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最新资讯

更多>>皮书作者

谢伏瞻
    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 详情>>

更多>>皮书机构

新闻动态

报告精读 | 工业和信息化蓝皮书: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报告(2016~2017)
来源:皮书说  作者:本网转载    发布时间:2017-08-10

  近日,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发布了《工业和信息化蓝皮书: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报告(2016~2017)》。

工业和信息化

  2016年,新兴产业继续保持全球产业的增长极优势,增速保持在7.5%以上。发达国家新兴产业间的竞争由传统的主导行业及其产品的规模与市场竞争,转变为细分领域的技术突破挖掘与掌控发展主导权的争夺,世界各国选择符合本国产业基础条件且具有全球产业引领效应的新兴产业细分领域重点培育。美国聚焦于掌握机器人和人工智能领域的全球技术话语权,日本发力商业模式创新与全球瓶颈技术和先导产品的研发,德国以工业4.0集成系统为抓手,确立全球数字化工业生产模式和标准,英国突破生物和新材料领域核心技术,韩国调整成长动力产业并培育新增长点。总体来看,2016年全球新兴产业规模总体平稳,细分市场分化,技术创新由通用共性技术向细分领域聚焦,扶持战略政策更加精准。展望2017年,全球新兴产业中的人工智能等产品将集中发力,全球生产网络趋于稳定,内部融合发展将大力提升价值链延伸能力。

  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深度调整时期,战略性新兴产业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日益增强。2016年,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呈现总量规模增长快、技术突破赶超快、具有优势的企业和行业发展进一步加速、产业集聚特色突出、中央和地方政策措施密集出台、融资环境有所改善的总体态势,但仍存在研发投入需增加、资金支持力度需加大等问题,同时八大细分产业发展各具特点。

  2016年,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政策呈现一些亮点和方向: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采用和而不同、区分对待、有序推进产业发展的方式;高端装备制造业产业政策体系呈现更加注重提供指导和参考、创新融合发展、创新财政支持方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全方位开展国际合作等特点;新材料产业政策体系保障措施完善,执行层面上的财政投入与土地保障实施力度大;生物产业相关政策中财税金融政策不断完善,政策着力于打造产业集群,并将支持创新摆在突出的位置;新能源产业政策集中在可再生能源消纳、装备和核心技术加强及新能源标杆上网电价等方面;新能源汽车政策着力于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政府机关和公共服务机构采购、技术研发支持方面;节能环保产业政策覆盖全面,支持工具日趋多元化。

  2016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各重点领域进入加速发展期:我国物联网产业在技术标准研究、应用示范和推进、产业培育和发展等领域取得了进步;我国工业机器人国产品牌的市场份额有所增加,各级政府积极推动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产品的研发和推广应用显著提速;我国石墨烯产业处于起步期,规模实现增长,初步构建上下游产业链条;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同比增速为医药工业各子行业之冠;我国已具备汽车网联化的初步基础,从规划进入实操阶段,并开展了智能汽车与智慧交通创新示范区工作;我国锂离子动力电池进入产业链整合阶段;我国并网风电装机容量及发电量快速增长,设备利用小时降幅略有收窄。2016年,我国涌现出一系列新兴产业热点:工业大数据、服务机器人、新型生物医用材料、医学影像产业等。这些产品和技术将在“十三五”期间迎来快速发展机遇期。

  2016年全球新兴产业发展呈现总体平稳,增速下滑,市场分化的特点

  蓝皮书指出,2016年前三季度,全球新兴产业平均增速达到7.8%,虽然与同期3.0%的全球经济增速相比,新兴产业仍然是全球产业增长的强力引擎,但全球新兴产业平均增速仅比2015年和2014年同期分别提升0.2个和0.6个百分点,而全球经济增速比2015年和2014年同期分别提升0.2个和0.4个百分点,基本相当,全球新兴产业的增长后劲受到质疑。

  从细分领域看,2016年前三季度,在全球客户群持续扩大和产业技术日臻成熟的推动下,节能环保、新能源、现代物流三大细分领域的全球平均增速分别为8.6%、8.8%、9.3%,与上年同期相比分别提升2.9个、3.5个、3.8个百分点,仍然保持了良好的产业增长态势。与此相反,受全球供应链重组和技术瓶颈影响,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信息产业四大细分领域的全球平均增速分别为7.5%、7.7%、7.1%、7.4%,与上年同期相比分别提升0.5个、0.9个、0.3个、-1.2个百分点,产业结束高增长态势,步入结构调整期。

  从市场布局看,2016年前三季度,发展中国家新兴产业平均增速达到10.8%,比上年同期增长3.1个百分点,同时,发展中国家在新兴产业国际市场销售总额中所占比重达到42.7%,比上年同期增长6.8个百分点,发展中国家新兴产业保持了蓬勃发展态势。反观发达国家,同期,新兴产业平均增速仅为6.2%,比上年同期增长0个百分点,而新兴产业国际市场销售总额首次下滑至60%以下,全球新兴产业生产和销售的格局分化态势凸显。

  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的云计算、大数据、信息安全等市场需求强劲

  2016年,尽管传统PC市场进一步萎缩,智能终端市场趋于饱和,但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带来的新兴市场需求正在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依然保持强劲的增长动力。2016年第一季度,国内云数据中心投资规模为132.3亿元,全年增速将达到12%,全年投资将达到730亿元。2015年中国大数据市场规模约为125亿元,2016年以来仍旧保持着30%以上的增长速度,2016年全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70亿元。物联网市场规模也在迅速扩大,根据中国移动物联网公司预计,到2020年物联网收入将突破千亿元。

  新技术的发展带动了集成电路、新型工业传感器等工业基础领域的快速发展。2016年1~9月共生产集成电路943.9亿块,同比增长18.2%,1~6月全行业实现销售额1847.1亿元,同比增长16.1%,其中设计业、制造业和封装业均保持高速增长(见图1)。此外,随着国家信息安全和网络安全战略地位的上升,国产服务器行业进入黄金发展期,预计未来三年增速将保持在20%以上。

  2017年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趋势

  (一)产业发展政策体系全面细化落地,有力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深入发展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经济处于“三期叠加”、原有增长动力减弱、增长步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党中央、国务院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创新驱动等重大发展战略,并相继出台了《中国制造2025》《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等重大指导政策,为推动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模式创新和产业创新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支撑,为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带来新契机。

  根据“十三五”规划纲要,未来五年计划实施的100项重大工程及项目中,超过一半的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以使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15%的战略目标顺利实现。2017年,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将进一步细化落地,政策组合进一步衔接优化,前沿技术和重点领域发展指导规划相继出台,产业调整和变革方面进一步明晰,产业发展将进入全面深入推进期。

  (二)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产业开启黄金发展时代

  随着互联网、移动智能设备的快速普及,万物互联成为大势所趋。根据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发布的《2016年世界互联网发展乌镇报告》,全球固定宽带用户已达884亿,移动宽带用户数为36亿,移动蜂窝网络覆盖了全球95%的人口。由此,当前全球数据量呈现爆炸式增长,催生了能够对海量数据进行挖掘分析的计算需求,从而培育了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市场,并且正在向经济社会各个领域逐渐渗透融合。该报告指出,全球大数据市场规模将达到103万亿美元,是2015年的10倍左右。根据思科发布的云计算市场展望报告,在大数据和物联网的推动下,到2020年全球92%的工作量将由云数据中心处理,云计算市场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到22%。2017年,随着各项政策的配套落实,中国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的产业规模继续高速扩张,年均增长率将达到20%以上,开始进入黄金发展时代。

  (三)智能制造助推工业机器人发展,核心技术亟待突破

  工业机器人小型化、简单化、精确化的特性,满足了电子信息制造业高精度、高效率的生产需求,极大地提高了制造业信息化水平。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需求市场,给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带来了强大的发展原动力。根据联合国机器人联合会统计数据,我国每年新增进口工业机器人装机量平均以25%的速度迅猛增长,远超过全球范围内工业机器人10%的增长速度。预计到2020年,我国将达到目前世界发达国家机器人装机密度中等水平,需增加机器人装机量130万台,直接增加产值达2500亿元。

  2017年,国家将继续大力推进制造业智能化转型,深度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着力提高工业自动化水平,带动工业机器人快速发展。特别是控制器、私服系统和减速器这三大核心零部件,未来五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到25%~30%。尽管我国已经基本掌握工业机器人硬件部分,但软件部分仍与国外品牌存在差距,其中日系品牌占据了我国伺服系统市场一半的份额,核心零部件生产技术仍然有待突破。

  (四)绿色低碳理念深入人心,节能环保产业迎来发展机遇

  “十三五”时期,节能环保产业地位空前提升。首先,“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快改善生态环境,并围绕这一目标在环境综合治理、生态安全保障机制、绿色环保产业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总体部署。环保、绿色和美丽中国被纳入“十三五”6个重要目标任务、5大发展理念,100个重大工程及项目中环保类占到16个。其次,2016年中央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明确,要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将其培育成我国发展的一大支柱产业。最后,随着“水十条”“大气十条”的细化落实,以及“土十条”和《“十三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的预期出台,节能环保产业的地位将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随着节能环保领域顶层设计的逐步完善,配套政策体系的持续加码扶持,以及绿色低碳理念进一步深入人心,预计2017年我国节能环保领域投资将大幅增长,依然延续高景气度。同时,PPP等创新投资融资模式将继续整体推动节能环保产业快速发展。

  (五)数字创意产业异军突起,引领社会消费新风尚

  在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数字创意产业首次被提及,并且被纳入了“十三五”规划纲要,成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因此,“十三五”期间,数字创意产业将受到高度重视,成为内需增长的有力支撑。从全球范围来看,数字创意产业集中在几个主要发达国家,其中,英国产生了全球15%的音乐创作,美国创造了全球33%的电影票房,日本的动漫产业则占全球市场份额的60%。我国数字创意产业主要包括网络文学、动漫、影视、游戏、创意设计、VR、在线教育7个细分领域,其中游戏市场规模高达1424亿元,用户消费意愿较强,但总体来说仍处于起始发展阶段,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仅为07%左右,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

  2016年以来,我国数字创意产业已集聚了4600多家企业、近22万从业人员,产值已突破1000亿元。因此,2017年我国数字创意产业将进入高速发展期,引领国内消费新风尚。其中,电竞、VR等细分领域增长潜力旺盛,未来将成为新的重要增长点。在线教育结合语音识别、AI等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符合技术发展潮流,市场消费也将十分强劲。

  国内外工业机器人产业技术进展现状

  (一)   国外技术趋势

  1、 主要厂商聚焦人机协作

  当前,人机协作成为工业机器人技术主要发展方向。英国巴克莱银行研究报告认为,到2020年,全球协作机器人的需求量将达到25万台。主要厂商纷纷在这一领域发力。ABB推出实现人机协作的双臂工业机器人YuMi。发那科推出协作机器人CR-35iA机器人,它可以在没有安全围栏隔离的情况下与人在同一个空间工作。瑞士格和库卡联手开发出机器人拣选技术,将人机协同作业的概念引入未来的自动化智能仓库设计中。机器人拣选技术系统可以在没有护栏的情况下实现人机协作,具有较高的可靠性与安全性。Rethink Robotics设计的智能机器人可在复杂的制造环境中与人协作。

  2、 国际品牌在“机器人+”领域发力

  华为与ABB签订合作备忘录,双方共同研发将基于4G LTE的华为OneAir产品和技术应用到ABB的机器人和工业自动化解决方案中,实现机器人的远程无线监控管理、配置、运维、大数据应用和可视化智能生产,共同推动工业4.0领域的全联接。此外,ABB将工业机器人软硬件技术整合VR系统,展现虚拟工厂运作场景,实现运用VR直接控制机器人,代替人工完成工件喷涂作业。

  3、 提升传统性能仍然是重点研发方向

  日本发那科在大负载方向取得新进展。发那科研发了其最大负载机器人M2000iA/2300。这一型号机器人有效载荷2.3吨,超过以前型号机器人1.7吨的负载极限。此款M2000iA/2300六轴机器人伸缩距离为3.7米,具有较好的精准度和灵活的控制能力,可以降低损坏生产材料的风险,因此能够降低运行成本并提高生产速度。此款机器人可以应用于金属、造纸和汽车等行业。安川电机未来的技术布局仍然将围绕传统应用市场客户的需求来进行工业机器人的技术改进。比如,适应汽车制造轻量化的技术要求等,并持续改良精度、负载、可靠性等技术指标。

  (二)国内技术进展

  随着工业机器人在国内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力求在核心零部件方面取得突破,但是进展相对缓慢。例如,机器人减速器作为工业机器人的“重器”,对工业机器人的传动能力、承载能力、稳定性、效率等方面都至关重要。国内已有不少企业自主研发减速器,但减速器主要依赖进口的局面并未改变。

  1、 秦川机床

  秦川机床公司公报披露,“精密工业机器人减速器装配线”智能化项目已完成MES、PLC、装配线体联调,实现柔性装配、快速换型,装配工艺执行能力提高。公司在2013年7月决定投资机器人减速器项目,与当初的计划进度相比,项目进展不够理想。目前公司已对7种E系列产品进行了技术、工艺优化整改,为下一步批量化组织生产做好准备。同时,根据市场需求,已经完成三种规格新产品的试制工作。目前还正在研发三种C系列和一种F系列关节减速器。

  2、 新松机器人

  据公司公报披露,新松机器人完成“十二五”时期“863”重点项目——“经济型机械加工机器人及集成应用”。项目面向焊接、注塑等作业需求,针对重型机械、塑胶行业机器人焊接、修整、注塑等作业的典型应用,攻克机器人模块化系列化设计,经济型伺服系统及控制器开发、焊接、修整和注塑等作业工具和工艺,工业机器人可靠性集成制造等关键技术,研制3自由度以上经济型机械加工机器人系统,完成针对重型机械、塑胶行业的自动化系统单元或生产线,实现示范和推广应用。目前,项目已经攻克了机器人机械结构的模块化与轻量化设计,经济型关键零部件集成制造技术、作业工具及工艺,机器人可靠性设计技术等关键技术;建立了机器人控制性能测试平台、可靠性测试平台,对机器人控制性能和可靠性进行了测试;完成了6kg机器人、6kg加长型弧焊机器人和20kg机器人三种机器人产品样机的研制;三种工业机器人已完成了示范应用工作,正在进行产业化推广。

  3、 南京埃斯顿等

  根据南京埃斯顿机器人公司披露,由埃斯顿牵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星乔威泰克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共同参与的“面向机械加工、锻压、焊接等作业需求的经济型机械加工机器人及集成应用”课题完成技术验收,课题研发了新型经济型机械加工机器人,实现了在锻压、焊接、机械加工等领域的批量推广应用,并建立了焊接和机床上下料的工业机器人示范应用项目,完成了合同各项指标。

  4、 汇川技术

  2016年以来,公司继续推广以伺服系统、控制系统、视觉系统为核心部件的工艺解决方案;搭建精密机械制造平台,向机电一体化产品延伸;公司推出了SCARA机器人解决方案,并取得销售订单。

  服务机器人产业规模快速发展壮大

  蓝皮书指出,当前,随着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不断完善,并与自动控制等技术加速融合,服务机器人产业快速兴起。根据《全球机器人报告2016》统计,2015年,专业服务机器人总销量4.1万台,同比增长25%,销售额同比增长14%,达到46亿美元;个人/家庭服务机器人总销量540万台,同比增长16%,销售额增长4%,达到22亿美元。预计2016~2019年,专业服务机器人将新增33.32万台,预计销售额达到231亿美元;个人/家庭服务机器人的总销量将高达4200万台。

  从服务领域看,物流行业新增的专业服务机器人较多,2015年为19万台,占总销量的46.34%,同比增长50%。安防领域专业服务机器人新增1.1万台,占总销量的27%。个人/家庭服务机器人方面,家务机器人销量占比较大,预计2016~2019年将大幅增加。

  我国医学影像产业发展的前景预测

  蓝皮书指出,当前,传统医疗器械巨头占据全球医学影像90%以上的市场份额,西门子、通用电气、飞利浦在医学影像领域的优势较为明显,被业界称为“GPS”。具体到我国,跨国企业的市场份额超过75%,本土产品基本能够满足中低端需求,在高端市场仍与跨国企业存在较大差距。

  未来,在人口老龄化加速、居民消费需求升级、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医疗深度融合、医疗体系改革不断深化四大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医学影像市场将迎来爆发式增长,各方竞争势必更加激烈。以《“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医药工业发展规划指南》等政策为依托,我国医学影像产业有望迎来跨越式发展。预计到2030年,国产医学影像设备能够在中端产品领域实现对跨国公司产品的进口替代。在高端领域,本土产品与跨国公司产品的差距将不断缩小,个别产品能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以赶超“GPS”为目标,本土企业需要加大研发投入力度,狠抓质量品牌建设,同时,需要国家层面加大对医学影像产业的资金支持力度。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