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最新资讯

更多>>皮书作者

谢伏瞻
    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 详情>>

更多>>皮书机构

媒体聚焦

【2023版《京津冀蓝皮书》】新浪:京津冀制造业发展报告(2023):发挥首都北京领头作用,推动京津冀制造业协同发展
来源:新浪  作者:本网转载   发布时间:2024-01-15

  12月28日,北京工业大学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了《京津冀蓝皮书:京津冀制造业发展报告(2023):协同发展的挑战与对策》。

  加快构建以制造业为主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推动京津冀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的重要保障。报告首先从整体上分析了京津冀制造业发展的现状,并从体制机制建设、“三链”融合、数字化发展、世界先进制造业集群打造等角度,探讨推进京津冀制造业协同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关键路径,并选取信息技术产业、医药健康制造产业、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钢铁产业、智能制造业软件产业5个重点产业分析其协同发展的现状及未来发展的主要突破点,为推动京津冀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2010~2022年长三角地区工业增加值占比始终保持在20%以上,京津冀地区工业增加值占比由7.84%下降至6.25%,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快速下降,以工业为主的实体经济部门动力不足致使京津冀三地经济增长动力明显弱化,基于此,报告提出“双10%”的底线思维,即三地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GDP的比重、工业增加值总量占全国工业增加值总量的比重均不得低于10%。京津冀三地产业结构变化存在趋同性,京津两地以制造业为主的实体经济部门同步出现加速弱化现象。京津冀制造业体系存在较为突出的独立化、孤立化现象,主要工业产品间不仅互补性较弱,还存在一定程度的同质性竞争现象。当前,在推进三地产业协同发展的过程中,最突出的体制机制问题是如何正确理解和把握区域内各产业链供应链环节、现代金融、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源等要素资源的集聚效应抑或分散效应的内在规律。

  报告认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持续纵深推进的核心因素在于首都北京要发挥全局的领头作用,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不同阶段发挥领头作用,特别是在决定京津冀协同发展成效的产业协同发展体系中起到整体牵头作用。2021年1月,《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对首都北京如何发挥对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的领头作用做出战略部署。概括而言,就是立足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五位一体”的基本原则,打造“4带1园”。

  “4带”分别是:京津走廊产业带,打造科技研发转化、现代服务业、高端制造业发展带;京保石走廊产业带,打造先进制造业发展带,强化北京创新资源与保定产业发展结合,推动产业协作项目落地,提升装备制造、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合作水平;京唐秦走廊产业带,打造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带,共建唐山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推进首钢京唐二期等项目建设;张承生态环保产业带,加快张北云计算产业基地建设,发挥“科技冬奥”带动作用,推动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合作。“1园”是北京沧州渤海生物医药园,巩固完善产业链协同。

  北京“十四五”规划确定了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目标和具体计划,报告建议,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还需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应充分考虑到河北和天津与北京的距离不同,因此其产业协同发展模式和阶段存在差异性。第二,在既有的首都北京对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的牵头作用之中,还要带动河北省石家庄之南的邢台和邯郸,这两地是京津冀区域内重要的工业区。第三,在首都北京众多区域特别是北京南部产业带高精尖产业体系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发展仍然相对不足的情形下,京津冀培育和发展有特色的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面临一定的挑战,当前阶段首都北京对河北和天津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的领头作用和溢出效应仍需加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