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信息时报讯 (记者 成小珍 通讯员 杨莹)7月5日,广州市社会科学院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广州蓝皮书:广州创新型城市发展报告(2021)》(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指出,广州创新型城市指数呈快速增长态势,预计2021年广州创新型城市发展态势将继续向好,广州科技创新势头将更加强劲。
《广州蓝皮书:广州创新型城市发展报告(2021)》发布,通讯员供图
广州创新型城市指数呈快速增长态势
《报告》围绕广州创新型城市发展这一主题,深入分析2020年的主要特点及面临的压力,系统探讨2021年的发展环境、发展态势及主要对策。《报告》收录了来自科研机构、大专院校、政府部门以及企业的35位作者的17篇文章,设置了能源篇,研判广州综合能源系统及新能源产业发展态势,探究广州碳中和路径;设置案例篇,分析广州创新领先机构的发展历程,讲述广州创新故事。
《报告》建立了涵盖创新要素与环境、科学与技术创新、企业与产业创新的创新型城市指数模型,经测算,“十三五”时期,广州创新型城市指数年均增长23.66%。2020年,广州创新型城市指数同比增长17.22%,达到289.11,其中,创新要素与环境分指数为120.03,同比增长16.24%;科学与技术创新分指数达到101.53,同比增长24.71%;企业与产业创新分指数达到67.55,同比增长9.03%。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科技创新研究所所长张赛飞发布《广州蓝皮书:广州创新型城市发展报告(2021)》。通讯员供图
广州科技创新能力加速提升
记者了解到,广州科学与技术创新分指数达到101.53,同比增长24.71%,显示了广州科技创新能力加速提升。具体表现在:知识中心地位稳步提升,医药领域知识成果快速增长;加快推进数字新基建发展等方面。国内专利申请与授权加速增长。2020年,广州专利授权量155835件,同比增长48.7%。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15077件,同比增长23.4%,发明专利申请量57469件,同比增长23.21%。
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推进,技术引领与策源功能日益凸显加快。2020年,广州加快推进冷泉生态系统研究装置、人类细胞谱系大科学研究设施、智能化动态宽域高超声速风洞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生物岛实验室、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广州)、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等重大基础研究平台建设。2020年输出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2089.09亿元,同比增长70.55%。
创新创业平台日益完善,支撑产业创新发展。2020年,广州新增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7家,省级重点实验室13家,市级重点实验室11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6家,粤港澳联合实验室4家。截至2020年底,广州累计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4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73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401家,国家重点实验室20家,省级重点实验室241家,市级重点实验室176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91家,粤港澳联合实验室10家。
围绕科技创新这一主题,蓝皮书发布会上,有关专家进行了发言,研判发展方向、总体思路,探讨发展路径。 通讯员供图
今年科技创新势头更趋强劲
《报告》预计,2021年广州创新型城市发展态势将继续向好,广州创新环境将不断优化,创新资源将更加集聚,广州科技创新势头将更加强劲,科技创新能力将大幅提升。如广州将加快推进呼吸疾病领域国家实验室建设,多学科的公共卫生体系和研究平台将更加完善。以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契机,聚焦深海、深地、深空等科技前沿领域,加快谋划推进冷泉生态系统研究装置、人类细胞谱系大科学研究设施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天然气水合物钻采船建设。加快引进国家级大院大所和顶尖高校落户广州,建设高水平创新研究院,共建新型研发机构,集聚更多“国家队”科技资源。
《报告》就推进广州创新型城市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要前瞻布局新能源产业,着力打造新能源示范城市,将新能源打造成为城市名片。如充分利用大数据、5G、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强大功能,打造城市能源大脑,推动各部门实现数据共享。 夯实数字经济发展基础,稳步推进城市大数据中心建设。如在人工智能领域,要加强底层算法、智能芯片的研发,推动开源框架建设,发展人工智能操作系统;在工业互联网领域,要大力促进平台智能装备、高端工业软件发展。
推动生物医药高质量发展,探索智慧医疗发展。如加快“互联网+健康医疗”产业布局,开展分级诊疗、医保结算、远程会诊、家庭医生等试点,推进互联网医疗的探索和推广应用。
0 人参与 0 条评论(查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