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最新资讯

更多>>皮书作者

谢伏瞻
    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 详情>>

更多>>皮书机构

媒体聚焦

【2020版《国际禁毒蓝皮书》】界面新闻 :国际禁毒研究报告:国际禁毒蓝皮书:兴奋剂类和阿片类毒品增长迅速
来源:界面新闻  作者:本网转载   发布时间:2020-12-08

1

  2020年11月26日,上海研究院、上海大学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了《国际禁毒蓝皮书:国际禁毒研究报告(2020)》(下称《蓝皮书》)。

  《国际禁毒蓝皮书》是国内首部聚焦全球毒品问题、追踪最新禁毒动向、服务国家禁毒工作的年度研究报告。《国际禁毒蓝皮书(2020)》由上海市禁毒办、上海研究院、上海大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行。

  《蓝皮书》指出,新精神活性物质已经成为继传统毒品和合成毒品之后的“第三代毒品”。同时,我国新精神活性物质滥用已经呈现快速蔓延的态势,截至2018年,国内已累计发现新精神活性物质260余种。

  与海洛因、可卡因和大麻的生产不同,新精神活性物质的不仅制造不受地域限制,大多数新精神活性物质还会表现出更严重的不良反应。

  按照来源,新精神活性物质可划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植物类新精神活性物质,主要包括阿拉伯茶、墨西哥鼠尾草、曼陀罗、死藤水、醉椒根、克拉托姆等含有新精神活性物质的植物,或利用这些植物而制作的物质,其中又以阿拉伯茶和克拉托姆最为流行。

  第二类是合成类新精神活性物质,主要包括兴奋剂类、阿片类、合成大麻素类、分离剂类、传统的致幻剂类、镇定类/安眠类等。

  第三类是混合新精神活性物质,多是用植物类和合成类混合而成。

  近年来新精神活性物质种类更新换代整体趋缓。

  《蓝皮书》指出,随着国际社会列管范围的扩大和联合打击力度的强化,新报告的新精神活性物质在经历了急速的增长之后(到2015年达到了515种的峰值),随后新进入市场的数量或年报新增的数量趋于稳定,每年约500种。

  其中,2009至2014年报告中的200种物质,在2015年和2016年没有再收到报告,可能已经从市场上消失。

2

  图片来源:《国际禁毒蓝皮书:国际禁毒研究报告(2020)》《蓝皮书》指出,细究不同种类的新精神活性物质变化时,可以发现合成类新精神活性物质中的兴奋剂类物质一直占比最大,成为主导新精神活性物质走向的最主要的物质。

  与整体趋稳不同,新发现的兴奋剂类新精神活性物质数量增长迅速。2009年报告的兴奋剂类物质只有48种,2012年达到100种,2015年达到其历史峰值206种,其后虽有减少,但数量仍维系在205种和190种的历史高位。

3

  图片来源:《国际禁毒蓝皮书:国际禁毒研究报告(2020)》同属合成类新精神活性物质中的阿片类物质也在急速增长,从2009年报告的1种猛增至2017年的46种。2017年全年新报告的78种新精神活性物质中,阿片类物质占比29%,略低于占33%的兴奋类物质,远高于占19%的合成大麻素类物质和其他类物质。

4

  图片来源:《国际禁毒蓝皮书:国际禁毒研究报告(2020)》《蓝皮书》揭示,尽管国际禁毒公约中受管制的物质中有近半数属于阿片类物质,然而越来越多的阿片类物质特别是芬太尼类似物的药丸和散剂的出现,加大了威胁。

  芬太尼类似物的药丸和散剂活性成分的数量和毒效各不相同,在极端情况下,例如卡芬太尼,它的效力可能是吗啡的10000倍。在使用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这些物质以街头海洛因或假冒处方药(例如芬太尼、羟考酮和苯二氮卓类)出售时,情况将会变得十分危险。

  此外,同属属阿片类的曲马多,也正在成为非洲部分国家和地区的主要毒品威胁。

  全球的曲马多缉获量从2010年的不足10千克增加到2013年的近9吨,2017年更是达到了125吨的历史峰值。

  其中,2013至2017年间,尼日利亚缉获量最多,其次是贝宁、埃及、约旦、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和伊朗。仅2017年,尼日利亚缉获量就高达96吨,其次是埃及12吨,排在第三位的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9吨。

  2013至2017年间,全球缉获的大多数曲马多来源指向了印度。研究者注意到,这些物质主要从印度的古吉拉特邦、孟买、新德里出发,通过海运或空运被贩运到近东和中东国家,供该地区使用和继续贩运;或者经由欧洲贩运到西非、北非和中东的国家。

  新的合成阿片类药物与非法药物的混合物,以及它们通过全球供应链的贩运,使这一挑战变成了具有复杂跨国联系的致命现象。

  2018年6月,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启动了一项新的综合战略,以支持各国应对持续的合成阿片类药物危机。

  《蓝皮书》深入解析全球“新精神活性物质”的生产、制造、走私、滥用、治理等问题,并对全球新出现的各类因毒品引发的社会危机展开即时性的关注和研讨,依据研究所得出的成果尝试对各类新型社会危机进行实时研判与决策指导,为我国借鉴国际先进禁毒经验提供更为广泛的、系统的、客观的理论支持,从而推进我国禁毒决策的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

  《蓝皮书》指出,2017年中国新发现新精神活性物质34种,国内已累计发现230余种,尚未形成滥用规模。一些“毒贩子”为了吸引年轻人,改变毒品的外包装,生产销售“小树枝”“彩虹烟”等形态各异的新类型毒品,从实质上说,不法分子的做法仅仅是改变形式,并没有改变毒品物质成分的本质。然而因其具有很强的迷惑性、伪装性和“时尚性”,受到各大娱乐场所的追捧,许多青少年怀着猎奇心理进行尝试,逐渐演变为滥用毒品,进而滋生各种违法犯罪。

  国家毒品实验室的检测显示,2018年新发现的新精神活性物质有31种,新精神活性物质已经呈现快速蔓延的态势。

  《蓝皮书》指出,当前我国新精神活性物质立法管制的模式、程序和方式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进展,但是对部分新精神活性物质相关违法犯罪活动的行政处罚及刑事责任尚未明确,管制新精神活性物质的法律规范与配套措施还有完善的空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