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最新资讯

更多>>皮书作者

谢伏瞻
    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 详情>>

更多>>皮书机构

新闻动态

谢寿光:20年,树立现代学术出版样板
来源:百道网  作者:本网转载   发布时间:2018-04-09

  【百道编按】20余载的运筹帷幄、奋发积淀,籍籍无名的社科文献出版社一跃成为行业内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学术出版大社,树立起现代学术出版的样板。社科文献出版社实现华丽转身注定与一个人的名字连在一起,他,就是谢寿光。执掌社科文献社20年来,谢寿光社长情钟学术,统筹规划,带领社科文献人打造出了专业特色突出、兼顾受众需求的系列学术图书出版品牌,建立起一整套完善的对标、达标国际水准的学术出版规范,且在数字出版领域扎实推进,成效显著。不仅如此,他还是中国学术出版话语体系的重要发声者,经常在中国学术出版领域提出独到见解,积极探索理论创新。谢寿光立足于时代变革大势,作出了全面提升学术出版质量和水平的战略性部署。在他的学术出版理念中,研究与出版并举,研究兴,则出版兴;在他为社科文献出版社绘制的学术出版蓝图中,合作出版、与英美共享专家资源、推进当代中国研究,则是他正在落下的关键之子。

微信图片_20180409143859

  在第二次创业的20年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始终坚持“权威、前沿、原创”的产品定位,注重学术产品的系列化、规模化、市场化经营,在这一出版平台上先后推出皮书、列国志、甲骨文等一系列有影响力的学术图书品牌,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出版的图书多次荣获中国出版政府奖、国家图书奖、“五个一工程奖”等奖项。同时,出版社还在数字化、国际化领域开拓创新,建立了以皮书数据库为首的数字产品矩阵,整合数据资源,为学术研究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数据采集和使用方式;与博睿、斯普林格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学术与出版机构建立制度化的合作关系。2017年,社科文献出版社总收入2.84亿元,其中市场营销中心图书销售收入超过1亿元。

  在第四届中国出版政府奖评选中,谢寿光社长获得了“优秀出版人物”奖。他在接受百道网专访时表示,“很感谢中国出版政府奖授予我这个荣誉,但与其说这是业界对我本人的鼓励,不如说是业界看到社科文献社的业绩与成长,是对出版社整体的肯定”。

  从规范入手,向专业学术出版社努力

  1997年秋,社科文献出版社仅有员工20余人,销售年收入最高不超过400万元。时任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党组成员、社长助理的谢寿光受命执掌当时几近停摆状态的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开启了该社第二次创业的征程。

  如何让一家资源禀赋薄弱的小型出版社在当代学术出版中有所作为、做大做强?谢寿光决定从基础做起。有着编辑百科全书15年专业积累的他深知:编辑是一切工作的核心,专业化编辑团队是出版社的核心竞争力;特别是对于学术出版社来说,学术出版规范和科学系统完善的编辑出版流程是立足学界和自身发展壮大的基础。因此,到社伊始,他做的第一项工作就是用半个月的时间制定出整套清晰实用的编辑出版工作条例,规范和指导编辑工作。这份长达3.5万字的详尽、规范的编辑条例至今仍存放在社科文献出版社的档案室里,成为社科文献出版社二次创业的历史见证。以该编辑出版工作条例为蓝本,社科文献开始不断探索和践行学术编辑出版规范,20年间不断修订完善,即将于今年推出《SSAP手册》,即《社科文献写作编辑出版指南》,它的出现将为出版社乃至整个出版行业提供具有示范意义的样本。

  除此之外,在统领社科文献社长达20年的出版历程中,谢寿光清晰地记得,很多具有前瞻性的、标识性的学术概念最早是由社科文献社出版并传播出去的。比如,“社会转型”“治理”等概念。可以说,在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中,社科文献出版社见证并推动了学术话语向官方话语和公众话语的转换。

  谈到这样一些经历,谢寿光感慨万千,执掌社科文献出版社20年,一无教材教辅,二无党政读物,却能坚守下来,并成功将社科文献社打造成推动当代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发展的重要平台。他把这样一种坚守归因于自己的学术情结。谢寿光把自己定位为“学术票友”,并以近代出版史上的知名大家张元济、王云五为榜样,坚守专业学术立场,为的就是在当代学术出版领域开拓出让社科文献人充分发挥创新动力的新天地。

  打造品牌,实现“双效”增长

  “皮书”是谢寿光执掌社科文献出版社后策划出版的一套大型系列图书。从最初的一两个品种发展到今天的700多个品种。皮书忠实地记录着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年度最新动向。在种类不断丰富的同时,谢寿光始终不忘学术出版要立足专业化发展。从皮书评价研究中心到皮书研究院,经过十二三年的艰辛探索,社科文献出版社在学术出版界开了单独为一个独立学术图书品牌成立研究机构的先河,为皮书的品牌化、平台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而以皮书系列纸质图书为基础的皮书数据库则全面整合了中国发展中的经验、世界经济与国际关系领域的研究文献、实证报告、调研数据和媒体资讯,助力全世界关注中国发展的学者开展学术研究。

  依托皮书研究院,社科文献出版社于2013年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并以此为平台推进研究型出版社建设。2017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科研管理办法》及其细则发布;2018年,出版社科研管理办公室设立,并建立起一整套规范科研工作的流程及制度。目前,皮书研究院不仅承担了3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同时承担了新华社等机构的委托课题。做研究型出版社,让编辑和研究者实现角色的自由转换,即谢寿光常说的“编而优则研,研而优则编”,这是他执掌社科文献的一贯宗旨,也是他自己践行的职业道路,无疑也将成为出版社未来发展的新生发力点。2018年,出版社总体科研经费预算将达到全年收入的3%,并计划在三到五年内将这一比例提升至10%左右。

  “甲骨文”则是另一个经典成功案例。其产品大多是海外图书市场中的获奖作品,内容以历史读物为主,兼具学术严谨性和受众可读性;读者定位于大众领域;在装帧设计上,甲骨文大胆颠覆传统学术书的朴素装帧形式,其明快绚丽的封面设计成为众多书店里的一道风景线。短短5年间,甲骨文出版图书百余种,并屡登各类阅读榜单,斩获诸多奖项,得到学者、文化名人、媒体、出版同行和广大读者的一致好评。2017年,这一仅有10人的团队创造了近7000万的码洋收入,成为出版社人均毛利最高的部门之一。谢寿光则在社科文献出版社的现有体制内为甲骨文团队营造的良好的创业环境和广阔的发挥空间,为甲骨文良好的发展态势提供多方位的坚实保障。

  迈向数字化,提供全方位知识服务

  在“互联网+”的媒体融合时代,当人们普遍唱衰出版界,认为出版行业已经成为夕阳产业、必将让位于互联网或电子读物的时候,社科文献社独树一帜,全力打造融合发展平台。为提升学术出版在整个出版业中的地位,引领中国学术与当代中国的大国地位相匹配,社科文献出版社全方位实施以用户为导向的升级转型,并致力于为中国近90万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专业工作者提供全方位知识服务。

  在此过程中,编辑仍然担任最核心的角色——内容价值的发现者,并将传统的纸质图书内容与新技术相融合来满足整个社会科学学术研究的专业知识需求。近几年来,在谢寿光的强力推动下,社科文献出版社以编辑为主体,在融合出版上大有斩获:与宁夏大学合作建成中国文化对阿拉伯国家传播数据库、“一带一路”语言状况与语言政策数据平台;与聊城大学合作建成太平洋岛国研究智库平台。目前,出版社正与湖北大学合作建立中华文化发展智库平台,与中山大学建立中国非遗研究数据平台。

  此外,出版社更加注重对自身数据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如皮书数据库所具有的资料筛选和强大的信息过滤功能。以此为基础,出版社组建了一支编辑与技术相融合的专业团队,开发出整套核心技术,为学者的学术研究提供综合的专业数据服务。谢寿光介绍说:“2017年,仅数据库这一自主研发的产品就为出版社带来近2000万的收入,这在自行研发数据库产品的专业出版机构中是极为少见的。而以皮书数据库、国别区域与全球治理数据平台为代表的数据库产品营销也将在2018年全方位发力。”目前,数据库的个人用户数量在持续攀升。

  “造船出海”,推动中国学术出版“走出去”

  社科文献出版社当前已完成由“借船出海”到“造船出海”的巨大转变。此前,出版社与博睿学术出版社、斯普林格出版社等有着长期密切的合作,旨在把关于中国研究的优质资源推向国际市场。2016年,以其在俄罗斯组建斯维特出版社为标志,社科文献出版社开始与所在国家的主流出版媒体进行积极的合作,全方位进入所在国家的图书市场。2017年12月,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的金冲及著《二十世纪中国史纲》(韩文版)在韩国当地最大的书店召开新书发布会,现场反响热烈。目前,社科文献出版社已形成包括英语、俄语、德语、日语、韩语、阿拉伯语在内的多语种、多形态的产品国际化出版体系。

  未来,社科文献出版社计划在英美等国建立中国研究出版中心,通过合作出版的形式,共享全球专家资源,推进当代中国研究。谢寿光表示:“社科文献出版社需要放眼于全球学术出版,为中国学术成果走向世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目前,皮书系列中的部分品种已经成功实现了在全球范围内约稿,比如《华人华侨蓝皮书》《以色列蓝皮书》等皮书的作者很多都是所在国家或地区的专家学者。

  20余载的运筹帷幄、奋发积淀,谢寿光将籍籍无名的社科文献出版社打造成行业内影响力广泛的学术出版大社,树立起现代学术出版的样板。展望未来,谢寿光表示,全体社科文献人将在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鼓舞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砥砺前行,不忘初心,继续朝着建成世界一流出版社的目标而不断努力和奋斗。

  (本文编辑:吴雪)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