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最新资讯

更多>>皮书作者

谢伏瞻
    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 详情>>

更多>>皮书机构

媒体聚焦

【2022版《生态文明绿皮书》】中国社会科学网:为全球环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本网转载   发布时间:2022-06-10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高莹)5月29日,南京林业大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生态文明绿皮书: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报告(2022)》(以下简称“绿皮书”),从不同角度研究分析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成就及其世界意义。

  构建生态文明法治体系

  2021年3月1日,长江保护法正式施行。作为我国首部全国性流域法律,长江保护法针对长江流域的特点和存在的突出问题,采取特别的制度措施,推动长江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长江保护法的制定和实施,是近年来我国生态文明法治体系构建的亮点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宪法修正案,将生态文明写入宪法,制定长江保护法、湿地保护法、噪声污染防治法等7部法律,修改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等17部法律,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

  “生态文明,法治先行。”绿皮书指出,构建中国生态文明法治体系,必须以宪法为统领,以环境与资源保护相关法律为核心。在立法上,应体现环境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公众参与、损害担责的原则,实现污染防治法、自然资源保护法与循环利用法的相互联动;在执法上,应树立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执法理念,体现环境综合治理的基本原则,进一步治理污染不作为、滥作为现象,不断推动环保督察的法治化进程;在司法上,应树立正确的环境资源审判理念,实现区域、流域的联动执法,形成司法协调的联动模式,达成司法合作,在司法审判中实现环境公平正义的价值诉求。

  加强环境治理国际合作

  生态保护是系统性复杂性长期性工程,需要各国互相取长补短,汲取彼此经验智慧。作为发展中大国,中国在近年来积极主动参与全球环境治理,与其他国家分享自身在污染治理、环境保护、生态修复方面的成功举措。

  绿皮书梳理了近年来我国参与全球环境治理的实际行动和取得的成果。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我国积极响应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要求,将应对气候变化融入国民经济发展规划,践行《巴黎协定》,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和愿景,主动提高国家在碳减排上的自主贡献,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在海洋环境保护方面,我国主动履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有关海洋环境保护的条款,努力推动海洋环境健康发展。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我国向全球发布《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中国在行动》生态报告、《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主动承办《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成立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大力提倡“共谋全球生态文明之路”“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

  绿皮书指出,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我国进一步彰显了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的地位和作用,为全球环境治理贡献了中国方案、中国智慧。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