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最新资讯

更多>>皮书作者

谢伏瞻
    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 详情>>

更多>>皮书机构

新闻动态

报告精读 | 传播创新蓝皮书:中国传播创新研究报告(2018)
来源:皮书说  作者:皮书说   发布时间:2018-11-19

 

  2018年11月17日上午,由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举办的《传播创新蓝皮书:中国传播创新研究报告(2018)》发布会暨中国特色的传播创新研讨会在京召开。

  总体报告强调,该蓝皮书以“呈现中国传播创新的发展过程,关注中国传播创新的前沿问题”为宗旨,认为互联网传播深刻地影响着社会形态、政治形态、文化形态、经济形态以及媒介形态的变化,多元形态的变化又冲击着传统的传播体系与传播方式,带来了深刻的传播革命,因此,单一地关注“中国媒介改革”尚无法回应当下媒体与社会的复杂变迁,必须转向“中国传播创新”的深入探讨之中。

微信图片_20181128094908

  新时代对外传播的跨文化转向

  世界格局的变迁和新时代中国自身的发展,要求我们塑造好中国国际形象、传播好中国声音,摒弃过去传统宣传方式,转而深入探寻自我文化发展脉络。研究报告重点分析2017年我国文化产品在对外跨文化传播中的创新实践,在对共计10万余字的文本分析基础上整理出12个典型案例,分析提炼出我国跨文化传播创新实践的三个层面:观念创新、内容创新、平台创新。观念创新表现为坚定跨文化自信,内容创新呈现为跨文化的符号叙事,平台创新发展为掌握跨文化自主。观念创新是内容创新的基础,它在表明“怎么做”,即注重民族国家文化的主体间性问题,以互相尊重为前提,建立有效的互动机制;内容创新是核心,它说明要“做什么”,于此应把握好自我文化的发展脉络,在多种文化的最大意义互通的空间中寻找符码,进而建构文化符号,并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平台创新是观念和内容创新的聚合,它指明“由谁做”,专业的组织机构对于观念的革新、内容的把关具有着关键性意义,内容的呈现以及组合方式都会影响到跨文化传播的每个环节。跨文化传播自信的提升,有利于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进而加强跨文化传播能力建设,构建融通中外的话语体系,真正达到“大国发声世界,世界了解大国”的和谐局面。

  网络媒体成为第一信息媒体

  报告指出,网络媒体持续增长的因素如下:

       1. 互联网媒体持续稳定增长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突破,居民的日常生活越发依赖互联网,根据CNRS数据,2013~2017年,互联网的日到达率稳定提高,2017年日到达率达到79.6%,在2016年76.0%的基础上增长了3.6个百分点;日均接触时长达到189分钟,比2013年多20分钟,占全天时间的13%,所占时长为所有媒体之最,成为居民生活中普及率最高的信息媒体。

       2. 中老年城市居民是互联网普及性的增长亮点

  互联网带来的便利性与普及性使越来越多的中老年居民开始接触互联网,40~59岁居民是近年互联网普及性的主要增长来源,其中40~49岁居民的互联网日到达率近三年来保持了7个百分点的增长。至2017年底,40~49岁居民的互联网普及率已经高达88.5%,与30~39岁互联网受众普及率相差无几;而50~59岁居民的互联网日到达率比上年增长12个百分点,达到54.6%,首次过半。

       3. 依托技术,互联网媒体不断创新,深植生活

  得益于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涌现与成熟,网络在居民尤其是40岁以下年轻族群的日常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越发重要。逾一半居民同意“我现在花更多时间上网,网络越来越成为生活中不可缺的部分”的说法,这一比例在30~39岁年龄段的居民中高达70.0%。信息传播是媒体最主要的功能,互联网已经成为第一信息搜寻媒体,76.1%的城市居民在“需要信息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上网获取”,20~29岁及30~39岁年龄段居民对这一说法的认同率高达90.0%;同时,网购的便利性也使居民更加依赖网络,有54.7%的居民表示“网上购物使我的生活变得更加轻松”,这一比例在30~39岁的人群中高达70%。网络对于生活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4. 互联网广告形式多样,吸引力不断提升

  技术优势给广告网络带来了更大的创作空间,AI技术的不断成熟使算法不断优化,数据赋予网络媒体更多的能量,网络广告的吸引力不断提升。以网络视频贴片广告为例,2013年,仅有39.2%的居民会留意视频广告中的贴片广告;至2017年,这一比例提高了6.5个百分点,达到45.7%。

       5. 手机成为互联网行为的主要端口

  就终端来看,手机端已经取代PC端成为最重要的上网终端。居民每日花在PC端上的上网时长已经由2013年的132分钟大幅减少到2017年的67分钟。与此相反,在手机端的上网时长则由51分钟大幅增长至97分钟,手机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6. 互联网技术带动传统媒体发展

  互联网普及的同时也为传统媒体创新带来驱动力,媒体融合的核心便是互联网技术的探索与应用。例如,以芒果TV为代表的电视媒体以传统电视卫视为主要节目渠道,自制独播节目强化内容,实现了在移动端、网页端、智能电视终端的媒体融合,以内容为优势,通过网络技术不断提高用户体验,打造年轻化的电视品牌。

  公益传播国际化步伐加快

  报告指出,随着“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步伐的加快,中国公益组织配合政府和企业的海外发展,积极“走出去”,以改善中国的国际形象,增强中国的国际传播影响力。2017年,“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为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服务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公益事业,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成立“丝路博爱基金”,其战略定位为: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专项公益基金,服务中华传统文化、中医文化走出去的公益基金,服务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公益基金,以及国家支持的民间援外基金,中国国际人道援助基金与国际志愿服务公益基金。

  中国公益“走出去”,不仅包括公益组织的项目范围向海外拓展,而且包括公益传播的目标受众向海外延伸。2017年2月28日,“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蓝海云平台成立,它隶属于文化部主管的中国艺术节基金会,是国家文化走出去的重点项目。蓝海云采取“中国内容,国际表达”的传播策略,通过向全国公益组织、企业和个人征集本土故事选题,再由全球6000多家媒体机构的工作者评选出优质素材,最后雇佣国际创作团队拍摄视频,在海外合作媒体平台播出。目前已拍摄故事2000个,覆盖200个国家和地区,受众人数高达35亿人。该项目对国际传播效果的衡量主要是两个评估指标:海外媒体报道和受众反馈。公益组织项目的国际化和公益报道传播的国际化,都是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政策背景下,由全国性公募基金会与民间公益组织合作完成的。

  新技术促使教育政务新媒体变革

  报告指出,2017年,新媒体继续以智能化、视频化的趋势向前发展。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及移动智能终端、智能化生活产品的普及,将促使教育政务新媒体的技术需求、技术形态发生变化,也将导致技术革新和发展。新技术的产生促使教育政务新媒体的应用逐步趋于多元。大数据可视化、VR、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进步都会在不同环节上促进教育政务新媒体的变革。例如,利用大数据可视化技术,多维度、立体化地展现教育信息是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无论是在课堂上获取知识,还是在线上获得服务,广大教育受众对可视化、语音识别、数据处理等需求都在不断提高。因此,教育政务新媒体可以成为实行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平台。例如,利用VR技术,带领教育政务新媒体用户深入新闻现场,成为新闻当事人,或者来到校园和课堂,共享最新的知识,实现随时随地学习;利用智能机器人,第一时间写稿编辑,让教育信息发布更迅捷;利用大数据的算法,为个体量身定制所需教育服务内容等。各种新技术不一而论,总之,新技术将给多样化的教育信息传播和资源服务增添更多可能。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