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最新资讯

更多>>皮书作者

谢伏瞻
    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 详情>>

更多>>皮书机构

媒体聚焦

【2017版《数字娱乐产业蓝皮书》】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泛娱乐时代的来临 国产动画迎来发展新契机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作者:本网转载   发布时间:2018-07-18

  近日,北京电影学院中国动画研究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了《数字娱乐产业蓝皮书:中国动画产业发展报告(2017)》。蓝皮书指出,泛娱乐时代的来临,使国产动画迎来发展的新契机,围绕着IP进行产业布局是整个泛娱乐时代的核心内容和价值体现。国产动画品牌的塑造,以内容为王,加上用户体验,两者互相叠加、垂直渗透。国产动画品牌的推广运营可以最大限度地呈现优质动画IP的价值,促进产业的持续发展。

  消费群体扩大助推产业升级

  蓝皮书称,2016年,包括动画和漫画在内的中国动漫产业维持上升态势,产业规模继续大幅提升,总产值达到1497.70亿元,同比增加283亿元,同比增幅为23.3%,相比2015年增速提高5.4个百分点。这是中国动漫产业自2013年启动转型升级以来取得的最高增速。

  具体到动画方面,据中娱数字创意产业研究院和易观智库监测的数据,2016年,中国的动画消费者已达到2.6亿人,中国互联网动画内容活跃消费者规模达到568万人,边缘动画内容活跃消费者规模达到8028万人。少儿动画的用户规模占据中国本土动画用户的绝大多数,仍是产业主流。

  根据中国广视索福瑞媒介研究常年对中国电视收视的监测,在全国主要城市动画节目的收看观众中,男性观众从2008年的52.4%逐渐下降到2016年的47.6%,女性观众则从2008年的47.6%逐渐上升到2016年的52.4%。在年龄方面,4~14岁观众的构成从2008年的43.1%下降到2016年的31.6%;15~24岁观众从2008年的8.4%下降到2016年的5.7%;而25岁以上观众的构成从2008年的48.5%逐渐上升至2016年的62.7%。25岁以上的成年人成为动画节目的主要收看群体。

  蓝皮书指出,动画节目电视播出数量自2012年以来就稳定在30万小时左右,现阶段播出空间已经饱和。国产电视动画片经过多年来的持续高速增长,已经从原来的数量相对稀缺转为总体数量相对过剩,这将持续要求国产动画在降低产量的同时更加注重培育精品力作,从粗放式增长向精细化经营方向发展。

  此外,得益于相关政策的扶持,国产动画电影产业在2016年步入全新发展时期。借助高科技,提升了动画电影的工业水准,促使动画电影加快升级换代。不过,国产动画电影主要还是“儿童向”的“低幼”类型,极具市场潜力的“全龄向”和“成人向”产品稀缺。

  品牌授权让动画IP由一生万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商业模式更是从PC互联网时代的流量经济变成了粉丝经济。这在产品生产模式上主要体现为娱乐化、IP化、互动化。蓝皮书称,围绕着IP进行产业布局是整个泛娱乐时代的核心内容和价值体现。在众多IP内容中,动画作为孵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联动开发的巨大商业价值,带来的产业融合规模不容小觑。

  根据易观智库《2015~2016二次元产业专题研究报告》,动画衍生品的消费人群逐渐由儿童群体扩充至青少年乃至成年人的更高年龄段人群,并不断细分出更多类别的消费模式。在动画消费者中,90后、00后群体用户付费比例较高,他们愿意在各种动画内容上消费,例如海报、写真等印刷品,玩偶等周边产品,以及声优的演唱会及相关表演。在动画文化周边上,动画用户每年平均花费超过1700元。

  从细分市场来看,目前中国动画衍生品主要包括动画玩具、服装和出版物等三大类别。其中,动画玩具占据中国动画衍生品整体市场的51%;动画服装和动画出版物则分别占据动画衍生品市场的16%和4%。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本土动画IP竞争力仍相对较弱,中国动画衍生品市场75%以上营收利润流向日本、韩国、美国的动画衍生品厂商。其中,日本和美国动画的衍生品中玩具的销售比例最大,其次是服装和挂件。而国产动画衍生品以服装及挂件等为主,附加价值以及客单价更高的模型销售份额偏低。

  蓝皮书指出,从其他国家经验看,动画衍生品的市场规模通常大于内容市场规模,衍生品开发和营销是动画产业链中最为重要的盈利环节。目前中国动画衍生品的相关工艺、制作水平与国外仍有较大差距,最重要的是要打造知名的动画衍生品公司品牌。(王晓)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