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最新资讯

更多>>皮书作者

谢伏瞻
    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 详情>>

更多>>皮书机构

媒体聚焦

【2021版《文化金融蓝皮书》】金融界:中国银行业协会杨洸:探索建立文化金融专营体系
来源:金融界  作者:本网转载   发布时间:2021-11-05

  中证网讯(记者 程竹 见习记者 石诗语)中国银行业协会副秘书长杨洸10月26日在“文化金融蓝皮书《中国文化金融发展报告(2021)》”发布会上表示,近年来,文化及相关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一个亮点,总量持续快速增长,在推动经济发展、优化经济结构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文化产业规模和产业创新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新的融资需求也在不断产生,文化金融是金融领域一个极具战略意义的业态。

  杨洸指出,文化产业银行信贷业务是文化金融的重要业务内容。从中国银行业协会对30家银行的调研情况看,文化产业银行信贷业务近年来在不断丰富和发展:一是文化产业银行信贷规模持续增长;二是文化产业银行信贷产品的开发力度不断加大;三是文化产业专属信贷产品不断丰富。

  此外,就银行业协会在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方面的突出问题及应对思路,杨洸表示,一是提早谋篇布局,探索建立文化金融专营体系。文化产业普遍具有轻资产、轻资本、细分行业差异较大的特点,文化产业的特点决定文化产业银行信贷业务有别于传统信贷业务。在实际经营过程中,迫切需要银行调整传统的经营模式及管理方式,打造专业团队,培养专业人才,建立健全专营服务体系,全面提高文化金融服务水平。

  二是多方合作努力,有效降低文化金融风险。银行过去普遍存在对文化产业特点了解不够、服务文化产业经验少的问题,在开展文化金融业务中,风险识别、计量、监测、分析工作量大,难度相对高。针对上述问题,银行要在不断提高文化金融风险控制能力的同时,积极推进搭建与政府、工商、税务、征信、文化产业运营等机构的合作渠道,加强信息互联互通,共同促进文化企业规范经营,探索建立文化产业市场风险预警信息共享机制。同时,建议通过政府扶持与支持,融资担保、保险、产业基金等机构参与等多种方式,对文化企业增信。

  三是运用数字技术,完善核心资产抵质押服务链条。杨洸提到,抵质押模式是银行信贷业务防控风险的重要手段,文化企业的核心资产大量的体现为无形资产,通过自身的核心资产抵质押向银行申请贷款还存在着很多现实问题,影响了银行信贷的积极性。建议文化金融各相关服务机构牢牢把握契机,充分利用数据挖掘、数据分析等科技手段,推进无形资产数字化建设,规范文化数据治理和管理,完善产权评估、担保、交易、处置和登记管理的各个服务链条,为破解文化企业融资难困境提供有利条件。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