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最新资讯

更多>>皮书作者

谢伏瞻
    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 详情>>

更多>>皮书机构

新闻动态

报告精读 | 汽车蓝皮书:中国商用车悬架产业发展报告(2019)
来源:皮书说  作者:皮书说   发布时间:2019-04-25

  2019年4月23日,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出版的《汽车蓝皮书:中国商用车悬架产业发展报告(2019)》在江苏扬州发布,同期,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举办了2019 年中国商用车及悬架产业发展研讨会。

  商用车作为中国汽车工业最早进行重点突破的产品领域,已建成较为完善的产业链,近年来市场规模基本保持平稳增长。在全球商用车面向“电动化、轻量化、智能化”转型的大趋势下,作为底盘系统的重要构成,悬架总成及相关核心零部件的技术升级、法规升级、需求升级和产业升级也受到业界的广泛关注。本书针对空气悬架、轻量化板簧、馈能悬架、油气悬架、轮边电机用集成悬架等总成,以及空气弹簧、高效减振器、复合稳定杆、高性能复合材料等配套部件的技术进展、市场应用和发展趋势进行了系统梳理与分析,全方位展示中国商用车悬架产业的发展全貌。

12

  汽车及零部件核心技术应加强自主创新,形成“官产学”合力

  蓝皮书指出,中国作为汽车大国,谋求汽车强国的转型任务无比艰巨。从根本上讲,中国汽车工业同世界先进国家的差距集中体现在核心技术的创新和积累上。未来,不断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努力实现技术创新与产业化的有效结合,是中国汽车工业由大变强、由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目前,对于底盘动力学等领域的理论研究,中国总体上同世界水平没有太大差距,甚至在底盘调校等一些方面已经开始走在国际前沿。但是,仅仅解决理论问题还不足以改变产品的整体表现,尤其是同企业的工程开发结合度仍然不足。简而言之,中国的技术并不输于国外,但是经验积累仍难以望其项背。

  此外,底盘作为汽车整体架构的基础和支撑,随着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技术的不断发展,给包含悬架系统在内的诸多产业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一方面,空气悬架、油气悬架、橡胶悬架、智能悬架以及相应的控制模块产品,在开发及应用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另一方面,轮边电机和轮毂电机的兴起,尤其是直驱式轮毂电机的尺寸限制,给广泛应用的前轮独立悬架等部件的空间布置带来了严峻挑战。针对这一方面,全新开发电动车轮,将悬架、转向、制动和驱动相关部件高度整合,并统一解决结构和布置问题,是较为可行的协调、组合方案。

  最后,在汽车技术创新环境的营造与突破方面,国内需要真正形成“官产学”的联动合力。“官”即政府力量,“产”指整零企业的紧密合作,“学”涵盖技术研发机构。在“官”的主导下,从政策层面为“产”和“学”营造宽松的创新氛围和公平的竞争环境,充分发挥各自的应有作用。同时,要高度重视“学”与“产”的紧密结合,这样核心技术才能真正产生社会价值,推动中国汽车工业的稳健发展。

  新时代下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做大做强是唯一出路

  蓝皮书指出,在中国汽车产业从高速发展阶段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新时期,仅仅用“产业升级”已经不能确切地描述当下这个时代,汽车零部件企业应该要谋求转型,因为“产业转型”是新时代必须面对的问题。在节能汽车、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齐头并进的大方向下,汽车动力系统的电动化和整车架构的智能化已经形成行业共识。同时,随着产品形态和生产方式的深度变革,以及整车企业模块化/平台化功能不断完善,产业边界将逐渐消除,全供应链体系将不断拓展,汽车零部件企业的主导地位将进一步提升。

  针对商用车悬架系统领域,在企业呈现体制和业务多元化的同时,全产业链的集成、整合、延伸,以及市场化的供应配套关系重构变得更为明显。钢铁、塑胶等上游优势企业逐渐向关键零部件和悬架总成高等终端市场拓展和延伸,以一汽解放、东风商用车为代表的整车企业也纷纷引进B点供应商,进一步采用市场化手段提升现有供应链配套水平,这对优势零部件企业的做大做强提供了有力产业支撑和环境保障。

  在面向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的引进、消化和吸收方面,中国自主整车以及零部件企业要高度重视并通过自主创新逐步掌握制定技术标准的话语权,要加快同原材料企业、设备企业的联合开发、定向攻坚,进而推动产业链层面的做大做强,实现新时代下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全面转型。

  中国汽车工业面临重大转变,悬架系统产业成为重要载体

  蓝皮书指出,中国汽车产业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新时代中将面临大开放的国际格局、大调整的国家产业结构、大转型的市场形态、大变身的产业政策和大变革的科学技术趋势等至少涉及五个方面的重大转变。

  在大开放的国际格局中,汽车产业完全开放,全球顶尖产品全面压境,国际规则畅通无阻,“一带一路”另辟蹊径,第三方市场合作渠道柳暗花明。

  在大调整的国家产业结构中,纯电动汽车将再次定位,各类混合动力担当主角,内燃机仍有巨大发展空间,燃料电池技术应用超乎预想。

  在大转型的市场形态中,新能源汽车市场崛起,传统汽车市场一统天下的局面开始转折,二手车市场趋于成熟,海外市场崭露头角。

  在大变身的产业政策中,产业政策由差异化、选择性向普惠化、功能性转变,制造+服务+数字化将重新定义汽车工业。

  在大变革的科学技术趋势中,汽车的各总成、各系统、部件零件的价值维、组织维和技术维将发生范式革命的深刻变化。

  悬架系统涉及几乎所有具有独立功能的汽车总成,是传统汽车实现整车舒适性和操纵稳定性整体解决方案的重要平台。在新科学技术浪潮中,对舒适性、操稳性的感知、决策及控制系统将高度低碳化、信息化、智能化,而汽车悬架系统的科学理念和技术路径也将全面升级,并成为汽车整车产品科技创新最重要的载体。同时,来自各个新兴产业“陌生面孔”的供应商和合作者将持续大量涌现,悬架汽车的产业形态将发生深刻蜕变。

  中国商用车及零部件产业基础雄厚,协同联动及海外出口仍待改善

  蓝皮书指出,中国商用车产业及零部件工业基础雄厚,市场发展也更为成熟,关键技术和产品出口具有一定优势,但是仍然面临着两个重大难题:

  一是,自主整车同自主零部件的协同联动仍然偏弱。自主商用车的产业基础较为成熟,但是中高端市场规模较小,先进技术的应用进程偏缓。同时,自主零部件企业主要为本土配套,核心技术和产业化水平仍不足。以商用车悬架产业为例,中、大型客车普遍采用被动式空气悬架,在主动控制方面的突破有待加强,配套的空气弹簧、测试装备的自主供应率也弱于外资/合资品牌;国内重卡的空气悬架应用占比仅为1.5%,基本以外资/合资品牌配套为主,对自主企业的技术突破和市场培育造成了巨大挑战。

  二是,海外出口份额仍然不高,平均涨幅较小。2018年,我国汽车出口总量约115万辆,距离原来预估2020年380万辆的出口指标有很大距离。悬架系统作为整车底盘的重要构成,以主动空气悬架、复合板簧悬架为代表的先进技术的本土化,需要各大主机厂和龙头零部件企业的有力推进。

  蓝皮书指出,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自主品牌的真正崛起要重点从以下方面发力:积极对先进产品和技术进行超前规划布局,并逐渐完善正向研发应用和创新业务模式,形成若干中国品牌占据的战略高地;高度敬畏汽车理性消费期,进一步优化消费者的驾驶体验,用更高的产品和服务质量来提升用户对自主品牌的忠诚度;顺应全球汽车产业变革的大趋势,抓住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快速发展带给汽车产业的重要机遇,发展新形态的中国自主品牌;进一步紧抓出口,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并努力开拓创新,只有突破出口市场的固有瓶颈,才能真正实现自主品牌的汽车强国建设。

  商用车悬架产业趋于多元化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蓝皮书指出,在“智能化、电动化、轻量化”的行业浪潮下,中国商用车悬架技术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钢板弹簧主打少片簧、复合材料板簧潜力巨大、橡胶悬架已接受市场检验、空气悬架未来可期、互联油气悬架和油气ISD悬架完成产业转化,此外,空气悬架和油气悬架的电控化程度不断提高。

  对于板簧悬架,国内大多数企业仍停留在简单的生产工艺水平,导致产品成本较高,难以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因此,急需通过兼并重组及产业升级来改变企业规模小、生产集中度低、散乱差严重的行业局面。

  对于橡胶悬架,欧美已有较大范围的应用,我国的橡胶悬架虽然问世不久,但已突破系统设计与制造等关键技术,打破了国外垄断局面。

  对于空气悬架,欧美地区95%的客车、80%的货车和40%的挂车都已大规模应用,而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仅应用在部分豪华客车和少部分重型货车、挂车上,且80%以上的市场份额被外资垄断。随着国家加大超载超限治理、落实计重收费政策,以及对搭载空气悬架车辆轴载质量限值的优待,空气悬架弹簧的推广应用将具有更高的市场潜力。

  对于互联油气悬架和油气ISD悬架,作为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性悬架技术,互联油气悬架可用于对安全性要求较高的校车等商用车,油气ISD悬架可进一步提高普通油气悬架商用车的平顺性。

  2018年国内商用车产销量增长放缓,同比增长仅为5.24%。但是随着节能减排的进一步严格落实,商用车市场将面临新的历史机遇。因此,商用车悬架行业要敢于面对挑战、抓住时机、牺牲数量、提升质量,尽快完成产业升级以应对未来严峻的市场挑战。同时,要大力改善“整零合作”,构建新型模式。近年来,虽然商用车企业和悬架零部件企业的合作越来越深入,但大部分依然是简单的“依附式”主从关系,悬架零部件企业在夹缝中生存的局面仍未扭转,打破传统行业发展思维、促进悬架零部件产业融合发展的转型道路依旧漫长。

  中国商用车悬架产业发展存在六大问题

  (1)产品研发能力不足

  产品技术与研发实力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核心要素。汽车悬架作为汽车底盘部分最为关键的部件,其产品的研发、设计过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将直接影响到汽车的驾乘舒适性、驾驶安全性、操控稳定性,以及车辆其他部件的使用寿命。近年来汽车工业保持高速发展,为了适应市场需求,新车型的研发周期不断缩短,而每种车型又需要与之相匹配的悬架系统,这对汽车悬架企业的同步研发能力和产品研发储备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2)产品质量有待提升

  近些年来,在“中国制造2025”强国战略的影响下,中国品牌零部件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其水平与外资企业相比仍然有一定差距,尤其是产品的可靠性和互换性有待提升。中国部分零部件企业制造自动化水平不足,且缺乏对工艺系统的研究和持续改进,导致产品一致性较差,难以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

  悬架系统的性能关系到车辆的正常运行。在汽车行驶过程中,悬架的工作强度相比其他大部分汽车零部件要高,且对车辆驾乘的安全性、舒适性和操作稳定性有很大影响。因此,悬架产业除了需要加强技术创新,还需要努力提升产品质量。

  (3)与整车企业的合作关系欠缺

  国内部分零部件企业追求短期效益,与整车企业长期合作意识不强。而国内整车企业带动、培养零部件企业发展的积极性也有待提升。合作关系的欠缺是影响中国汽车产业竞争能力提升的重要因素。悬架产业不仅要瞄准分销和零售市场渠道,更要注重配套市场渠道,主动地、有战略地积极与整车企业合作,实现协同发展。

  (4)科研成果产业化能力不足

  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在于创新,怎样将创新变成效益是企业追求的最终目标。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有很多,最直接且最有效的方法是将科研成果产业化。转化率低、产业化速度慢、科研潜力得不到应有的发挥,已成为制约我国悬架产业快速发展的瓶颈问题。近些年来,中国悬架技术方面的科研发展较快,科研成果已经逐步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在空气悬架、主动/半主动悬架乃至一些新型悬架方面的科研成果层出不穷。但是受限于中国工业发展水平和市场环境,科研成果产业化程度相当低。

  (5)产业集中度偏低,合资关系欠缺

  目前国内商用车底盘悬架部件的供应商以本土企业为主,且中小型民营企业居多,尽管近些年悬架产业通过资源整合,形成了一批规模较大的企业,但整体产业集中化程度仍然偏低,国际合作较少。从国内生产规模最大的钢板弹簧产业来看,国际合作基本没有,企业间的合作要么是兼并重组,要么是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延伸型重组合作。产业集中度低,合资关系欠缺,是制约我国悬架产业发展的瓶颈之一。

  (6)企业污染和能耗过高

  钢板弹簧制造业的实物成本高达60%~65%,其关键工序是热处理,注定这个行业是钢铁消耗大户、能源消耗大户、工业废水与挥发性有机物产生的大户。目前中国悬架行业企业普遍存在高端清洁产能不足,而低端、有污染或污染严重的产能严重过剩的现象。在“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供给侧改革要求下,结合国家环保新规的不断出台,行业企业如果不能及时响应,关停是不可避免的。作为有良知、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必须跟上国家法规的要求,主动淘汰落后工艺、高耗能设备,采用清洁环保工艺。通过事前、事后的防护保障措施,确保生产制造全过程的节能降耗、无毒无害、达标排放。

  新能源客车电驱动系统集成化设计已经成为必然趋势

  蓝皮书指出,随着新能源客车技术的不断发展,零部件集成化设计已经成为必然趋势。通过集成化设计,一方面可以简化主机厂的装配,提高产品合格率;另一方面可以大规模缩减供应商数量,还可以达到轻量化、节约成本等目的。电驱动总成的集成化设计不仅可以实现驱动系统的小型化和轻量化以降低成本,还可以提高效率、降低整车能耗。随着国家补贴的退坡,且对能耗指标的要求越来越高,集成化已经成为目前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驱动电机集成在后桥上,组成一个整体式电驱桥,而纯电动客车电驱桥与悬架系统紧密相连,集成化电驱桥使得整车簧下重量增大,影响整车舒适性、平顺性等问题已显现;然而悬架与电驱桥集成的独立悬架轮边驱动总成会有效地降低簧下质量,有利于提高整车的舒适性及平顺性;集成化对于整车的轻量化、低能耗、低成本等各方面都有积极意义,故集成化必然是未来客车的一个发展趋势。

 

分享到: