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最新资讯

更多>>皮书作者

谢伏瞻
    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 详情>>

更多>>皮书机构

媒体聚焦

【2023版《广州蓝皮书-创新型城市》】羊城派:《广州蓝皮书:广州创新型城市发展报告(2023)》发布
来源:羊城派  作者:本网转载   发布时间:2023-09-01

  8月25日下午,广州市社会科学院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了《广州蓝皮书:广州创新型城市发展报告(2023)》(下称“蓝皮书”)。

  蓝皮书指出,2016-2021年,广州科技创新指数高速增长,资源集聚不断强化,国家级平台实现重大突破,科技创新与创新策源功能相对突出,科技辐射增长强劲,居大湾区“火车头”地位。

  当前,广州作为区域科技创新中心,还面临着基础研究发展速度减缓,领先优势有所削弱、产业链创新仍有较大空间,部分专业技术“卡脖子”、企业研发投入主体地位不明显,技术创新和辐射带动能力有待提升等发展压力。

  据此,蓝皮书建议,广州要不断夯实“领头羊”地位,主导构建大湾区基础研究合作网络,加快谋划基础学科研究中心;要发挥“链长制”的重要作用,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强未来产业布局;要集聚培育潜力企业,高水平建设企业技术创新平台,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要持续深化与深圳、香港、佛山等城市的合作,探索飞地经济发展模式,进一步增强辐射功能。

  广深科技创新中心指数居于前列

  “双中心”格局日益凸显

  蓝皮书从资源集聚、创新策源、科技辐射三大层面构建了大湾区科技创新中心指标体系。

  经测算,大湾区总指数从2016年的0.882增长到2021年的2.144,年均增长19.44%。2016—2021年,广州指数和深圳指数始终居大湾区前两位,二者占比之和由2016年的59.26%提高到2021年的69.17%。

  从2016—2021年十大城市对大湾区总指数的增长贡献度来看,广州达到42.57%,深圳为33.52%,两大城市对大湾区总指数的增长贡献度达到76.09%。

  从排名来看,香港、东莞、中山、江门和肇庆排名没有任何变化,广州和深圳的排名在2021年互换,佛山在2017年排名上升1位到第5,珠海在2019年排名上升1位到第6,惠州分别在2017年、2019年下降1位,2019—2021年均排名第7。

  总体来看,2016年以来,大湾区十大城市科技创新中心指数位次相对稳定,广州和深圳始终位居前2,起到“双中心”作用,并且呈现日趋强化的态势。

  广州应紧抓发展机遇

  打造未来产业创新和孵化高地

  蓝皮书指出,2022年,科技部、教育部联合批复生物医药与新型移动出行、空天科技、未来能源与智能机器人等10家未来产业科技园作为建设试点,打造未来产业创新和孵化高地。

  其中,广州获批建设生物医药与新型移动出行未来产业科技园,建设单位主要有中山大学、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广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

  对此,广州应抓住这一契机,在试点建设基础上,依托高校优势学科,探索“学科+产业”的创新模式,探索未来产业“沿途下蛋”的发展模式,引领新时期国家大学科技园升级发展。

  一方面,广州要深化人才培养、成果转化、校地合作等方面的体制机制改革。

  创新从基础研究、技术开发到成果转化的融合新机制,深入推动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改革,持续推进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长期使用权或所有权试点建设。

  另一方面,广州要进一步发挥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和科技领军企业之间的协同效应,加快集聚人才、技术、资金等创新要素。

  广州要加快突破一批未来产业重点方向上的关键核心技术,孵化一批高成长性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一批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未来产业创新创业人才。

  穗港应强强联合

  携手打造大湾区科技创新合作新高地

  蓝皮书指出,在科技创新上,穗港各有优势技术领域。

  双方应在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基本思想指导下,立足技术交叉探索强强联合、优势互补的科技创新生长点,携手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合作新高地。

  在基础研究方面,穗港可以依托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高校的学科优势及合作基础,进一步强化在环境科学、材料科学等基础学科以及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前沿技术与重点产业领域的合作。

  在应用研究方面,除了进一步强化在医药及化学领域的合作,穗港未来可重点在检测、测试,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电通信技术,基本电气元件等穗港均具有良好专利基础或相对对方具有比较优势的技术领域加强合作。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