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最新资讯

更多>>皮书作者

谢伏瞻
    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 详情>>

更多>>皮书机构

新闻动态

反腐倡廉蓝皮书:建议将“清廉中国”列为国家战略
来源:社科文献  作者:社科文献   发布时间:2018-09-30

  2018年9月28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廉政研究中心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主办的《反腐倡廉蓝皮书:中国反腐倡廉建设报告NO.8》发布会在京举行。

反腐0

  本部蓝皮书的作者团队——中国廉政研究中心课题组在调研中了解到,腐败和不正之风在一些地方和单位仍时有发生,公众对引发腐败的深层次原因甚为担忧,对一些顽风痼疾和身边的腐败尤为关注,对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从严治党期盼甚多。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扭曲的财富观念令人担忧。问卷调查显示,18.5%的城乡居民认为“钱是衡量一切的标准,所有时间都用在想方设法拼命赚钱”。受这种观念的影响,贪腐犯罪出现年轻化趋势,一些新入职人员就开始打公款主意,铤而走险。中国廉政研究中心课题组认为,不正常的财富观念和社会心态过于普遍地存在,对打击和预防腐败十分不利。

  社会对腐败的容忍度比较高。调研中一些干部提出,有的人并不认为行贿是耻辱的事情。在遇到看病就医、子女上学、找工作、打官司等事情的时候,有的人往往会首选请客送礼、找关系说情等方式,“围猎”办事人员和领导干部,但并没有意识到这是影响公正执行公务和履行职责的不当行为或违法犯罪行为。

  问卷调查显示,71.7%的人选择“完全不容忍”,对腐败零容忍,但仍有28.3%的人选择了其他选项,对腐败行为不同程度地表示容忍。在没有选择的情况下,如果以腐败手段实现正当目的,24.7%认为可以(其中3.8%选择“完全可以”;5%选择“很大程度可以”;15.9%选择“一般可以”),66%的人选择了“不能”,比例并不是十分高。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要继续深化。虽然改革很快取得了成效,但大家认为有很多现实性的问题迫切需要解决,如检察院转隶人员与纪委干部“同工不同酬”的问题,“两只队伍”不同的思维方式、知识结构、行为方式、工作习惯带来的融合问题,纪委监委监督执纪常用手段和设备落后,改革成效评估机制缺乏,高质量专门人才紧缺、干部素质有待提高,等等。这些问题阻碍了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权威高效”目标的实现,需要通过深化改革来予以解决。

  “四风”顽疾仍难根除。“四风”之中,形式主义最为突出,其次是官僚主义。问卷调查显示,20.2%的城乡居民认为形式主义最突出,6.5%的人认为官僚主义最突出,认为奢靡之风和享乐主义最突出的分别仅占2.7%和3.9%。很多基层干部认为,目前检查考核多、会议文件多、报的材料表格多,不堪重负,很多工作注重过程,都要求“留痕”,但并没有实际效果,干部觉得做了不少工作,没有多少意义,群众也不满意。

  有的党员干部违规收受礼品礼金、接受管理服务对象宴请和娱乐安排、违规大操大办借机敛财,报告个人重大事项避实就虚、遮遮掩掩或搞选择性报告。一些人心存侥幸,以为掩饰得巧妙,纪检监察机关不一定看得出、查得到,一些人以为“强台风”之后必然会有个间歇期,搞点小动作,只要动静不大,应该问题不大。公款吃喝到民宅、食堂“远离视线”、报销费用采用“化整为零”等手法,类似的隐形“四风”仍然存在,反弹压力仍然较大。

  群众身边的“微腐败”仍然较多。61.1%的城乡居民认为,整治群众身边腐败问题力度“非常大”和“比较大”,但仍有16.4%的居民认为“一般”,还有6.4%认为“比较小”和“非常小”。从近年来查处的案件来看,站长、所长、校长、院长、村长“小五长”成为“微腐败”问题易发、多发群体。有的“小五长”不真心为民服务,不用心为民解困,而是在办事过程中以权谋私、优亲厚友、吃拿卡要,严重啃噬群众的获得感。

  针对以上问题,中国廉政研究中心课题组提出如下建议。

01 将“清廉中国”列为国家战略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要从压倒性态势转变为压倒性胜利,需要在战略上再一次发出“动员令”,从深层次改变人们的观念和办事方式。因此,党中央有必要尽快发出建设“清廉中国”的号召,制定并推行切实可行的战略规划,推动廉洁行动成为国家战略行动,在未来5~10年时间将腐败发生率控制在较低的水平,充分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中国道路”的吸引力。

02 积极培育健康的财富观念

  各类宣传教育和培训要加强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财富观,减少对获取财富过程的过度宣传。成功不能仅看从社会获得多少财富,更重要的是看回报社会多少,积极引导“钱多钱少”的社会倾向向为社会奉献多少转变。

03 减弱或消除“腐败亚文化”的影响

  一方面要通过大力推动改革,推行公共服务均等化、“放管服”和司法体制等方面的改革,从源头上减少腐败发生的机会,让办事不必腐、不用找关系成为常态。另一方面则是要旗帜鲜明抵制“腐败亚文化”,针对办事请客送礼、找关系、寻门道等现象开展专门治理,强力扭转民求官办事送“礼”(钱)理所应当、官为民办事收“礼”(钱)合情合理的错误认识。

04 将腐败违法犯罪行为纳入诚信体系

  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离不开领导干部的参与和支持。领导干部要带头讲诚信。搞腐败严重违反职业操守和规则,是典型的对组织不诚信的表现。有必要将涉嫌腐败受到政务处分和刑罚处罚的职务违法犯罪人纳入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将腐败职务违法与个人信用和信誉挂钩,大幅提高腐败违法犯罪的成本。

05 建立并加强廉政学学科建设

  在科研院校开设廉政学专业,编写廉政学教材,设立廉政学学位,为纪检监察机关培养政治可靠、业务素质高、廉洁意识强的后备人才,同时通过广大青年学生将廉洁理念向全社会渗透扩散,提高整个社会的廉洁意识。

06 建立监察官职业体系

  加快制定《监察官法》,建立监察官职业体系,用职业化和标准化既提高了队伍素质,也解决了工资差距、干部融合等管理难题。创设监察官职业体系,并利用难得的改革机会,调动纪检监察干部的积极性,提高监察业务的规范性和专业化。实行监察官分层管理体制,监察官与非监察官待遇分开。严格监察官的准入门槛,建立专门的监察官遴选、培养、考核、奖惩等机制。

07 有针对性地继续治理“四风”

  继续采取明察暗访、通报曝光的方式保持对“四风”问题的查处力度。畅通信访举报途径,网络和智能手机基本普及,相对于传统的举报方式,网络举报占比不断上升。根据形势发展的变化,要合理安排信访举报处置力量,相应增加网络举报处理的人员和经费。加大网络舆情的跟踪、搜集、分析和研判,及时查处网民反映的“四风”问题。

08 继续专项治理群众身边的腐败

  十九大以来,党中央在打“虎”猎“狐”力度丝毫不减的同时,加大对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的打击力度,迅速增强群众反腐败的获得感,深得人民群众的拥护,这一策略要继续保持。各地除了按照党中央要求加大查处教育医疗、生态环保、扶贫攻坚、民生资金、“三资”管理、征地拆迁、工程建设等领域的违纪违法行为,基层干部吃拿卡要、盘剥克扣、优亲厚友等问题,还要利用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对当地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及时进行筛查,对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精准打击,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精准识别和纠正。

  (本文摘自《反腐倡廉蓝皮书:中国反腐倡廉建设报告NO.8》,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权即删)

反腐

  全面了解中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形势重要图书,党员干部参考读本,纪检监察资料用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廉政研究中心十多年来对中国党风廉政和反腐败斗争状况持续跟踪研究,连续发布八部《中国反腐倡廉建设报告》。每年发布会,中央电视台、中央广播电台等主要媒体都进行了报道。本书为介绍、分析中国反腐倡廉形势的年度报告,内容涉及对十九大以来全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实践及其成效的介绍,并针对监察体制改革、不作为和慢作为、形式主义等问题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