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最新资讯

更多>>皮书作者

谢伏瞻
    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 详情>>

更多>>皮书机构

媒体聚焦

【2023版《气候变化绿皮书》】上观新闻:国家气候中心:中等强度厄尔尼诺将持续至2024春节,未来平均气温还会上升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本网转载   发布时间:2024-01-15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经济学模拟联合实验室今日联合发布气候变化绿皮书《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23):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指出,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叠加中等以上强度的厄尔尼诺事件影响,极端天气可能发生频次更多、范围更广、强度更强。未来几十年的中国平均气温还会继续上升,总体来看,增幅从东南向西北逐渐变大,北方增温幅度大于南方,青藏高原、新疆北部及东北部分地区增温较为明显。

  绿皮书称,未来我国极端强降水和重大干旱事件仍呈增加态势。高温、干旱、暴雨洪涝、强台风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风险增加的地区几乎全部位于我国东部人口、经济稠密地区,社会暴露度高、脆弱性大,经济社会安全受极端天气事件影响加重。但也由此给建设安全、绿色、智慧城市发展的气候服务保障能力带来新要求和新机遇。

  2023年,我国极端天气呈发生数量大、影响区域广、强度极端性增大、屡创历史纪录,以及无前兆突发性事件增多的趋势,对人民生活和社会经济都造成了极大影响。

  国家气候中心研究显示,2023年我国气候总体呈现以下特征:一是区域性极端强降水、大范围极端高温热浪、持续性极端骤旱、高影响极端寒潮等事件发生频率增大。1961年以来极端日降水量频次平均每十年增多8%,近10年(2013-2022年)我国平均高温日数较常年(1991-2020年)偏多2.3天。

  二是各种极端天气呈现出极端性强、破坏性强、反常性强的特点。如2023年1月下旬,强寒潮侵袭我国东北地区,黑龙江漠河市阿木尔镇于1月22日最低温度达-53.0℃,刷新我国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低气温历史极值。

  三是时空尺度上非典型的极端天气接连发生,气候变化突破了季风气候的规律性。我国降雨带北移明显,2000年代后雨带表现出明显的北抬、北扩特征,其中南支雨带从之前的华南地区北移到长江流域,大约移动5-7个纬度;北支雨带从黄淮地区北移到华北中部,大约2至3个纬度。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台风生成源地呈现向西偏移的趋势,生成源地更靠近我国。

  四是极端天气呈现快速转换趋势,旱涝急转、冷暖急转等异常现象频繁发生。2023年6月1日至7月28日,华北大部降水偏少2至5成,华北中南部和河北北部部分地区偏少5至8成,同期,华北东部和南部多高温天气,加剧土壤失墒,河北北部、山西西部等地出现不同程度的气象干旱。而到7月29日至8月1日,华北大部出现历史罕见强降水过程,最大累计降雨量达1003毫米(河北邢台临城县);100毫米以上降雨面积17万平方公里。强降水致使华北地区出现严重暴雨洪涝灾害,旱涝急转现象明显。

  五是复合型气象灾害接踵而来,局地性、突发性、灾难性事件趋多。2022年夏秋两季,长江流域发生气象干旱与持续高温复合极端事件。2023年7月28日,“杜苏芮”以强台风强度正面登陆福建晋江,先后影响东部13省(区、市),并引发强降水,造成从福建到东北我国东部地区严重灾害损失。同样,受台风“海葵”影响,9月7至8日,我国广东省部分地区和香港地区遭遇创纪录特大暴雨,具有强度超强、持续时间超长、强降雨范围超大等特点。

  气候的进一步变暖将加剧中国区域性气候风险。据国家气候中心2023年11月的监测数据,一次中等强度的厄尔尼诺事件已经形成并将持续到2024年春节。厄尔尼诺事件叠加不同天气气候条件及各类极端事件将对我国风光发电、冬季电力需求、交通、人体健康及城市运行等有着复杂的影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