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最新资讯

更多>>皮书作者

谢伏瞻
    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 详情>>

更多>>皮书机构

媒体聚焦

【2019版《考试蓝皮书》】界面新闻:高等教育毛入学率45.7%,“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
来源:界面新闻  作者:本网转载   发布时间:2019-01-25

  自2014年开始的高考改革是恢复高考以来规模最大、涉及面最广、任务最艰巨的一次改革。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于近日公开发布了《考试蓝皮书:中国高考报告(2019)》(下称《报告》)。在这份报告中,来自全国多地的专家学者对高考政策、高考要点、高考改革趋势等热点问题进行了解读。

  《报告》显示,改革开放以来,高等教育快速发展,从1960年出生的人口开始计算,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快速上升。1990年出生的人口中,有超过三分之一的适龄人口接受高等教育。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2018年全国普通高考报考人数约有975万人,录取约715万人,录取率约为73%。从数字上看,40年来“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局面大为改观,“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

  就教育规模而言,全国城乡共有51万所学校,在校学生达2.7亿人,专任教师有1600万名。从教育普及水平来看,我国2017年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高达79.6%,超过中高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高达99.9%;初中阶段毛入学率高达103.5%,全国义务教育普及程度达到高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88.3%;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5.7%,超过中高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报告》认为,自2014年开始的高考改革是恢复高考以来规模最大、涉及面最广、任务最艰巨的一次改革。

  《报告》指出,上海市的“6选3”模式会出现20种组合;浙江省的“7选3”模式会出现35种组合,这种组合方式使学生的教育选择权得以彰显,但也使走班制成为常态,成为高中学校日常管理内容的一部分。这种模式冲击现行传统的行政班管理模式,并且对学校的师资力量、教室规模、管理制度等软硬件设施提出了挑战。

  在选科走班模式下,新教学班的增加,要求学校增加相应的师资配置。另外,还要培训和引进能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和选科以及制定生涯规划的教师。同时,选科走班制还会导致在学科之间产生师资需求不均衡现象,相应地对学科教师的需求产生“潮汐”现象,这严重考验各地教师队伍的动态调节机制。

  除了师资之外,选科分层走班教学,对学校教室等硬件设施提出更高、更多需求。《报告》明确指出,当前高中学校的硬件设施难以满足该需求。

  此外,新高考综合改革还使得学校管理工作面临更多的挑战,包括学生管理工作难度加大,教学管理工作日趋复杂,教学评价体系重构等问题。

  同时,《报告》认为,在新高考制度下学业水平考试科目采用等级制,与分数制相比,对考生的离散效果将有所减弱,后续招生录取过程中可能出现学生分数拉不开差距、一分之差天壤之别的现象。

  《报告》解释称,作为统考科目、分值不变的语文、数学、外语三科中,数学由原来文科数学、理科数学两份试卷变为文理不分科的一份试卷,外语由一年一考变为一年两考,考生选择两次得分中的高分计入总分。这种情况下,高考语文区分功能不佳的问题将凸显。因此《报告》建议,可以通过评分方式改善这一情况,例如提高分值高达60分的作文区分度。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