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最新资讯

更多>>皮书作者

谢伏瞻
    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 详情>>

更多>>皮书机构

媒体聚焦

【2021版《温州蓝皮书》】柒零叁:2021年温州市经济增速如何?哪些经济社会形势值得注意?《温州蓝皮书》来了!
来源:柒零叁  作者:本网转载   发布时间:2021-08-16

  8月7日上午,《温州蓝皮书:2021年温州经济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以下简称“蓝皮书”)正式发布。该书由中共温州市委党校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合作推出,是第14本关于温州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分析与预测的年度报告。

  该书对“十三五”收官之年温州经济社会发展进行全方位、多视角的分析,采用历史年度数据对经济和社会运行进行研判。

  2021年温州市经济增速如何?温企将面临哪些机遇与挑战?还有哪些经济社会形势值得注意?赶紧一探这份蓝皮书精彩解读↓

  蓝皮书指出

  预计2021年温州市全年经济增速为6.5%~10%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浙江全省将立足新发展阶,以全面推进数字化改革开启新征程,全省改革发展工作将以打造“重要窗口”的标志性成果为目标,预计经济社会发展将呈现更多新气象、新成就。温州提出开创“十个新局面”的任务要求,号召各级部门、各级干部,全力以赴,干出高质量,迈好“十四五”开局第一步。

  从国际国内来看,全球经济复苏是大概率事件,我国疫情防控形势好是经济复苏的有利因素,尽管当前局部地区疫情仍有反复,但国内经济运行向好的趋势不会改变。印度以及东南亚地区疫情导致国际订单向中国大量转移,年内出口仍将保持高增长。2021年一季度,全国31个省份GDP增长率均超过两位数,温州按可比价计算的增长率达到21.9%。

  蓝皮书预计2021年温州市投资、消费、出口全面复苏,全年经济增速将呈现前高后低走势,增长高线预计达10%,中线将达到8%,如果疫情反复,悲观估计低线在6.5%左右。

3.1

  苏巧将 摄

  参见《温州蓝皮书:2021年温州经济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p17

  温州传统企业面临“洗牌”的阵痛

  温州市规上工业中,传统工业企业居多。全市每年培育一批新上规企业,但是也淘汰出局了一批企业,规上工业企业仍然在5000~6000家,难以突破。当前工业领域除面临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外,仍存在企业生产成本上升、资金周转困难等诸多问题。

  ●企业“两项资金”占款多

  全市规上工业企业资金周转放缓,2020年规上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应收账款合计同比增长14.7%,增速比前三季度提高1.3个百分点,两项资金占比明显提高。其中,产成品存货增长10.6%,存货周转天数21.6天,比上年增加2.2天;应收账款增长15.4%,平均回收期96.9天,比上年同期增加13天。

  ●企业成本持续上升

  2020年,企业财务利息负担有所减轻,但是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居高不下,全市规上工业企业中,平均用工人数下降5.7%,但应付职工薪酬比上年增长2.3%,四项费用(包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增长2.3%,两项均高于营业收入增速3.5个百分点,对企业效益产生挤出效应。

  ●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

  由于受企业成本、资金等因素影响,生产经营仍然面临较大困难。2020年,全市规上工业亏损企业家数比上年增长77.0%,企业亏损面11.6%。当前,一些企业债务风险已经难以掩盖,在外部环境不确定的背景下,一旦货币政策有所收紧,就有可能触发金融风险。

  参见《温州蓝皮书:2021年温州经济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p28

  温州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需在五方面发力

  2020年,温州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478.02亿元,同比增长9.2%,居全省第四。数字化发展总体水平排在全国城市的前30位。“十四五”阶段,温州要打造浙东南数字经济高地,做大做强全省数字经济“第三极”。

  ●完善推进机制

  充实队伍力量。

  高质量落实定期例会制度。

  形成联动推进合力。

  ●建立统计制度

  建立核心产业统计制度。

  创建综合评价指标跟踪制度。

  ●革新发展思路

  要加强体制机制创新。

  要充分发挥温州比较优势,将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展与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有机结合。

  ●降低转型难度

  优化制造业数字化培育方法。

  打造制造业数字化伙伴关系。

  加强制造业数字化示范宣教。

  ●加强要素保障

  进一步强化政策保障,鼓励各县(市、区)、产业集聚区优化数字经济扶持政策体系,加强刚性兑现。

  依托温州市人才新政40条意见,不断探索创新人才引进、培养、使用、评价和激励机制。

  强化基金支持,积极争取国家、省数字经济政府投资基金,建立温州市数字经济产业投资基金。

  鼓励本地金融机构提供企业技改贷款、技改保险等金融产品,提高数字经济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

  加快土地指标转化,盘活低效用地,加大廉价办公用房供应,缓解数字经济发展空间紧张问题。

  参见《温州蓝皮书:2021年温州经济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p71-73

  温州外贸企业经过适应与转型,预期将走出低谷,恢复增长

  2021年新冠肺炎疫情及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对温州外经贸发展的影响将会持续,但总体会较2020年好转。

  对外贸易:据初步调研,因2020年下半年订单的持续恢复,企业信心上升较快,对2021年充满乐观情绪。总体而言,外贸企业经过一年左右的适应与转型,预期将走出低谷,恢复增长,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吸引外资与境外投资:国际疫情的防控、国际商务考察活动的恢复,疫后投资环境的重塑,使“两资”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具体走势,有待疫情结束的时间、疫后经济恢复速度来决定。当然,因疫情防控有力,我国经济保持“一枝独秀”,也将吸引海外订单与更多国际资本。

  基于此,2021年温州外经贸发展应该是机遇与挑战并存。

  ●扩内稳外,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应帮助外贸企业出口转内销。

  继续扩大主要市场的份额。

  ●调整商品结构,加大市场拓展力度

  及时调整出口商品结构,拓展多元化产品。

  开拓新市场。

  ●发挥重大开放平台优势,提升外贸能级

  着力推进华商华侨综合发展先行区、自贸区联动创新区建设。

  建设好跨境电商试验区平台,鼓励有条件的外贸企业由传统贸易转向跨境电商。

  ●优化营商环境,加大招商力度

  优化营商环境,推进外资领域工作改革。

  通过品牌联合等方式,实现国内外联动发展。

  扩大平台招商。

  ●加大投资平台建设,推进企业“走出去”

  推进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与提升。

  扎实推进本土跨国公司培育。

  构建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

3.2

  义新欧“温州号”

  参见《温州蓝皮书:2021年温州经济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p93-95

  温州医药制造业低碳式发展,具有比较优势

  ●医药制造业利润率更高,发展具有比较优势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占比(利润总额/工业总产值)5%多,而其中,规模以上的医药制造业利润占比可达到10%左右,尤其是2019年医药制造业获得了更快速的发展,这说明医药制造业尤其是规模以上的医药制造业具有更强的市场生存与营利能力。当然,医药制造业享受的税收优惠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推动力,规模以上的医药制造业的销项税占比(本年销项税额/工业总产值)低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销项税占比,这说明医药制造业的销项税享受了一定的优惠。

  ●医药制造业能耗更低,符合现代发展理念

  2015年到2019年,温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主要能源万元产值能耗保持基本稳定,围绕0.16小幅波动,节能率整体呈现增长态势;而总体来看,规模以上医药制造业万元产值能耗也保持基本稳定,围绕0.08小幅波动,但相对值更低,同期相比节能率也更高。这说明医药制造业更符合现代发展理念,可以更有效实现“高质量”的绿色发展诉求。

  参见《温州蓝皮书:2021年温州经济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p138-139

  温州网络平台涉众借贷金融风险已从集中爆发期、处置期进入平稳期

  温州在浙江省率先实现P2P网贷机构全面清退,并且以此为契机开展了一场互联网金融领域市场主体大排查、大整治行动,先后开展“套路贷”、网络平台非法高利放贷、违规从事P2P网络借贷等行为的排查整治与清理整顿专项行动。2019年,温州市金融办运用温州“金融大脑”平台辨别发现264家疑似涉众型金融风险企业,排查处置174家,利用网格累计摸排各类涉金融主体17815家次,处理风险事项592件,温州涉众型金融风险维稳应对能力也在实践中得到不断提升。

  参见《温州蓝皮书:2021年温州经济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p153-154

  温州应特别关注区域金融风险演化趋势,防范区域经济金融风险

  ●落实疫情期间惠企政策

●开展困难企业纾困帮扶

●做好资金链担保链风险化解

●加大不良资产出清工作力度

  参见《温州蓝皮书:2021年温州经济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p124-125

  温州信贷不良率保持低位运行,处置损失明显增加

  2020年12月末,全市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107.3亿元,比年初下降2.1亿元,不良贷款率0.79%,比年初下降0.15个百分点,不良率处于近年来低位。

  关注类贷款余额168.8亿元,关注类贷款比例1.24%,分别比年初下降47.8亿元和0.63个百分点。全市累计处置不良贷款157.5亿元同比多处置12.5亿元。

  全市不良资产出售49.2亿元,比上年增加21.9亿元,增长80.2%;其中损失339亿元,比上年增加24.4亿元,增长2.5倍,2020年全市不良资产出售有所回升、损失明显增加。

  新发生不良贷款1555亿元,同比增加32.1亿元。总体来说,目前疫情对温州市企业生产经营冲击总体有限,出险情况较为平稳。

  1-12月全市共监测到新增出险企业161家,同比减少5家,涉贷金额41.4亿元,同比减少3.3亿元。

  参见《温州蓝皮书:2021年温州经济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p124-125

  外汇贸易投资便利化政策落地温州,省内率先开展资本项目收支便利化真实性审核区块链应用场景试点工作

  2020年,国家外汇管理局温州市中心支局加大温州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综合保税区、自贸区温州联动创新区等四大开放平台建设的政策研究和供给,助企纾困做好跨境贸易投资便利化新政的落实,积极发挥跨境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作用,力促外汇贸易投资便利化各项政策在温州有效落地。

  ●进一步深化开放型平台外汇改革

  ●涉外实体经济外汇服务更加协调高效

  ●积极发挥跨境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作用

 

3.3

  温州综合保税区 李建安 摄

  参见《温州蓝皮书:2021年温州经济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p126-127

  温州社会治安形势保持平稳向好态势,刑事案件同比下降明显,但网络诈骗类案件继续高发

  ●线下的传统治安案件发案数回落明显

  随着温州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进一步完善,影响社会治安和人民群众安全感的“两抢一盗”等传统治安案件发案数量近三年下降趋势明显。2015年以来温州全市刑事案件每年均以两位数幅度持续下降,2020年温州全市刑事案件同比下降14.2%,其中命案、“两抢”、盗窃案件同比分别下降15.56%、38.75%和44.1%,全年未发生严重影响群体安全感的重大刑事、治安事件。

  ●网络诈骗类案件继续呈现高发态势

  社会治安案件、违法犯罪结构日渐呈现由传统线下接触式延伸为线上、线下多维空间发案。而线上违法犯罪发案数量最为庞大仍属网络诈骗类案件,虽然相关部门打击成效明显,但网络诈骗发案的拐点还未真正出现。2020年因网络诈骗造成的损失和3000元以上的案件数量同比2019年均有所上升。

  当前温州网络诈骗类案件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网贷诈骗发案数上升明显

  ●受害者群体中,学生占比上升明显

  一类是中小学生。据温州反诈中心统计,2020年2月全市发案量最高的诈骗类型便是购买游戏装备账号类,而且受害者年龄主要以00后为主,这一群体在2月份被诈骗案件同比上升120%。

  另一类是大学生。大学生由于社会经验不足,对金融知识缺乏了解,容易被骗。

  ●网络诈骗呈团伙、跨境作案特征

  参见《温州蓝皮书:2021年温州经济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p150-154

  2020年就业增长目标如期实现,互联网新经济业态发挥了积极的对冲作用

  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温州市就业市场在第一季度出现断崖式下滑,后经稳岗、扩岗、援企、减税等一系列复工复产和稳就业政策,就业形势逐步回稳向好,就业增长目标如期实现。截至2020年12月底,温州市新增城镇就业14.16万人,同比增加19.4%,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4705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43856人,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全年就业形势主要呈现阶段性缺工,中小微企业影响突出,行业性差异明显等特征

  住宿餐厅、交通运输、旅游等接触性服务行业受到较大的影响,服务业的原有就业吸纳能力减弱。非接触式方式的新经济、新技术和新业态获得爆炸式增长,通过数字经济和平台经济提供商品或服务,加速了企业管理和模式体制创新。这些新经济业态成了新的增长点,扩充新的就业增长容量,发挥了积极的对冲作用。

  ●当前温州就业仍面临诸多挑战

  温州市就业总量压力依然较大,经济下行将致就业市场进一步承压,劳动力整体素质偏低,后续劳动力供给不足,温州就业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同时新冠疫情、中美贸易摩擦、新的经济环境和新业态发展都会对温州就业市场带来深刻影响。

  因此,针对当前阶段就业面临的突出问题和后疫情时期可能出现的挑战,要继续坚持强化就业优先政策,打造和拓展人才链,积极发展新业态经济,培育新的就业增长点,优化营商环境,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提升公共就业服务水平,着力解决就业的深层次矛盾,对冲后疫情时代对就业的影响,稳定就业局势,争取化危为机,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目标”。

3.4

  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典型案例:温州文成打造幸福康养“侨家乐”旅游新业态,助推农民增收致富。

  参见《温州蓝皮书:2021年温州经济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p174-183

  温州老龄化程度逐年加深,养老服务业发展有待加速

  “十四五”时期是温州市老年人口进入急速增长阶段,老年人尤其是失能失智、高龄独居老人数量高速增加,全市养老服务业发展面临新形势、新问题。2015年底温州60岁以上老年人口数132.60万人,到2020年底增长到160.94万人,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由2015年底的16.38%,提高到2020年底的19.30%,年均增长4.3%。预计到2025年,温州老龄人口将达到200万,超过总人口的25%。高寿老人数量增长迅速:2015年底全市10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为439人,2020年底增长到922人,5年间翻了一倍多,到2025年,温州高寿老人预估将达到2000余人。

  ●后疫情时代要求加快老龄健康建设

  ●老龄化加速发展要求完善养老服务体系

  ●积极老龄化要求大力发展城乡老年教育

  ●长三角一体化要求加快智慧养老建设

  参见《温州蓝皮书:2021年温州经济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p184-201

  2020年温州市文化建设亮点纷呈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通过验收并获高分

  ●刘伯温故里景区被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入选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

  ●历史文化街区换新颜

  ●“非遗在社区”成全国试点

  ●文艺精品创作成果颇丰

  ●推进瓯江山水诗文化带建设

3.5

  参见《温州蓝皮书:2021年温州经济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p202

  “十四五”期间,温州将打造美丽中国温州样板和生态宜居幸福城市

  “十四五”期间,作为巩固提升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果、加快推进美丽温州建设的关键期、窗口期、攻坚期,温州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将以绿色协调发展格局总体形成、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巩固提升、生态环境安全屏障更加牢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基本建立为目标,通过加大绿色发展力度、强化环保基础设施保障、提高治污能力水平、构建生态环境保护机制体制,打造美丽中国温州样板和生态宜居幸福城市。

3.6

  含章 摄

  参见《温州蓝皮书:2021年温州经济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p256-267

  温州“环保管家”服务模式基本实现了全覆盖

  2018年以来,温州因时顺势打造民营经济发达地区生态环境治理的“温州模式”、 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温州样板”——“环保管家”服务模式。下一步,温州要在在深化“环保管家”服务模式、提升服务质量、建立监管制度、拓展投资机制等方面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助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参见《温州蓝皮书:2021年温州经济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p268-278

  温州重污染行业整治提升后,污染防治水平和环境管理能力显著加强,群众满意度明显提升

  2008-2018年间,温州市以“关停淘汰一批、整合入园一批、规范提升一批”的思路,全面推进电镀、印染、造纸、制革、化工、合成革等六大重污染行业整治提升工作。整治后企业数量明显减少,六大行业的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下降,水环境质量明显好转,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明显优化,污染防治水平和环境管理能力显著加强,群众满意度明显提升。下一步,温州要进一步落实完善企业信息管理、持续推进转型升级、健全长效管理机制等举措,重点破解重污染行业布局、生产和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参见《温州蓝皮书:2021年温州经济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p290-306

  “一区一廊”已经成为展示温州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窗口”

  环大罗山科创走廊已列入全省五大科创走廊之一,拥有高新区3个、高等院校11家。自创区获批以来已累计引进共建高能级创新平台31个、培育自创区创新型领军(瞪羚)企业34家、招引落地创新型重大科技项目75个、引育高水平科技人才团队44个、实施“卡脖子”核心技术攻关25项、推进突破性改革举措31项、共建开放性合作基地17个。“一区一廊”范围内累计有效高新技术企业数121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859家,已汇聚全市一半以上科技企业、创新平台、科创要素。

  ●以“科创平台”为主抓手,加速集聚高端要素。

  坚持“升位次”与“提能级”相结合。

  坚持“引平台”与“落成果”相结合。

  坚持“创新链”与“产业链”同谋划。

  ●以“创新主体”为动力源,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

  深入实施科技企业“双倍增”行动。

  加快实施领军企业“瞪羚”计划。

  实施企业研发机构、研发活动“清零”行动。

  ●以“重点区块”为核心区,科技赋能城市空间

  加快推进重点区块打造。

  加快推进交通路网建设。

  加快推进环境整治提升。

  ●以“改革举措”为突破点,持续优化科创生态

  探索市级层面协同统筹。

  深化“一区五园”体制机制改革。

  优化开放合作人才环境。

3.73.83.9

  世界青年科学家创业孵化器、北斗信息产业基地、中国基因药谷 周智静 杨冰杰 摄

  参见《温州蓝皮书:2021年温州经济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p314-325

  2020年温州工业经济呈现“V型反转、逐月回升”态势,新动能加快发展

  ●重点项目加快推进,工业投资高速增长

  2020年全市工业投资同比增长22%,较全省高15.3个百分点,列全省第1。

  ●新兴动能加快培育,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2020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5.4%、6.6%和8.0%,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到60.9%、53.2%和26.4%,分别较2019年提高4.1、2.9和7.9个百分点。其中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较全省高1.3和9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较全省低6.6个百分点。

3.1012

  正泰物联网传感器产业园  陈翔 摄

  参见《温州蓝皮书:2021年温州经济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p340-351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