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中国青年网北京3月2日电(记者 牟昊琨)5G才刚刚在全球范围内起步,6G领域的竞争便已在悄无声息中展开。日前,《全球传播生态蓝皮书:全球传播生态发展报告(2021)》在京发布。蓝皮书指出,第六代移动通信(6G)将在5G基础上,由万物互联向万物智联跃迁,成为连接真实物理世界与虚拟数字世界的纽带。
活动现场。主办方供图
《蓝皮书》指出,目前,美国、中国、日本、韩国、芬兰、瑞典、德国、英国等传统通信技术强国都在积极抢占6G赛道。在中国,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联合科技部和国家发改委于2019年成立的中国IMT-2030推进组(下设中国6G无线技术组)是中国6G战略布局的主要研究和协调主体,由科技部牵头,联合国家发改委、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中科院、自然科学基金委成立了国家6G技术研发推进工作组和总体专家组,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华为、中兴通讯等通信企业也设立了相关研究项目,推进6G技术研发和应用。
中国IMT-2030(6G)推进组发布的《6G总体愿景与潜在关键技术白皮书》预测,未来6G网络仍将以地面蜂窝网络为基础,高效利用低、中、高全频谱资源,同时向更高频段扩展。其中,低频段频谱仍将是6G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毫米波将在6G时代发挥更重要作用,而太赫兹等更高频段将重点满足特定场景的短距离大容量需求。在应用领域,未来的6G业务将呈现沉浸化、智慧化、全域化等新发展趋势,产生沉浸式云XR、全息通信、感官互联、智慧交互、通信感知、普惠智能、数字孪生、全域覆盖八大业务应用,带来更加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场景。
除此之外,在发布会现场,多位国际传播领域知名专家学者、相关业界人士参加会议,共同研讨全球传播格局、世界传媒行业的发展变化情况,并就传媒理论研究与媒体融合创新做出展望。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蓝皮书主编姜飞作主题报告,介绍2020年以来全球传播生态发展状况。姜飞指出,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传播生态正显示出新的特点,在战略布局方面,各国强化对信息传播基础结构的重视,5G商用在全球广泛推开,6G领域的竞争格局初步形成,卫星互联网领域,大国竞争白热化,天地一体化的网络空间布局将深刻影响未来的全球传播生态。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史安斌认为,在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的背景下,全球新闻传媒业继续在以流动性、不确定性、复杂性和模糊性为特征的"乌卡"(VUCA)时代探索新的方向与进路。史安斌从全球传播的议题转向、数字反垄断走向平台治理、中国数字企业模式出海渐成气候、新闻生产的远程协作兴起、元宇宙背后的数字迷思和Z世代崛起带来传媒业话语转型六大热点议题入手,对2022年的全球新闻传媒业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与分析。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驻北美总站负责人江和平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北美总站的工作实际出发,分析了驻外媒体机构国际传播力提升之路。江和平指出,以"想到""去到""采到""发到""独到"为特征的"五到"工作法是国际传播的认识论和方法论。驻外媒体机构应具备"六种思维",即底线思维、全球思维、本土思维、创新思维、数字思维、商业思维,处理好对内报道与对外传播等七大关系,从而推动国际传播事业更好发展。
研讨会上,专家学者围绕全球传播生态现状与趋势展开了研讨。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胡正荣指出,当前中国国际传播处在关键机遇期,同时业界实践和学界研究都面临着重大挑战。把中国国际传播放在全球传播生态中去认知与关照,会给学术研究和实践创新带来巨大机遇,《全球传播生态蓝皮书》在此方面做出了积极有益的尝试。同时,国际传播要重视内向与外向两个向度的把握,既要讲述中国的故事,也要讲述世界的故事。
0 人参与 0 条评论(查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