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最新资讯

更多>>皮书作者

谢伏瞻
    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 详情>>

更多>>皮书机构

媒体聚焦

【2021版《蒙古蓝皮书》】同花顺财经:《蒙古国蓝皮书:蒙古国发展报告》发布
来源:同花顺财经  作者:本网转载   发布时间:2022-04-28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赵徐州 曾江)4月21日,《蒙古国发展报告(2021)》新书发布会暨学术研讨会通过线上线下(300959)相结合的方式召开。会上,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了《蒙古国蓝皮书:蒙古国发展报告(2021)》(以下简称蓝皮书)。该书是由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组织编写的对蒙古国经济、社会和对外关系等发展现状与愿景进行基本分析判断的年度性报告。

  中蒙经贸往来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蓝皮书选题立足蒙古国实际情况,选择了14个议题进行研究分析。紧紧围绕2019年至2020年上半年蒙古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外交中的“大事”及其产生的影响,对蒙古国当下发展中暴露出来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调研和分析,系统分析和研究了蒙古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外交等方面的新变化和新趋势。全书包括总报告、政治篇、经济篇、社会文化篇、外交篇和附录六个部分。蓝皮书指出,2019年是中蒙建交70周年,两国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往开来,推动两国政治互信迈上新台阶,经贸往来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人文交流化作涓涓细流滋润两国人民的心田。

  蒙古国在中国周边外交中的战略地位不言而喻,是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邻国,是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重要合作国家。蓝皮书主编、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党委委员、书记刘少坤表示,如何在“一带一路”倡议坚持的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下推进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丰富中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内涵,不仅是国家的战略,也是内蒙古2400万同胞的责任,更是社科人的义务与担当。皮书报告具有“以史为鉴,站在当下看未来”的前瞻性特点。蓝皮书作为一种新的研究方法、新的研究形态,要求我们必须站在“预判、研判”的新视角高度。面对当前的复杂形势,蓝皮书对“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加强中蒙俄三国在基础设施领域的通力合作,早日实现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此外,还要加强在运输工具、物流、跨境贸易、跨境旅游等新兴产业领域的合作。

  中国与蒙古国的贸易关系十分密切,中国已连续18年成为蒙古国第一大投资来源国和贸易伙伴国。蓝皮书指出,蒙古国经济对中国的依赖有目共睹,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随着各国的“封关禁足”,经济均受到严重冲击,尤其是严重依赖进出口的一些国家,其中包括蒙古国。因蒙古国处于中俄之间,与中国的经济关系高度“链接”。蒙古国经济振兴很大程度依赖对中国的出口,这是蒙古国议会大选后“新班子”的共识。中蒙经济存在一定的互补性,尤其在矿产资源、劳动力和技术等方面,形成供需关系,有利于贸易关系的发展。2020年,中国与蒙古国开通了边境口岸“绿色通道”,保障中蒙经贸合作不中断,有效缓解蒙古国财政赤字和通货膨胀等经济方面的巨大压力。

  蒙古国旅游产业向纵深和可持续发展

  蒙古国是世界上所存不多的保留游牧生产生活方式的国家之一,也是游牧文化保存较为完整的国家之一,是一个历史和自然的活体博物馆,到现在仍然保留着这一特点。在蒙古国旅游,途中可观光考古遗迹、石雕、壁画,甚至是各种野生动物。为更好地促进旅游产业发展,蒙古国自然环境与旅游部将2018年定为“旅游业之年”,将2019年和2020年定为不同主题的“国家旅游年”,以原生态的游牧文化为抓手,使蒙古国旅游产业向纵深和可持续发展。

  蓝皮书指出,旅游产业是蒙古国最近几年兴起的新兴产业,在接待、服务等方面尚未达到世界旅游组织批准的国际标准。未来,如果做好专业培训,解决签证、交通、服务质量等方面的问题,提高专业人员能力和服务质量,其旅游业及其与旅游相关的产业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同时,蒙古国也是畜牧业大国,畜牧业是蒙古国主要生产收入来源之一。在城市和采矿业、区域经济的发展之下,有一部分牧民选择迁入城市,牧区牧民数量日益减少。蓝皮书提出,蒙古国应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要通过发展农牧业,保障农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其次,要缩小城乡发展差距,促进平衡发展;再次,要加大促进地方就业的政策力度,使更多人就地、就近就业;最后,要加强农村牧区公共服务,缩小城乡公共服务差距,使更多人享有更优质、更完美的公共服务。

  多种交流平台为中蒙人文交流提供保障

  近年来,随着中蒙人文交流日益密切,已搭建多种人文交流平台,成为连接两国民众、促进民心相通的重要桥梁。蓝皮书指出,“文化周”和“文化日”等活动得到两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已成为中蒙文化交流的盛会,是新时期中蒙人文交流与合作的良好平台,对加深两国政府和人民的相互了解与友谊起到重要作用。

  2019年既是中蒙建交70周年,也是北京市与乌兰巴托市建立友好城市关系5周年。2019年7月,乌兰巴托举办了“北京日”,这是乌兰巴托首次举办“北京日”活动。在“北京日”活动期间,举行了北京市文献展、生态绿色照明展览以及文艺演出等活动。2019年12月,北京举行了“蒙古国文化日”。与蒙古国接壤的内蒙古自治区,成为中蒙人文交流的前沿。2019年9月,在蒙古国乌兰巴托和部分地区还举办了“中国内蒙古文化日”。

  于2011年正式启用的乌兰巴托中国文化中心,已经成功举办多项人文交流活动,包括各类中蒙友好交流晚会、绘画艺术展、中医讲座、中国文化纪录片展映等,协助举办了在蒙古国各地举行的“中国文化周”等活动。2019年,乌兰巴托中国文化中心更是举办了“我们知道和不知道的中蒙友谊”图册图片展、“欢乐春节”系列活动、“庆祝中蒙两国建交70周年春节歌舞晚会”等一系列以庆祝中蒙两国建交70周年为主题的人文交流活动。在蒙古国几个省份还举办了中国旅游文化周、中蒙文化名人座谈会、中国电影(600977)巡回展映等系列活动,不断丰富中蒙人文交流的内容。

  此外,孔子学院也成为推动中蒙人文交流的媒介与品牌。目前蒙古国已成立2所孔子学院,第一所是蒙古国国立大学孔子学院,由蒙古国国立大学与中国山东大学于2007年共同创办。随着汉语在蒙古国持续升温,该孔子学院的学员人数也在不断增加,从2007年成立时的几十人增加到2019年的5000多人。蒙古国国立大学孔子学院不仅进行汉语教学,还关注汉学学术研究。2010年成立了“蒙古国汉学家俱乐部”,2014年出版了《蒙古国汉学研究》学术期刊。为让蒙古国民众理解中国文化精髓,蒙古国国立大学孔子学院蒙方院长其米德策耶翻译出版了蒙文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论语》、《孙子兵法》等作品,获得了蒙古国翻译作品最高奖。其米德策耶作为外方院长两次获得“全球孔子学院先进个人奖”,蒙古国国立大学孔子学院两次获得“全球先进孔子学院”。2015年蒙古国国立教育大学与东北师范大学合作建立了蒙古国第二所孔子学院——蒙古国国立教育大学孔子学院。其主要特色是培养和培训蒙古国本土汉语教师,推动蒙古国汉语师范专业建设和汉语教学研究等。蓝皮书指出,蒙古国两所孔子学院不仅是语言教学的重要平台,更是深化中蒙人文交流、促进多元文明交流互鉴的载体。

  会议由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中国蒙古国研究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主办。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