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最新资讯

更多>>皮书作者

谢伏瞻
    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 详情>>

更多>>皮书机构

媒体聚焦

【2020版《旅游绿皮书》】网易新闻:旅游绿皮书:景区全年收入或腰斩,五一等结点反弹不宜过于乐观
来源:网易新闻  作者:本网转载   发布时间:2020-04-24

  2020年4月21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在线发布了《旅游绿皮书:2019-2020年中国旅游发展分析与预测》(以下简称“绿皮书”)。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肺炎疫情,该书临时增加了“特别专题:疫情下的中国旅游业”板块,从影响评估与应对策略、行业组织、旅游上市公司等多个角度予以分析。 绿皮书指出,新冠肺炎疫情是改革开放以来对我国旅游业影响范围最广、程度最深的一次冲击。除关注疫情对旅游业的短期影响和总体影响外,还要关注其长期影响、结构性影响、对旅游从业者的影响、国际影响和间接影响,理性对待疫情结束后的“市场反弹”。

2020年旅游收入预计同比下降3-4成

  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的研究显示,在谨慎预测的情境下(假设国内疫情于5月底基本结束,最迟于6月上旬彻底结束),2020年旅游总人次的预测值为39.41亿人次,比上年同期下降34.97%;旅游总收入的预测值为39228.83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39.83%。而谨慎乐观态度下(假设国内疫情于4月底基本结束,最迟于5月上旬彻底结束),2020年旅游总人次和旅游总收入的预测值,将同比上年分别下降29.29%、33.40%。

1

  据南都记者了解,高度市场化的旅游业是减收最大的行业之一。中国旅游景区协会此前一项调研预计,一季度,全国景区企业收入损失额度会达到去年同期的80%以上;全年,在降价营销、入境游大幅下降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全国景区企业的收入损失程度预计会达到去年同期收入水平的40%-50%以上。

  绿皮书强调,此次疫情的复杂性,对其旅游影响需全面分析。关注其对旅游业内在结构造成的冲击,要特别关注两个问题:一是就不同细分行业而言,此次疫情的影响大小、市场恢复的时间早晚等有所不同,航空业(尤其是国际航空)、邮轮业、以传统团队业务为主的旅行社业等受损可能相较最为严重,制定相关政策和市场振兴计划时,应加以区别对待;二是要警惕可能出现的产业链震荡,关注某些领域可能出现的兼并收购、行业洗牌或投资烂尾;平衡好“不可抗力”情境下退订背后的法律、行规与道义问题,思考如何在头部企业率先垂范建立新规则的前提下维护好产业生态体系乃至实现产业链协同等等。

旅游上市公司短期内经营尚可保持

  在疫情影响下,旅游领域的诸多中小企业的现金流难以为继。南都记者注意到,课题组选择了在沪深A股上市的旅游类公司(一般参照申万一级行业中休闲服务业口径,剔除B股后共计33家),涵盖餐饮类、酒店类、景点类、旅游综合类和其他休闲服务五个细分行业进行分析后发现,旅游上市公司短期内经营尚可保持。

2

旅游业的各种服务

  由于大多数上市公司2019年年报尚未披露,选取2018年数据测算。一季度,各旅游上市公司营收占全年比重普遍不及25%,尤其是景区类营收占全年比重偏低,如西藏旅游5.5%、云南旅游8.7%。考虑往年1-3月是旅游业务淡季,若二季度能逐渐恢复正常经营,从全年收入的角度看疫情对景区类上市公司影响相对可控。

  与中小企业形成鲜明对比的是,33家上市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均为正,而且能够较好地覆盖营业成本。从细分行业看,旅行社的现金流更为吃紧,腾邦国际、凯撒旅业、众信旅游等旅行社2018年一季度营业成本占经营活动现金流比重约25%,若疫情冲击一至二季度不能消化和恢复,停业期间仍会产生员工成本、租金成本、库存成本等,现金流将对此类公司形成较大挑战。

  2019年第三季度,33家旅游上市公司中,黄山旅游、九华旅游等7家无任何短期债务,长白山、中国国旅等17家货币资金/短期债务均大于1,共计24家上市公司基本无短期债务压力。华天酒店、腾邦国际等9家短期债务压力凸显,尤其当货币资金/短期债务低于0.5时,叠加外部疫情冲击和经济总体下行压力,公司存在债务违约的风险,所以通过融资或者其他方式缓解债务压力成为当务之急。

  课题组称,由于旅游业存在着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固定性,很多旅游企业的生产能力并不会冗余,很难做到“拆东墙补西墙”、“堤内损失堤外补”,这几个月的业务流量损失很难在市场恢复后通过扩大接待能力来弥补。因此,中小旅游企业要系统地谋划企业发展战略,做好产品创新和资源组合工作,迎接市场的恢复性增长以及特定人群的旅游新需求;同时从提高企业抗风险的角度研究企业发展,专业化发展提高细分市场占有率,能显著改善新需求背景下的获利能力;寻求与大集团的战略合作或者被并购机会,成为大集团的专门业务单元,也是提升抗风险能力的选择之一。

  “围绕疫情结束后的旅游市场发展态势,不少人认为会出现反弹,尤其是在大小长假、暑期等重要时点甚至会出现所谓的报复性反弹。对此要理性看待。”绿皮书指出,从2003年“非典”时的的经验看,反弹并不显著——当年6月份疫情全部结束,而“十一”国庆节期间的旅游人次仅比上年度增加1%左右,旅游收入的增幅则更低。考虑到此次疫情走势的复杂性、波及地区的广泛性和对学校开学时间的影响等各种因素,恐怕不宜对“五一”、暑期和“十一”等重要时点的反弹有过于乐观的预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