任,今天发布会和研讨会的第一个程序致辞结束,两位领导对《蓝皮书》的持续进行一直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又结合新形势对《蓝皮书》下一步的研究,提出了很好的建设性的意见,谢谢两位。下面进入到研讨的第二个程序,有请中智科学技术评价研究中心理事长、福建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原党组书记、蓝皮书主编李闽榕先生作2018年《中国省域竞争力蓝皮书》的报告,大家欢迎。

  中智科学技术评价研究中心理事长、福建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原党组书记、《蓝皮书》主编李闽榕: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媒体界的朋友们、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

  3月的北京,寒冬刚过,春意渐浓,今天,很高兴与各位领导、嘉宾和媒体界的朋友们再次相聚在这里。我向长期以来关心并支持我们这项研究的各位领导、专家学者以及新闻界的朋友们,致以诚挚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下面,结合这次刚出版的省域竞争力研究报告,从四个方面向大家作汇报。一个是创新发展,二是结果与态势,三是区域与比较,四是特征与启示。

一、 创新与发展。

  自2007年我们首次发布《中国省域竞争力蓝皮书》以来,至今已连续发布了12部,同时也由英国Paths国际出版社出版了英文版。

  2014年1月,在社科文献出版社组织的皮书评选中,《中国省域竞争力蓝皮书》入选“十大皮书”。此外,2014年开始,《中国省域竞争力蓝皮书》也入选中国社会科学院授权使用“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创新工程学术出版项目”标识的优秀皮书,在十大皮书里排在第九位。

  在这十二年中,《中国省域竞争力蓝皮书》先后荣获了中国首届优秀蓝皮书“最佳影响力奖”“第二届中国优秀皮书奖”“第三届至第八届中国优秀皮书奖”一等奖,同时还获得了多项省级荣誉,持续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所有这些成绩的取得,首先要归功于包括在座的各位领导、专家学者和新闻界朋友长期以来对我们的支持和帮助;其次,多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创新是学术研究的终极目标和神圣使命的要求,每年都对皮书内容作了相关创新工作。

  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是根据经济形势变化和竞争力发展特点,对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作适当微调,使得指标体系更符合时代要求和发展需要。二是设立专题研究,围绕周围区域经济的最新发展要求和战略形势需要,每年都以经济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研究对象,做专题报告,体现创新型、战略性和前瞻性。

  2018年的蓝皮书与往年相比,最重要的创新体现在:

  一是设置了“十九大后区域经济发展重点领域和战略方向”专题,分别从经济发展、区域发展、产业发展、企业发展、绿色发展五个方面深入剖析了新形势下中国省域经济改革重点和战略举措,为提升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提供有价值的决策依据。

  二是根据十九大报告和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对一小部分指标进行了更新调整,力求使评价内容更好地反映中国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推动实现区域经济高质量、高效益和可持续增长。指标总数是210个,保持不变。

二、 结果与态势。

  这张图展示了中国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综合评价结果。2016年,在上游区中国有10个省市,中游区也有20个省市,下游区有31个。有一个对比,对比的结果来看,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排位上升的有6个省市,上升幅度最大的是黑龙江和内蒙古,排位上升了5位,吉林上升了3位,重庆上升了2位,湖南和甘肃均上升了2位,15个省、区、市排位没有变化,排位下降的有10个省区市,下降幅度最大的是海南,排位下降了5位,安徽、广西和陕西都下降了2位。

  2015-2016年期间,有部分省份的排位出现跨区段变化,其中重庆由中游区跨入上游区,前进了2位,内蒙古和吉林由下游区跨入中游区,分别前进了5位和3位。湖北由上游区跌入中游区,下降了1位,广西和海南由中游区降入下游区,分别下降了2位和5位。

  从全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区域发展势头看,东部地区仍然保持领先势头,总体综合竞争力比较强。从这两年的表现来看,一个很突出的现象就是中部地区的综合竞争力在不断攀升,比如在河南省这两年稳居第九位,湖北、湖南和安徽的排名居于中游前列,中部崛起的韵味越来越浓。

  总体来看,2015-2016年中国省域经济发展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中国区域经济新动能培育的作用下,中国经济仍然保持良好的竞争态势。

三、 区域与比较。

  分两个方面来介绍:一是全国四大区域间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二是全国四大区域内部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

  一是全国四大区域间经济综合竞争力的评价。

  这一张图给大家作了体现。2015年东部地区所得分值下降了1.6分,中部地区也下降了1.6分,西部地区下降了0.6分,东部地区上升了0.2分,由33.7提高到33.9。

  全国四大区域平均分值各有变化,只有东北地区得分上升,增加了0.22分,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平均得分都有所下降,其中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平均得分都下降了1.6分。由此反映出各个板块经济综合竞争力变化出现分化现象。四大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发展的协调性有所提高。东部和西部地区有所下降这是正常的,反映了我们供给侧改革、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过程。

  二是全国四大区域内部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

  在这四个表当中,在全国排位的变化都不是很大,第一板块的东部地区没有什么变化。在中部地区变化相对比较多一些。在区域内部就有两个省进行移位的变化,在全国的排位、变化的面比较大,6个省市除了两个省市没有变化,其余的都发生了变化。

  在西部地区,总体上在区域内部,变化有一半以上的省市区排位发生了变化,在全国有三分之二以上的省市排位发生了变化,最大在全国的排位上升的有5位,降幅最大的是2位。

  在东北地区,东北三省在区域内部没有变化,在全国的排位均发生了变化,而且最大变化上升了5位,是黑龙江上升5位,吉林上升3位,辽宁下降1位。

四、 特征与启示。

  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排位整体比较稳定,但少数省份长期变化趋势比较明显。

  可以看出,重庆处于持续上升态势,有的是保持比较平稳,有的是在波动前行。西部省区排位比较稳定,但山西一些中部省份的排位趋势下降比较明显。可以看到有两三个省,包括山西在内都是持续下降的趋势。

  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客观体现了各省宏观经济调控的水平与能力。从经济综合竞争力与各二级指标得分相关系数来看,相关程度最高的是宏观经济竞争力,这表明宏观经济竞争系是经济综合竞争力最直接的体现,其次是发展水平的竞争力,产业发展离不开良好的发展环境,不管是基础设施等硬环境,还是营商环境等软环境都是保障经济、提升经济发展效率的重要基础。

  产业经济竞争力是推动各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上升的重要动力。农业、工业和服务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三次产业是国民经济的主要载体,产业经济的发展是经济增长动力,而企业竞争力更是提升地区经济竞争力的核心要素,省域经济发展和竞争力发展的长期态势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经济发展水平是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基础,但GDP不能完全决定竞争力排位,需要科技、金融、教育、环境等重点因素共同来发声。这有两张图表,可以看得比较清楚,有的竞争力得分高的并不是GDP就非常高。从这两张图表可以做对比,就可以看出来,比如4万亿的,有两个省,并不是GDP很高,还有10万亿的,在竞争力得分的排位是基本上一个水平上。

  总的来看,这一年度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发展,充分体现了中国经济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砥砺前行的态势,也体现了我们未来仍然是这种态势,我们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充满信心,中国在世界上的竞争力也会持续提升,谢谢大家。

  杨群:

  谢谢李闽榕教授,在简短的时间内向我们报告了2018年《中国省域竞争力蓝皮书》总体的情况。下面请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院长、《蓝皮书》执行主编黄茂兴教授作2018年《中国省域竞争力蓝皮书》的专题报告,大家欢迎。

  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院长、《蓝皮书》执行主编黄茂兴: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新闻界的朋友:

  大家上午好!刚才我们李闽榕主编给大家汇报介绍我们2018年这本第12部《蓝皮书》一些主要内容,我在这里做一些补充的汇报介绍。刚才李闽榕主编也提到,我们2018年创新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聚焦党的十九大之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些重要的领域和战略的方向。我今天主要给大家做一些有关我们专题报告当中,就在我们这本蓝皮书的第464页开始,五个专题内容做一个简要的介绍。

  我们2018年聚焦十九大之后中国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还有区域发展、产业发展、企业发展和绿色发展,因为刚才李慎明院长特别提到,五大理念当中,绿色发展在2018年的《蓝皮书》当中非常关注绿色发展对支撑区域发展的一个重要作用,所以我们2018年选取了这五大领域作为我们这本报告2018年的一个创新点。过去十二年当中我们每年都有一个主题,比如2017年主要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区域经济的新动能培育,2018年我们主要是围绕十九大之后区域经济发展一些新的格局和新的动能。

一、 有关十九大后,中国经济一些重点领域和发展方向的分析。

  (一)十九大后特别是在党的十九大报告当中,对重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出了一些新的思路、新的战略和新的举措。聚焦有几方面:一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供给结构的平衡,包括如何进一步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加快新旧动能的转换以及包括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坚持“三去一降一补”的战略如何深入推进。二是创新驱动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我们在报告当中也作了进一步具体的分析。三是构建区域联动发展机制,实现区域之间优化区域布局。就是刚才卢主任提到,在区域各个板块之间如何完善协调,如何加快功能区的建设,这个方面在我们新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来以后,各个地方在加快区域的统筹协调发展,区域的优化开发等方面应该也如火如荼。四是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包括“一带一路建设”,包括探索建设自由港,进而加强贸易强国战略等等,这是这次区域发展新的动向。

  (二)十九大后中国经济发展的目标方向。一是在专项经济高质量发展当中寻找动力,二是在做大做强实体经济当中夯实基础,三是在建设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当中强化支撑体系,四是在内外区域经济布局调整当中拓展它的作为空间,五是在优化宏观环境和培育微观主体当中激发它的新的活力,六是在统筹经济发展和建设美丽中国战略当中谋划新的和谐方向,七是在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当中赢得更大的民生保障,赢得民心,八是在培育国际经济竞争的新优势当中筑牢地位,这是课题组作的一个判断。

二、 围绕十九大之后,区域发展一些新格局和新动能。

  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一是对十八大以来,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取得的一些积极的成效作了一些分析概括。这里面聚焦“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的三大战略,二是围绕重大功能平台如何发挥实践探索、引领领促进和辐射带动共蒙作了一些分析。三是围绕新型城镇化,包括城间差距等一些相关的话题作了一些深入的分析。

  (二)在这个书当中,我们也围绕十九大后,中国区域发展的新的要求作了一些进一步的概括。这里面有以下六个方面:一是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的加快发展。二是强化各种举措来推进西部开发,形成新的格局。三是以城市群为主体来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新的格局。四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包括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导向来推动长江经济带的发展。五是资源地区的经济转型发展。六是边疆发展,怎么坚持陆海统筹来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战略。

  (三)围绕区域发展新的战略趋向,我们做了三个基本判断:一是“一带一路”建设是推进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新的一种战略取向,这里面涉及到现在一百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二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来带动长期以来在这个方面发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作用,做出新的积极的探索。三是长江经济带作为国家区域发展一个重大的战略,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如何为推进中国区域环境发展,能够发挥更大的辐射带动作用。

  (四)新的动能,我们提出五个方面。一是通过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激发区域发展新的动能。二是加快创新驱动转型升级,释放区域发展的新动能。三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区域发展的新动能。四是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培育孕育区域发展新动能。五是优化对外开放新的格局,打造区域发展新动能。当然这是我们课题组规定的,不一定概括得很准确。

  (五)战略的对策我们也提出了六个理念:一是瞄准短板来支持老少边穷地区的加快发展。因为大家知道,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应该说支持老少贫困地区的发展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其中要义。二是优化措施,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三是聚焦关键,着力创新区域发展协调的机制。因为大家看,包括在2018年的总理工作报告当中,对整个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对营商环境都提到一个空前的战略的高度上来。在区域发展当中如何优化它的协调机制,建设一个更加完善、更加有效的区域发展新的联动机制,显然对整个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是十分关键的。四是合理布局,特别是要重塑新型城镇化发展新的格局。五是突出重点,尤其是要发挥重大区域战略的引领作用。刚才前面两位领导已经提到了,区域发展尤其包括现在在国家雄安新区、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这些重大的战略对带动我们整个国家区域发展的战略性和引领性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了。六是坚持陆海统筹,前面的蓝色经济发展新的空间,这是我们在区域发展专题报告当中提的一些相关的内容。

三、 围绕十九大后中国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发展方向做了一些探索分析。

  (一)根据十九大报告,我们认为对中国下一轮的产业发展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一是根据新形势发展的需要,需要建设一个更加健康的、现代的现代产业体系。二是通过创新性国家战略,如何在赶超战略的带动下,来实现产业创新发展。三是全面实现现代化,需要产业的协调、快速的突进。四是在深化供给侧改革方面,加快调整产业转型的升级步伐。五是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打造新型农业产业。

  (二)围绕十九大后中国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与发展方向。一是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二是深化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如何建设现代产业创新体系。三是推进区域产业协调发展,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四是建立一个更加开放的现代产业新格局。

  (三)十九大后中国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一是战略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绿色产业,新型农业。在讲到这些问题的时候,一个是十九大报告,另一方面应该根据各个地方在十九大战略的指导之下,各地的产业发展出现新的态势和新的动向。

  (四)对策建议当中,我们提出了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统筹规划现代产业政策,引领产业发展方向。二是优化产业结构布局,提升经济结构档次。三是强化科技人才支撑,推动产业创新发展。大家知道,特别是在这次全国两会当中,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团审议报工作报告的时候提到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应该说产业的创新发展归根到底是落实到整个现代科技人才的战略支撑上。四是谋求国际合作共赢,打造产业开放新的格局。

四、 企业发展的重点领域。

  我们首先分析一下十八大以来中国总体竞争力的情况。书中都有,我简单说一下。

  (一)一是十八大以来中国企业转型发展取得新成效,企业总体规模和效益也稳步增长。二是十八大以来,中国企业的初创期投入的热情显著高涨,创新应该说取得了比较突破性的进展。三是地区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全球配置资源的能力显著增强。

  (二)我们分析了十九大之后新的要求给中国企业发展带来了哪些机遇。一是我们认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会助推企业转型升级带来一些新的机遇。二是国家正在大力推动实施的创新驱动战略也助推企业创新发展。三是在深入推进体制机制的改革,对整个企业竞争力的要求提出了更高的战略方向,给企业带来了新的战略机遇。四是全面开放新的格局,对我们中国企业如何走出去也创造了一个新的平台和舞台。

  (三)我们分析了十九大后中国企业发展一些重点的领域,主要围绕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培育先进制造企业、建设制造强国。二是做大做强文化企业,提升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三是发展新型服务业,为人民提供更加美好的服务。四是民生企业提质增效,提升民众获得感。五是配合美丽中国建设,为建设美丽中国保驾护航。

  (四)十九大后中国企业发展的战略方向。一是发挥互联网在共享、协调和普惠方面的基础作用。二是发挥大数据在创新、改革、消费升级方面的驱动作用。三是发挥人工智能在绿色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的导向作用。四是发挥国有企业改革在推动我们国家的经济的稳定、开放、共赢、稳定方面的龙头带动作用。五是建设绿色低碳循环生产、满足绿色低碳生活需要的一流企业。六是重视基础和前沿研究,更多的是科技的基础研究和前沿研究,从而来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大型企业、一流企业。

五、 十九大后中国绿色发展的重点领域与发展方向。

  (一)十八大以来中国绿色发展的进展协调。这个判断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突出反映两个问题。一是在制造业转型方面,根据能源和资源我们在加大制造业转型升级,降低能耗。二是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使能源结构的优化持续推进。三是一些新的绿色消费的方式在不断地诞生和培育出来。四是环境治理成效初见成效,全面防治、严格监管。五是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是全国第一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包括江西、贵州,应该说在整个生态文明建设正在深入推进。当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法律体系怎么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我们一些配套政策怎么协调推进,绿色金融如何为绿色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战略支撑,还有绿色理念如何使普通百姓能够变成自觉的行为和自觉的行动。

  (二)十九大对中国绿色发展提出的新要求。要坚持新发展理念,要坚持创新驱动,要坚持绿色治理,要坚持制度创新。

  (三)十九大后中国绿色发展的重点领域。一是构建绿色产业体系。二是构建绿色技术创新体系。三是构建绿色能源体系。四是构建绿色金融保障体系。五是构建绿色社会的协调体系或者是支撑体系。这是在2018年的专题报告当中提的一些思路。

  (四)加快推进中国绿色发展的方向与对策。一是绿色发展市场化,二是绿色发展法治化的建设步伐,三是绿色发展协同化战略的一种安排,四是绿色发展国际化。强调了环境的国际治理、绿色发展的国际化。

  时间关系,我就在这里给大家做一些粗线条的汇报介绍,限于我们知识和能力的有限,对这五个领域的判断分析可能不一定完全准确,也请大家给予我们批评指正,再次感谢大家对我们的支持和帮助,谢谢大家!

  杨群:

  谢谢黄茂兴教授,我们的发布和研讨的第二个环节——《蓝皮书》的内容介绍到此结束,下面进入第三个环节——大会发言。首先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原所长、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会长金碚研究员发言,大家欢迎。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原所长、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会长金碚: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大家好!我作为专家发言,表达两层意思。

  一是表示祝贺。确实非常的不容易,坚持十二年专注于研究中国省域竞争力的评价和分析,每年都取得了很好的成果。在此我表示衷心的祝贺,也预祝这个项目能够做的越来越好。

  二是对主题说一点感想,或者是分享一点给我的启发。我们的主题叫中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我们这本书叫省域竞争力,竞争力就是竞争,如果从语义上讲就是各个区域之间进行竞争,那竞争什么?在过去的发展过程中,竞争力主要的表现实际上是增长导向,我一般说这个地区竞争力强还是不强,可以有很多指标,但归根到底一个指标就是人均收入的水平以及人均收入的增长。当然你也可以用总量,总量比人均相比解释力度要弱一点。

  经济发展到现在,有两个因素对我们的研究提出了新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我们研究省域。省域对中国来讲是一个地区的概念,但是从经济研究讲,省域也是一个大型的经济体,几千万人,有的已经是接近1亿人,它作为一个经济体,作为一个统计的对象,如果你来评价它这个区域内,哪个区比哪个区域好,就会有很多复杂的问题,在这个区域里有发达的,有不发达的,你把它放在一块儿来评价,这个区域的大型经济体来进行评价,会产生许多的问题,需要研究。比如这次特朗普对中国要进行贸易制裁,暗含着一个意思,就是区域的统计对象理解的非常不同,他为什么觉得吃亏了呢?就是还把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吗?因为你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所以在WTO中对你有很多优待,问题你现在不是发展中国家了,你那么强大的竞争力,还要享受发展中国家的待遇,他就觉得吃亏了。中国说我就是发展中国家啊,我人均GDP还没有到全世界的平均水平,排序的话,中国按人均排是排在80位左右,确实是发展中国家,全国作为一个巨大型经济体的话,我们的人均收入可不是还没有达到全世界的平均水平,我们在平均水平之下,可不是发展中国家嘛!这就是统计对象产生的问题的非常不同的感觉。美国人感觉很不好,你这么强大的工业,为什么都瞄着中国高技术产业的这些东西呢,是因为你出口到那儿都是高技术产品了,还说你自己是发展中国家。话说回来,说到对省域经济的研究,省也是一个大型经济体。

  第二,我们研究进一步讲,原来我们是以数量、以增长作为评价竞争力核心指标。增长和收入,现在到了高质量发展。质量和我们原来一个最大的区别,我们对质量的判断是多维的,有很多方面。一个是人均GDP,我们来衡量它的发展水平,从质量的角度来讲,不能够说人均GDP高的地方一定就是质量就高,在各个方面质量都高,特别是我们在一个省域范围内来考虑。在每一个省域范围内一定有比较发达的地区和不太发达的地区和相对落后的地区,这个永远存在。一个大型区域内,小型区域可以说都很发达,一个大型区域几乎是很难做到。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以高质量为我们竞争力分析的要素来考虑的话,这个评价会变得相对复杂。竞争什么,全世界的国家在竞争什么,跟以前不一样。国家不能优胜劣汰,国家发展不好的就被淘汰了吗?也不会。优胜的国家也不能把另外一个国家吃了,这跟企业的竞争不一样。

  区域竞争也是这样的,竞争的是什么,我觉得提出一个大家可以研究的问题,比如高质量是什么,竞争高质量,我想有三个方面是值得大家研究的,一是善治,治理的好,这就是区域竞争理念的一个因素,谁能够治理的好。十八大以后,我们已经把改革的目标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总目标变成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就是治理,而且有民生,这就是一个高质量的表现。二是创新。质量要高,有各种各样的优势,所以创新在每个地区不一样,收入比较高的地区也可以高质量,收入低的地区也可以高质量,就看你的创新意识,在某些方面表现都特别优秀。三是十八大以来五年做的战略性的调整,我把它叫做清洁高质,无论是政治、经济、营商环境以及生态环境,一定要变得更清洁,这就是高质量的一个重要表现,你清不清洁,一个人的质量高低,你讲不讲卫生,卫生条件是一个重要的条件,十九大以后肯定更加这样,评价高质量的时候你是不是更清洁,这是高质量一个重要的标志,清洁是表现在各个领域之间的。

  总而言之我表达两点,一是表示祝贺。二是也希望课题组、项目组能够在新的发展阶段,和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时候进一步推动省域竞争力的研究。

  谢谢大家。

  杨群:

  谢谢金碚研究员,下面请第二位发言,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原所长裴长洪研究员发言。大家欢迎。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原所长裴长洪:

  谢谢主持人,各位领导、各位专家,我在这讲的话大体的框架和金碚差不多。

  首先,这项研究搞了十二年,在中国的学术界研究竞争力的大体上是形成了两套大型的研究成果。一套是研究城市竞争力,以财经院倪鹏飞研究员为首席专家的团队,专门研究中国城市竞争力,搞了十几年。二是福建师大,以福建省的高校和智库为主体的研究省域竞争力,也搞了十多年,形成了两套的大型的研究体系和研究成果。应该说,能够坚持十二年很不容易。福建省地方的研究团队来研究全国的省域竞争力,这本身就是要有很大的勇气,而且要有持久不懈的努力,应该说在这十二年里,这两大研究体系的研究成果,对于这个学科领域的发展起了非常大的引领作用,也积累了一套研究经验,已经形成了自己一套的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应当说对于竞争力的研究,对产品和企业竞争力的研究应当是一大贡献,所以首先要祝贺这项研究2018年又有第12部的研究成果,还是让人感到很鼓舞的。

  第二,也是跟金碚说的差不多。课题组已经刻意的而且非常有意识的考虑了十九大,十九大以后中国经济发展新的方位,新的发展方向,如何转向高质量发展?如何用高质量发展来评价和认识各个地方的发展水平和竞争力水平?其实这项工作要做起来挺不容易,我也看到了对于一些指标体系做了调整,课题组已经作了努力了。

  但实际上,要建立这套指标体系很不容易。2018年年前、年后,国家发改委已经开过若干次研讨会,我也被邀请去讨论,到底高质量发展都需要哪些指标体系。正如根据金碚所说,它是一个多维的角度,有时候有定性的认识,但可能在统计体系里面很难获得。但是如果说要评价高质量发展的话,刚才金碚提了一些建议,他讲三条,我提了四条。这四条跟他有的是一样,有的不一样。

  如果说要衡量不同省域,按照行政区划、省一级的行政区划的竞争力,首先一是要看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的竞争性的商品,这就比较麻烦。什么叫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呢?大体划分就两大类。一类是水电气热,通讯,这是硬的一类。软的一类就是科教文卫体险,这些都是公共产品,它的独立性和程度是不一样的。按照这个标准来衡量,仅就按照这个标准来衡量,要颠覆现有的排序。比方说我们现在就讲高校的博士生、硕士生毕业之后最想去哪?当然他首先要留在北京,他绝不会去江苏,这就把你的排序给颠覆了,所以这是第一条,但这一条在指标体系当中又很难,从现有指标体系里又很难获得,但是定性认识要认识到,这是竞争力的第一要素。

  第二要素是创新。创新主要是替代性指标比较好找,这个我跟金碚的看法是一样的。

  三是生态环境包括营商环境,这个我跟他的看法一样。

  四是高质量发展需要公平性来衡量。因为按照GDP来衡量,全世界的竞争力也有排序,但是前几年,世界经济论坛搞了一个包容性增长指数,也很有名,按照这一套指标来衡量的话,中国GDP原来是排总量第二,按照他们的排法我们就排到第15,实际上俄罗斯是排在我们前面,一些意想不到的小国是排在前面,美国也不是排在前面,是按照那一套指标,实际上这里面其他的指标和权重很重。公平性怎么体现呢?我个人认为倒有一个替代性指标。比如这一次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提了一句话,说中国已经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按照每一个地方中等收入群体的增长,发展水平、收入水平的增长幅度,大体能够观察这个地区的公平性如何,因为每个地方收入差距都很大,像北京这样的更大,因为毕竟有一个中等收入群体,这个中等收入群体是扩大了呢,扩大的速度多快呢,这当然是能够观察公平性的。总的意思就是明年的指标可能要做一个比较大的调整。

  我就说这些。

  杨群:

  谢谢裴长洪研究员,下面请第三位,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副主任赵新力研究员发言,大家欢迎。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副主任赵新力: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好!实际上我从2017年的12月份的主要任务是为党中央国务院作出重大规划和咨询,以及专家学者的身份宣传推介我们国家的一些战略。我下面讲的东西可能更具有研究员的特色,不见得官方。既然是研究员,可能会有一些超前或者不正确的地方,我们大家可以一起共同探索,也请大家原谅。

  今天讲到十九大,十九大报告以及我们的新时代,我有一些感想给大家简要的汇报一下。我学了十九大报告,讲到新五大理念。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创新为什么放在前面呢?因为它是重要的核心,也贯穿了全过程。如果说这次宪法修宪,我们讲中国经过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过程,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新中国,新时代的特点是什么呢,我个人的一个体会,可能“创新为民”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四个字。既然报告里讲创新,并没有完全讲科技创新,57处讲创新,到科技创新的不到20处,实际上我们取得今天的成就,可能是从机制创新、体制创新,理论创新,文化上的创新,当然也包括科技创新在里面。

  我有一个体会,革命阶段,我们要有革命精神,现在也要有革命精神,革命是解放生产力的,改革是解放生产力的,创新是什么?如果要加上我刚才的理解,大范围的创新的话,创新的概念在不同的语境情况下,内涵是不一样的,如果加一个宽泛的内涵来讲,创新就是在新时代,我们既要解放生产力,也要发展生产力。所以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我们都要改革。所以我们要全面的改革开放,发展生产力既有提高生产力自身的,就是最活跃的最主要的要素,人自身的发展能力,也包括人自身的获得感、幸福感的发展能力。

  讲到《中国省域竞争力蓝皮书》,搞了十二年,因为时间轴上这种长期的坚持,有的时候是需要坐冷板凳,需要大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坚持”对课题组非常重要。今天大家看这个报告,实际上通过这个报告,大家也能够体会到这份报告,对我们党和国家包括省域这些政府,在做决策时有很大影响。我个人十分赞同刚才几位专家讲的解决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的角度。比如说我们现在站在这个角度,同国家级中国再往上这是一个大趋势。

  再有就是省内,从这几个力度来讲,我觉得省域的力度应该是几个力度最主要要抓,在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这一点上,做整体考虑比较合理,不是绝对合理,不是相对合理。因为我们国家已经按照这个省域的情况综合发展、评价、制定规划作了相应的批注。因为我们国家已经按照这个省域划分和发展评价制定规划,已经做了将近60年,未来的发展,当然区域这块有所调整,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区域党政的影响力对于发展来讲,对于生产力的要素的自由流动来讲,会不会越来越弱化,我觉得是有可能的,但是力度还是应该坚持。

  省域的开放度可能值得我们做一些评价,这个开放度包括了对国内省与省之间的开放,还包括对境外的开放,这里比如说对境外的,因为刚才有些专家也讲了。实际上一个省就已经很大了,无论是人口、经济、创新能力等等各方面的体量是很大的体量了,可以说是富可敌国,可能世界上有一半以上的国家总体的体量都没有一个省大。在这个过程当中,省域的开放度我觉得是很重要的,因为生产力要素的自由流动可能是一个很重要的外界条件。这个方面,我建议研究团队一起关注,比如“一带一路”的问题,还有周边的东南亚的发展和南亚的合作,省域周边的合作,我建议这个报告里还有进一步研究的空间和方向。包括中亚地区,最近朝鲜国家领导人访问中国,实际上东北亚地区的发展也可能很快从一种不是以发展为第一要务的方向专项以发展为第一要务的方向,所以我们的发展是不是要往这方面考虑,周边临近的国家,周边区域和周边的省份之间考虑省的竞争力。当然现在社会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带来的不一定是地理上的临近,就是周边,不一定地理上的临近就是相互制约的。所以我们对于像非洲、拉美、欧洲、北美、南美,还有大洋洲的合作,实际上很多省和这些国家里的一些州和国家都建立了很好的发展和合作关系。

  省域和跨省域的关系我觉得可以单独拿出来的研究,比如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等,我们这个报告一个是对国家层面的智力支撑,还有一个是对省一级未来的建设和发展,可能也能够提供很强有力的智力支持。还有成果的使用,我建议课题组包括今天到场的专家,特别是新闻媒体在介绍这些成果的时候,也给予一些侧重,让这个报告真正为省里的决策报告发挥作用。

  刚才开篇的时候,我也跟大家汇报了,我对于创新的理解,如果按照那个理解,我们建议是不是得增加两个子报告,一个是省域创新竞争力的评价,一个是省域科技创新竞争力的评价。因为实际上我们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最大的取得的效益的确是来自于创新,但是这个创新不是单纯的科技创新,是其他方面的创新,贡献更大。科技创新的确是我们常年的可持续发展的竞争力的核心,影响的时间更长,但不是目前出现最大的。要把这个创新考虑到,但科技创新是能够长远发挥作用的。

  我就汇报这些,不一定正确,谢谢大家。

  杨群:

  谢谢赵新力研究员,下面我们请中国经济时报社党委书记副社长王忠宏研究员发言,大家欢迎。

  中国经济时报社党委书记副社长王忠宏:

  非常高兴参加这次发布研讨会。过去做研究的时候我买过这系列的书,这次是第一次参加,包括作为专家、作为领导,两位直接领导《蓝皮书》研究的领导和负责人介绍以后,我感觉到确实收获很大。内容我觉得很丰富,我建议还得做一个深度的挖掘,这里面量很多,有很多有价值的东西,我觉得如果能加工,对有关决策部门还是有帮助的。

  在这里谈几点体会。大家都说到现在中国经济增长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是理解中国经济的一把钥匙,这个《蓝皮书》在下一步的研究过程中,怎么把这句话体现到《蓝皮书》的研究中,我谈几点体会。

  刚刚两位领导致辞的时候也讲了,一个是围绕五大发展理念。

  一个是围绕区域经济发展和主体功能区的建设等等,这几个方面都实际上是我们转向高质量发展的一些要求。具体我这里有几点想法:我们过去只讲规模增长,现在进入到效率增长和创新增长并举的新阶段,更加强调的是适应消费结构升级和个性化消费的需求。这是什么含义?我们现在有九个方面的指标,在指标确定方面,我觉得都已经很完善了,都考虑到了,无论是五大发展理念还是各位专家领导提的建议,包括茂兴院长介绍的几个方面。我觉得现在高质量发展阶段,其实由过去的规模驱动进入到效率和创新驱动并举的阶段,所以在效率和创新指标上,我建议进一步增加权重。另外,我后面还加了一句话,就是更加适用消费结构升级和个性化消费的体系,消费结构升级里面更多的是强调现代服务业在整个经济竞争力当中的作用。另外个性化消费,比如生产性服务业包括智能制造在产业结构中,在指标的筛选过程中要考虑明确。实际上中国制造2025的时候,里面有一些指标,增长速度的指标没有了,但是关于智能制造包括信息化与功能化融合发展的指标是增加了,我建议这一部分大家在研究的过程中,中国制造2025的指标可以做一个借鉴。

  二是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这样的比较,实际上是一个硬实力和软实力双提升的概念。软实力这一块有几句话,制度因素是很重要的软实力指标,同时我这里面有几个指标可以考虑进去。这里面讲的是互联网覆盖率,现在讲宽带,宽带的发展速度不仅仅是讲宽带的普及率,还有它的速度,使用的方便程度。这个应该讲各个国家之间宽带方面的大力实施,所以不仅仅是互联网的普及问题,是用互联网的速度。实际上美国商会应该作为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考虑企业在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投资的一个重要的选项,就是宽带的速度。另外,现在高铁的发展水平也是一个很大的硬实力。还有近些年来中央政府非常关注的就是投资环境的改善,营商环境的改善,多年来中国投资环境,中央政府这几年对于营商环境改善,世行有一部分的指标,那里面可以做一些筛选。这是硬实力和软实力双提升,这是综合竞争力的体现。

  三是区域经济竞争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就是人才竞争。尤其是最近此起彼伏,硝烟弥漫,人才对地区发展的作用,怎么在指标里进一步的体现出来。我自己的一个感觉,可能经济欠发达地区和经济发达地区的差距,在未来可能不会缩小,甚至可能拉大,这主要人力因素,资源过去十几年,重化工业阶段资源发挥重要,未来可能是人才阶段,所以人才往往集中于一些发达地区,我判断未来可能是人才阶段,经济发达地区,如果后发达地区没有很好的战略举措,可能差距会很大。

  四是现在OECD也讲了很多,就是信息要素驱动战略或者叫资质资本。有资质资本实际上就是软要素,无形资产,这块对GDP增长比硬的,比如我们看到的厂房、硬件设施,可能更重要的是一些商标、知识产权、专利、数据库、品牌的作用。尤其是现在是数字化时代,研究数字化时代,省域经济竞争力怎么提升,现在全球讲数字化,这次中国高质量发展论坛把数字化作为很重要的因素切入进去。数字化现在正在影响我们的地区经济发展,国家的经济发展。这里面有很明显的,比如说杭州竞争力上升,经济发展得益于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包括深圳,我们最近研究独角兽的时候,发现上海的独角兽和上市公司比深圳不少,面积和经济体量有3万多亿,中国第一大城市,但是从数字化时代里面,独角兽很多是以数字化经济和互联网+有关系,我觉得这个也可以考虑。包括前一段时间到云南地区调研,也提了一个观点,这些年贵州上的很快,贵州大数据,所以我觉得数字化时代是下一步的研究的方向。

  明年如果研究的时候,可以考虑一些新的时代的变化。包括数字化时代,软要素,软实力,新要素的变化可以写进去。另外我们研究的难点,如果在研究2017、2018年的时候,就是数据的科学性和准确性的问题,要获得更精准的准确数字,这样才能把报告做的更好。确确实实做的非常棒,我觉得很多可以整理出来报给领导,我就补充这些建议。

  杨群:

  谢谢王忠宏研究员,下面我们请中国经济导报社社长胡跃龙博士发言,大家欢迎。

  中国经济导报社社长胡跃龙:

  大家上午好。现在已经到中午了,轮到我发言的时候比较困难,要说一些重复的话,但该说也得说。首先还是感谢福建师大的研究团队,几乎每年都邀请我来,当然期间不是每次都参加,但是我一直在关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这一次我看到老校长李建平的十年攀登蓦然回首:离天三尺三坚持了十几年,这个课题都坚持下来了,的确是非常地不容易。更可喜的是成果很丰硕,我也一直在学习,我们作为一个媒体人也表示我们的敬意。

  十九大以后,各个方面面临一些新的情况和一些变化,我们已经换了一个新的语境。这次发布会也把十九大的精神引进来了,把高质量发展纳入进来,这是非常好的。我觉得各方面的变化对既有的研究既是一种检验,同时也是一种拓展和提升。我觉得刚才茂兴院长结合十九大的东西做了一些阐述,也是体现了与时俱进。

  我今天重点要说一下四个体现,高质量发展以及区域发展这个话题,也是一个临时的体会。具体就是四个体现,五个能力。我觉得高质量发展是一个很大的话题,也是一个很大的任务。十九大以后,我觉得发改委开的前面发展改革工作会议是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之后,我也都参加了,各个省的发改委,十九大之后提出高质量发展怎么评价,怎么考核,应该有怎么样的体系。这个东西我觉得是课题组需要研究的一个问题。我们从追求规模变成追求高质量,高质量的评价是很难的,以十九大精神,我的体会至少有四点:一是高质量应该真正体现美好生活的发展需要,这个就非常具体化。二是要真正体现五大发展理念。三是要真正体现以效益为重要。四是要真正建设可持续的发展动能,要转换动能,要可持续。我觉得主要是这四个方面,展开的话很不容易。

  从区域竞争力来说,我觉得有五个能力,在当前的区域框架下非常重要。一是资源要素的聚合能力。最近炒的比较热的是关于人才的竞争,各个省、各个市都在抢人,抢人只是其中的一个指标,实际上体现了对资源整合的需求,对于一个区域的发展能力,根本上是体现了对生产要素的聚合能力怎么样。这里分化的指标非常多。再有就是产业产品的创新动能。三是管理体系的适应能力和更新能力。管理体系其实变了以后,整个的管理方法都不能跟进,不能调整,就垄断经济学来说,就是在体制机制方面没有竞争力的。四是对不确定性的一种控制能力,称为风控能力或者抗风险能力。有些可能是表面上的一些地区繁荣了,其实抗风险能力非常差。这几个能力在区域竞争上是可以进一步研究的。

  最后提一点建议,我们用了很多指标,我建议课题组也可以应用一些大数据新的技术来校正和改正我们的课题成果,比如说刚才王社长也提到到内蒙古、天津和东北,实际上也不是2017年有的,实际上2015、2016年我们该已经在发相关的东西了,所以除了比较硬的统计指标数据以外,我们通过一些新的技术、大数据、媒体和民众的一些反应,对发展本身的诉求和一种表达、一种感受,把它作为一个重要的指标纳入进去,来进行研究,也是很有意思的事情,并且对我们研究成果的厚度和深度、高度很有帮助,是值得考虑的。

  谢谢大家。

  杨群:

  谢谢胡跃龙博士,下面有请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室副主任陈建奇教授发言,大家欢迎。

  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室副主任陈建奇:

  谢谢杨总。非常高兴能够来到今天的发布会。黄院长这几年做了很多工作,他不仅做竞争力,还做G20,还做自贸区、自贸港,最近也有一些成果出来。《蓝皮书》现在已经做到第12部了,坚持12年是非常难的事情,未来可能还有新的期待会持续下去。这个东西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中国正处再一个非常重要的转型升级的重要关口。

  改革开放之初,很多人只要把制度稍微放开,把改革往前推一点就有新的生产力出来,但是现在我们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了,比如说我们现在看看全球,我们突然发现中国是最为开放的国家,也就是说整个制度水平已经达到一个新的层次,那未来可能更多的就是要靠张主任讲的技术、创新来继续推动竞争力的提升。所以,我们这个报告就是从整个竞争力的角度来综合评估,我觉得就跟我们现在非常契合,而且讲到新时代,未来要实现高质量的发展,高质量这里边有很多理解。

  我的一个基本的感受就是,要使得我们未来更好的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它是一个动态的演变,就是现在就提出一些指标体系,未来可能还会进一步的演变,这个是从我们以前的一些发展过程中可以基本感受到。所以我觉得你要做区域竞争力或者整个国家的竞争力,要放在动态的大背景下来看待。我也看了前面几本,你们也在不断地调整,不断地优化。尤其是2018年你们专门增加的对于十九大的一些重要的战略方面跟他怎么样对接,尤其是在竞争力方面我们怎么来提升,怎么样对接这样一些发展战略,我觉得现在这一部竞争力的丛书就更有时代意义。所以我对这些基础性工作都觉得是非常不容易,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就像刚才王总说的,未来你们可能需要在这个基础上搞出几个内参,让他们变成政策方面的一些推动我们未来改革开放的一些重要支撑。

  下一步,我也是建议你们可以通过一些渠道,或者说单独给每一个省都做一本,因为你们是做了每个省的研究,所以对他们是非常有意义的。另外,从另一个角度讲,其实你们更多是从各个省、各个市的角度来分析,但是所有省市当中,这12年来有一些变化,这些变化可以进一步总结出来什么,就是要提升竞争力到底要靠什么,你可以说北京的竞争力的变化是因为产业或者其他方面的变化,但是我们要把它进一步往前推,从经济理论角度怎么来看,什么东西决定竞争力的变化,我认为你这个是属于大样本,时间序列,你这个出来可能就可以在整个经济理论方面是有贡献的。现在有很多人提出是人才,有些是技术,有些又是资金,现在我们看到有很多独角兽蠢蠢欲动,准备推动新一轮的创新,这些要素到底在整个竞争力提升过程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对中国的几十年的发展来看,我们又有哪一些要素是起到了竞争力提升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这些我倒建议进一步往前。当然这要跟几个发展理念对上,但发展理念背后是有经济理论做支撑的,也就是说所有的经济规律,这一块你如果能够把它梳理出来,慢慢的比如东北那边有什么问题,你可以跟他们讲,按照我们对中国的分析来看,一般的经验是怎么做的,这样可能会更有参考价值。所以这一块可以进一步的突出。

  我看这个报告总体非常好,所以基本上我都是持肯定意见,未来可以不断地调整。我简单说一下,未来可能需要调整或者确实有一些变化的。就是党的十九大提出我们现在进入新时代,新时代就是现在研究整个竞争力的变化,到底我们跟以前有什么不一样,我认为最不一样的有两块:一块是国内。国内原来我们看到的基本上地方政府更加重视整个规模,比如说我要出去招商引资,他只关心这个企业来不来,不太关心这个企业对这个区域的产业布局有没有什么优化,有没有什么提升,有没有满足这一边的生态环境要求。但是现在我们看到进入新时代,我们更加关注绿色发展,协调发展,未来会怎么样呢?就是我们原来的这么一个发展体系,现在开始加上一系列的约束,这些约束条件原来是没有的,是放开的,现在有了新的约束以后,我们国内区域经济里面怎么竞争,未来这些约束越来越多的情况下怎么办?这是一个方面。二是国际方面的约束,原来我们都是在产业链很低的城市,现在我们突然走到产业链的前沿,开始要跟发达国家竞争,所以未来我们要有技术的边际引进的空间在缩窄,所以要靠技术独立的创新,可能更多的越来越需要这一块。但是这一块又很难,怎么办?比如未来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进行开放的创新合作,就是我们主动的把高铁技术弄出去,核电技术我们也主动输到国外去,我们没有对它强制性的控制,背后的理念就是开放的创新,对于区域来讲,我认为未来可能也要倡导技术方面、创新方面更加的可流动,合作开放。

  所以我的感觉就是未来可能国内国外的约束都会出现变化,这个是我们未来可能需要重点考虑的,这个反过来就会影响区域竞争力提升的传统模式的改变。所以我觉得你们这个报告做的很好,我就是简单提这么一点看法,提的不好,请大家多批评。

  杨群:

  到陈教授为止,6位发言人已经发言结束。

  今天的发布会暨研讨会两位支持者、两位报告人、六位发言人都做了非常精彩的致辞、报告、发言,整个议程都结束了。

  《蓝皮书》是我们社的一个核心品牌,《省域竞争力》是皮书十佳之一,它的价值意义专家学者比我更有发言权。对于中央制定宏观的区域政策方面,对于各省市区制定发展这些年来有很好了参考借鉴的价值。对于各省域如何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竞争力,有一定外部刺激和参考作用。从学术史的角度来说,也是非常有价值的,就像刚才陈教授说的,通过现在的十二年,如果20年、30年的增长曲线,你来分析它为什么这么增长?为什么下降?里边的要素是哪些起的作用,再把它上升到理论层面,就是一个区域经济史很好的理论作品。这是我认为的它的价值。

  另外,非常感谢包括省域竞争力蓝皮书在内的诸位专家学者、各个编写组的支持。没有你们的信任和支持,我们的核心品牌也不会由十几种发展到2017年将近400种各类皮书。

  最后,我们也会一如既往的认真努力的配合协调好各个皮书的编纂单位,把我们每一个年度的各类皮书认真的推广好,出版好,使它能够在行业、在学科领域内包括社会工作能够有一个更好的了解方面做好我们的工作。

  今天的《中国省域竞争力蓝皮书》发布会和研讨会到此结束,感谢大家的参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