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最新资讯

更多>>皮书作者

谢伏瞻
    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 详情>>

更多>>皮书机构

新闻动态

报告精读 | 黑龙江蓝皮书:黑龙江经济发展报告(2018)
来源:皮书说  作者:本网转载   发布时间:2018-02-22

  近日,由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了《黑龙江蓝皮书:黑龙江经济发展报告(2018)》。

  蓝皮书指出,2017年,黑龙江省GDP实现年度预期目标。全省GDP总量首次突破16000亿元,实现16199.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4%,增幅为近四年来最高。

黑龙江经济

  2017年,黑龙江省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036.2亿元,比上年增长5.5%。种植业内部结构进一步优化,绿色生态农业发展速度稳步增长,农民增收速度比上年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发展速度加快。黑龙江省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于:种植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压力加大,农民持续增收的难度增大,产业化对农业的拉动能力不强,绿色食品产业的经济效益还不高,农村集体经济的力量有待增强。2017年黑龙江省农林牧渔服务业发展方向更加明确,以供给侧改革为目标,对农业经济结构进一步调整,着力推动三产融合,培育农业农村发展的新动能。全省农业结构更加优化,农业现代化的步伐进一步加快。

  2017年,黑龙江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7%,增幅同比提高0.7个百分点。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总体延续了上半年以来的增长势头,工业生产、效益均好于上年同期,多数市地实现正增长,装备行业高速增长,要素需求持续回暖,全省工业保持平稳运行。整体来说,2017年黑龙江省的工业增长情况较为乐观,工业平稳运行,这将对黑龙江省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走出全面振兴发展新路子产生正向效应。预计在2018年,黑龙江省工业经济将进一步贯彻新发展理念,注重激发内生动力,注重发展动能转换,注重新增长领域培育,实现新的增长因素和力量进一步汇集,做好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 “三篇大文章”,工业经济的整体增长速度、主要产品价格将有望稳中有升。

  2017年,黑龙江省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增加值比上年增长8.7%,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7个百分点。黑龙江省不断激发服务经济发展活力,服务业发展持续向好,“稳”的基础不断巩固,“进”的势头不断强化。随着产业转型升级和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特别是信息技术与服务业的加速融合,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服务业内部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分化。传统服务业在服务业中的比重呈下降趋势,而新兴的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所占比重则持续上升。电子商务、旅游、休闲、养老、文化、体育等消费增长较快,正逐渐成为服务业发展的新动力。此外,黑龙江省现代物流、金融业也获得较快发展。

  2017年,黑龙江省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446元,增长6.6%;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665元,增长7.0%。随着黑龙江省重要经济指标的提高,黑龙江省居民收入与消费增速呈现持续上升的态势。工资性收入成为拉动可支配收入增长的主动力。预计2018年黑龙江省居民收入与消费增幅将继续扩大。建议从加大力度改善投资环境入手,改变黑龙江经济发展缓慢的局面,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调整再分配格局,促进居民增收。

  2017年,黑龙江省实现城镇新增就业62.1.万人,新增就业超额完成阶段性目标。2017年黑龙江省实施积极主动的就业政策,做好重点群体就业、新产业就业和创业就业工作,加强公共就业服务投入,不断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全省就业形势总体平稳,就业指标计划完成情况良好。

  黑龙江2018年经济运行持续增长向好的机遇较大、利好较多、条件较足

  2018年,从国际形势来看,世界经济虽然还存在一些不确定的潜在风险因素,但总体上仍会延续稳定复苏增长的良好态势,对黑龙江省经济运行速度质量和效益效率的提升将产生更多有利的积极影响。受全球经济贸易增长形势的影响和带动,全球原材料等大宗商品价格企稳回升,这对进口原材料等大宗商品较多的中国,以及作为国内原油主要生产地区的黑龙江省,均会产生较为有利的积极影响。从国内形势来看,国家“深化改革加快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支持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发展”“加快边疆发展,确保边疆巩固、边境安全”等国家或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将为处于边疆地区的老工业基地带来更多更大发展机会。从本省经济形势看,着力建设工业强省、农业强省、科教强省、文化强省、生态强省、旅游强省,将对黑龙江全面振兴发展产生有力的引领和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快速发展,使得经济增长率的提升仍有较大潜力和空间。国际国内能源价格企稳回升,也将对本省经济稳定增长、财政增收、企业增效提供重要支撑。总体来看,2018年有利于全省经济运行持续增长向好的机遇较大、利好较多、条件较足。

  从以上基本分析出发,对全省2018年主要经济指标预测如下:①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7.0%;②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5%~4.0%;③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5%~8.0%;④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0%~10.5%;⑤地方财政收入增长2.5%~3.0%;⑥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5%~7.0%;⑦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0%~7.5%;⑧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2%左右。

  2017年黑龙江经济运行存在三大问题

  蓝皮书指出,黑龙江全省经济运行在取得稳中有进、进中向好发展成效的同时,受长期存在的体制性、结构性、资源性矛盾制约,经济运行仍然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1. 工业经济内生增长基础不牢,结构性下降趋势仍未遏制

  全省工业经济增长虽然继续保持在渐进回升通道,但实际增幅相对较小,工业企业效益改善主要得益于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的周期性回升,内生增长动力积蓄仍有较大潜力,扭转工业的结构性下降趋势仍面临较大挑战。全省工业经济增长实际水平与名义水平缺口仍然过大,工业企业收入较快增长与利润超快增长,主要是依赖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特别是石油、煤炭价格指数的逆势回升。工业经济实际增长水平相对不高使得工业用电量增幅较小,其中制造业用电量负增长。由于以工业为主体的第二产业实际增速与第一、第三产业差距过大,与全国平均水平乃至绝大部分省份还有较大差距,使得全省第二产业在三次产业中的占比逐渐下降,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下降速度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成为制约全省经济稳定增长和全面振兴的突出瓶颈。

  2. 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基础不牢,与经济实际增长保持同步压力增大

  受农产品市场供求关系和价格制度调整等因素影响,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与全国平均水平有较大差距,本省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变化方向相左,前者名义增速逆转为低于全省经济增长平均水平。城乡居民收入与全省经济保持同步增长面临较大压力,总体上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有放大趋势。受城乡居民收入增速下滑影响,城乡居民消费支出增幅回落幅度较大。

  3. 固定资产投资率偏低、规模偏小,制约增长速度和结构优化

  2017年,全省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262.9亿元,增长25.2%,增幅同比提高13.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完成投资4113.3亿元,增长3.6%,其中,工业投资3959.9亿元,增长5.2%。第三产业完成投资5703.5亿元,增长4.6%。从整体来看,全省固定资产增速虽有好转,但投资率(固定资产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低于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率,这种情况表明,黑龙江省要实现稳定增长、全面振兴的目标,必须尽快破解固定资产投资率偏低、规模偏小且结构不优的瓶颈。

  黑龙江经济实现更高质量发展应从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五个方面发力

  蓝皮书指出,面对全省经济由中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正处在攻关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经济工作需要继续坚持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以不断强化发展基础,提升发展质量,优化发展环境,共享发展成果,保障发展持续。

  1. 坚持调结构着力提升发展质量

  一是做长农业产业链。依托全省农业在生态、区位等方面的综合优势,围绕特色资源、骨干企业、优势产品立体纵向延伸产业链,补齐上游技术链和下游营销价值链的短板,强化共享经济、电子商务等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开发运用不足的弱项。二是做强制造业产业链。依托本省制造业深厚基础和潜力优势,积极对接和创新落实《中国制造2025》,坚持“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精致化、国际化”的转型升级基本路径,针对不同行业补齐技术链、资金链、人才链和营销价值链的短板,选择优势企业给予政策倾斜,在整体推进中实现重点突破,努力打造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三是做优服务业产业链。打破资源分割占有、市场划地保护等体制机制固有利益格局对产业链和价值链的肢解和束缚,积极培育发展具有本省优势的旅游、康养、体育、文化等现代服务业,营造服务业在传统与现代间、三次产业间、域内与域外间融通发展的产业生态。

  2. 坚持稳增长着力强化发展基础

  一是推动工业支柱产业向主导产业转化升级。破除所有制和行政区划限制,深化改革做强做优做大支柱产业的核心骨干企业,围绕骨干企业并依托国家级开发区完善产业配套体系,加快培育打造区域差异化的特色鲜明主导产业。二是提升省级综合性职能管理部门协同制定执行政策的能力水平。基于国家围绕重点专项经济工作制定政策已经转变为集成打包的形式,需要进一步整合提升省级发改、工信、科技、商务、财政、金融等部门的职能,建立形成对上政策高效对接与对下高效协同执行的工作机制,支持产业转型升级。三是加强与驻省央企及其总部在制定战略规划层面的高效对接。基于本省支柱产业的大型骨干企业多为中央企业,需要地方政府主动与驻省企业统筹谋划安排企业改革、技术改造、研发设计、市场开发、配套服务等,营造企业与地方良性融通发展格局。四是围绕工业强省建设进一步强化固定资产投资对稳增长乃至于调结构的核心关键功能。持续提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强化投资对潜力大的传统优势工业企业技术改造的支持,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化、服务化、绿色化转型升级。围绕做强工业优势产业链、产业集群和工业园区发挥投资对补短板、强弱项的支撑保障。

  3. 坚持促改革着力优化发展环境

  一是积极深化政府体制改革。积极顺应国家产业政策导向往竞争性转变的形势,着力推动地方政府由制定实施保护性支持型产业政策向竞争性功能型产业政策升级,加快从政府作为单一政策制定主体向地方政府、企业集团总部、核心企业等相关利益方多元协同参与转变,围绕搭平台、强基础、创环境、优服务打造服务型政府。政府权力下放要与职能转变衔接配套,人治化管理要向规制化管理转换,服务要由过于注重单一过程向统筹兼顾行政过程与绩效结果转型,实现“放管服”改革的放大效应。二是积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积极对接参与国家在东北启动深化国有企业特别是央企综合改革,借助混合所有制改革形式构建地方与央企融合发展的产权基础。地方国有企业要从建立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股权结构,推动企业兼并重组、企业社会化服务外包、基础设施建设与服务向地方转交,强化企业专注发展核心主业的能力。三是积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改革。制定以企业家为主的人才政策,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领域入手营造有利于企业家生成壮大的良好生态环境,培育有利于创新型民营企业加快生成发展的营商环境,提高培养民营企业经理阶层的精准服务能力。四是积极深化事业单位改革。着力推进具备提供市场竞争性产品服务的事业单位向企业化转变,激发沉淀在事业单位的大量专业技术人员活力,化解政府对事业单位人员过重的财政供养负担,提高财政公共服务的自主性能力。

  4. 坚持惠民生着力共享发展成果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是创新构建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支持县级产业园区引进培育壮大对农民收入提高带动力强的项目,积极发展订单农业,以政府降低相应要素成本为条件换取企业提高农产品原料购进价格,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支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壮大集体经济,发展农村股份合作制经济,激活农民财产存量,有效提高农民经营性和财产性收入。二是积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有条件的引入工商资本向乡村投资,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村大户、普通农民一体化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三是不断深化农业农村支持保护制度改革。制定税收、信贷、社保及用水用电等扶持政策,支持鼓励在城乡结合部发展吸纳就业能力强的小微企业,提高农民的就业及收入水平。四是构建完善产业扶贫机制。科学务实指导农民确定和调整生产结构,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向农民致富的跨越。

  5. 坚持防风险着力保障发展持续

  一是注重防控去产能可能引发的就业风险。针对化解小煤矿过剩产能制定完善就业优先的政策体系,积极培育发展吸纳就业能力强的民营经济,统筹兼顾稳增长、提效率、保就业,确保就业与收入同步稳定提高。针对风险相对集中的资源型城市(地区)制定完善风险防控机制,避免资源型企业经营风险可能引发的民间借贷金融和社会风险,防止生产要素向异地快速大量流出。二是建立健全政府债务风险防范机制。落实财政归口管理责任,妥善处理现有存量债务,严格把关控制政府新增债务规模,切实加强财政防控债务风险管理。注重把握控制贫困县财政扶贫支出对县级财政的过度透支,提高政府债务自我调控能力。三是加强对初创期科技型企业经营风险的防控。针对科技成长型企业因技术、资金、市场、管理等不确定因素影响,容易产生经营中断的风险,要加强对这类企业的跟踪监测和精准服务,帮助创业者提升企业经营必需的战略管理能力、资金筹措能力、市场营销能力等,避免出现过多的破产倒闭企业。

  黑龙江农业发展应做好“加减乘除”,释放新潜力和新动能

  蓝皮书指出,2017年黑龙江省第一产业增速提高,种植业内部结构进一步优化,绿色生态农业发展速度稳步增长,农民增收速度比上年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发展速度加快。黑龙江省农业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包括种植业结构进一步调整的压力加大,农民持续增收的难度增大,产业化对农业的拉动能力不强,绿色食品产业的经济效益还不高,村集体经济的力量有待开发。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面对新的形势和政策,作为第一产粮大省的黑龙江,必须看清形势,转变思路,积极挖掘农业经济的发展动力,促进农业尽快地转型与升级,利用“加减乘除”释放农业经济发展“新动能”,即:对绿色精品农业和农村集体经济做“加法”,对农产品成本做“减法”,对农业产业化和农产品销售做“乘法”,对生态环境破坏做“除法”,释放出黑龙江省农业发展“新动能”。

  1. 加快农业结构向绿色化、特色化、精品化方向调整

  黑龙江省应基于生态优势,以满足市场消费需求为目标,进行农产品供给侧的改革,改变传统种植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加快农业结构向绿色化、特色化、精品化方向调整。继续促进全省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特别是有机农产品的生产,以满足市场需求,选择生态环境良好、产品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地区,在资金、人力、技术、政策等方面给以优惠,着力培养一批精品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特别是偏远地区,没有地理优势,但是具有更好的生态优势,更应打好生态牌、特色牌和精品牌,以此获得高收益,来弥补高成本的劣势。

  2. 加快科技创新,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向精深发展

  黑龙江省应从优化营商环境入手,培育一批产权清晰化、生产标准化、技术集成化、管理科学化、经营品牌化的食品加工示范企业,壮大农产品加工业的经营主体;大力引进、开发、推广先进的食品加工技术,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向精深发展。

  3. 借助“互联网+农业”,推动农业深层次的改革

  黑龙江省应借助“互联网+农业”,提高农产品质量和监管和公信力。继续扩大“互联网+农业”高标准示范基地的建设,推动“互联网+”指挥中心,基地、标准化、追溯、服务、电商五大平台上线,实现由产到销的追溯与监管,筑牢农产品走向“品牌”的根基。借助“互联网+农业”,让优质农产品卖出好价钱。发展电子商务、积极开拓市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倒逼“产加销”向“销加产”转变。

  黑龙江工业经济发展应破解三大“结构性矛盾”

  蓝皮书分析指出,在黑龙江省的工业经济发展进程中,有三大结构性矛盾亟待破解,这三大结构性矛盾制约着黑龙江省工业经济发展,而出现这种情况并非需求层面出现问题,而是供给层面的落后,供给结构未能与现实需求结构形成均衡。因此,黑龙江省必须深化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有效破解三大结构性矛盾、破除黑龙江省工业经济发展障碍,开拓黑龙江省工业经济发展新局面。

  1. 着力破解产业结构性矛盾

  加强工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破解黑龙江省工业结构性矛盾的过程中,占据着关键性的地位。黑龙江省应努力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从科学产业布局入手,对工业发展方向进行科学分析和研判,通过加强招商引资、观念转变、人才引进、创新驱动,推动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通过要素引入、合理化开发资源、精深加工、扩张存量等方式推进工业结构转型升级。以总量做优对“老字号”进行改造升级,以存量做优对“原字号”进行深度开发,以扩张增量对“新字号”进行培育扩大,以做好这“三篇大文章”为着力点,努力着手破解产业结构性矛盾。

  2. 着力破解产权结构性矛盾

  黑龙江省应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坚持深化改革,大力加强黑龙江省的国有企业改革;另一方面,大力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合理配置资源,优化产权结构。应统筹兼顾,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提高产权效率,建立健全合理的产权结构,激发国有企业活力,建立公平的发展环境,实现机会均等,创造良好的产权制度环境,不断优化全省工业企业的产权结构。

  3. 着力破解产品结构性矛盾

  黑龙江省应进一步丰富产品种类,加强产品结构精细化,调整产业结构进而优化产品结构。应进一步扬长避短,运用自身的地缘优势,积极对接东北亚贸易尤其是对俄贸易,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轻纺、食品加工、林木加工等相关产业,使产品结构日益完善,调整优化产品结构,重新构建产品结构竞争优势,是黑龙江省工业经济长久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黑龙江工业将进一步贯彻好新发展理念,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

  蓝皮书指出,预计在2018年,世界经济难走出震荡趋势,复苏乏力,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升动力仍然不足,而国家将进一步推进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化解产能过剩,工业运行仍将面临需求偏弱的局面,国内外形势的基本面不支撑价格持续大幅上涨,拉动黑龙江省工业主要产品价格的上涨动力不足。2018年,黑龙江工业经济将进一步贯彻新发展理念、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注重激发内生动力,注重发展动能转换,注重新增长领域培育,持续推动产业项目建设,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做好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这“三篇大文章”,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在推进黑龙江省转方式调结构、重要领域改革、整顿作风优化发展环境攻坚战方面取得突破,工业经济的整体增长速度、主要产品价格将有望稳中有升。总体上看,黑龙江省各项工业先行指标持续改善。因此,综合国内外经济形势及工业发展趋势,预计2018年黑龙江省规模以上工业增速可达3.5%左右,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黑龙江省旅游业发展应实现产品创新、推进业态创新

  蓝皮书分析指出,2017年,黑龙江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两山论”的发展思路,坚持提质增效,激发内生动力,全面推进产业融合,积极推动全域旅游,产业格局进一步拓展,旅游产业竞争力进一步提高。黑龙江省旅游业继续领跑全省经济,是龙江经济全面振兴的新引擎,并正在成为新兴战略性支柱产业。

  1. 实现产品创新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旅游产业创新发展的突破口,黑龙江省应用全域旅游的发展方式推进全省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可依托现有的温泉、冰雪、森林、湖泊、湿地、火山等优势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加入文化、康养、体育、教育等内涵,建设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国民度假地。可组建乡村旅游合作社,鼓励创客加入乡村旅游发展。以下乡老知青为目标客户群体,尽快推出“同居式”养老模式,闯出独具黑龙江特色的旅游新品牌;以青少年为目标客户群体,开发露营旅游和低空旅游等新产品,打造游学新空间;以“珠三角”、“长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为客源市场,尽快完善“南病北药”旅游新产品,叫响黑龙江“旅游+养生”的新品牌;以俄罗斯为目标市场,深耕中医保健与旅游市场,开启“旅游+保健”的跨国旅居新模式。

  2. 推进业态创新

  黑龙江省应围绕旅游市场的发展和游客不断变化的需求,与其他产业不断融合,创造出新的旅游产品和消费运营模式。应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并依托已有的地方大集团,融资形成旅游龙头企业并助力其尽早上市,进而带动全省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探索。从“旅游+”入手,通过产业链条的延伸,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应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龙江旅游产业的发展,发挥其在建设自驾车旅居车营地中的主导作用;可引导哈飞汽车、东安汽车等省内企业参与到旅居车的开发、设计、销售之中,畅通旅居车零配件供应和维修渠道,以探索“旅游+汽车”的旅游新业态。

  调查显示,超过2/3的公众对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满怀信心

  2017年末,《黑龙江经济发展报告(2018)》课题组在全省各地市开展了关于黑龙江省经济发展形势的千份民意问卷随机抽样调查。问卷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超过一半(“很好”占6.8% 、“比较好”占46.9%)的受调查公众对黑龙江省2017年经济总体评价较好,突出表现在“民营企业发展环境逐步改善”“对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信心增加”等方面,分别占53.7%、68.1%。公众认为,在黑龙江经济运行中存在“冗余的审批流程阻碍民营企业快速发展”“乡村旅游业发展相对滞后”“农民收入增加的途径单一”等问题。

  从调查结果来看,超过2/3的公众(占68.1%)对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满怀信心。对于黑龙江省工业企业竞争力增强、重大装备技术走在全国前列、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等成果的取得公众感同身受,表明了公众对未来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充满期待。当课题组进一步追问“您认为黑龙江省优秀的大型国企多吗”时,7.9%的公众认为“比较多”,43.3%的公众认为“一般”。总体而言,由于黑龙江省大型国企多集中于煤炭、石化等传统资源行业,近年来,这些行业正处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入去产能攻坚阶段,导致黑龙江省部分国企尤其是龙煤集团出现了增长乏力、转型困难,国有企业改革已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难题。对此,政府应继续深化国企改革,同时各级部门应高度重视人员分流安置、解决国有企业历史遗留问题,激发国企活力和生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