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最新资讯

更多>>皮书作者

谢伏瞻
    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 详情>>

更多>>皮书机构

媒体聚焦

【2023版《广州蓝皮书-创新型城市》】中国发展网:广州如何发挥大湾区科创“领头羊”作用
来源:中国发展网  作者:本网转载   发布时间:2023-09-01

  近日,广州市社会科学院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了《广州蓝皮书:广州创新型城市发展报告(2023)》(以下简称“蓝皮书”)。蓝皮书认为,广州不仅基础研究能力居大湾区城市首位,在大湾区基础研究合作中也处于核心地位,是当之无愧的“领头羊”。

  适时发起面向全球的“大湾区国际大科学计划”

  蓝皮书分析,在建设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背景下,广州要扮演好“领头羊”的角色,进一步强化科技教育文化中心功能,发挥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主力军作用,加强学科交叉融合和跨学科研究,推动基础学科高质量发展。广州应以重大研究平台开放共享为切入点,以学科建设、学术交流为桥梁,主导构建大湾区基础研究合作网络,加强与香港在材料科学、环境科学、应用物理学等学科领域的交流合作,深化与深圳在肿瘤学、材料科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及应用物理学等基础学科领域的协同创新。要做大做强大湾区科学论坛,提升国际影响力和品牌效应,以此凝聚科学家共识,使之成为推进大湾区和全球基础研究合作的重要载体。

  与此同时,广州可探索联合深圳、香港、澳门及其他城市,聚焦国家战略和大湾区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围绕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海洋科技等领域,逐步培育具有发展潜力的大科学计划,并在合适的时机共同发起面向全球的“大湾区国际大科学计划”,集聚全球知名科学家和团队资源,联动规划实施一批前瞻性、战略性重大基础研究项目。

  探索“学科+产业”创新模式

  2022年,科技部、教育部联合批复生物医药与新型移动出行、空天科技、未来能源与智能机器人等10家未来产业科技园作为建设试点,打造未来产业创新和孵化高地。其中,广州获批建设生物医药与新型移动出行未来产业科技园,建设单位主要有中山大学、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广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蓝皮书认为,广州应抓住这一契机,在试点建设基础上,依托高校优势学科,探索“学科+产业”的创新模式,探索未来产业“沿途下蛋”的发展模式,引领新时期国家大学科技园升级发展。

  具体来看,一方面,要深化人才培养、成果转化、校地合作等方面的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从基础研究、技术开发到成果转化的融合新机制,深入推动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改革,持续推进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长期使用权或所有权试点建设。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发挥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和科技领军企业之间的协同效应,加快集聚人才、技术、资金等创新要素。充分发挥中山大学及其附属医院、研究机构在生物医药和健康领域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广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山大学及其附属机构开展深入合作。加快突破一批未来产业重点方向上的关键核心技术,孵化一批高成长性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一批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未来产业创新创业人才。

  深化合作探索“飞地经济”发展模式

  蓝皮书建议,广州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辐射功能,利用大湾区城市群资源禀赋,以基础学科交流合作为基础,以产业门类合作为抓手,全面深化与其他城市的合作。加强与东莞在计算、发电及变电、配电及测量等应用领域以及肿瘤学、材料科学及应用物理学等基础学科的交流和合作,推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并探索设施集群化发展;加强与珠海在肿瘤学、环境科学及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等基础学科的交流和合作;加强与肇庆在生物化学、发电及变电、配电,尤其是近两年高速发展的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应用性合作;协同佛山和肇庆,强化广州都市圈发展引领功能;加强与清远在新材料、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等领域的合作,高水平建设广清经济特别合作区。

  与此同时,要深刻认识到,发展“飞地经济”已成为推进产业转移和区域合作的重要手段之一。广州要深入贯彻广东省《关于推动产业有序转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若干措施》的有关精神,抓住机遇用好政策,创新跨区域合作模式,与其他城市共同探索“总部+基地”“研发+生产”“生产+服务”“创新+孵化”“头部+配套”等多种形式的双向“飞地经济”模式。着力推进产业飞地和科技飞地建设,推进创新资源的深度融合,加强产业链对接,推动新知识、新技术和新产品的扩散和应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